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台灣的人,只要你不是住在幾十層的高樓、也不是遠離塵囂的山中或鄉野,我們幾乎從早到晚都能聽到窗外傳來的呼嘯車聲。很多時候,我們因為習慣而不當它一回事,但當你希望安靜--無論你是想靜下來思考、寫作、或者希望沉浸地在Netflix上看一場電影。外頭的噪音總會狠狠地對你的寧靜時光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不只是汽機車本來會發出的聲音,一些人會開著大聲到建築物中的人都能聽到的音樂、無意義地按喇叭,甚至刻意改裝自己的車來讓噪音更大聲。而在十一月已經接近尾聲的時刻。除了汽機車噪音之外,兩種「期間限定的噪音」也將要向我們襲來。我們將在整個冬天裡不時聽見聖誕歌和作為其後繼者的新年歌曲。也會愈來愈常被迫聽到競選車傳來的那些刷存在感的、擾人清閒的自我介紹。
這些噪音不僅僅是令人厭惡。它們帶來的傷害是全面性的。在健康方面,除了顯而易見地會對聽力造成傷害、影響睡眠品質、造成煩躁與焦慮之外,一些研究也指出,心血管疾病與高血壓的狀況也可能在噪音環境下更加惡化。此外,長期暴露於噪音環境之中,我們的認知能力、以及兒童認知發展的能力,也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另一方面,這也是「市容」的一部分。就像亂糟糟的店家招牌與沒有美感的大尺寸候選人看板一樣,噪音也讓我們居住的環境失去吸引力。從錫蘭--一名一度考慮長居台灣的外國人視角看來,除了所謂「熱成狗屎」的夏日天氣,和過分嗜血的媒體之外,幾乎無時無刻不存在的噪音也是一件令他幻想破滅,決定尋找其他居住地的關鍵原因。
但台灣的社會卻似乎完全接納了這些噪音,彷彿這麼吵本來就是件理所當然的事情。走在街道上,你會經過一間又一間大聲放音樂、或用大聲公反覆播送促銷訊息的店家。他們不僅僅霸佔騎樓,還要搶奪你沒辦法自主閉上的耳朵,進一步摧殘我們已受現代生活嚴重傷害的注意力。
沒有人應該要被迫接受這些。但就像那些總是飄到我們身邊的二手菸、讓夜晚無法真正暗下來的城市光害,如果社會與制度就是不把這些各式各樣的汙染當一回事。除了緊閉門窗、戴上耳機將自己隔絕並期許總有一天搬到鄉間之外,我們還能怎麼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