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像是在快節奏的跑步機上不停運轉,想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養成自律的好習慣,關鍵就在於每一天的小行動。
亞里士多德曾說:「我們反覆做的事情,決定了我們是誰。因此,卓越不是一個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如何把這句話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這五個法則會是你的救星。
就像早晨的鬧鐘叫醒你的身體,一個專屬的「儀式」能喚醒你的大腦,讓你快速進入狀態。想像一下,每天早上沖一杯咖啡,看著水蒸氣徐徐升起,這不只是喚醒味蕾,而是啟動你一整天的能量鍵。
這個儀式感就像出場的背景音樂,為你的表現鋪墊氣氛。有人選擇晨跑,有人會花5分鐘整理書桌,無論是什麼,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動作,讓自己霸氣出場。
試想一列骨牌,只要輕輕推倒第一片,其餘的骨牌會接連倒下,這就是最小行動原則的威力。如果你總是被繁瑣的待辦事項嚇到不知從哪下手,不妨先選一件最簡單的事開始,像是「回一封緊急郵件」或「整理桌面」。
當第一片骨牌倒下,隨之而來的成就感會激勵你完成更多任務。從最小的起點出發,就能把巨大的壓力分解成可輕鬆解決的小挑戰。
(P.S 別忘了這整體的骨牌堆,是要當天最有價值的骨牌堆)
小時候打電動,挑戰一關又一關,連時間都忘了,因為過程充滿樂趣。同樣的道理,將日常任務 gamify(遊戲化),就能提升完成度。
試試番茄鐘計時法,讓自己挑戰25分鐘內完成某件事,再給自己一個小獎勵,像是刷5分鐘短片。你也可以把工作當成一場比賽,挑戰「今天完成幾件事」的新紀錄。轉換視角,任務就會像遊戲一樣充滿樂趣。
馬克·吐溫說過:「如果你得吃一隻青蛙,最好的方式就是馬上吃掉它。」
這隻青蛙就是你每天最困難或最重要的任務。如果你先處理這隻「青蛙」,後面所有任務就像甜點那樣輕鬆。(我們可以把第二法則做互相呼應)
比如早晨精神最好時,把最難的報告搞定,或者在一大早就完成健身計劃。反之,越拖延重要任務,你的心理壓力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早解決,早輕鬆。
「眼不見為淨」這句話有另一個版本是:「眼能見,則行動起。」的環境能大幅影響你的行動。如果你每天早晨想寫日記,就把筆記本放在餐桌上;想練瑜伽,就把瑜伽墊鋪在房間中央。
環境設計的核心是讓你看到它就行動,避免因為懶散而拖延。你可以把目標視覺化,讓環境成為你最可靠的自律助手。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動手吧)
自律不在於大躍進,而是小習慣的積累。如果這些法則對你有啟發,快來加入方格子沙龍,一起學習如何用科學的方法提升自律和效率,讓生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