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期望立即看到成效,在技能學習或是自我成長上,有與人比較的焦慮感或是對自己不滿意的自卑感。然而,這段對談提醒我,真正的成長不會是一蹴可及,而是需要反覆練習、細水長流的心態。學會平靜、保持穩定,不僅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力量。我看到別人的「優秀」,往往是表面及現在的呈顯,沒有看到對方的內在及過去的累積。就像郝旭烈郝哥說的,每個人都有小時候,但我卻一直盯著對方長大的成就,而自慚形穢。
這段訪談提醒我,在面對挑戰時,要沉著應對,不因急於達成而迷失方向,一步一步地穩固基礎,接受自己目前只是還沒長大,不代表不會長大。勉勵自己,在一次一次的實踐中學習,從錯誤中反思,逐漸成為一個更成熟、穩重且堅定的人。不僅是表面上進步的成長,而是內在的升華,成為一位有恆定性內在喜悅的人。
嗨 大家好 我是Vincent 歡迎熊仁謙老師 老師好 嗨 Vincent好
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 我是仁謙
老師 我會認識你是因為我在 創立頻道之前看過你的快樂大學 是
快樂大學現在這個頻道還在跑嗎 它不快樂了 它現在變成打坐 沒有啦
我們就把那個頻道轉型了嘛
叫做禪師不打坐 那禪師不打坐裡面的內容 因為我看過內容啦 就是在講佛學嘛 對不對
對 對 對 然後你的更新非常的頻繁 對 我的同事們都是
有一顆鋼鐵的肝 鋼鐵的肝 主要是有一個鋼鐵的肝 跟鋼鐵的意志 那你轉型成禪師不打坐的時候
你的原本的想法 初衷是什麼 其實當然從很多的觀眾
或者說聽眾的角度來看 會認為是轉型啦 但是其實從我的角度來看
反而不是轉型 而是我更加自在的做自己吧 因為我其實出生就是 本來就是做佛學研究的嘛
那當初做YouTube頻道的初衷 其實很簡單 那初衷就是因為我想要 輸出一些東西
以及我想要練習好的一個口條 這樣的一種環境吧 所以才開始做這個頻道
那那個時候我比較 只想要把佛學裡面關於心理學 然後還有包括一些
人生哲學的部分曝光出來 我想要不要那麼明顯的去曝光 我的專業的佛學背景
包括可能在宗教 信仰 經典文本這些東西 所以很像是我用現代術語
可能很像是我自我閹割吧 就是我只曝光其中一部分的東西 這樣子 但是做了之後
就因為曝光一部分的東西 你就會遇到很多的困境 然後你就會非常多的顧慮吧
所以後來就覺得說 當然也在有一些前輩的建議之下 就覺得說 應該還是要把整個完整的人
活出來比較好 所以其實相較於說所謂的轉型 從快樂大學變成禪師不打坐
無逆於是說 我其實把原本我不願意 在這個頻道上曝光的東西 更自在的去曝光了
當然但是從觀眾與聽眾的角度來看 他會覺得是一個轉型 這是可以想見的
在你看來就是把更多面向自己呈現出來 但對觀眾方來講會認為說 欸徹底的轉型
對 那麼你覺得這個改變之後 你是更舒服的嗎 因為畢竟更加做自己嘛
當然我更舒服 我團隊更辛苦 團隊更辛苦 對我的舒服建立在他們的身上
大家都很辛苦啦 因為我們現在有很多的企劃 也一直在進步嘛 對 OK
需要一點時間 其實這個轉型沒有很久 今年吧 其實也是你說一年 以我們這種創作強度來說
其實一年感覺上好像很久 但其實沒有很久 因為我們的創作強度我們一直還在測試
所以 不算太久啦老實說對我來講 好
但我就你的背景我知道 你曾經轉譯過 也自己寫過關於佛學書對不對 對 所以
你只是把自己專長做成頻道 那麼我今天想要跟你聊一堂課程 這堂課程呢
對於達賴喇嘛與屠圖大主教所開課的課程有什麼看法?
