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關於愛的練習》:我愛你,其實是要說給自己聽的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關於愛的練習》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關於愛的練習》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There you are.」──每段感情都是這樣開始的。

以為擁有對方的愛,人生就此完整;以為美好的愛情,是拯救糟糕生活的萬靈丹。錯估愛情滲透生活後所帶來的影響,就是我們往往在一段感情初萌芽時,緊抓無瑕幻象的沉醉模樣──不過這也是人之常情──無論是十八歲的女高中生還是四十歲的中年男人,都會甘願滯留在愛的泡泡裡。用浪漫濾鏡看待一切總是比較美,也輕鬆許多。只是錯估愛情的力量,同時意味著對對方懷抱錯誤的期待,也誤會了自己在關係中的角色定位。不少再也無法重來的遺憾,都是從這些小小的裂痕開始崩壞的。

《關於愛的練習》(Loveable,2024)為挪威導演莉莉亞因戈爾斯多蒂爾(Lilja Ingolfsdottir)的首部劇情長片,同為《世界上最爛的人》(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2023)團隊製作。本片講述女主角瑪莉亞在結束一段關係後,在一場聚會中偶然與心儀對象西格蒙相遇,他們迅速墜入情網,婚姻卻熬不過七年之癢的關卡。瑪莉亞在家庭與職場間分身乏術,西格蒙也因為工作而長期缺席,致使兩人之間的距離被拉得更遠。

《關於愛的練習》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關於愛的練習》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關於愛的練習》與《世界上最爛的人》的影像具有同樣哀傷卻明亮的矛盾質地,這樣的複雜性正是這兩部作品的真誠動人之處,也呼應了「愛」的主題。兩位女主角(瑪莉亞和茱莉)幾乎有著相似的狀態,她們在奮力精進自我的日常裡,盡可能地坦然面對自己的失意與迷惘;她們極其渴望愛,渴望藉由外界的愛,來證明自身存在的價值,並尋求認同感。每段感情都是這樣開始的,試圖透過愛情填補自我的缺陷或不足──兩部片都是從人在愛裡的掙扎姿態,去側寫個人的成長,在「溝通」這個維持愛之恆久不變的重要元素中,《關於愛的練習》鑽鑿得更深層也更細緻,拆解出為什麼有關愛的課題,往往讓人修煉ㄧ生。

「你還愛我嗎?」、「為什麼你不愛我了?」──也許都是因為我們花了大把時間,問錯了題目。

片中有一關鍵的爭執場景,這場爭吵也讓離婚的話題在兩人之間一觸即發。關係裡的劍拔弩張時常來自兩個人各自對生活的不滿、對人生的挫敗或對自我缺乏信心。瑪莉亞在家庭生活與自我追求間找不到平衡,轉而將心中的積怨一舉傾瀉在面前那個最親近的、我們都以為應該/可以/有能力無條件地接受我們所有負面情緒的另一半身上。瑪莉亞自認自己為這個家付出許多,更期待西格蒙完整地接住她的爆發、吞忍並安慰她,她更堅持地認為只有她獨力為整個家犧牲奉獻。

《關於愛的練習》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關於愛的練習》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最後離婚的走向只是表面的結果,更重要的是兩人關係的破局反映出瑪莉亞對西格蒙「錯誤的期待」和她「對自我的誤會」,而這兩者就是錯估愛情力量所帶來的連鎖反應。一對戀人自相識起便拼了命向彼此靠近,之後又在缺乏個人意志空間的關係裡,互相撞得鼻青臉腫。若起初都是因為愛而相處,一起決定共組家庭,兩個人都已經付出了「絕非有人逼你」的代價,為什麼仍會覺得委屈,覺得對方對自己有所虧欠?

少有人發覺,愛情在我們生命裡劃出一個又一個的節點,其實都是每個人階段性檢視自我的最佳時機。其所指向的道理也很簡單,即是如果有一個人不好,兩個人就會不好,感情就會出問題。說起愛這件事的真實面貌,與童話故事中王子與公主後來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相比,其實還有那麼一點點不堪。它既不神聖,也不是空有豐富的情感就能克服一切,但愛確實是關係解決之道──愛是理解,是兩個人對緣分的認定,對責任的共識──愛更要是「我沒有因為我們而失去自我」。

在關係裡,你我絕對會為求共存,而做出一點自我的讓步或調整。但前提是,那是為了去換取你所冀望的,更美好的、專屬於兩人世界的體驗,而這個更高、更複雜層次(需要兩人一起完成)的追求,也會在愛的當下轉換成屬於自我滿足的一部分。在片中,我們可以看見瑪莉亞將生活的挫敗全數推給另一半,心理上她過度依賴愛情(或說戀人)的展現,就是她失去自我的證明。

