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想要寫文章通常有很多原因,想要提高個人曝光度、想要經營副業、想要分享自己的感想跟觀點,起初我們總是充滿著動力及熱情,覺得自己能夠因此迎來自己的高峰。但寫了幾個月後發現按讚的人不多、也沒人留言,然後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根本沒人在乎我?」最後索性就不寫了。
但其實我們在報導中看到那些「瞬間爆紅的作者」,往往經歷了一段長時間的累積。那些過往看似「沒人注意」的內容,可能已經影響到一些默默關注你的人,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1. 持續輸出,想法才會越來越清晰】
很多人寫文章第一個問題就是沒有靈感,總想著等「更有想法」的時候再來寫。
但問題是如果不透過書寫,你的想法根本不會成形。就像健身一樣,不可能「等身材變好」才開始運動,而是「因為持續運動」,身材才會變好。
再來是擔心自己寫不好會被恥笑,有時候好不容易完成一篇文章,卻覺得好像難登大雅之堂,就又忍痛刪掉,但這樣不僅抹煞掉自己的時間及努力,也無法了解讀者真正的想法及回饋。
寫文章不只是表達自己的觀點,更是一種「整理思緒」的過程。每次動筆都在逼自己重新梳理、思考,久而久之,你會發現自己的邏輯越來越清晰,甚至能夠舉出更貼切的例子,讓別人更容易理解你的觀點。
所以不要因為「覺得自己寫得不夠好」就遲遲不開始,反而應該透過持續輸出,讓自己的表達能力越來越成熟。
【2. 寫下的每一篇文章,就是你的個人宣傳】
試想一下,當一個完全不認識你的人,想了解你的專業時,他會怎麼做?
很大的可能是他會搜尋你的名字,看看你過去有發表過什麼內容。如果你的文章累積了一定數量,並且有深度且條理清楚,那麼你在對方心中,就會是一個「有想法、有能力」的人。
在這個資訊爆炸快速取得的時代,每個人都在不同社群媒體上留下足跡,而你所寫的內容,就是別人認識你的方式。所以持續輸出,不只是寫給別人看,更是在建立你的「專業形象」。
【3. 不要奢求一篇爆紅,而是追求「固定頻率發文」】
有些人會羨慕那些文章爆紅的作者,覺得他們很幸運,一篇文章就能吸引大量讀者。但我自己觀察大多數真正有影響力的人,都是靠長期累積起來的。
像我去前一開始寫的時候,就算已經是做到日更,前兩個月我的貼文也幾乎沒什麼人看跟互動,「彷彿是在跟空氣對話,這樣寫真的有意義嗎?」
然而隨著慢慢找到自己的步調跟方法,數據也越來越有起色,如同圖表資料顯示一樣,大部分的文章還是維持一定的點閱,只有幾天是比較高的。
【4. 我們永遠無法計算那些「隱藏的讀者」】
會認為自己寫的文章沒有價值,是因為短期內很難看到效果,但我自己就遇過在開始寫文章後,會在一些活動中遇到主動來認識的夥伴,其原因就是因為在領英上有看到我的文章,所以會想要多聊一下,這是我自己先前所想不到的。
我們往往會忽略了那些「看不到的觀眾」。其實那些「隱藏的讀者」,往往會是默默在關注你的內容,但沒有表態而已。所以不要因為沒有即時回饋就覺得沒人在看,因為有很多的機會,往往來自於你不認識的人。
所以當你覺得「寫了沒人看」時,請記住你的文字都是在種下機會的種子,然後等有哪天它就會開始發芽長大。所以不要因為眼前的「低回饋」而失去動力,因為真正的影響力,往往都是來自於「持續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