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年前就有米酒!還是紅麴米酒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據說,中國的酒是杜康發明的。所以,在古詩詞裡,「杜康」常用來做酒的代號。而杜康是什麼朝代的人呢?根據歷史傳說,杜康應該是夏朝的人物。


不過,這只是一個傳說而已,因為夏朝大約是在四千年前開始,但是考古證據卻發現釀酒這件事,大概在一萬年前就有了。


最近中國的研究團隊,在浙江的上山遺址找到了一萬年前釀酒的證據。


上山遺址位於浦陽江(錢塘江支流)上游,目前已經是中國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裡面發掘出183個坑,裡面有許多不同的器物。


研究團隊在8個球形壺(globular jars)、1個杯子、1個帶圈足的碗、1個大盆子以及1個煮食罐中,發現了類似發酵食物的痕跡。其中以發酵容器(壺)和盛飲器具(杯、碗)中的發酵痕跡最為明顯。


研究團隊在這些容器中發現了許多微化石。他們在這些微化石中發現了發酵殘留物的證據。


首先,他們發現了大量受損的澱粉粒。這些澱粉粒一共有927個,佔全體的87.2%。澱粉粒上面出現了隨機點狀孔洞、深溝、破碎邊緣、中心凹陷,而且還缺乏消光十字。這些特徵與發酵過程中酵素作用造成的損傷特徵符合,也就是說,這些澱粉粒的確是被酵素消化過。


在這裡,要特別解釋一下「消光十字」。所謂的消光十字(extinction cross)是澱粉粒的一個重要特徵。過去的研究發現,當我們把完整的澱粉粒放在偏光顯微鏡下觀察時,會出現十字形的黑色交叉線;這是由於澱粉粒的半結晶結構造成的光學特性。而且,如果我們旋轉載物台,這個十字也會跟著旋轉。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構造?這是因為澱粉粒是由直鏈澱粉和分支澱粉分子所組成的分子。這些分子呈放射狀排列,形成規則的結晶結構。於是,當偏振光通過這種結構時,會產生雙折射現象,形成消光十字。


但是,只有完整未受損的澱粉粒會呈現清晰的消光十字。當澱粉粒受到發酵、加熱等處理時,其結構會被破壞,這時候消光十字的現象就無法出現。所以,消光十字的消失或模糊,可以作為判斷澱粉粒是否經過處理的重要依據。在這些容器中的許多樣本裡,它們的澱粉粒要不就是沒有、要不就是只有模糊的消光十字,這就意味著這些澱粉粒經過了發酵過程中酵素的分解。


另外,研究團隊也發現了大量真菌微化石。他們鑑定出紅麴菌的子囊殼體(佔71.4%)、菌絲體以及酵母菌細胞。從型態上來看,些真菌結構與現代釀酒發酵劑(麴)中的微生物形態特徵符合。特別是紅麴菌的存在,與傳統中國紅麴酒的製作工藝吻合。


最後,研究團隊還透過實驗來複製、並對照民族誌的觀察來更深一層地驗證這些微化石確實與釀酒發酵過程相關。因此,研究團隊確認這些容器中的殘留物確實來自古代的釀酒活動。


另外研究團隊還發現他們使用的原料不只是米。除了米,原料還包括薏苡、黍類、橡子、百合等多種植物。


因為在遺址中有些器皿的排列與埋藏方式顯然是有意的,加上還出現專門用於釀酒和飲酒的器具(壺、杯、碗等),而這些器具在當時是新出現的器型,因此研究團隊推測,這些酒可能與(喪葬)儀式有關。


總而言之,上山遺址的這個發現,是目前已發現東亞最早的酒類發酵技術。古人開發了以紅麴釀米酒的技術,也進行一些其他材料的發酵。


參考文獻:


Liu, L., Zhang, J., Li, J., He, Y., Gao, Z., & Jiang, L. (2024). Identification of 10,000-year-old rice beer at Shangshan in the Lower Yangzi River valley of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21(51), e2412274121. https://doi.org/10.1073/pnas.2412274121


