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資源的限縮,情緒影響和注意力其實也是一種)
父母對子女的,上司對下屬的,掌權者對非掌權者的。
一直以來都成長某種不健康的環境底下,還好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機會反思到這一切,有機會可以改正。
這個狀況很基礎的核心是:人跟人是競爭關係,所以一定要贏。
我這邊提到的競爭到不是那種外在的競賽上面要得到第一名的那種競爭。而是人對人關係的掌控欲的「贏」。從你是不是聽我的話,你是不是接受我給的東西,環境的設定是不是依照我的偏好(買我喜歡的房子,放棄你的偏好去我喜歡的餐廳)等等,都是一種人與人的競爭關係。
有的時候競爭關係可能更顯為,更在工作上,更像是掌權者對於資源的分配和取捨,這樣的取捨甚至跟機構的宗旨無關,而只是單純自己想要壟斷資源。所以,不管當他怎麼減免的資源,平常命令員工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但是他會在你做出任何一點成跟的時後,開始沾邊。這其實也是一種更大意義上的社會競爭關係,掌權者用來確保晚輩很難以競爭的狀況。
當然有的時候,看更大的社會整體事物也是一樣的。不管這些代表或是掌權者是不是民選出來的,當獲得職位之後,其實這些代表也可以用同樣的手段,不只是去扼殺對手,其實也扼殺自己的晚輩,自己同處一個社群的人,其實甚至也扼殺自己的支持者(支持只其實在這個時候其實就是韭菜無異了)。
這樣想起來,或者民主是一種平衡的機制,是可以保障人民權利的機制,但是當支持者其實很容易選出這樣的掌權者的時候,那不管是不是民主,人民的權利應該是不管怎樣都很難被保障的。
雖然很可惜,一切不會因為有權力制衡機制就有太多改善。不過我們應該因為「沒有「好」選擇」而開始賭爛政治嗎?這種第三者旁觀的清高心態其實是很糟糕的:
首先,為什麼有人要把這樣的選擇給自己調適好,然後端上來給你。
再來,同為社群的成員從來沒有想要去做任何事,甚至藉著這樣的機會獲利(甚至來強調自身的清高)其實本身就是很投機的,是在搭便車和撿邊角利益。本質上就是和那些剝削的人是一夥的。
或者我們其實更倡導一種 social norm,盡可能地去保障掌權者不要這樣存在。盡可能地去隔離會有這種掌權就剝削的人,和更具有人本質平等的對象來往,形成正向的循環,才是比較好的。
佛說不要因為某些事情不順就攀緣外境,我更把這麼高深的語言當作,不要因為這些不合格的掌權者就開始憤怒、然後開始傾盡自己的所有去「對抗」,而是就好好的把持自己,然後去跟也很好的人「合作」吧。讓糟糕的掌權者沒有人可以掌。
#懺悔也明白,行為本身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