叫做 《無盡的喜悅之路:點亮靈魂的八大支柱》 它是由達賴喇嘛 以及南非的屠圖大主教
這兩位諾貝爾和平獎的獲獎人 他們聚在一塊聊 Joy 聊喜悅這件事情
所以仁謙老師你把這堂課看完了吧 看完之後你的心得 可不可以簡述一下
我覺得 這堂無盡的喜悅之路這堂課 我覺得對我自己來說 因為
我的立場可能跟大家不太一樣 因為我是一個宗教徒 而且我在這個圈子裡面經營很久了
我 基本上二十幾年都在這個圈子裡面 那我有生之年了 基本上都在佛教的這個圈子裡面
所以這東西對我來說就是 就像我每天吃的東西一樣 所以我去看這個東西的時候
一定跟大家的觀點可能會有一些差異
這是完全可想而知的 但我自己比較感受比較強烈的東西就是說
因為當我們在看 比如說像尊者在談這個事情的時候 如果我自己只看尊者的話
那很容易你就會覺得說
這就是一個佛學的觀點 或者說這是一個佛學的發現 或者說這是一個佛學的洞見
可是當他們兩個在對談的時候 就會思考另外一個問題
就是說這有可能是普世性的 佛學的話代表它有一些文化限制
比如說可能它就是在佛教文化圈 這些有效的東西 可能在佛教文化圈中才有效
舉個例子來說 很多的 這個其實不是佛教的觀念 但很多人很容易在
比如說台灣或者說老一輩 很容易想說什麼
我今天遇到一個人對我不好 那就是上輩子我欠他的我這輩子還債
像這種觀念其實你可能只有在 亞洲文化圈才work out 鍛鍊
你如果到了歐洲西方人想說你有病 怎麼會檢討被害者 對吧
這種東西就是它會有文化侷限性
對 可是我覺得這堂課對我來講的話 我覺得 尊者跟大主教兩個人
他們呈現出來的是一種普世性的東西 就是會讓我更加的去思考說
其實有沒有這個可能 甚至於我覺得就是 佛學所關注的那些 關於喜悅的生命議題也好
或者說就是基督宗教 他所關注的生命的意義的這些問題 它有可能是普世性的
就是說它跟文化地域沒什麼關係 有可能是人類這個生物 它本身就需要關注的東西
所以對我來說有這樣子的啟發性 就是說我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
我會更從就是普世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因為我們作為佛教工作者 我們在溝通的時候 我們可能第一步就會跟人家講說
佛教怎麼看問題 對吧
或者說我可能就會先思考 我現在的這個受眾是不是 他對佛教的觀念怎麼樣 他如果是0
我必須要先幫他搭一個橋 讓他對佛教有個基本觀念之後 才開始詮釋我要說的東西
他如果本來就是佛教徒 那我要從什麼地方開始 他 可是當我看到這問題是普世性的時候
代表什麼 代表我不需要橋 代表其實這是每個人都會關注的生命議題 對吧
所以我的意思是說 對我來說的話是一個像這樣的情境
就是說我感受到這是一個普世性的 生而為人他都會關注的議題
然後這對我來說是 至少在我的工作上對我來說是蠻有啟發的 嗯 謝謝
那這個喜悅的概念其實對我來講 一開始我其實還會錯意 只是看到了那個英文
看到Joy之後才發現 我過去都把它解釋為Happy 就是快樂
所以你認為快樂跟喜悅之間 最大的差異以及這個相同之處在哪邊
我之前在其他的專訪中 包括我自己 我有聊過這個關係
就是我覺得這個喜悅跟快樂的一個 我個人覺得比較明確的差異是
快樂是一種短暫性的東西 而喜悅是一種恆定性的狀態
比如說我今天喝了一杯很好的咖啡
這是事實 我今天是面前這杯咖啡是我蠻喜歡的
那喝完之後就覺得蠻爽的 這種就是快樂的感覺
就是一種你很像是你 不論是生理性或者是心理性 遇到外在的刺激
你感受到的某一種愉悅感 我覺得這個叫快樂 可是喜悅是一個生命恆定的狀態
就比如說 哪怕我今天過著很糟的一天 可是也不會忘我忘失
讓我覺得我自己是一個不喜悅的人 我內在仍然有某一種韌性 跟某一種精神力量
這個叫做喜悅 我們再舉個更好的 可能更具象的例子來說
就比如說我們的生理上來說
如果一個人體力好的話 他不論那天過得累不累 他的體力可能都會比人家好一點
可是如果一個人他的這個精神 或者說他在面對工作的時候的體力
是靠像咖啡 靠一大堆的維他命B 靠大量的東西撐出來的話 那一旦沒有那些東西
他可能就會萎靡 這個原理是很接近的
就是說我覺得所謂的快樂是一種 透過外在的刺激
不論是生理層面 心理層面 或者各種環境中的刺激 然後感受到的一種短暫性的一種感覺
或者一種狀態 這個我們稱之為快樂 喜悅是一個生命的恆定狀態 就很像是體力一樣
一個人的體力 一個人的心智力量 一個人的心智力量 處在一種有韌性的狀態的時候
那這個我覺得就是所謂的喜悅 了解 其實蠻符合我原本的設想 因為我常常想到
我會跟我媽或者說跟我的朋友講說 欸 我剛才那一攤還蠻快樂的
但不會說我剛才去唱歌還蠻喜悅的
就是感覺喜悅是一個比較恆定性的狀態 那麼呢 我其實也希望能夠讓大家
欸 回到我的頻道上的主軸 就我過去曾經分享過幾本書 他們對於快樂這個問題
其實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所以我今天想要來請教一下你 如果這些想法落到你身上的話