avatar-img
148會員
394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物候學可能聽起來很無聊,但也包括了如每年三四月的「櫻前線」這種會讓人買機票直奔日本的資訊。從古代,人們就嘗試著藉由觀察自然來預測季節的到來。 但是,隨著全球暖化,大家發現花開的時間提早了,但是在收集數據的時候,卻常發現同緯度不同地區的植物反應不一樣。 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最近終於找到原因了!
你知道光合作用碳反應的第一個酵素「魯必斯科」(RuBisCo)嗎? 你知道魯必斯科有四種嗎? 最近研究海洋生物的科學家,在海洋的藍綠菌裡面,發現有一個藍綠菌居然有兩個魯必斯科! 為什麼它要兩個呢?多一個不會是用來煮湯的吧?
你聽過會發射種子的植物嗎?在植物界中,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物種——噴瓜,它可是名副其實的「植物大砲」! 過去的研究發現,噴瓜可以把種子噴到7-8公尺遠的地方。隨著科技的進步,科學家用高速攝影機記錄噴瓜,發現它實在是太~厲~害~了!
對於番薯,你瞭解多少呢? 你知道番薯其實是道道地地的「外國人」嗎? 你知道很多我們吃的番薯其實有外來基因嗎? 你知道紅肉番薯為什麼是紅肉的嗎? 你知道番薯的塊根要長大,其實竟然還跟「胞壁擴張蛋白」有關嗎? 只能說,番薯真的超有趣的!
豆科植物會跟根瘤菌共生,這早就不是新聞了。 不過,到底一種豆科植物只需要一種根瘤菌,還是需要一支「豆豆特攻隊」呢? 最近的研究發現,要豆科植物長得好,「豆豆特攻隊」是必要的!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根瘤菌其實是「冗員」呢!
世界上最重要的胞器肯定是葉綠體。植物的葉綠體行光合作用,產生許多糖與分子,用來合成各式各樣的分子;然後動物吃植物,把植物的分子消化後重組成自己需要的分子。 葉綠體源自於藍綠菌,但是與高等植物建立共生關係之後,葉綠體是否發生過轉變呢?
物候學可能聽起來很無聊,但也包括了如每年三四月的「櫻前線」這種會讓人買機票直奔日本的資訊。從古代,人們就嘗試著藉由觀察自然來預測季節的到來。 但是,隨著全球暖化,大家發現花開的時間提早了,但是在收集數據的時候,卻常發現同緯度不同地區的植物反應不一樣。 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最近終於找到原因了!
你知道光合作用碳反應的第一個酵素「魯必斯科」(RuBisCo)嗎? 你知道魯必斯科有四種嗎? 最近研究海洋生物的科學家,在海洋的藍綠菌裡面,發現有一個藍綠菌居然有兩個魯必斯科! 為什麼它要兩個呢?多一個不會是用來煮湯的吧?
你聽過會發射種子的植物嗎?在植物界中,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物種——噴瓜,它可是名副其實的「植物大砲」! 過去的研究發現,噴瓜可以把種子噴到7-8公尺遠的地方。隨著科技的進步,科學家用高速攝影機記錄噴瓜,發現它實在是太~厲~害~了!
對於番薯,你瞭解多少呢? 你知道番薯其實是道道地地的「外國人」嗎? 你知道很多我們吃的番薯其實有外來基因嗎? 你知道紅肉番薯為什麼是紅肉的嗎? 你知道番薯的塊根要長大,其實竟然還跟「胞壁擴張蛋白」有關嗎? 只能說,番薯真的超有趣的!
豆科植物會跟根瘤菌共生,這早就不是新聞了。 不過,到底一種豆科植物只需要一種根瘤菌,還是需要一支「豆豆特攻隊」呢? 最近的研究發現,要豆科植物長得好,「豆豆特攻隊」是必要的!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根瘤菌其實是「冗員」呢!
世界上最重要的胞器肯定是葉綠體。植物的葉綠體行光合作用,產生許多糖與分子,用來合成各式各樣的分子;然後動物吃植物,把植物的分子消化後重組成自己需要的分子。 葉綠體源自於藍綠菌,但是與高等植物建立共生關係之後,葉綠體是否發生過轉變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發源於黃河流域的人類,最早可能是以小米當作主食的。有許多考古證據都指出小米在黃河流域是很重要的作物。雖然後來被小麥與水稻取代,但是小米到現在還是當地人的主食之一。 也因此,在古老的農書中,當然也會記載小米的種植。《齊民要術》將小米稱為「穀」,並且說「穀田必須歲易」。 最近的研究,確認了書中的觀察!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新竹市有九降風,而米粉製作就和九降風息息相關。新竹米粉之所以有名就來自於老鍋米粉的渡台先祖郭乾兄弟帶著郭泉等四個小孩,在清朝末年西元一八五八年(SINCE  1858),從中國大陸福建省惠安市引進台灣。米粉製作需要稻米、水、強風。作為新竹米粉發源者老鍋米粉承襲著一百多年來的祖業,隨著時代的更迭,
Thumbnail
清治時期 治臺前期 從荷蘭治台時期所引進的西方生產方式、生產項目加上台灣得天獨厚的氣候,稻米一年二熟、三熟。台灣又盛產蔗糖及茶;在水產有烏魚,每年所生產的烏魚子是世界名產,全世界僅有俄羅斯所生產的魚子醬可與比擬;在礦產上又有金、煤、硫磺等;在林產上有極為高貴的檜木木材及樟腦,故在經濟上有極重大的
EP49. 糖業是臺灣文化之母(甜言蜜語話糖史)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x1iq49c0bh401ycfnybfqoc 哈囉,大家好,我是軒豪,今天我們要講的題目是「糖業是臺灣文化之母」,為什麼「糖業是臺灣文化之母」呢?我們得先從臺灣總督府在昭和10年
