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本體驅動的多巴胺科普 V: 恐懼fear

A.H.-avatar-img
發佈於科學不科學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晚安~

多巴胺姑娘₯的年末大戲,來了!

raw-image

~

今天2024年12月26日星期4下午6點,在台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CASE 報科學】正式登場的《多變多巴胺——第五部:恐懼也來湊一腳》,邀請大家來看看多巴胺姑娘₯和恐懼(fear)的故事。再一次,我們用知識本體驅動的多巴胺科普方式,帶領大家了解恐懼(fear)的MeSH: D005239知識樹、以及神經行為本體論(Neuro Behavior Ontology, NBO)的恐懼制約(NBO:0000209),進入多巴胺科普的神秘世界~

歡迎大家到【CASE】閱讀,喜歡的話到臉書點讚和分享,❤給A.H.加碼多巴胺❤,讓我們一起再度展開探索、學習、驚奇的旅程吧! 啾咪~❤

~

提供幾張與AI協作的漫畫,幫助大快速了解重點:

1.多巴胺DA、多巴胺工作細胞DAN、多巴胺受體DAR

raw-image

2.什麼是古典制約/經典條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

raw-image

3.恐懼制約: 恐懼制約告訴我們大腦學會恐懼害怕。在此過程中,工作細胞DAN會發光,編碼恐懼記憶,並向大腦的各部位發送訊號。

raw-image

~

第五次同一日有3篇格文,入選即時精選。感謝~感謝~再感謝~

內容總結
多巴胺
5
/5
avatar-img
97會員
207內容數
愛因斯坦: "所有的科學都只不過是日常思維的提煉。” 對於A.H.而言,每個人的內在都住著一個好奇的小孩, A.H.藉著寫科普,提煉日常的觀察與理解, 期待科學其實也能成為大家閒話家常的有趣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H.科普(pScience) 的其他內容
話說多巴胺姑娘參與了神經生物學動機活化和努力的相關過程,讓我們了解多巴胺不僅是大腦中獎勵的訊號,同時也是努力的化學訊號。那麼評估到底要不要起床去拿Pizza的努力決策,又是根據什麼基礎呢? 上次我們問: 看起來多巴胺姑娘,好像很任性? 今天,我們答:
5/5多巴胺努力
有想要披薩的動機,但卻不想起床去拿,有動機很想要,卻不想努力? 這個曾經發生在每個人大腦中的小劇場,這次,多巴胺姑娘又扮演了什麼樣的關鍵角色? 今年初的《心理學年鑒》中,回顧了多巴胺在動機活化(activation)方面。。。
5/5多巴胺努力
人類大腦是黑猩猩等靈長類親戚大腦的三倍。為了滿足更大的大腦需求,應對保持人類大腦正常運作的壓力,人類神經系統的升級是有代價的。我們的工作細胞多巴胺DAN(也就是我們的阿丹多巴胺神經元),這次又在《自然》11月的新聞中閃亮登場,告訴我們近期研究如何揭發了「人類大腦如何變得如此之大:我們的細胞學會了。。
5/5多巴胺神經元
今天2024年11月14日星期4下午6點,在台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CASE 報科學】正式登場的《多變多巴胺——第四部:綁定的受體D1~D5》,邀請大家來看看多巴胺姑娘₯和她的五把鎖頭: D1,D2,D3,D4和D5,也就是細胞膜上多變的特殊蛋白質,名叫「多巴胺受體」。。。
似曾相識(déjà vu)之所以神秘浪漫是因為給人異常熟悉、轉瞬即逝又難以捉摸的柔和交織感。科學分析雖然好像打破了神祕的浪漫,卻也引領我們走入另一個層次的美麗新境界,那就是好奇心與déjà vu的交匯: 熟悉感。 。。