你認為它跟喜悅之間的差異是什麼 那第一本呢 它的說明叫做《更快樂》
《更快樂》當中它談到 它覺得快樂是大體在生活當中 擁有樂趣以及意義
同時要讓現在的自己要滿意喔 但是又對未來有幫助 簡單來講呢
不能夠滿足現在然後放棄未來 就是現在爽就好了 但同時間你也不能夠完全去就
我未來要更好 所以我現在就不能夠去享樂 這樣子你撐不到未來
所以你認為跟你對喜悅的看法 是有相同跟相異之處在哪邊
我覺得這個定義有點過於膚淺 說實在 沒關係 原因在於就是
聽起來就是什麼都要 就是剛剛那個定義的那個快樂 算一個平衡的感覺
但是什麼都要這種事情不太會發生 就是就很像是我今天 我耶誕節要拿到一個禮物
然後過年還要再一個禮物 然後什麼 就是感覺是我要什麼
喜悅是一種心智力量它是一種內在的東西 它是一個肌肉 就很像是我們的人的肌肉
人的肉體有肌肉
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 比如說因為我作為佛學工作者也好 或者說可能像是尊者跟主教 他們作為很重要的宗教領袖也好
包括說真的很專業的這種 精神醫學家或者說神經學家也好
他會關注的問題可能是 這樣一個人的生命有什麼樣的
Mindset 心智狀態 或者說他有什麼樣的心理特質 或者什麼樣的精神特質
以至於他是一個喜悅的人 所以他應該是有一個因果關係的 因為這個人的心理上面
有某個肌肉特別發達 就是像我們可以把它想像為肌肉 精神層面的肌肉 或者說心理層面的某塊肌肉
因為有這些肌肉 所以有喜悅的結果 這個思維模式可能是比較科學化的
對 剛剛我聽到的這個對於快樂的描述 不太像這個模式
剛剛不是在描述說你需要什麼心理特質
感覺是我需要ABCDE就喜悅 這個聽起來我覺得 我覺得對於喜悅的理解可能
喜悅的理解是在更深層次一點的 更根本性更科學性一點的 應該這樣說
你剛才說喜悅像一塊肌肉
所以顧名思義 對不起 喜悅是一個肌肉的結果 就是說喜悅是某些心智力量
這個肌肉鍛鍊好之後所導致的結果 是 好那麼剛才提到這堂課程當中
它會有辦法來引導我們 了解到底該如何去訓練出
然後導出 喜悅的肌肉嗎 對 基本上在這個課裡面 它稱之為叫八大支柱
Eight Pillars 但你可以把它想像為八個肌群吧
你把這八個肌群練好 你就有一個喜悅的健美身材
可能是這種感覺 好沒問題 這樣這個理解應該是直觀的
蠻符合我這種可能對於這堂課 並沒有那麼熟悉的人 非常非常容易了解到喜悅的概念
是 那下一個 下一個這本書它很紅 你要好好的回答 沒有問題 《納瓦爾寶典》
是我之前也是跟別人合作的時候 他推薦給我的
後來把它做成書(的介紹影片) 這本書的作者叫納瓦爾
他是一個在 矽谷非常紅的一個創投家 那他書後面有談到
他對於快樂的看法 快樂不是喜悅
他認為說 快樂當中有一個技巧 就是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過重要
因為這個世界之大 宇宙之大 你只是其中的一個人 如果你今天把自己看得太過重要的話
你可能會認為說 世界上是不是很多事情 都要遵循著我的想法去走
那如果沒有這樣做的話 有可能你就會不開心 那件事情其實讓我回想到
我在看那一堂課程的時候 這兩位主講人 他有談到謙遜的概念
所以你覺得這個 我剛才所談到的書中的內容 跟謙遜的概念 之間是雷同的嗎
我覺得我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 好 我先講一下 我這個人認知世界的Mindset好了
這樣子比較 不要顯得我是個擊敗人 當然聽完之後 也可能更加覺得我是個擊敗人 這很正常 我盡量在討論一個問題的時候
我盡量想要從科學性的角度開始 這個很重要 不是因為我是科學信徒
原因是因為觀點有很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 有些人可能到現在還相信地球是平的
地平說到現在還是在某些地方是流行的 有些人都真的還是在相信 光明會跟共濟會的存在
這個觀點 我們觀點沒有什麼好Judge的 你比如說他喜歡吃飯 我喜歡吃麵 這個叫觀點
你今天來問我說 某某人喜歡吃麵 你覺得怎麼樣 我心裡想說乾我屁事 他喜歡吃麵跟我沒有關係
我沒有什麼好Judge的 所以觀點沒有什麼好Judge 對吧 因為每個人觀點不一樣 好
科學性的東西就不叫觀點了 它被驗證過嘛 所以它代表的是某種客觀現象或客觀事實
這個是我在思考 或者說我在分享這一類主題的時候 包括像為什麼後來
我在做快樂大學的 之前做快樂大學那個過程中 我一直盡量避免讓它落入我的個人觀點
我很努力在做這件事情 因為我覺得分享個人觀點意義不大 原因在於觀點那麼多
很多人喜歡問我個人觀點 比如說很多人喜歡問我 有些人就會說最近發生了什麼事件 然後有時候我會收到私訊
或者說我用Instagram上面有人問我說 想要聽聽你怎麼看 我心裡想說你為什麼想要聽聽我怎麼看 我的觀點對你來說很重要嗎
