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聽雨】《雨水節氣/尊重土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脾胃居於中焦,是吸收營養、將養分供應至全身的關鍵,若因濕氣過重而影響脾胃功能,身體的營養吸收度也會跟著變差。養好脾胃是長壽的基礎,祛除體內濕氣,恢復脾胃消化吸收的能力,所以春季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排濕助消化的食物,首推芡實,薏仁跟蓮子,芡實是四神湯的四大食材之一,藥食同源,入脾腎,脾主運化;雖然薏仁和蓮子都有祛除濕氣的功效,但再加上芡實,利水效果更升級,因此四神湯特別適合小便多的老人家或小朋友,且各種體質的人都適合食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提到「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水矣。」表示這個時候氣溫逐

漸回升,冰雪融化成水,降雨量也漸漸增加,台灣北部地區出現「春雨綿綿」的多雨現象,濕潤的土地適合翻土耕種與植物生長發芽,是農耕上的重要節氣。



【節氣活動日】安排活動說明:2/15~2/16

1、安排大人閱讀節氣小書,及家庭節氣手札操作。前一週唸詩、早會宣導:早會老師。

2、假日任務趁著有溫暖陽光的中午,去青青草地上接地氣,中醫養生講究陰陽調和,中醫認為天為陽、地為陰,大地是陰氣的重要礦藏,經常赤腳在土地上踩踏或行走,可以「接地氣」 ,促使大地之氣經由腳底的「湧泉穴」進入人體,達到養生的效果。

🚩選擇時間:最好在白天正中午有太陽的時候。

🚩接地方式:赤腳行走時盡量挑選鬆軟、平整的土壤地或草地。或直接坐在草地上,或是擺一張椅子,

坐上去後把雙腳好好放在地上,一樣有接地氣的效果!