《關於愛的練習》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關於愛的練習》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她的確深愛著西格蒙,但這份愛裡的「自我」消耗殆盡後,關係就失衡了。

在西格蒙對婚姻的存續感到遲疑之後,瑪莉亞竭力挽救的方式是拉著他一起去做婚姻諮商。「兩個人」的事大多時候在放大鏡檢視下是經不起推敲的。像是,瑪莉亞竟在諮商過程中拿出過去與西格蒙爭吵的錄音檔案,這個小動作的安排精妙地呈現出感情中幽微的心理──在渴求愛的同時,飢渴地妄想自己委屈、受傷,甚至是被拋棄的證據──如此一來,互信關係只會更加崩潰。也不僅是在本片中,其他例如出現離婚官司戲碼的相關作品也都能看見這點。

當觀眾有心理準備要透過諮商片段中的大量對話去吸收這段戀情的難解時,本片用了更簡單聰明的方式,直接利用影像重複、倒帶吵架的情節,再改以緩慢的播放速度讓觀眾的視角滑順地由客觀轉向主觀。隨著觀看身分從第三人稱轉換為第一人稱,我們得以和瑪莉亞一起回溯感受、慢慢經歷她所經歷,去重新看見那些過去的她一直不願看見,卻本就存在的自我面向。比如,從她的不安與自卑中長出的尖刺堡壘。

《關於愛的練習》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關於愛的練習》電影劇照/金馬影展 提供

編導從「溝通」這個大題切入,可她欲表達的核心概念,是在關係迷霧中的我們時常疏忽的「自我提問」。諮商療程後段,因西格蒙的離席,迫使焦躁的瑪莉亞只能夠與自己對話,進而帶出了電影真正的主題──不只需要跟對方溝通,和自己溝通也是在親密關係裡不可停擺的日常作業──久未練習,就會生疏,感情就可能失衡甚至造成不可逆的變化。所以最後,我們在銀幕上看見瑪莉亞說「我愛你」,原以為是在受盡風暴折磨後對西格蒙的真情流露,沒想到訴說的對象其實是鏡中的她自己。我愛你其實是要說給自己聽的,鏡中的她,也穿越銀幕對我們溫柔傾訴。

劇照提供/金馬影展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釀電影》「電影裡的幻之光──金馬 61 專題」主視覺。