我自己覺得啦 我不是一個很樂於 去過度重視觀點的人
這是一個前提 所以因此我在討論問題的時候 我都會盡量的不要從觀點出發
而從Fact出發 事實 客觀事實出發 這個我覺得是一個重點
那這個之前我不知道你知不知道 當然這是我的 這個部分是我認為有可能是觀點有可能是事實
我比較傾向於討論精神醫學的東西 跟討論神經科學的東西 比如說尊者達賴喇嘛
他跟威斯康辛大學有一個合作 跟神經科學家們 最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Richard Davidson
非常有名的 還有IQ的作者Daniel Goleman 他們都有些合作 他們是科學家 他們討論Fact
他們不討論觀點 他們討論的是Fact 透過研究把人送到一個什麼 禪修中心去研究
然後觀察他的大腦發現 他什麼東西真的提高了提升了 像這種就是去透過傳統的精神鍛鍊方式
去佐證說他的確鍛鍊出了某種精神肌肉 因此得到了某種心智狀態的這種研究
是大量發生中的 在威斯康辛或者說在美國的這個 腦神經科學界們是大量發生的
所以這個部分所產生出來的結果 會是我比較信服 以及我覺得是有分享價值的
當然你一定知道另外一系列就是心理學 心理學這個我覺得它是
心理學是一個很大的一個光譜 有一些心理學的論點非常非常接近科學
但有一些心理學觀點非常非常接近玄學 所以我會盡量關注於 非常非常接近科學那一部分
但是我個人感受到的一個情況是 在合道上面我聽到的很多心理學的觀點
它是比較靠近玄學的 不是那麼接近科學的 這是一個現象 所以為什麼我講這麼長呢
因為回到剛剛你問我的這個 《納瓦爾寶典》的這個事情 它是一個我覺得這是一個觀點 這是作者的觀點
然後重點是我覺得這一個觀點是比較 我覺得如果我們分享一個東西
但是這個觀點在這裡的話就可惜了 因為假如這個觀點是
我們在分享一個專業的 我來我對自我的定位 在分享一個專業的內容的時候
我能夠分享出來的觀點 流於幼稚園老師可以跟我講的話的話 我就會覺得我好像浪費了時間
幼稚園老師也會跟我說 你不要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你明白我那個意思 了解 好 那回過頭來
回到我們現在講的這個情境這個謙遜 科學界就是說所謂腦神經科學界
或者說我們現在這個無盡的喜悅這堂課裡面 它對於謙遜的一個很重要的concept
或者它對於這個謙遜一個很重要的定義吧 我認為它並不是建立在一個
你不要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否則你就會更不快樂的這種
簡單的邏輯因果關係而來的 它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前提
謙遜它背後帶有的這種思想意志 或者說的那種原理
是跟現在很 之前有一堂很流行的課叫臣服 是有一些關係的 對 我覺得是有些關係的
那這個所謂的臣服或所謂的謙遜 在這個情境中它代表的是什麼呢 它不是謙虛
它不是說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 或者說它不是一種覺得自己 就是比人家低下的這種mindset
也不是一種覺得自己 不是只是單純覺得自己
不是世界中心的這種mindset (心態)它的mindset比較像是一種
我意識到就是說 如果我退後一步 或者說我意識到在這個生命之中
如果我什麼都只關注在我自己 那麼我想要達成的目標是無法達成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
謙遜是一種把他人也放在自己的思考量裡面的一種行為
比如說如果我們只思考自己要什麼
如果我們只思考自己想要達到什麼 如果我們只思考自己想要做到什麼的時候
很常的情況是 就算真的做到了 你也不會感到幸福與快樂 這是關鍵點
不是說我把我擺在世界的中心 然後因此世界不會這樣回應我
所以我會感到不快樂 它不是這樣的 而是我把我擺到世界中心 就算我達成了
我也會不快樂 原因在於人類的神經中 我們就是一個社群動物
我們是更重視跟他人的connection的 對
所以謙遜是基於一個對他人的共感產生的一種結果
或者是用佛教術語跟基督教術語來說 謙遜是一種越加慈悲 所會產生的一種自然的結果
它表現為某種品格跟人格特質 但這種品格跟人格特質是建立在一種
認識到 如果只有我成功 我不會開心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你必須謙遜 是因為
如果你不謙遜 你就會痛苦 因為你世界不按照你的方式運作
可是原理不是這樣的 是就算你成功了 你也不會開心 因為人會開心的那個大腦的機制是
我們是社群動物 我們會透過他人的幸福而感到幸福 我們透過他人快樂 我們也感到快樂
謙遜是一種把自己退下來 跟他人產生連結的一種結果
當然他的Mindset的基礎是來自於慈悲 來自於對他人的一種同理 了解到我們是社群動物