🚩ps:照片以橫式為主,1~2張


【節氣慶典】安排活動說明:2月19日

慶典當天小提琴合奏音樂欣賞;小提琴-李嘉芳老師、keyboard-黃老師。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每一天,都有許多的故事在教室、在廣場、在校園的每個角落上演著,學習與生活密不可分,在日常中學習著的,都是未來大能力的累積。每一個故事,都讓孩子的成長有了一個可安置的回憶資料庫可供尋找、回憶、與珍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JO-EjJ7Mys好冷的小寒節氣,在這樣的冬天,真正符合的溫度, 就會讓節氣在慶典上有更深一層的感受。 溫和與包容,透過精神上的傳遞, 就能有一個意識也在內在裡面呼喊著字面上的意義。 什麼時候該溫和的說話? 什麼時後該
小寒到大寒這段時間被為「三九天」,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 意指三九是最冷的時節,因此小寒也被認為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節氣。 「三九天」期間天氣十分寒冷,我們的皮膚和鼻腔黏膜等表層細胞難以抵擋寒氣, 此時免疫力會比較弱。因此在小寒容易出現呼吸系統問題, 是過敏性鼻炎、氣喘等疾病好發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xUFZI5Trs4可愛的聖誕節,有可愛的孩子,可愛的舞蹈.....,還有一個小小的故事。 雖然晚會已經完成了,但今天可是聖誕節喔,今天來發片,剛剛好。 先談談冬至慶典的精神意義-「根本的力量」。 孩子學習的根本,若是建立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JKV_6QZUS4 用刮鬍泡和小蘇打粉混合出來的雪,真的冰冰涼涼的。 稀稀鬆鬆的雪地感,摸起來心裡的感受可悄悄的想像一下。 想像力原本就可以去到全世界,面對孩子的想像, 也能感受到如此的真誠可愛。 但我覺得阿人也很幸福
活動主標:幸福的顏色不見了! 活動副標:113學年度蒲公英家聖誕節暨冬至慶典 活動日期:113年12月20日(五)PM6:30-8:30 活動場地:蒲公英家一F廣場 ●生活小故事結合孩子的表演,不是聖誕劇場也能過小故事學習到好品格喔~ 注意事項: 1.聖誕晚會請各班以規定顏色穿著統一
大雪 –「覺察與接納」 「大雪」,應該飄著大雪的季節,因氣候暖化關係,似乎變成越來越不冷、越不像冬天的冬天。在這個節氣中能感受到千變萬化的天氣,有時只是涼涼的,有時又突然好冷好冷,此時覺察天氣與身體間的感受,訓練感受力,可從天氣、文字、表情或感受力的覺察著手,鍛鍊每一刻的心智。冷冷的天,可以穿厚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JO-EjJ7Mys好冷的小寒節氣,在這樣的冬天,真正符合的溫度, 就會讓節氣在慶典上有更深一層的感受。 溫和與包容,透過精神上的傳遞, 就能有一個意識也在內在裡面呼喊著字面上的意義。 什麼時候該溫和的說話? 什麼時後該
小寒到大寒這段時間被為「三九天」,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 意指三九是最冷的時節,因此小寒也被認為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節氣。 「三九天」期間天氣十分寒冷,我們的皮膚和鼻腔黏膜等表層細胞難以抵擋寒氣, 此時免疫力會比較弱。因此在小寒容易出現呼吸系統問題, 是過敏性鼻炎、氣喘等疾病好發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xUFZI5Trs4可愛的聖誕節,有可愛的孩子,可愛的舞蹈.....,還有一個小小的故事。 雖然晚會已經完成了,但今天可是聖誕節喔,今天來發片,剛剛好。 先談談冬至慶典的精神意義-「根本的力量」。 孩子學習的根本,若是建立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JKV_6QZUS4 用刮鬍泡和小蘇打粉混合出來的雪,真的冰冰涼涼的。 稀稀鬆鬆的雪地感,摸起來心裡的感受可悄悄的想像一下。 想像力原本就可以去到全世界,面對孩子的想像, 也能感受到如此的真誠可愛。 但我覺得阿人也很幸福
