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三個圈告訴你薪資怎麼決定的:市場、公司與個人

「薪資」是市場上永遠會被關注的一道難題。對於一般的職場工作者而言,不可能會嫌到手的薪資多;但對於企業而言,卻永遠希望發的錢越少越好。但薪資究竟是如何被決定的?這不是一個隨機值,而是由三個因素共同決定:市場、公司、個人。

raw-image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市場

首先,市場就是薪資決定的基礎。市場直接反應了某個職位的供需關係並且直接影響這個職位的薪資數字。

  • 地理與經濟:我個人會將地理與經濟合稱為大市場——國家所在的經濟發展狀況、生活水平、稅賦政策、勞動法規都包含在內。
  • 市場供需法則:相對於「大市場」,每個職能的供需狀況都會成為這個職能的「細分市場」。

人與市場的交接點:公司

絕大多的個人都不會直接從市場獲得薪資報酬,而是藉由「公司」這個要素(一人公司也是公司)。這個要素同時也會包含兩個息息相關、互相影響的部份:

  • 公司的市場定位:每一間公司在他所在的市場當中都可以得到一個相對市場的定位。例如台積電就是臺灣半導體業這個市場的最前端。
  • 職能在公司的重要程度:每一個職能在公司當中的重要競爭力。例如台積電的IC設計工程師屬於台積電的核心競爭力。

「公司的市場定位」、「職能在公司的重要程度」這兩個要素會共同作用——當一間公司的市場定位往上升時,他的市場定位薪資水準勢必會會整體上升(否則可能無法支撐人才需求);而靠近核心競爭力職位則會的最多上升。

例如,對於台積電而言,IC設計工程師的薪資一定會處在市場最高的位置;行銷人員的薪資水準可能就不如前者高,但勢必還是會處在平均水準以上的位置(由於台積電本身就位於龍頭產業的龍頭)。

權責與能力的落實:個人

最後,也是最個人化的因素,就是在公司中的權責、和在公司中可以展現出的能力。一個人的薪資,很大程度取決於在公司中扮演的角色、承擔的責任,以及呈交出來的表現。

  • 個人影響力:與「權責」幾乎畫上等號。在公司當中能夠發揮越大的影響力,就會獲得更高的薪資。
  • 個人表現:我認為表現就是「能力」的體現——在一個權責之中,能夠繳交出越好的表現,那在健康的機制之下就會得到較好的報酬。而好的表現,也代表有更好的影響力。

關於能力、權責和薪資三者的關係與邏輯,可以參考拙作〈職級等的道與術(一):什麼是職級等〉。

小結

當我在整理這三個元素概念時,我原本想要用Venn Diagram(文氏圖)的概念來理解這三者的。但隨著我的深入思考,我卻發現他們並不是獨立的三個元素——而是一環扣一環的。公司(勞力市場的需求者)和個人(勞力市場的供給者)組成了市場,而個人又會進入到公司之內來參與市場的供需法則。

這三個圈的概念構成了我在CMoney處理薪資議題的核心框架。或許在後續的某一篇文章中,我也可以來分享一下,在搭建出這三個圈的概念之後,我是如何利用這三個圈思考我自己的職涯發展。


CTA

如果你認同我的內容有所幫助,

歡迎在「方格子」或是「Linkedin」給我一個愛心or

如果你認為我的內容可以幫助到更多人,

歡迎進行各種分享

如果你想要給我回饋或是有任何想法,

歡迎在「方格子」或是「Linkedin」留言告訴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