對我們來說人際關係的連結跟連結 有時候給我們帶來的幸福感跟喜悅感 遠比你個人是否成功還要重要
我覺得是一個像這樣的一個結構過程 好 其實我覺得仁謙老師回答的還滿棒的
你剛剛開始講到說你建立頻道時 想要訓練自己的口條
我給你一個肯定 我覺得你口條講得還不錯
謝謝 那麼剛才《納瓦爾寶典》 我認為並不是說他今天 我澄清一下
因為怕大家好像覺得 《納瓦爾寶典》寫得太隨便
因為他本身是一個創投家 這些都是他人生經歷
而且他本來只是把它發在網路上 有人把它彙集成冊 所以這只是他個人的觀點跟他的經驗
那我覺得剛才仁謙老師說 那本應該很讚
因為我跟你講 我剛剛在休息時間有跟你講 我的一個合夥人一直在叫我看那本
他一直跟我說這本很讚 你一定要看 每天都在發書在我們群組裡
我前兩天才收到 他說什麼養成快樂生活的幾個習慣
然後要什麼 還有一個什麼 要會微積分喔 對 他有講到 有一題是要會微積分
然後我們所有人都在下面打勾 那我們人生不會快樂 不給他面子是不是
不是 微積分真的 我那時候看到我想說 蛤 要會微積分 我那朋友他數理很強
所以他可能覺得這很容易 對我們來說很不容易 喔 了解 我們可能要開微積分工作坊 他會提到這個是因為
他當中講到如果你會簡單數學化 其實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 你都會想要更透徹一點
我講一個很簡單的比例 今天搭飛機的失事率 跟騎機車的失事率 騎機車的失事率很高
但大家覺得搭飛機比較危險 其實我高度認同這件事 我覺得數學哲學就是邏輯
邏輯性跟數理性強的話 其實很多問題都會解決 很多時候人的真實其實不是來自
數理現實 而是來自於大部分的人被困在感覺裡面 你跟他講再多的數字 他還是跟你說感覺就是那樣
對 所以這特別是在人際關係 或者說兩性感情中 很容易發生這種狀況 所以我覺得我認同你剛剛講那部分
數理性 只是那個微積分對我來說就是有點 太難了 我努力 我可能要去上上課
畢竟我的官方學歷是小學畢業 我不知道你知不知道這件事 所以我得想個辦法
把這個微積分補上是不是 對啊 好 那剛才是引用兩本書當中的內容 那緊接著是我從社會上的觀察
周邊的觀察以及書上給的 比較中的不快樂 我想要問一下
如果我今天總是跟我的同事比較 他年薪比較多 他買了Lexus的車子
我住在一個舊房子 這些比較總是會換出不快樂 再加上現在我覺得現在的人
很容易把外部成就等於我的快樂與否 那麼你覺得用你的觀點來看的話
如果遇到這種比較的不快樂 他有什麼具體能夠去採取的策略
我不能夠說解決 能夠去緩解嗎 我的觀點嘛對不對 對 觀點
我個人覺得 我個人覺得就是說 當然我必須先講
我在這個問題上面的 話語權特別低 原因是在於我就是一個
特別沒有什麼比較心的人 那原因為什麼我沒有比較心呢 不是因為我這個寬宏大量修行
跟那沒啥關係 原因是因為我從蠻年輕的歲數 我就知道說我在做的事情沒有人在做
所以我們也沒辦法沒有人可以比較 你不知道跟誰比較 你的賽道上就你一個人 你跟誰比對吧
所以你要問我說如何處理比較心 可能不是一個明智的詢問對象
但是如果我個人的經驗來說的話 我覺得第一個點就是說 你得先知道自己的獨特性在哪裡
而且你得知道每個人的人生際遇截然不同 那我舉個例子來說
雖然說我認為我自己走在一條獨特的路 對吧 我自己在一個我自己獨有的賽道 可是三不五時你還是會看到
就比如說我在宗教圈工作 我就看了說 他這場活動有來兩千個人 我怎麼只有四百個
你還是會有這種念頭出現的時候對吧 那你看到那個 就是也有一些人聊一些佛學的東西
聊得跟鬼一樣 對我來說 流量很好 那我說那為什麼呢 是他長相的關係嗎
也沒有 就是隨便講啦 You know 但是回過頭來 At the end of the day 你就會
我就會 我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 我不會 我覺得拿一個人的一個特質 跟另外一個人的單一特質去做競爭是不合理的
比如說那個人可能辦了 假如我剛剛講那個 那個somebody辦了兩千個人的活動 可是我後來知道他的整個活動預算是八百萬
我就想說那算了吧 可以可以可以接受 我可以接受啦 我就你就知道是因為每個人狀況不一樣 我不是沒有八百萬
只是我不會把八百萬花在辦兩千人的活動 這是我想傳遞的訊息 就是說你會發現每個人他的生活截然不同
你沒有辦法拿單一的點去跟人家相比較 因為他經歷的那些苦與樂
跟你經歷的苦與樂不一樣 我們只會想到別人好的那個部分 然後我不足的部分 可是你可能沒有想過
他為了那個他好的部分 他所付出的苦的代價是什麼 以及這個苦的代價適不適合你 跟你能不能夠承擔
所以 at the end of the day 我覺得關鍵會在於適不適合 因為每個人要找到一個自己適合的生活樣態 這重點
所以原則上從這個邏輯往下推導 很有可能很容易陷入在 跟人比較心態的人的狀態是
他還沒有找到適合他的生活樣態 所以很容易看到某些人做了什麼很酷的東西
