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老師到府教學的三大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些家庭因為接送問題、家裡有琴,便想請老師到府家教即可,但是其實學生學習成效並不會比較好,有的甚至還更低。


一、音樂環境

不論是音樂教室、老師家,對學生來說都是一個特別的音樂環境,可能是觀察其他學生的態度、演奏,或音樂老師的不同教學;或是獎盃、獎狀的陳設,各種其他音樂用書、課本。這樣的音樂環境給予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最常看到學生盯著獎盃,眼睛閃閃發亮,又羨慕又欽佩,也很期待自己可以擁有一座。


另外,去音樂教室彈不一樣的鋼琴,或是到老師家彈奏平台,也都是很好的練習經驗,試試不同的手感、觸感、音色;有些老師家中甚至是雙鋼琴教學,可以隨時來一段雙鋼琴演奏,每週的那一個小時,是一段很特別的學習經驗,值回票價。



二、學習態度

很多曾經家教的老師都有相同的經驗,家教時的孩子學習態度較為消極。因為是在家中學習,一下子找家人,一下子上廁所、喝水,或是一直被家人的講話聊天等等聲音吸引,甚至在學習情況不佳時直接鬧脾氣。相信很多家長都聽過孩子在校表現與在家判若兩人,因為在外,孩子神經自然繃緊一些,也會顧及自尊心,遇事會較冷靜應對,也因為沒有靠山,不會大肆胡鬧。



三、師資

一般情況來說,會到府教學的老師通常較為年輕、無經驗、課較少,甚至有些老師還是配合買鋼琴送到府教學的。試想一位課很滿的老師,怎會浪費時間在來回交通。最被家教老師詬病的是,到府教學一定有被放鴿子的經驗,人已經到學生家,才說不在或請假,而且不是只有一、兩次,老師也只能摸摸鼻子走人,浪費了車程,也損失了一小時的上課費用,因此能不接家教的老師幾乎都會拒絕。


當然,也是有少數特殊情況的,例如重金禮聘老師到府教學,或是獨立老師卻沒有自己的工作室等等,也許另當別論。但如果家長只是為了圖方便才請老師到府教學,可以再慎重考慮。



