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原文書有多浮誇|升學手札 Ep.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些年因應政策而出現的 EMI 全英文課程

說實在這些課上起來宛如災難。

我相信能當大學老師的人不論職位高低,有他的專業沒話說,但要嘛台式英文聽不太下去,也還沒遇過流利像考試 CD 那樣子的課程,原先其實可以少 3 倍時間的東西,現在還要先多砸時間才能去理解原本一樣程度的內容。

個人是覺得當初先輩因為求知慾才需要英文的特點,到基本議題上歪曲的很嚴重

這種硬是被控說「這東西就是很重要」的感覺真的滿差的,它的重要性還是後設的,比方說像我,會因為新制的加入,導致學分難以避開它還不能畢業;只是正向一點的同學會覺得,反正目標當前「一定有它的緣故」所以沒關係。

我沒辦法假嗨,就當作是讓你看一下英文班上墊底的我,怎麼打滾到成大畢業吧。

raw-image


...


(1/3) 對階級感到匪夷所思


就是,你身邊有那種會看不起別人的同學嗎。

我沒有辦法指揮同學當下無法苟同的眼光,可是也不想特地為了得到認同,就說服這樣的自己好像很上進、很值得肯定;當然也有的同學比較友善,會想透過求職門檻、未來待遇說服我可以再試試看,但那些錢有讓我覺得「應該要妥協一下」的感覺嗎。

我覺得我被不知道從何而來的「現實」威逼利誘。

為了一件我沒辦法打從心底認同的事情,好像刻意的要冠上價值、迷昏自己說:看吧,這麼做對自己還是有好處的;但也有可能這麼做對自己的弊會大於利,我可能可以在同樣的時間內發現對我來說更具價值的事情,而不是有種被迫為了生存的感覺。

或許在大眾標準下我是無能的,可是辛苦讀書追求的不就是從中脫穎而出嗎



(2/3) 中譯本銜接大一學習


稍早學習困難的時候,我採用中譯本的協助。

一開始還心存僥倖,想說經濟學原理這樣撐過去整年剛剛好,但下學期再次碰壁,變成是英文題目會開始看不懂,又因為進入總體經濟雪上加霜,雖然早前確實有因為翻譯本大把的減少學習時間,並讓成績有顯著的提升。

顯然在大學只能是救急而非長遠辦法,還是得回到要怎麼最有效率讀通這些東西。


後來發覺幾件事有讓我調整過來:
  • 課前腦袋空空無所謂,上課的時候信任老師,讓老師幫自己抓重點
  • 出於自我要求,搭配原文書把上課講義不懂的地方,課後理解完才離開圖書館
  • 撇開英文要好才能考好的自我設限,重點是對成績有沒有渴望



(3/3) 我該讓英文去主導我的人生樣貌嗎


大一做教授訪談的時候,教授們的反應對英文好不好這件事都是點到為止。

其實回想起幾次成績起色的狀況,確實是不用特地把原文書當作看小說一字一字翻譯拜讀完,因為老師們上課其實就已經把重點過濾出來,原文書的「敘述」只是更方便自己能輕易用作者的口吻理解這件事;然後理解完、記起來,帶到考試去運用。

換言之如果我大學成績不好,去認為「一定是英文出的差錯」就變的很奇怪。

好似我利用的是我成績不好這件事,去希望有人能帶我走出認為自己英文不好的窘境,就算真的存在這樣的事情想讓我這樣看待自己 ... 那麼我到底真正在乎的是什麼;即使成績見好至今也沒有反轉我對英文的排斥,只是意外的調換了主從次序。

戳穿了「原文書的學術點並不在其英文本身」的迷霧,主導權就回到自己手上了


...


如果是為了英文這件事,再一次我應該就不會想讀大學

因為我覺得那是別人的夢想,不是我的。

關於讀大學這件事,沒有人問過我願不願意,而我也掉入一種:為了說服自己這一切努力都要有意義,我去選擇了「要讓別人來回答我」的辦法;就是看似沒有選擇的升學,一旦有了光環歸我自己,失敗了也好推卸給別人說為什麼要逼我讀書。

換言之排斥原文書的議題,其實它揭示的是「我與認識自己」之間的關聯。

就結果而言,我並沒有刻意去扭轉本身就不偏好學習英文這件事,未來也不打算用洋墨水灌飽自己的虛榮心;只是看清周圍的環境,並了解想要挑戰自己的心情,轉為我去利用這件事:成就出來的時候,關心英文的聲音就像不曾存在過