EP.40 臺灣第一座蔗作移民的糖廠—花蓮糖廠(甜言蜜語話糖史)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ujjx5t7000501vj1vhke0di 花蓮地區新式糖業的奠基,始自明治32年(西元1899年)的賀田金三郎東臺灣開發計畫,然而其開發過程並非事事順利,究竟
EP27南臺灣唯一營運的糖廠–善化糖廠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qx6cpao03k501ru84554dx6 哈囉,大家好,我是軒豪,歡迎您收聽「甜言蜜語說糖史」第7集的播出,今(2024)年是台南建城400年(從荷蘭人1624年來台算起),同時台灣燈
EP5 【甜言蜜語話糖史】臺灣第一座現代化糖廠——橋頭糖廠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ks06qli000i01y23b070en2 哈囉,大家好,我是軒豪,這是我們「甜言蜜語話糖史」第二集的播出,感謝您的收聽。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台灣第一座現代化的糖廠—橋
Podcast:Sugar廳-EP1【甜言蜜語話糖史】臺灣新式糖業的誕生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h5qfe8a0hz601tb177zdejg 哈囉,大家好,我是軒豪,歡迎您收聽「甜言蜜語話糖史」。 今天是我們第一集的播出,想和您說說台灣新式糖業誕生
Thumbnail
第一年在婆家過除夕。中午,公公準備了牲禮。 等待燒金紙時,聽了一段長輩描述郭子儀當初如何如何,然後郭氏後代如何跟著鄭成功來到台灣、胼手胝足地辛勤開墾,然後從現在的平等里來到頂山種茶、種稻。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發源於黃河流域的人類,最早可能是以小米當作主食的。有許多考古證據都指出小米在黃河流域是很重要的作物。雖然後來被小麥與水稻取代,但是小米到現在還是當地人的主食之一。 也因此,在古老的農書中,當然也會記載小米的種植。《齊民要術》將小米稱為「穀」,並且說「穀田必須歲易」。 最近的研究,確認了書中的觀察!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新竹市有九降風,而米粉製作就和九降風息息相關。新竹米粉之所以有名就來自於老鍋米粉的渡台先祖郭乾兄弟帶著郭泉等四個小孩,在清朝末年西元一八五八年(SINCE  1858),從中國大陸福建省惠安市引進台灣。米粉製作需要稻米、水、強風。作為新竹米粉發源者老鍋米粉承襲著一百多年來的祖業,隨著時代的更迭,
Thumbnail
清治時期 治臺前期 從荷蘭治台時期所引進的西方生產方式、生產項目加上台灣得天獨厚的氣候,稻米一年二熟、三熟。台灣又盛產蔗糖及茶;在水產有烏魚,每年所生產的烏魚子是世界名產,全世界僅有俄羅斯所生產的魚子醬可與比擬;在礦產上又有金、煤、硫磺等;在林產上有極為高貴的檜木木材及樟腦,故在經濟上有極重大的
EP49. 糖業是臺灣文化之母(甜言蜜語話糖史)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x1iq49c0bh401ycfnybfqoc 哈囉,大家好,我是軒豪,今天我們要講的題目是「糖業是臺灣文化之母」,為什麼「糖業是臺灣文化之母」呢?我們得先從臺灣總督府在昭和10年
EP.40 臺灣第一座蔗作移民的糖廠—花蓮糖廠(甜言蜜語話糖史)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ujjx5t7000501vj1vhke0di 花蓮地區新式糖業的奠基,始自明治32年(西元1899年)的賀田金三郎東臺灣開發計畫,然而其開發過程並非事事順利,究竟
EP27南臺灣唯一營運的糖廠–善化糖廠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qx6cpao03k501ru84554dx6 哈囉,大家好,我是軒豪,歡迎您收聽「甜言蜜語說糖史」第7集的播出,今(2024)年是台南建城400年(從荷蘭人1624年來台算起),同時台灣燈
EP5 【甜言蜜語話糖史】臺灣第一座現代化糖廠——橋頭糖廠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ks06qli000i01y23b070en2 哈囉,大家好,我是軒豪,這是我們「甜言蜜語話糖史」第二集的播出,感謝您的收聽。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台灣第一座現代化的糖廠—橋
Podcast:Sugar廳-EP1【甜言蜜語話糖史】臺灣新式糖業的誕生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h5qfe8a0hz601tb177zdejg 哈囉,大家好,我是軒豪,歡迎您收聽「甜言蜜語話糖史」。 今天是我們第一集的播出,想和您說說台灣新式糖業誕生
Thumbnail
第一年在婆家過除夕。中午,公公準備了牲禮。 等待燒金紙時,聽了一段長輩描述郭子儀當初如何如何,然後郭氏後代如何跟著鄭成功來到台灣、胼手胝足地辛勤開墾,然後從現在的平等里來到頂山種茶、種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