https://pianotebook.pixnet.net/blog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其實多數的學生大都是會練琴的,除了練得不熟,許多是練錯了內容,例如錯音、節奏不對、樂句樂段、音樂表情等等各種細節的錯誤。家長也會問,回家看孩子有練習,但是也不知道他彈對了沒。 一、老師須謹慎拿捏進度 有的學生就是只能先顧好音符、算好拍子,其他已經分身乏術。也許可以把一首曲子分成兩、三週的份量
其實多數的學生大都是會練琴的,除了練得不熟,許多是練錯了內容,例如錯音、節奏不對、樂句樂段、音樂表情等等各種細節的錯誤。家長也會問,回家看孩子有練習,但是也不知道他彈對了沒。 一、老師須謹慎拿捏進度 有的學生就是只能先顧好音符、算好拍子,其他已經分身乏術。也許可以把一首曲子分成兩、三週的份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Thumbnail
這是一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溫馨互動故事,描述了教師如何與不易互動的學生建立連結,並由音樂與歌唱開啟了他們之間的溝通渠道。
Thumbnail
因為任教學校老舊,面臨重新拆建, 所以在「原校」安置 vs「校外」安置的討論過程中, 我發覺"現代家長"選擇學校,已經有一些有別傳統的新考量……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開學後逐步更新,孩子也喜歡著他們的教室,而老師也因方案的需求新增提供或替換教具,這是一種不斷更新的環境互動。 每種教學法都有其核心精神與特色,但老師怎麼和孩子說話、怎麼安排環境和進行課程,才是真正的關鍵。 蒲公英家採取方案教學。它的特色是依孩子的興趣,對某一主題作深入的探究,主題的產生可
Thumbnail
其實這篇的標題也可以叫做: 如果家長抱怨學校時,該怎麼做比較好? #導師的修煉 之 與家長好好溝通 一個班級裡這麼多學生, 每個學生又的那麼多家長, 所以, 難免(遲早)會遇到「家長抱怨學校的不是」的時候! 該怎麼做比較好? ❦情境一:一起互相抱怨取暖 學校的暗黑面,
Thumbnail
就我所知, 大部份若知悉學生去補習「自己任教的科目」, 通常最快的直接反應是:走心。 然後, 才會慢慢地、理性地, 把自己的情緒調回"平靜看待"…… 畢竟通常功課不好、想學多一點, 在學校裡達不到這個目標,才會想去尋求補習班資源。 因此在這個邏輯關係中, 回推原因就是學校老師無
今天是我正式上鋼琴課的第一天, 老師來我們家上課, 媽媽還說:「快快快!把家裡整理乾淨。」 收到一半我還問媽媽說:「媽媽,我可不可以把娃娃塞到房間?」 媽媽說不可以,不可以藏東藏西。 於是,我想盡辦法把他們塞進娃娃櫃裡。 叮咚!叮咚! 門鈴一響起, 睡得很沉的媽媽被吵醒了。 上
Thumbnail
大兒子的第三年鋼琴發表會背後,有許多練琴辛酸史,其實今年4月,我們還一度休息了半年沒學琴,因為我除了想讓他休息一下,也想讓我自己反省,是否是我自己的教養方式錯了。
Thumbnail
鋼琴老師不教自己小孩彈鋼琴, 營養師的小孩健康檢查有紅字, XX科目老師的小孩XX科目很差! 心理師的小孩心理有創傷, 計程車司機的小孩上學常遲到, 書法老師的小孩字寫得很醜。 上述都是在教學現場看到的真實現象, 人生很難,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易子而教,看來真的有其意義所在。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Thumbnail
這是一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溫馨互動故事,描述了教師如何與不易互動的學生建立連結,並由音樂與歌唱開啟了他們之間的溝通渠道。
Thumbnail
因為任教學校老舊,面臨重新拆建, 所以在「原校」安置 vs「校外」安置的討論過程中, 我發覺"現代家長"選擇學校,已經有一些有別傳統的新考量……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開學後逐步更新,孩子也喜歡著他們的教室,而老師也因方案的需求新增提供或替換教具,這是一種不斷更新的環境互動。 每種教學法都有其核心精神與特色,但老師怎麼和孩子說話、怎麼安排環境和進行課程,才是真正的關鍵。 蒲公英家採取方案教學。它的特色是依孩子的興趣,對某一主題作深入的探究,主題的產生可
Thumbnail
其實這篇的標題也可以叫做: 如果家長抱怨學校時,該怎麼做比較好? #導師的修煉 之 與家長好好溝通 一個班級裡這麼多學生, 每個學生又的那麼多家長, 所以, 難免(遲早)會遇到「家長抱怨學校的不是」的時候! 該怎麼做比較好? ❦情境一:一起互相抱怨取暖 學校的暗黑面,
Thumbnail
就我所知, 大部份若知悉學生去補習「自己任教的科目」, 通常最快的直接反應是:走心。 然後, 才會慢慢地、理性地, 把自己的情緒調回"平靜看待"…… 畢竟通常功課不好、想學多一點, 在學校裡達不到這個目標,才會想去尋求補習班資源。 因此在這個邏輯關係中, 回推原因就是學校老師無
今天是我正式上鋼琴課的第一天, 老師來我們家上課, 媽媽還說:「快快快!把家裡整理乾淨。」 收到一半我還問媽媽說:「媽媽,我可不可以把娃娃塞到房間?」 媽媽說不可以,不可以藏東藏西。 於是,我想盡辦法把他們塞進娃娃櫃裡。 叮咚!叮咚! 門鈴一響起, 睡得很沉的媽媽被吵醒了。 上
Thumbnail
大兒子的第三年鋼琴發表會背後,有許多練琴辛酸史,其實今年4月,我們還一度休息了半年沒學琴,因為我除了想讓他休息一下,也想讓我自己反省,是否是我自己的教養方式錯了。
Thumbnail
鋼琴老師不教自己小孩彈鋼琴, 營養師的小孩健康檢查有紅字, XX科目老師的小孩XX科目很差! 心理師的小孩心理有創傷, 計程車司機的小孩上學常遲到, 書法老師的小孩字寫得很醜。 上述都是在教學現場看到的真實現象, 人生很難,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易子而教,看來真的有其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