哪些人做了很酷的計劃 某些人做了一件事情 他的心就飄走了 他可能對於他線下的生活不滿意
所以我覺得很容易跟人家產生比較之心 而且這個嚴重到 會產生強大的不快樂的這個地步
我覺得蠻有可能是來自於 他對他線下生活不滿意導致的一種結果 如果說他對他線下生活很滿意
看到別人過得很好 他可能會產生一點點的心態 可是就這樣 甚至於他可能會覺得反而會祝福
可能會覺得那不錯啊 你現在發展很好 他不會有這種比較之心 所以我覺得比較之情
當然它是一種人類的預設 但它什麼時候比較容易發作的 就往往是在我們居於弱勢
我們處在一種我們自己對自己不是那麼滿意的 情境之下所會導致的結果 對 所以找到自己的適合生活
我覺得才是這個整個原理的基本的解決方案 我覺得現在的新的世代也就是說在我可能以我
像我今年30嘛 比我年輕的這一代的很多20初頭的人來說 我反而是相對樂觀的
因為我覺得現在年輕一輩的人 對於怎麼找到自己適合的生活這件事情 他們有憧憬 以前的話可能
會先讓自己進入一個不一定適合自己 的生活型態 然後接受職場的鍛鍊等等
到了一個時間點才開始自己思考說 這是不是我要的生活 但我覺得現在年輕一輩從很
可能甚至於剛離開學校 不少人就已經在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 而且是勇於嘗試的
這個我覺得是一個好的文化現象 你覺得怎麼會出現這個改變
我覺得怎麼會出現這個改變 我滿好奇的 你說我們這一輩的 因為我今年32啦
那我也覺得說我是工作幾年之後才慢慢想說 到底我適合什麼 喜歡什麼
我覺得一定是教育行為的改變 對 教育行為的改變 然後以及我覺得現在當然在台灣的整個
不論是文化認同 國族認同 身份認同 政治認同上面 多元性開始被接受
我覺得在早期一點是沒有多元性的空間的 你是一元的 要嘛你就好好讀書 不然你的人生就完蛋了 對吧
或者說要嘛你就一定要進到某些學校或公司 其他都不重要 穿得跟鬼一樣都不重要
你就必須進到那兒 不然你就沒辦法 就是我覺得以前是很一元性的 以前的社會觀念是有一個很明確的強烈對立
但我覺得近年來 整個台灣社會在大家的努力之下 現在多元文化是被包容的
就是說每個人有自己的生命風格 那當然這呈現在很多層面 包括性別認同 包括國族認同
包括個人認同 包括政治認同 多元文化的文化氛圍被包容的情況之下
人就能比較沒那麼急 我覺得這關鍵 沒那麼急 那很多事情是需要緩著來的
你必須要慢慢來之後 你才會找到那個答案 你越急就沒有答案了 你可能被迫趕鴨子上架到一條
你根本不想要去的船 然後等到那個船到岸 你開始思考說你已經40了 這種情況就很容易發生
所以我覺得多元的文化自由的社會氛圍 是會帶來個人的繁榮跟個人的幸福
這絕對是有關係的 那個仁謙老師 你剛才在錄影之前告訴我說 你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
可是我覺得你對很多社會觀察是蠻入微的 是有備而來還是說你平時就是喜歡
我的工作是跟社會觀察有關 我們做宗教工作 我們要了解我們所要幫助的東西
我大部分的工作不是做行政事務 我大部分的工作是在思考跟閱讀
跟 對 大部分的時間在這裡 謝謝 謝謝 因為你給出的觀點 我覺得都是經過深思熟慮
而不是說你忽然問我一題 我給你一個很片面的答案 當然的 我這個人比較 這個當然的
最主要原因是因為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我沒有什麼個人生活 我不太去社交什麼的 我朋友同事都知道 我上次有錄一集的時候
同事問我說你有朋友嗎 他竟然問我這種問題 就是我沒有什麼社交生活 我也不太出去hand out
我花蠻多的時間在閱讀 然後思考 然後盡量讓自己與他人的社交活動
是相對高品質的 就是所謂的高品質 定義在就是有收穫的知識層面收穫的
這是我的價值選擇 就是我犧牲那些東西來選擇這個 所以當然的結果就會是我可能在這方面
稍微有洞見一點 但如果你今天到了KTV 問我說要點哪一首歌的話 我完全零 跟智障一樣 所以你知道這就是代價
你知道嗎 了解 那麼我覺得剛才仁謙老師所分享的
關於喜悅的觀點 或者說一些社會上的觀點 是蠻精闢而且好懂的 那我也想要跟你講一下
我認為的喜悅+來賓認為的喜悅
我自己認為的喜悅 其實我想了蠻多天 可是剛好在前幾天辦了一個活動的時候
那個協辦方就告訴我說 欸 Vincent你知道 我只有辦你頻道的活動時
才可以感覺到自己的影響力 是慢慢的被凸顯出來 可能他之前辦過的活動
就是當下好快樂 可是他往後可能聽到很少的迴響 告訴他說這場活動帶給他的改變
結果那個協辦方告訴我說 他辦我的活動可能過了半年左右 他聽到一個人告訴他
他在經歷過一個人生選擇時 他想到這場活動當中的一段對話
因此他改變這個選擇 所以我當下就覺得說 我的喜悅是來自
我可以感覺到自己的付出 其實默默的在影響某些人
雖然說這還是觀點 沒辦法用科學的角度 或者腦科學角度 告訴我說我是灰質在動
還是我的前額葉皮質區在動 亮起來了 沒辦法 但那是我最直觀所想到
