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L07】12強賽:吉力吉撈鞏冠 KISAMULJA(加油)!

會寫這篇文章主要是因為最近世界棒球十二強賽中,臺灣隊的球員Giljegiljaw Kungkuan(漢字:吉力吉撈.鞏冠)意外引起日本媒體注意,日方將這個發音翻成「キチリキキチロウ・キョウカン」,然後主播與球評都在困擾這個名字應該怎麼念,甚至也引起臺灣網友的討論。

其實這背後牽涉到三種不同語言、跨時空對應的關係,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不同語言之間的語音對應吧!


Giljegiljaw Kungkuan怎麼唸?


首先,Giljegiljaw Kungkuan是來自屏東縣瑪家鄉的排灣族人,所以這個名字應該要用排灣語來發音。根據分布在瑪家鄉的北排灣語發音,我們先將名字切分音節,變成「Gi.lje.gi.ljaw Kung.kuan」。接著,我們就可以去對照每組拉丁字母背後的發音為何。如果用國際音標來標示,這個名字應該要念成[gi.ʎə.gi.ʎaw kuŋ.kuan]。

其中我們比較陌生的發音應該是舌面邊音[ʎ],相比於華語的「ㄌ[l]」,[ʎ]在發音時會明顯感受到舌背隆起。關於這個音的詳細發音原理,大家可以參考我在「輔音(一):發音位置」與「輔音(二):發音方法」的介紹。實際的發音則可以到「IPA Chart」這個網站的「Pulmonic consonants」表格去聽聽看真實發音。

至於整個名字的發音,大家可以聽Youtube影片中「00:18」開始的選手自我介紹,我自己聽起來[ʎ]與華語的ㄌ[l]真的有些許差別,然後[gi.ʎə.gi.ʎaw]的元音[ə]有弱化的趨勢,所以念起來會很像[giʎ.gi.ʎaw]。


怎麼變成「吉力吉撈」?


說到這邊,大家都知道「Giljegiljaw Kungkuan」怎麼唸了嗎?

有些讀者或許此時最大的疑惑應該是排灣語的「gi」怎麼對應到華語的「吉[tɕi]」呢?,其實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因為華語本身的音節組合並沒有類似「ㄍㄧ [ki]」[註1]、「ㄎ一[khi]」「ㄏ一[xi]」的發音,所以只能用一個相關的發音去轉換替代。

那麼「gi」和「ㄍㄧ」有什麼關係呢?其實這與漢語的歷史語音演變息息相關。古代漢語其實是有[ki]、[khi]、[xi]這些發音,不過進一步比較這些語音的發音位置,你會發現它們都是「舌根輔音+前高元音」,在發音上相對費力。因此懶惰的人們在語音演變上就逐漸讓舌根輔音向前靠,形成舌面的[tɕi]、[tɕhi]、[ɕi],這被稱為「顎化現象(Palatalization)」。

有些演變沒那麼快的語言還沒發生顎化,那就還保存著[ki]、[khi]、[xi]的發音組合,例如「吉」在臺語唸成「kiat[kiet]」,「技」在客語唸成「gi[ki]」。有了這些對比,你就會發現排灣語的「gi」翻譯成華語的「吉」是其來有自的。


キチリキキチロウ、ギリュギリャウ、ジリジラオ?


接著來到這次寫文章的動機:為什麼「Giljegiljaw Kungkuan」在日本新聞有著各種不同的翻譯呢?

根據Giljegiljaw Kungkuan的日語維基,他總共有四個不同的片假名翻譯,如下:

1. ギリュギリャウ・クンクアン
2. ギレギラウ・ゴーングアン
3. ジリジラオ・ゴングァン
4. キチリキキチロウ・キョウカン

以上翻譯中,1. 和2. 可以視為是同一組,日語假名轉寫更接近排灣族的原文發音[註2]。而3. 則是漢字「吉力吉撈.鞏冠」的華語發音的音譯轉寫。

至於更神奇的4. ,其實是每個漢字的日語「音讀」。所謂的「音讀」是紀錄和自從中國傳入日本時的讀音,根據傳入時期不同,又分為「吳音(六朝)」、「漢音(唐朝)」、「唐音(宋以後)」三者[註3]

也就是說,雖然4. 也是保留漢字發音,但保留的是古代漢字的發音。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吉」會翻成「キチki.chi」,因為「吉」在中古漢語的發音有舌尖塞音韻尾[t][註4],為了保留發音特色,日語就用兩個音節來對音。這種特色在現代也相當常見,例如之前語言發音單位(一)──音節提到「McDonald's」的[mək]對譯成日語變成「マク」。



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對電視台為什麼會這樣標音恍然大悟了呢?至於哪種才是正確的呢?我個人認為當然要以選手母語發音為主,所以1. 和2. 應該是相對好的轉寫方法,至於3. 和4. 都是受到漢語漢字影響的發音,沒有「名從主人」,或許不是那麼恰當。

當然,這次的棒球賽真的很令人驚豔,更多人因為這次比賽認識更多優秀的選手,一起為他們加油喝采,也希望大家可以更進一步理解、欣賞他們的語言與文化。

(11/21 10:30補:根據自由體育的報導〈繁中當漢字唸 撈哥糾正日媒發音〉,其中有Giljegiljaw Kungkuan對於不同譯名發音的看法,我們更應該試著用他的母語唸出他的名字。)



註釋與補充:

[註1]:其實排灣語的「gi [gi]」也並不完全等於華語的「ㄍㄧ[ki]」,它們的發音一個是聲帶有震動的濁音、一個是聲帶沒有震動的清音,不過此處因為敘述篇幅,暫且忽略這個細小的差異。

[註2]:當然,有可能是用英語唸排灣語的發音,但這個涉及到翻譯者的語言背景,我們就不深入討論了。

[註3]:關於音讀與訓讀,網路上有相當多的介紹。本文參考「金文京,《漢文與東亞世界》(新北:遠足文化,2022),頁19-26」的介紹。

[註4]:根據中研院的小學堂資料庫,「吉」的中古音可以擬維「[kjet]」,其中[j]約等於元音[i],也可以發現「吉」確實有塞音韻尾[t]。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