《釀電影》「電影裡的幻之光──金馬 61 專題」主視覺。

電影是劃開時間與時空,熠熠發光的魔幻之光,再度迎來第 61 屆金馬獎,《釀電影》依然準備了極豐富的專題,與大家一起迎接金馬盛會 ✨

「電影裡的幻之光──金馬 61 專題」,閱讀專題請往此!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新銳導演創作時,丟出議題,是能快速獲得群眾關注的有效手法,然而能否平衡故事性,並讓觀者看見其中的角色,則是考驗。畢竟拍攝的是「劇情片」,而非紀錄片或報導影像;在如此基礎之上,若能充分運用畫面敘事能力,調和各技術部門的表現,則能使人在理解議題、被故事打動之餘,獲得額外的美感經驗。 
吳君如在《我談的那場戀愛〉有大量獨角戲,近半篇幅只有手機螢幕陪伴表演。一個人獨居、旅遊,在浴室跌傷哀嚎爬行。初登場,她是冷漠的女強人,但是戀愛激發她的心緒,講起被人關心的羞澀,即將面會情郎的雀躍,得知對方去見前女友的惆悵,甜甜酸酸,活脫一個戀愛中的人都曾經歷過的百轉千迴,吳君如做來都不嫌矯揉造作。
《壯遊》已解構為「碎遊」,grand 的幻想落地為 ground。導演如導遊,但真正的導遊卻可能是我們的旅遊潛意識——開拓眼界、尋找真我、療癒⋯⋯旅遊已成跨國資本機器的一部分,我們的熱情與自由,都在為一個更隱密、更無孔不入的帝國輸血延命。你想看什麼壯觀風景,想聽什麼壯麗故事?
《女兒的女兒》以小女兒范祖兒的逝去展開整個故事。女兒的逝去,胚胎的誕生。迎生面死之際,是天地未開的混沌期間,如濃霧鋪滿雙眼,當悲傷的暴風襲來,被宣判獲得胚胎監護權的金艾霞,直直落入渾沌。這樣一個胚胎究竟代表什麼?它尚未著床也還沒發展,沒有意識與靈魂的此刻,它是生命也不是生命,它究竟是什麼?
《虎毒不》方方面面、裡裡外外地讓主角淑貞接受年輕職業母親可能遭逢的困境,一個女人,承載著眾生相,初為人母迎接新生命的期待與喜悅,與實際學習當母親時的憂慮、恐懼和戰戰兢兢,形成強烈對比。陳小娟道盡了媽媽們害怕被扣上不夠有母愛之大帽,而不敢大肆喊出的辛苦。
他們假設「受害者」只有憤怒,假設仇恨累積會引發極端作為,而後產生破壞性結果。這確實是可能的,但太單薄,對人性的認識不夠深。這放置在真實存在於台灣社會中的政治案件當事人及其後代身上,更讓人無法理解──解嚴將近四十年,哪位前輩或後代是這種情緒、反應?自白色恐佈歷史在民間談述以來,又有誰說過要玉石俱焚?
新銳導演創作時,丟出議題,是能快速獲得群眾關注的有效手法,然而能否平衡故事性,並讓觀者看見其中的角色,則是考驗。畢竟拍攝的是「劇情片」,而非紀錄片或報導影像;在如此基礎之上,若能充分運用畫面敘事能力,調和各技術部門的表現,則能使人在理解議題、被故事打動之餘,獲得額外的美感經驗。 
吳君如在《我談的那場戀愛〉有大量獨角戲,近半篇幅只有手機螢幕陪伴表演。一個人獨居、旅遊,在浴室跌傷哀嚎爬行。初登場,她是冷漠的女強人,但是戀愛激發她的心緒,講起被人關心的羞澀,即將面會情郎的雀躍,得知對方去見前女友的惆悵,甜甜酸酸,活脫一個戀愛中的人都曾經歷過的百轉千迴,吳君如做來都不嫌矯揉造作。
《壯遊》已解構為「碎遊」,grand 的幻想落地為 ground。導演如導遊,但真正的導遊卻可能是我們的旅遊潛意識——開拓眼界、尋找真我、療癒⋯⋯旅遊已成跨國資本機器的一部分,我們的熱情與自由,都在為一個更隱密、更無孔不入的帝國輸血延命。你想看什麼壯觀風景,想聽什麼壯麗故事?
《女兒的女兒》以小女兒范祖兒的逝去展開整個故事。女兒的逝去,胚胎的誕生。迎生面死之際,是天地未開的混沌期間,如濃霧鋪滿雙眼,當悲傷的暴風襲來,被宣判獲得胚胎監護權的金艾霞,直直落入渾沌。這樣一個胚胎究竟代表什麼?它尚未著床也還沒發展,沒有意識與靈魂的此刻,它是生命也不是生命,它究竟是什麼?
《虎毒不》方方面面、裡裡外外地讓主角淑貞接受年輕職業母親可能遭逢的困境,一個女人,承載著眾生相,初為人母迎接新生命的期待與喜悅,與實際學習當母親時的憂慮、恐懼和戰戰兢兢,形成強烈對比。陳小娟道盡了媽媽們害怕被扣上不夠有母愛之大帽,而不敢大肆喊出的辛苦。
他們假設「受害者」只有憤怒,假設仇恨累積會引發極端作為,而後產生破壞性結果。這確實是可能的,但太單薄,對人性的認識不夠深。這放置在真實存在於台灣社會中的政治案件當事人及其後代身上,更讓人無法理解──解嚴將近四十年,哪位前輩或後代是這種情緒、反應?自白色恐佈歷史在民間談述以來,又有誰說過要玉石俱焚?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有關愛跟溝通的一篇文章,愛本身就是雙方的情感交流,那一定要經過好多的磨磨合合,愛的形狀才會被打磨出來~
Thumbnail
在戀愛中對於自我的迷失,但同時也發現了更多真正的自己。從過去的經歷中汲取智慧,希望在未來的愛情中能夠更加理性和投入。與我一起,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在愛情中找到自己。
Thumbnail
當你愛自己,也會以同樣的方式愛別人, 感受萬物一體,萬物相連, 你是愛,一切如是。
Thumbnail
30年歲月中,我經歷了不同形式的愛情,從懵懂到成熟。愛情不應該是一種負擔,兩個人間應保持自由空間,並學會先愛自己。這是我對愛情的觀點。
Thumbnail
