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3年前開始練習這套適用P人的目標策略法,也根據自己的需求做了一些調整
讓你在新的年度開始可以做個參考
內在動力對於P人來說很重要,而過往在多數目標管理書籍中分享的都是屬於外部成就的目標設定法。
例如最常聽到的SMART原則,可光有外在的目標設定,對P人來說是不夠的,因為我根本不曉得設這些目標的背後原因是什麼,以及後續無法達成那些目標,更容易成為反向自我攻擊和內耗的根源。
2024年我給自己設下的目標句子是往前邁進的一年
聽起來很發散又籠統是嗎?
每個人對這句都可以有不同的詮釋,而我自己在去年跟隨這句話的指引,我決定裸辭、學習進修、嘗試職涯諮詢師的副業、自由接案、出國旅遊、加入線上社群、邀請其他創作者合作線上展覽等等,都是圍繞著這句話前進。
如果這件事情我認為符合今年度的句子,那就衝!
如果不符合,那就果斷放下,不內耗繼續前進。
比起一切都掌控在我手裡,我覺得生命中的驚喜和意外才是畫龍點睛之處,也因此我總能因為做了新的嘗試,後續帶來的新發展和靈感,讓我能持續被充電。
後來讀了Mark Manson的其中一篇文章,發現了更有系統化設立目標的方法,今年我想來嘗試看看。
這其實也和自己的年度目標句子有關,我的2025年是掌握資源運用自如的一年,特別是我的時間和精神專注力要投資在哪裡,有什麼工具能幫助我的效率,做好全盤評估資源的分配,是我今年的功課。
這套方法是這樣的,以這張圖為例,我們把內在目標化作一個圓,並在裡面加入金字塔,金字塔的內容是為了完成內在目標的外在目標,外在目標可以參考SMART原則,把目標切的越細、越精確,避免過大而時常感覺自己做不到。
當我能理解現在的工作項目都是走在內在目標的時候,越能立即將注意力拉回當下,免得東想西想,內耗了半天又什麼事都沒做。
做出這張圖以前,你得先分出自己的內在目標和外在目標各是什麼。
- 訂閱電子報能搶先方格子前一週收到優質內容 -
設定目標能為我們提供方向,以及後續追蹤進度的起點。明確的目標就像 GPS 導航,引導我們朝著特定結果前進,且能幫助我們專注,排除不必要的干擾,並激發動力和毅力。
常見的SMART原則,最大的好處是能將模糊的目標轉化為清晰、可操作的步驟,比如今年要存更多錢過於籠統,但加上具體的數字「今年要存50萬」,顯得清楚多。
💡複習SMART目標法
S (Specific):具體的。目標要明確具體,避免籠統含糊
M (Measurable):可衡量的。設定可以量化的指標,以便追蹤進度
A (Achievable):可實現的。目標應該是具有挑戰性,但同時也是可以達成的,避免過於困難而失去動力
R (Relevant):相關的。確保目標與你的價值觀和整體目標一致,這樣才能保持長久的動力
T (Time-Bound):有效期的。為目標設定明確的截止日期,有助於你集中精力並按時完成
對於P人來說今年要存50萬的執行力並不亞於J人,但如果少了背後「為什麼」今年要存50萬的「動力」,這目標設得再多清楚,P人也是能拖就拖。
存錢通常不是最主要的目標,而是存了錢要做什麼,例如這可能是一筆學費,或是裸辭後的生活預備金,目標其實是學習和獲得自由。
我當初開始寫文章的動力並非來自於我想被看見,其實就是想要練習寫作而已,練習怎麼透過文字表達想法,後來開始嘗試投稿,也正是因為前面的練習,有文章可以投稿。我並非帶著寫出可以投稿的文章為目標而出發,所以投稿成功,接著獲得稿費,不過是額外的驚喜收穫,並為我帶來後續更長時間在寫作上的投資。
來源:Faruk Tokluoglu from diversifylens
目標後續為我帶來的成就感是否有足夠的持續力,推動下一個專案目標的達成,我更為看重。以寫作來說,正因為有了動力開始寫一篇文,寫完一篇文章就是我的目標,把專注力放在完成一篇文章比起一個月寫4篇文章來的更重要。
雖然我知道多數自媒體會建議初期多產文,產文的頻率也會影響能見度,這是不爭的事實,可是對於我來說,為了達成那個頻率,最後卻反倒成為我的障礙物,如果連續7天更新,我7天後需要花更多時間來修復我的精神力。
最大的根本原因是出在,我沒在這個過程中好好享受整理思緒、輸出文字的快感。
既使我的時區和處理時間看起來比別人慢,我仍然是最適應自己時區的人,拿別人的時區套在自己身上,做不到就氣餒,做到了也累個半死,聽起來沒什麼好處。
如果目標本身能更加貼近你個人的價值觀,完成目標的內在動力可以更為有效地持續帶你完成更多任務。
來源:Pavel Danilyuk from Pexels
目標如果能和你的價值觀合一,那就肯定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了!透過盤點那些你更為重視的價值,慢慢把自己導向理想生活。
下列是一些你可以嘗試的步驟:
1.釐清個人價值觀:在設定目標之前,先確定自己的核心價值觀。例如,有些人重視成就和自我提升,有些人重視親密關係,也有些人重視對世界的影響或社群的建立。
2.確保目標與價值觀一致:檢查你所追求的目標是否符合你的價值觀。許多人會因為看到別人追求特定目標(例如,賺很多錢、去度假、健身等)而盲目跟從,卻沒有考慮這些目標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
目標應該是為了自己而設定,而不是為了符合社會期待。
3.區分內在與外在目標:
外在目標:例如賺錢、減肥等,通常比較容易衡量,但也可能與個人價值觀脫節,導致即使達成目標也感到不快樂。
內在目標:好比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經濟自由、或成為好父母等,這些目標與個人價值觀更相關,且能帶來更長久的滿足感。
4.平衡外在與內在目標:將外在目標與內在目標結合。例如,你的外在目標是「賺取六位數收入」,而內在目標是「為了擁有財務自由,不再為金錢煩惱」。這樣可以確保你在追求外在目標時,不會背離自己的價值觀。
通常內在目標的變動比較不大,滿足和成就感也能持續的更久;在執行過程中,外在目標是較能隨時調整的。如果發現目標實際上並不能讓你更快樂,或者與你的價值觀有牴觸,不要害怕放棄或改變目標。
彈性地調整目標,比一昧追求不適合自己的目標更好。
希望以上的分享能讓你更加理解P人目標策略法。如果迷惘了,就重新回顧並釐清自己的價值觀,以及現階段最關注什麼。
需要聊聊的話,也歡迎找我諮詢,陪你一起定位自己的北極星。
開啟對話,陪你找到自己的北極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