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活中,面對挑戰總會有覺得累的時候,碩哥也一樣。最近一部夯了10年的動漫──《排球少年!!》吸引到我,總覺得當中有一個角色,很值得我們去學習!他就是活力四射、永不言棄的日向翔陽!無論面對多大的挑戰,他總是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不管是身高的劣勢,或技術上的不足,他都努力找方法去克服。那他到底是麼做到的呢?今天,碩哥將會跟大家介紹,日向可以無畏逆境積極挑戰、從排球小白進步成全能型選手相關的三個心理學理論。
由心理學家Deci和Ryan提出的「自我決定論」,也就是日向總是熱情滿滿、激勵自己堅持練習的秘訣。自我決定論提到,人如果能滿足三個基本的心理需求,就能激發出內在動力,讓自己在各種事情上表現更好、成長更快、更幸福。這三個需求分別是:自主性、勝任感、和歸屬感。
1. 自主性(Autonomy)
「自主性」是希望能夠掌控自己的選擇和行為的需求,也就是所做的行為是自發性的、自己選擇的。
日向在白鳥澤合宿集訓時,並沒有以選手身分被邀請,但他自願作為撿球員參加。就算不能上場、不被教練看好,但為了能提升自己能力,就算過程中經歷過低潮,始終沒有放棄。在撿球過程中,他學會觀察賽況,讓接球能力明顯提升。
所以各位夥伴面對困境,當我們主動選擇做出行動,而不是被動接受現況,自主性就能成為我們突破困境的動力。
2. 勝任感(Competence)
「勝任感」是希望能有效應對環境並掌握挑戰的需求。當我們感受到自己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能在某件事情上取得進步時,會產生一種成就感,進而激勵我們繼續投入更多的努力。
就像日向剛加入烏野時,接球能力很弱,總是失誤或用臉接球,但他並沒有因此氣餒,而是認真觀察拼命練習,向隊友和對手的請教學習。隨著能接到的球變多,日向的勝任感增加,面對挑戰也表現得更好更穩定,在與稻荷崎高中比賽中,才能完美接住對方王牌的扣殺,讓眾人驚嘆他的成長。
對此作者寫到:「那並不是什麼奇蹟,無論是百分之一還是千分之一的概率,那都是靠自己的力量創造的一球,而以這樣極小概率為契機,人便能爬得更高,走得更遠。」
所以各位夥伴,當你疲憊的時候,不妨回顧一下一路走來所取得的進步和成功,也可以嘗試設定一些可實現的小目標,透過逐步達成這些目標來增強自己的勝任感,讓我們更有動力繼續努力向前走!
3. 歸屬感(Relatedness)
「歸屬感」是與他人建立情感連結、被理解和支持的需求。人天生渴望與他人互動,並感受到自己是某個群體的一部分。當我們與他人建立了深厚的情感連結,動力和幸福也會增強。
日向曾說過:「最高處的風景,那是單憑我一個人絕對無法看到的,不過,既然不是一個人…或許就能看見那樣的風景」在排球路上收穫的夥伴們,讓歸屬感成為日向前進的動力之一。
所以各位朋友,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時,我們不用孤身一人奮鬥,可以像日向一樣,敞開心和大家交流,珍惜和他人一起前進的機會,這樣會讓我們更有動力、更加幸福、更能達到目標!
日向在面對先天劣勢、挫折失敗,能不自暴自棄、持續進步的關鍵,可能跟他自身的思維模式有著緊密的關係。心理學家卡蘿·德韋克認為,人的思維模式可以分為兩種:
你們覺得,我們的日向是屬於哪一種思維模式呢?對!沒錯!就是成長思維模式。這主要呈現在以下三方面:
日向曾說:「是辛苦的,不過我喜歡升級,從不會到會,經歷多少次都值得開心。」
只有深信自己還能成長,才會勇於接受挑戰,願意跟各路強者對戰學習,最終一次又一次突破自己的巔峰。
對於擁有成長思維模式的人來說,失敗不是終點,而是學習的開始。日向不論在練習新招數、比賽失誤時,總有再來一球的勇氣。
就好像在「怪人快攻」被識破,敗給青城後,日向會主動去反思失敗的原因,並學習睜眼扣球、掌控進攻節奏,最後成功和影山打出更強的「新版怪人快攻」。
這種從失敗中學習的過程,讓日向每次都能更上一層樓。他不怕失敗不斷挑戰自我,將每一次失誤轉化為經驗,並在接下來的比賽中應用進步,最終成為了更為全面的選手。
日向的先天劣勢非常明顯——身高164公分。在排球這樣高度依賴身體條件的運動中,身高短板似乎是一個難以突破的巨大障礙。有固定思維模式的人可能認為「我天生就不適合打排球」,但有著成長思維模式的日向,採取了完全不同的應對方式。
他曾說:「既然身高比不上一般選手,那就提前一秒,到達頂端的一公分、一毫米,那麼一來這裡就是最高峰。」身高造成日向難以突破攔網,但他更願意把注意力放在能努力的地方上,他不僅努力加強自己的爆發力和跳躍能力,也鍛鍊自己的反應速度和場上敏銳度。
這種勇於面對自身劣勢、並且主動尋求改進的態度,正是成長思維模式的核心表現。日向相信,儘管他的身高無法改變,但其他能力是可以透過不斷努力而提升的。
如日向所說:「我要向前進,不斷地前進,我的武器就是別人追趕不上的進步,被針對了就想辦法反制,在困難面前止步,就永遠無法進步。」
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不妨學習日向的態度,只要相信自己可以進步,勇於接受挑戰,從失敗中學習,並持續努力,我們就能突破自己的限制,達到從前以為不可能的高峰。
今天將討論的第三個理論,是由美國正向心理學家Charles Richard Snyder提出的「希望理論」。希望經常被看作是一種情緒,但它其實是一種「正向的動機狀態」,是由思考過程所產生的。而希望由三個部分組成︰目標(goal)、路徑思考(pathway thinking)、行動力思考(agency thinking)。
希望理論認為人的大部分行為都是目標導向的(Goal-oriented),目標的存在為未來提供了方向感,在引導和激發希望上很重要。還記得日向的夢想嗎?成為小巨人、王牌、拿到奧運金牌等等,這些都是很具體明確的目標。
有了目標後,我們就會透過路徑思考,思考選擇實現目標的各種方法,並制定計劃來應對可能出現的障礙。當然有效的方法越多,會讓目標看起來更容易達成。
就如日向加入小巨人的母校烏野高中,讓自己有適合練球的環境、找到屬於自己的得分方式、為了讓自己全面升級而到巴西學習沙灘排球等,這些全部都是他為了達到目標找的方法。
而行動力思考是指人對自己能達成目標的信心和自我激勵,能否持續地保持自己的動力。如果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的計劃,就會缺乏行動思考力,讓人懷疑自己的能力,也更難在困境阻礙下保持希望。而日向正因為有著強大的行動力思考能力,才能堅定的實施自己的計畫,一次又一次地成功往目標靠近,真的是很振奮人心的作品啊!
今天,我們就透過排球少年這部動畫,跟大家分享了三個有助於我們成長的心理學理論,包括自我決定論、思維模式理論,以及希望理論。當然單純透過理論分享,說得好像很容易,但其實碩哥也知道,要成功很困難,要自我成長更是難上加難。但是我們仍然希望各位伙伴,能在今天的影片中有所得益。祝福大家面對學業、工作或人生種種挑戰的時候,可以像日向一樣,能有著堅定的信念,成為自己人生的「小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