我關於喜悅的定義 它是一個持續恆定的 那仁謙老師你的喜悅是
去KTV唱歌 沒有 我這好像這輩子去過三次吧 所以我聽這樣的話我就很不喜悅
我覺得你剛剛講的那個蠻好的 就是你分享的 就是先回到我們剛剛那個問題 就是說我們對於社會有所連結
有所貢獻 我們對社會能夠提供 connection跟connected 這個是很 我覺得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的喜悅喔 好問題耶 我好像沒有什麼不太喜悅的事情
因為我一直在不能 本來這樣講好像很奇怪 不是因為我 可能因為我是佛教工作者
而且我從很小的歲數 就開始在這個圈子裡面 10歲吧 對 我就開始學習啊工作什麼 所以如何讓自己活出
離苦得樂的人生 一直都是我們持續性關注的議題 就它已經變成我的日常了
明白我那個意思嗎 所以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 可能都會盡量從說 這符不符合我的人生價值觀
我思考模型可能跟別人不一樣 每個人的思考模型有自己獨特性嘛 但是可能比如說 在台灣的主流文化的情況下
大家可能會有一些固定的思考模型 可能會先思考說 這個是不是有好的事業發展啊
好的收入啦 甚至然後再來才是思考說家人啊等等 可是我的思考模型 從一開始就是思考 這個對我的精神生活
會帶來什麼影響 這是我的第一個思考原理 我的第一性原則 真早熟 不是 因為我在宗教圈這個圈子嘛
所以我已經受過這個訓練 所以到現在為止 我做任何決策的時候 我都是先思考這個問題 然後再來思考說
這個跟我價值觀符不符合 那我能夠幫助到多少人 這都是我優先思考 我其實很少思考錢
我都是把錢擺在後面 在思考說好 那這個能夠帶來多少收入 所以它有一個思考的順序性
那因為基於這樣思考的順序性 或許可以說我養成了一個 讓我比較容易維持在喜悅的生活模式
就好比有些人他的健康作息 養成了他有一個 比較健康的生活模式一樣
我可能養成了一個 稍微好一點的精神健康生活模式 which我的身體健康生活模式很爛
我是早上才睡覺的 我大概一小時才醒過來 前才醒過來 在這個專訪前一小時 我是
這個生活習慣是你喜歡的嗎 習慣的嗎 蠻愉悅的啊 蠻喜悅的 晚上可以就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
思考深思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其實這不是壞事啦 蠻喜悅的 對 但是對我的健康 身體健康不一定是好事
你知道嗎 就是 對 所以我衍生出來就是說 就像是我們都知道 身體健康需要一個良好的作息
精神健康也要 而這個作息不一定是那種什麼 早上睡覺 早上不能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這種
而是可能養成一些思考習慣 就是 每天你可能養成一些思考習慣
我今天為我的精神生活做了什麼 我今天有沒有做出過度的犧牲 讓我的精神生活不滿
其實很多人他為了得到 他世俗上的成就 他犧牲的是他的精神代價 很多人不知道這件事情
我有沒有做出這樣的事情 等等等等 那當你養成這一些習慣的時候 很有可能你自然而然就會養成一個
比較喜悅的生活習慣 所以我感覺我自己可能比較是在 朝這個方向前進
因此你問我說 具體指出某個事件讓我感到喜悅的 不太有 可是基本上每天都會有某些事情
讓我覺得 我這工作還是蠻讚的 我的人生還是蠻讚的 對啊 我還是能夠服務到不少人
我還是能夠對他人產生 就是生命關鍵性的一些幫助 等等等等這些
其實是你在每個選擇時 都想過那麼遠 所以你才會在當下感覺到
喔 我這份工作其實還是蠻讚的 對 但重點來了 大家會覺得很遠 但其實不遠
因為你沒有這個習慣 所以你會覺得很遠 但就像對我來說 早上七點起床很遠
不可能 OK It's gonna happen OK 不會發生的 對 但是當你養成這個習慣的人
不會覺得很遠 像我如果像對你的工作應該是 就是比較會習慣早起的 我今天跟你說 蛤 早上八點要起床好遠喔
你應該就會傻眼看著我 那反過來同樣的 因為我養成了這個習慣 所以當你跟我說這個很遠的時候
我會覺得不遠啊不遠啊 這同理的 所以其實養成 我們不但要養成
學習養成一個健康的生活作息 我們也得學習養成一個健康的精神作息
這個很重要 真的早上八點起不來 我覺得很奇怪 因為你知道前幾天 我剛好跟我工作同事
早上八點起的怎麼會起來 早上八點就不是一個起床的時間 太陽醒
你看你同事在點頭 他點頭喔 我跟你講所有人都會點頭 就只有你八點
那天我就跟他熬夜到晚上十二點 結果我隔天起來 我嘴巴破掉了 你看到嗎
我就沒辦法熬夜的人耶 你好適合你的工作 你真的好適合穩定輸出喔
你真的好適合做一個 就是我真的沒有辦法想像 你晚上十二點你就 你都幾點睡
十點半 十點半睡覺 然後你還去過KTV 你去KTV是七點開門嗎
你十點半睡覺然後幾點起床 我大概六點或六點半左右 運動 -從幾歲開始