活動主標:幸福的顏色不見了! 活動副標:113學年度蒲公英家聖誕節暨冬至慶典 活動日期:113年12月20日(五)PM6:30-8:30 活動場地:蒲公英家一F廣場 ●生活小故事結合孩子的表演,不是聖誕劇場也能過小故事學習到好品格喔~ 注意事項: 1.聖誕晚會請各班以規定顏色穿著統一
大雪 –「覺察與接納」 「大雪」,應該飄著大雪的季節,因氣候暖化關係,似乎變成越來越不冷、越不像冬天的冬天。在這個節氣中能感受到千變萬化的天氣,有時只是涼涼的,有時又突然好冷好冷,此時覺察天氣與身體間的感受,訓練感受力,可從天氣、文字、表情或感受力的覺察著手,鍛鍊每一刻的心智。冷冷的天,可以穿厚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傷寒」,傷寒邪入厥陰,裡寒很盛,「噦而腹滿」,不停的在打嗝,體內寒濕很盛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前指的是小便,後指的是大便,厥陰證患者最怕大小便不通,小便不通會造成腹水,大便不通肝臟的毒素就無法排出,前者可以用五苓散利尿,後者可以在處方中加入大黃幫助排便,基本上這種狀況都是能治
「下利,腹脹滿」,通常下利後,腹部又脹滿的情況是體內寒濕很盛,「身體疼痛者」,這是表實,也就是有外感寒邪造成的體痛,「先溫其裡,乃攻其表」,有表證、裡證實同時存在時,一定是先溫裡,去掉裡的寒濕,然後才可以解表,這是法則,「溫裡宜四逆湯」,溫裡用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裡溫後才可以解表,用桂枝湯。
「下利清穀」,腸胃都虛寒掉了,吃什麼就拉什麼,食物無法被消化,「裡寒外熱」,身體微熱,因為裡寒極盛把陽都給迫出去了,這是陽脱的現象,「汗出而厥者」,浮陽往上跑到頭面,只有頭面流汗,患者手腳冰冷,脈都摸不到了,人會昏厥過去,這是陰陽不能調和,亡陽的危證,「通脈四逆湯主之」,通脈四逆湯是乾薑五錢、生附子
「下利清穀,不可攻表」,下利清穀代表腸胃是虛寒的,津液是不夠的,因為攻表是靠裡面的陽,腸胃的津液來的,發汗會把陽氣給發散掉了,津液也流失掉了,「汗出,必脹滿」,造成陰陽兩虛,裡寒更盛,腸胃沒有蠕動而造成腹部脹滿。 這條辨本應出現在太陰篇中,此為太陽寒水不能作汗出,下陷太陰脾濕,致腸胃虛寒下利清
「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傷寒邪入厥陰,厥陰病患者裡寒盛,加上容易有消渴的現象,所以病患會口渴而喝很多水,但是水本為寒,厥陰病患者胃的溫度又低,水無法被氣化進入三焦造成水停心下,像肌肉跳動、眼皮跳般,在胃的地方會有跳動感,這是水飲造成,小便不利是必然的,「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這時候要先把停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少陰病患者口燥咽乾的情況已經兩三天了,少陰屬腎水,胃腑的實熱不停的消耗腎水與腸胃津液,造成口燥咽乾、大便燥實在腸子裡面,這是傳經入腑,從少陰證轉成陽明證的現象,這是好現象,用「大承氣湯」把宿便攻出來,要注意的是如果病人沒有咽乾口燥,代表腸胃裡面津液還有、舌苔白、大
Thumbnail
腸胃不佳,常見症狀如消化不良、腹瀉等,使人感到極不舒適。 中醫理論認為,腸胃問題多因脾胃虛弱、濕熱內蘊或飲食不節導致。 改善這些症狀,可以透過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同時,使用適當的中藥材也能達到良好效果。 中醫推薦的兩種藥材,對於腸胃不適有顯著改善效果: 1. **山楂(Shān Zhā)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少陰病剛剛開始得到的時候,「口中和」,口中和指的是不燥不吐,曹穎府曰:「不燥則水氣在上,不吐則為胃中無熱」,正是陰寒方盛,胸陽弱、腸胃虛寒之時,理論上水氣氾濫到大腸本應該會下利、手腳冰冷,「其背微惡寒者,當灸之」,但卻出現背微惡寒的太陽表證,這是少陰病兼見太陽表寒之證,但是與
Thumbnail
「少陰病,吐利」,太陽寒水內陷於脾臟,造成胃的熱度不足,併胃中宿食下走大腸而自利腹痛,大便狀如爛泥,這是太陰證的下利;當太陽寒水內陷到腎臟,則併手少陽三焦為病,因為三焦為疏瀉的管道,屬於淋巴系統,當腎臟寒,功能差,無法排除氾濫的寒水之時,寒水往中焦入胃,胃熱不足無法氣化則吐,往下焦水道系統疏瀉不及則
Thumbnail