Deja Vu在法語中是“見過”的意思,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似曾相識」。Deja Vu的感覺是你正在經歷某件事,同時你又有一種你以前經歷過的感覺。但,在Deja Vu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Déjà vu又和什麼有關? 
5/5deja vu
話說多巴胺姑娘參與了神經生物學動機活化和努力的相關過程,讓我們了解多巴胺不僅是大腦中獎勵的訊號,同時也是努力的化學訊號。那麼評估到底要不要起床去拿Pizza的努力決策,又是根據什麼基礎呢? 上次我們問: 看起來多巴胺姑娘,好像很任性? 今天,我們答:
5/5多巴胺努力
有想要披薩的動機,但卻不想起床去拿,有動機很想要,卻不想努力? 這個曾經發生在每個人大腦中的小劇場,這次,多巴胺姑娘又扮演了什麼樣的關鍵角色? 今年初的《心理學年鑒》中,回顧了多巴胺在動機活化(activation)方面。。。
5/5多巴胺努力
人類大腦是黑猩猩等靈長類親戚大腦的三倍。為了滿足更大的大腦需求,應對保持人類大腦正常運作的壓力,人類神經系統的升級是有代價的。我們的工作細胞多巴胺DAN(也就是我們的阿丹多巴胺神經元),這次又在《自然》11月的新聞中閃亮登場,告訴我們近期研究如何揭發了「人類大腦如何變得如此之大:我們的細胞學會了。。
5/5多巴胺神經元
今天2024年11月14日星期4下午6點,在台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CASE 報科學】正式登場的《多變多巴胺——第四部:綁定的受體D1~D5》,邀請大家來看看多巴胺姑娘₯和她的五把鎖頭: D1,D2,D3,D4和D5,也就是細胞膜上多變的特殊蛋白質,名叫「多巴胺受體」。。。
似曾相識(déjà vu)之所以神秘浪漫是因為給人異常熟悉、轉瞬即逝又難以捉摸的柔和交織感。科學分析雖然好像打破了神祕的浪漫,卻也引領我們走入另一個層次的美麗新境界,那就是好奇心與déjà vu的交匯: 熟悉感。 。。
Deja Vu在法語中是“見過”的意思,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似曾相識」。Deja Vu的感覺是你正在經歷某件事,同時你又有一種你以前經歷過的感覺。但,在Deja Vu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Déjà vu又和什麼有關? 
5/5deja vu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對你而言,什麼叫做「自由」呢?前年已經完結的巨人動畫,近日終於出了電影精華版。跟動畫不同的是,這次電影的片尾加入了TV動畫不曾播過的彩蛋。那個彩蛋…真的令人感到欣慰,同時也再次佩服諫山創真的很會安排劇情!藉著這次機會,想分享自己看完巨人的心得,也讓這部神作在我心中作個完美的收尾。
把想推薦的作品全部擺在一起──替每一部都選個印象色,用色票和顏色名的方式跟大家回顧一遍!
avatar-avatar
Writing 生活玩家
發佈於格友大廳
對你而言,什麼叫做「自由」呢?前年已經完結的巨人動畫,近日終於出了電影精華版。跟動畫不同的是,這次電影的片尾加入了TV動畫不曾播過的彩蛋。那個彩蛋…真的令人感到欣慰,同時也再次佩服諫山創真的很會安排劇情!藉著這次機會,想分享自己看完巨人的心得,也讓這部神作在我心中作個完美的收尾。
把想推薦的作品全部擺在一起──替每一部都選個印象色,用色票和顏色名的方式跟大家回顧一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科技主導的現代社會,過度的多巴胺刺激使我們的心理健康遭受影響。本文探討多巴胺的作用及其斷食的概念,介紹有效的三種方法,如閱讀、散步和伸展,來減少對電子設備的依賴,增進自控能力,恢復心理健康。最終,這些方法能幫助我們找到生活的平衡,改善專注力與情緒。
Thumbnail
善用腦科學避開焦慮迴路,提升專注力、生產力及創意力