你就過了這樣的人生 我其實開始做這份工作之後 這個比較穩定 那過去有工作時
可能加班會超時 所以沒辦法每天都這樣子 那這份工作 你三十歲之後開始決定
你要過著早上六點半起床 晚上十點半睡覺的人生 對 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人生作息
你錯過了一些東西 你有沒有想過 錯過類似 晚上的 十二點搶高鐵票搶不到
我真的是沒搶過 還有搶什麼演唱會啊什麼的 對 永遠搶不到 我都叫我表妹啊 說幫哥哥搶一下
從來沒成功過 你都沒有想要晚上兩點 做點就是比如說 晚上兩點的時候突然想要 就是罪惡看個劇叫個宵夜這種
都沒有這種慾望 我覺得早上可以做 早上誰要叫宵夜啦
沒有早上沒有宵夜 OK 吃早餐看美國大聯盟不好嗎
我是這樣想 我蠻想要看你的受眾輪廓的 我一定要看你的受眾輪廓 我要看你的數據
我想要看你這個受眾到底在哪裡 我太難理解了 早上六點半 這常見嗎
我知道我很不常見 但你這常見嗎 你起床這是我要睡覺的時候 沒有我只是趕著看美國大聯盟
然後配早餐接著上班 所以如果你住在美國 你作息就不長這樣 可能是 OK 所以你是受到美國大聯盟的制約
沒問題 那我可以理解 那身邊有一個所制約的點的話 那就很好理解了 對 OK 完全
至於我的可能就是 我家附近的那個宵夜攤吧 太讚了是不是 可能只是一種心理上的連結
不一定是讚 那個老闆蠻擊敗的 但就是 但我覺得對他有那種 有那種mindset的那種connection
所以就變這樣 對 不好意思 沒關係 先回到你的作息 跟 今天呢
熊仁謙介紹這堂線上課給聽眾們
請仁謙老師 為這堂課稍微給一個小結論 或者說 你覺得你要怎麼介紹給我的觀眾們
《無盡的喜悅之路》這堂課 我覺得它是一個指標 就是說就像我們剛剛提到的
打造一個良好精神生活的八個基群 它稱之為八個柱子 那麼所謂良好的精神生活是什麼呢
可能這個聽起來很抽象 但我覺得它有一個具象的定義 這個定義是在
威斯康辛大學那邊的 Healthy Minds的一個 program他們下的定義 一個良好的精神生活就是喜悅
喜悅的定義是 在逆境時保持韌性 在順境時的更加豐盛
它是一個客觀的定義的 那麼所謂在逆境時保持韌性的意思是什麼 我們舉個最典型的例子
很多人像 很多人都覺得像巴菲特投資很厲害 是來自於他有什麼卓越的智力
可是他在很多專訪中有提過 這個跟智力沒有關係 這個跟情緒穩定有關 這就是保持韌性的一種能力
所以保持韌性的人能夠在他人 感到恐懼或者是不安的時候 能夠更堅定自己的人生選項
話反過來說 在順境時更加豐盛的意思是 在遇到順利的事情 在遇到往前進的事情的時候
他能夠因為有一個良好的精神力量 所以他能夠得到比他人更高 更快速的成就
主要原因是在於 他知道如何去連結更多的人 他知道如何讓更多的人協助他
以及他知道如何讓自己從內在 有一個穩定的力量 不會被暫時的成功給沖昏頭
這是一個客觀數據跟指標的 那麼包括說有穩定的心智力量 還有說有怎麼樣穩定的精神健康
對於你的實際的工作 跟對於你實際的幫助 有什麼樣的數據結果 其實在《無盡的喜悅之路》的這個募資頁面裡面有完整的呈現 我們都把數據呈現出來 所以這堂課程
1.第一個它還是由兩個重要的諾貝爾得主的導師們 他們的生命中遇過非常多的困境
那他們在遇到困境之後 他還是能夠喜悅的活著
2.他們自己就是典範 由他們來授課 那麼再透過他們各自的翻譯 他們的助理一起把這個課的 實際的修煉方式給定出來 所以是有實際的修煉方法的 這是第二點
3.那麼第三點 透過這些修煉方法我們可以打造一個更健康的精神力量 而這個精神力量是能夠讓你在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走得更遠的力量
最後我想要用一個東西收尾 就是我之前看過
Elon Musk 的另外一個專訪 那就是有些人問他 就是說你為什麼你覺得能夠達到
給你達到這麼高的成就的原因是什麼 他說是對於痛苦的耐受力
他說很多東西其實不是大家做不到 只是大家還來不及等到結果出現之前
就因為太辛苦而放棄了 但他不會 所以其實精神力量聽起來虛無縹緲
但其實它是有具象 而且巨大的影響與結果的 而透過實際的行動 我們可以養成這樣的練習
在課程中有完整的呈現 這句話可以回到愛迪生曾經講過 他說大部分失敗的人
是不曉得他們離成功還有多近
我覺得在講的就是精神力量 到底你可不可以扛下那份痛苦 最不安全感的時候 你想想什麼 我覺得我失敗我離早上都蠻近的 我早起失敗的原因 好像跟我離早上六點半多近沒關係
我離早上六點半很近 只是那是我睡覺時間
其實我離我的早起只有八小時 這樣說起來也對 這到底為什麼做不到呢 你回去想一下
八小時因為它佔了一整天的三分之一啊 看比例來講很大唄 你不是應該要鼓勵我嗎
不是應該跟我說很近嗎 你怎麼會這樣 你真的很不OK
你要想想你的人設 好 對不起 你真的太晚睡了 我講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