長夏初秋,特別需要注重保養的體質         長夏初秋時節,脾土〝喜燥惡濕〞,有些體質者,如氣虛、氣滯、痰濕等體質,特別不宜過度喝水,也要忌寒涼飲食,以免脾土的「升清」功能更加受阻,造成胃脹、食慾不佳、腹瀉等脾虛、水濕內停的症狀,甚至出現頭暈、嘔吐、口淡、口角流 ......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傷寒」,傷寒邪入厥陰,裡寒很盛,「噦而腹滿」,不停的在打嗝,體內寒濕很盛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前指的是小便,後指的是大便,厥陰證患者最怕大小便不通,小便不通會造成腹水,大便不通肝臟的毒素就無法排出,前者可以用五苓散利尿,後者可以在處方中加入大黃幫助排便,基本上這種狀況都是能治
「下利,腹脹滿」,通常下利後,腹部又脹滿的情況是體內寒濕很盛,「身體疼痛者」,這是表實,也就是有外感寒邪造成的體痛,「先溫其裡,乃攻其表」,有表證、裡證實同時存在時,一定是先溫裡,去掉裡的寒濕,然後才可以解表,這是法則,「溫裡宜四逆湯」,溫裡用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裡溫後才可以解表,用桂枝湯。
「下利清穀」,腸胃都虛寒掉了,吃什麼就拉什麼,食物無法被消化,「裡寒外熱」,身體微熱,因為裡寒極盛把陽都給迫出去了,這是陽脱的現象,「汗出而厥者」,浮陽往上跑到頭面,只有頭面流汗,患者手腳冰冷,脈都摸不到了,人會昏厥過去,這是陰陽不能調和,亡陽的危證,「通脈四逆湯主之」,通脈四逆湯是乾薑五錢、生附子
「下利清穀,不可攻表」,下利清穀代表腸胃是虛寒的,津液是不夠的,因為攻表是靠裡面的陽,腸胃的津液來的,發汗會把陽氣給發散掉了,津液也流失掉了,「汗出,必脹滿」,造成陰陽兩虛,裡寒更盛,腸胃沒有蠕動而造成腹部脹滿。 這條辨本應出現在太陰篇中,此為太陽寒水不能作汗出,下陷太陰脾濕,致腸胃虛寒下利清
「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傷寒邪入厥陰,厥陰病患者裡寒盛,加上容易有消渴的現象,所以病患會口渴而喝很多水,但是水本為寒,厥陰病患者胃的溫度又低,水無法被氣化進入三焦造成水停心下,像肌肉跳動、眼皮跳般,在胃的地方會有跳動感,這是水飲造成,小便不利是必然的,「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這時候要先把停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少陰病患者口燥咽乾的情況已經兩三天了,少陰屬腎水,胃腑的實熱不停的消耗腎水與腸胃津液,造成口燥咽乾、大便燥實在腸子裡面,這是傳經入腑,從少陰證轉成陽明證的現象,這是好現象,用「大承氣湯」把宿便攻出來,要注意的是如果病人沒有咽乾口燥,代表腸胃裡面津液還有、舌苔白、大
Thumbnail
腸胃不佳,常見症狀如消化不良、腹瀉等,使人感到極不舒適。 中醫理論認為,腸胃問題多因脾胃虛弱、濕熱內蘊或飲食不節導致。 改善這些症狀,可以透過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同時,使用適當的中藥材也能達到良好效果。 中醫推薦的兩種藥材,對於腸胃不適有顯著改善效果: 1. **山楂(Shān Zhā)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少陰病剛剛開始得到的時候,「口中和」,口中和指的是不燥不吐,曹穎府曰:「不燥則水氣在上,不吐則為胃中無熱」,正是陰寒方盛,胸陽弱、腸胃虛寒之時,理論上水氣氾濫到大腸本應該會下利、手腳冰冷,「其背微惡寒者,當灸之」,但卻出現背微惡寒的太陽表證,這是少陰病兼見太陽表寒之證,但是與
Thumbnail
「少陰病,吐利」,太陽寒水內陷於脾臟,造成胃的熱度不足,併胃中宿食下走大腸而自利腹痛,大便狀如爛泥,這是太陰證的下利;當太陽寒水內陷到腎臟,則併手少陽三焦為病,因為三焦為疏瀉的管道,屬於淋巴系統,當腎臟寒,功能差,無法排除氾濫的寒水之時,寒水往中焦入胃,胃熱不足無法氣化則吐,往下焦水道系統疏瀉不及則
Thumbnail
長夏初秋,特別需要注重保養的體質         長夏初秋時節,脾土〝喜燥惡濕〞,有些體質者,如氣虛、氣滯、痰濕等體質,特別不宜過度喝水,也要忌寒涼飲食,以免脾土的「升清」功能更加受阻,造成胃脹、食慾不佳、腹瀉等脾虛、水濕內停的症狀,甚至出現頭暈、嘔吐、口淡、口角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