真正的愛,是允許對方用自己的方式存在。   有多少時候,你面對應該愛你的父母、另一半、兄弟姊妹、孩子,他們說他們愛你、為你好,可是對你說的話、做出的行為, 只是讓你覺得自己很差、 只是讓你覺得虧欠他們、 只是讓你覺得無法成全所有人的期待、 只是讓你覺得被無止盡的索
Thumbnail
什麼才是愛情的本質? 會不會其實我們喜歡的那個人,只是自己美好的幻想? 為了成為一位能配得上他的人,經常也將自己改造得面目全非,像這樣逐漸將自己丟失的過程,真的能稱得上是喜歡?或是愛情中必要的犧牲嗎?
Thumbnail
愛情之中跌跌撞撞,無人能夠保證一定成功;但基本大原則是,兩個人的愛最好均等。 對方太愛自己,但自己根本不愛,那就稱不上幸福;對方根本不那麼愛自己,而自己很愛,就會受到傷害。 最理想的情況是,對方愛自己多一點點,而自己也不討厭對方,這樣你在一段關係之中就會有優勢。 所以,如果大家的愛都不對等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對我來說比較偏向抒發情感,我對愛從肯定到迷茫最後內耗自己,思考自己在這段感情中是被愛還是不被愛,只是自己的自以為嗎? 有時候總感覺是被在乎,但是當我看到你與其他女生的互動就沒有所謂的區別,我來回的檢視自己自己在你心裡的位置。 你和女生的互動與我沒差別的時候,我只能告訴自己爭不了也留不住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一篇關於浪漫和孤獨的文章,描述了愛情的甜蜜和痛苦,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和孤獨。作者詳細探討了愛情中的掙扎和成長,並呼籲讀者學會享受孤獨,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
Thumbnail
愛情關係能維繫長久不變質 保持平衡互惠互利其實才是真正的解密 愛之初幾乎都是甜蜜 走著走著變了調都有各種原因 其實都有軌跡可尋 ||首先要先探討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才有判斷力去選擇自己能與怎樣的對象 發展感情進而愛的關係延續|| ♡相處的小心機是維繫的秘笈 1.如果需要配
Thumbnail
有關愛跟溝通的一篇文章,愛本身就是雙方的情感交流,那一定要經過好多的磨磨合合,愛的形狀才會被打磨出來~
Thumbnail
在戀愛中對於自我的迷失,但同時也發現了更多真正的自己。從過去的經歷中汲取智慧,希望在未來的愛情中能夠更加理性和投入。與我一起,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在愛情中找到自己。
Thumbnail
當你愛自己,也會以同樣的方式愛別人, 感受萬物一體,萬物相連, 你是愛,一切如是。
Thumbnail
30年歲月中,我經歷了不同形式的愛情,從懵懂到成熟。愛情不應該是一種負擔,兩個人間應保持自由空間,並學會先愛自己。這是我對愛情的觀點。
Thumbnail
真正的愛,是允許對方用自己的方式存在。   有多少時候,你面對應該愛你的父母、另一半、兄弟姊妹、孩子,他們說他們愛你、為你好,可是對你說的話、做出的行為, 只是讓你覺得自己很差、 只是讓你覺得虧欠他們、 只是讓你覺得無法成全所有人的期待、 只是讓你覺得被無止盡的索
Thumbnail
什麼才是愛情的本質? 會不會其實我們喜歡的那個人,只是自己美好的幻想? 為了成為一位能配得上他的人,經常也將自己改造得面目全非,像這樣逐漸將自己丟失的過程,真的能稱得上是喜歡?或是愛情中必要的犧牲嗎?
Thumbnail
愛情之中跌跌撞撞,無人能夠保證一定成功;但基本大原則是,兩個人的愛最好均等。 對方太愛自己,但自己根本不愛,那就稱不上幸福;對方根本不那麼愛自己,而自己很愛,就會受到傷害。 最理想的情況是,對方愛自己多一點點,而自己也不討厭對方,這樣你在一段關係之中就會有優勢。 所以,如果大家的愛都不對等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對我來說比較偏向抒發情感,我對愛從肯定到迷茫最後內耗自己,思考自己在這段感情中是被愛還是不被愛,只是自己的自以為嗎? 有時候總感覺是被在乎,但是當我看到你與其他女生的互動就沒有所謂的區別,我來回的檢視自己自己在你心裡的位置。 你和女生的互動與我沒差別的時候,我只能告訴自己爭不了也留不住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一篇關於浪漫和孤獨的文章,描述了愛情的甜蜜和痛苦,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和孤獨。作者詳細探討了愛情中的掙扎和成長,並呼籲讀者學會享受孤獨,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
Thumbnail
愛情關係能維繫長久不變質 保持平衡互惠互利其實才是真正的解密 愛之初幾乎都是甜蜜 走著走著變了調都有各種原因 其實都有軌跡可尋 ||首先要先探討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才有判斷力去選擇自己能與怎樣的對象 發展感情進而愛的關係延續|| ♡相處的小心機是維繫的秘笈 1.如果需要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