Thumbnail
一本全世界无数人受益和家庭必备的心理自助图书
Thumbnail
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
Thumbnail
像樂極生悲的道理,快樂過了頭,悲傷會自然而然的湧現出來中和,畢竟物極必反,身體會盡可能讓你情緒的天秤保持平衡。一旦爽太久,下次要爽的門檻就會變高,相對的,如果你常常在練習對抗恐懼,你對恐懼的耐受度也會提高。就連暴食症、運動上的訓練過度、工作狂、購物狂,全部都是多巴胺成癮。
一直覺得人的行動是由兩個系統驅使的:恐懼同愛
Thumbnail
為什麼生活物質越好 憂慮症患者卻逐年成長 因為"快樂太容易取得" 大腦平衡機制,當快樂過多,痛苦就會出現 所以人會想要更多快樂壓抑痛苦,最後就會崩壞,這也是現在的人胃口只會越來越大 每天都需要高刺激 高行為 高感官或是高藥物效用讓生活平衡 長時間已經超越我們大腦可以處理多巴胺的量 讓
Thumbnail
多巴胺的參與,快樂與痛苦一定會平衡。成癮不光是物質上的,當我們對某一行為、心理狀態產生依附後,影響程度不小於物質成癮。社會應該正視這些行為。從內向外戒除成癮需要的步驟包括開始誠實記錄自身行為、瞭解利社會的羞恥等。
Thumbnail
人的恐懼很多是來自於對事情的無知,如果我們可以辨識事物的全貌,消弭未知,其實恐懼感也會隨之消失。這個原理讓我想起不只是當事人談感情的議題,當社會大眾還不了解精神疾病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懷抱著恐懼,一心只想遠遠避開患者,但是如果可以試著理解這個疾病,可能會發現很多恐懼都是來自於未知或是刻板印象。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科技主導的現代社會,過度的多巴胺刺激使我們的心理健康遭受影響。本文探討多巴胺的作用及其斷食的概念,介紹有效的三種方法,如閱讀、散步和伸展,來減少對電子設備的依賴,增進自控能力,恢復心理健康。最終,這些方法能幫助我們找到生活的平衡,改善專注力與情緒。
Thumbnail
善用腦科學避開焦慮迴路,提升專注力、生產力及創意力
Thumbnail
一本全世界无数人受益和家庭必备的心理自助图书
Thumbnail
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
Thumbnail
像樂極生悲的道理,快樂過了頭,悲傷會自然而然的湧現出來中和,畢竟物極必反,身體會盡可能讓你情緒的天秤保持平衡。一旦爽太久,下次要爽的門檻就會變高,相對的,如果你常常在練習對抗恐懼,你對恐懼的耐受度也會提高。就連暴食症、運動上的訓練過度、工作狂、購物狂,全部都是多巴胺成癮。
一直覺得人的行動是由兩個系統驅使的:恐懼同愛
Thumbnail
為什麼生活物質越好 憂慮症患者卻逐年成長 因為"快樂太容易取得" 大腦平衡機制,當快樂過多,痛苦就會出現 所以人會想要更多快樂壓抑痛苦,最後就會崩壞,這也是現在的人胃口只會越來越大 每天都需要高刺激 高行為 高感官或是高藥物效用讓生活平衡 長時間已經超越我們大腦可以處理多巴胺的量 讓
Thumbnail
多巴胺的參與,快樂與痛苦一定會平衡。成癮不光是物質上的,當我們對某一行為、心理狀態產生依附後,影響程度不小於物質成癮。社會應該正視這些行為。從內向外戒除成癮需要的步驟包括開始誠實記錄自身行為、瞭解利社會的羞恥等。
Thumbnail
人的恐懼很多是來自於對事情的無知,如果我們可以辨識事物的全貌,消弭未知,其實恐懼感也會隨之消失。這個原理讓我想起不只是當事人談感情的議題,當社會大眾還不了解精神疾病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懷抱著恐懼,一心只想遠遠避開患者,但是如果可以試著理解這個疾病,可能會發現很多恐懼都是來自於未知或是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