讀懂原文書它還是浮誇的,畢竟它過去可是千方百計的要取代我身而為人的價值。

avatar-img
23會員
325內容數
致力打造質量創作,涵蓋「人際關係、自我覺察、生涯規劃」等深刻觀察主題:註明作者與原文連結方可文句引用,轉載不讓著作權,未盡事宜來信詳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類量測事務所 的其他內容
其實還是有像我這樣的人,因為書讀得少或忘的多,就被不少題組給淘汰掉。
4/5晟景平安符高中社會考科
本人對數學一直有個能穩頂標的看法,在於:平常就不能害怕解題,不需要預設自己會看到什麼樣的算式。
5/5翰林數學大滿貫講義
請調和你對自己自制力的理解及壓力值的上限,制定一個合理的時數分配。
5/5子彈思考整理術
手做的意義在於,我不太想強灌就只是我看到的事情,你的想法也是同樣受歡迎的。
如果你一直問不出一個關於自己的問題,那麼你平常很可能奔波於他人的問題。
我們都很清楚讀什麼書未必就是做那樣的工作,可是常常在找工作的時候還是會掉入能力所及的侷限性。
其實還是有像我這樣的人,因為書讀得少或忘的多,就被不少題組給淘汰掉。
4/5晟景平安符高中社會考科
本人對數學一直有個能穩頂標的看法,在於:平常就不能害怕解題,不需要預設自己會看到什麼樣的算式。
5/5翰林數學大滿貫講義
請調和你對自己自制力的理解及壓力值的上限,制定一個合理的時數分配。
5/5子彈思考整理術
手做的意義在於,我不太想強灌就只是我看到的事情,你的想法也是同樣受歡迎的。
如果你一直問不出一個關於自己的問題,那麼你平常很可能奔波於他人的問題。
我們都很清楚讀什麼書未必就是做那樣的工作,可是常常在找工作的時候還是會掉入能力所及的侷限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嗨 同學 這是您學英文的情境嗎? ​ 【我不小心花了8萬分期買線上英文課程】 結果沒上完,每次要上都發現工作好累好忙 我想上,卻發現上幾次,又沒動力了 ​ 【英文課上了好久,感覺口說還是卡卡的】 是不是我沒有天份 (偷偷怪一下爸媽?! 我覺得應該是我老了 ​ 【跟外師上了一段時
Thumbnail
這是上過我影音課的學生: @Phoebe 的留言… 考試我大概是花三個多月時間,有買老師的影音課+書本,因為我覺得單使用課本的話,純文字對我自己的記憶來說不會太深刻,有影像跟聲音輔助我記憶,讀起來會輕鬆許多。 準備時間-- 一開始 👉準備的第一個月,那時候比較鬆散的讀,大約1-2天才聽一個章
Thumbnail
不是不能講究有用,而是什麼東西都準備好給人拿去用,你要服務自己什麼。
Thumbnail
【進階上課】 面對今天的社會課,我有以下的觀察與檢討: l   課程熟悉度、概念理解度不夠:沒辦法在時間內熟悉並內化課程的內容,造成課程的流暢度不佳,需要花很多力氣在流程與教學內容,沒有足夠的心力顧及現場孩子的狀況,引導語的部分也只能複製老師告訴我的內容,重述給孩子聽,沒辦法引導孩子自己說出來,
Thumbnail
先來講結論:這本應該列入高中生必讀。 邏輯清楚、圖表易讀,加上作者自身經驗淺顯易懂的舉例,是一本好書無誤。 缺點是句子太長,說明文字太多,給人一種囉嗦之感——這是力求中文白話的硬殤。 還有要做的答題太多,但這兩點對高中生來說不會是缺點,他們習慣了。
Thumbnail
我這輩子的努力,都只是在努力培養出一整個世代的、有足夠墨水資糧,足夠思考空間的、能讓高手願意出手教的、能自行領略高手的手路的,「英文上上根器皿」。
Thumbnail
【 好學、自學、共學 】 我常常說,上大學後才是我學習的開始。在中央英文系,我們需要閱讀大量文本、大量對話、大量反思和輸出,我從來沒想過,這樣的課堂風景能在數學課發生!
嗨 同學 這是您學英文的情境嗎? ​ 【我不小心花了8萬分期買線上英文課程】 結果沒上完,每次要上都發現工作好累好忙 我想上,卻發現上幾次,又沒動力了 ​ 【英文課上了好久,感覺口說還是卡卡的】 是不是我沒有天份 (偷偷怪一下爸媽?! 我覺得應該是我老了 ​ 【跟外師上了一段時
Thumbnail
這是上過我影音課的學生: @Phoebe 的留言… 考試我大概是花三個多月時間,有買老師的影音課+書本,因為我覺得單使用課本的話,純文字對我自己的記憶來說不會太深刻,有影像跟聲音輔助我記憶,讀起來會輕鬆許多。 準備時間-- 一開始 👉準備的第一個月,那時候比較鬆散的讀,大約1-2天才聽一個章
Thumbnail
不是不能講究有用,而是什麼東西都準備好給人拿去用,你要服務自己什麼。
Thumbnail
【進階上課】 面對今天的社會課,我有以下的觀察與檢討: l   課程熟悉度、概念理解度不夠:沒辦法在時間內熟悉並內化課程的內容,造成課程的流暢度不佳,需要花很多力氣在流程與教學內容,沒有足夠的心力顧及現場孩子的狀況,引導語的部分也只能複製老師告訴我的內容,重述給孩子聽,沒辦法引導孩子自己說出來,
Thumbnail
先來講結論:這本應該列入高中生必讀。 邏輯清楚、圖表易讀,加上作者自身經驗淺顯易懂的舉例,是一本好書無誤。 缺點是句子太長,說明文字太多,給人一種囉嗦之感——這是力求中文白話的硬殤。 還有要做的答題太多,但這兩點對高中生來說不會是缺點,他們習慣了。
Thumbnail
我這輩子的努力,都只是在努力培養出一整個世代的、有足夠墨水資糧,足夠思考空間的、能讓高手願意出手教的、能自行領略高手的手路的,「英文上上根器皿」。
Thumbnail
【 好學、自學、共學 】 我常常說,上大學後才是我學習的開始。在中央英文系,我們需要閱讀大量文本、大量對話、大量反思和輸出,我從來沒想過,這樣的課堂風景能在數學課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