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常有一種感覺:有些事是我應該去做的,我也喜歡做,但就是不在那個做事的狀態,什麼都不想做,只想躺著滑手機,甚至,連手機都懶得滑
之前曾經看過美國喜劇大師金.凱瑞的一段訪問,眾所皆知,這位大師之前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喜劇電影,幾乎每一部都大賣,而他也躋身好萊塢一線男星,卻在近年來飽受憂鬱症所苦
那天我看到的訪問片段應該是他在罹患重度抑鬱後少數接受的專訪,他說了一句讓我深思許久的話:「If you are depressed, it means you need DEEP REST.」這句話他重複說了三次,我相信這是他在努力與抑鬱共處多年後得出的真心結論
身體上的休息和心理上的休息的確是不同的,更多時候我們只會意識到自己身體疲憊,需要休息;卻沒意識到如果我們對什麼都提不起勁,可能是心理上需要休憩,而這個短暫修復的第一步是「允許自己狀態不好」
為什麼狀態不好還需要自己「允許」呢?因為「允許」其實代表了「接受」,我們能接受自己有狀態不好的時候,也許不好到像灘爛泥,那又如何?我們知道一時的狀態不代表自己的全部,先接受了才有可能進入「Deep Rest」的型態,也才有慢慢恢復的力氣
以前的我很容易進入一個「死循環」:知道自己狀態不好,用「鞭策」或「批判」的方式逼自己做該做的事,結果事情完成不如預期,於是陷入更深的反面情緒中,久久無法緩過來
現在狀態不好,我選擇先跟自己對話,是有外在原因還是心理上的疲憊,如果找不到原因就是提不起勁,那就別費勁了,讓自己有幾天的「深度休息」,再慢慢一點一點重新出發,每天都可以是新的一天,每一刻也都可以是邁出腳步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