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與中風風險:個人化中風預防新策略
一、 心房顫動與中風的關係
🔴 **心房顫動(AFib)**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類型,會增加中風的風險。
- 🔵 預計到 2050 年,美國心房顫動患者將超過 1500 萬人。
- 🔵 40 歲的成年人,活到 80 歲時,有 25% 至 33% 的機率會罹患心房顫動。
- 🔵 心房顫動患者中風機率比一般人高 3 到 5 倍,且多為嚴重的 腦中風。
二、 現行中風預防方法的局限性
🔴 目前,不論心房顫動發作頻率或中風風險高低,所有患者都採用 相同 的抗凝血劑量和療程。
- 🔵 即使透過電燒灼術或藥物治療,也無法 完全 根治心房顫動。
- 🔵 許多患者的 心房顫動沒有症狀,因此無法單憑患者的描述判斷是否需要繼續抗凝血治療。
- 🔵 目前仍無法確定心房顫動發作與中風發生的 時間關聯性。
- 🔵 抗凝血劑 會增加出血風險,且需長期服用,造成患者經濟和生活上的負擔。
三、 "Pill-in-Pocket" 個人化中風預防策略
🔴 目標: 針對 低風險 心房顫動患者(例如:CHADS-VASc 評分較低,且透過生活方式調整或介入治療後,心房顫動發作頻率降低的患者),提供 個人化 的中風預防方案。
🔵 方法:
- 停止 常規口服抗凝血劑。
- 使用 穿戴式裝置 持續監測心律。
- 當偵測到 持續數小時 的心房顫動發作時,患者 立即服用 預先開立的 新型口服抗凝血劑(DOAC),持續 30 天,然後 停止 服用。
- 🟢 DOAC 的 起效時間 為 2 到 4 小時。
- 🟢 穿戴式裝置可 即時 提醒患者心房顫動發作,並透過簡訊、電話等方式提醒患者 服用藥物。
四、 REACT-AF 研究
🔴 目的: 驗證 "Pill-in-Pocket" 策略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
🔵 設計: 隨機對照試驗,將 5350 名 符合條件的患者隨機分配至 兩組:
- 持續服用 DOAC 組
- 智慧手錶監測組(Pill-in-Pocket 組)
- 🟢 研究將在 85 個 美國醫療機構進行,預計追蹤 3 到 5 年。
- 🟢 主要評估指標為 缺血性中風、動脈栓塞和全因死亡率。
五、 REACT-AF 研究的意義
🔴 驗證心房顫動與中風的因果關係: 如果患者在沒有心房顫動的情況下仍然發生中風,則可能存在其他心肌病變。
🔵 降低抗凝血劑的副作用: 縮短抗凝血劑的服用時間,可降低出血風險。
🟢 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減少抗凝血劑的服用時間,可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並提升生活品質。
🟢 推動數位醫療的發展: 智慧手錶等穿戴式裝置,可望在疾病偵測和管理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