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自我批評 」,然後又「 強迫積極」?為何我們總在兩端擺盪?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微壓力微習慣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引言:我們到底是在成長,還是在消耗?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

當你犯了一個小錯,心裡立刻冒出:「怎麼這麼笨?怎麼會這樣?」接著,你意識到自己太負面了,於是開始強迫自己樂觀:「沒關係!正向思考,一切都會好起來!」


但這種「自我批評 → 強迫積極」的循環,真的讓你變得更好嗎?還是只是讓你情緒擺盪,越來越疲憊

事實上,很多人陷入這種內耗的模式,卻沒有察覺。當我們把批評當成「進步的動力」,又把強迫樂觀當成「治癒的藥方」,最終卻發現,這兩者都無法真正讓我們前進。

為什麼我們會陷入這種極端擺盪?這背後的心理機制,可能比你想的更有跡可循。

raw-image

1. 第一階段:負面評論,讓人陷入自我內耗


當事情不如預期時,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自我批評,彷彿只有痛苦的反省,才能確保自己不再犯錯。這種批評可能是:

  • 「我怎麼這麼沒用?」(全盤否定)
  • 「別人都做得到,為什麼只有我不行?」(比較焦慮)
  • 「如果當初更努力一點就好了!」(後悔無限迴圈)

這些負面評論會讓人產生焦慮、自責,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而且,我們的腦袋很愛放大這些聲音,因為它試圖讓我們從錯誤中學習。但問題是——如果這種批評只是帶來內耗,而沒有讓我們採取行動,那它就毫無意義。

📌 為何我們會習慣這樣批評自己?

錯把痛苦當成成長的證明:「我越痛苦,代表我越有在反省。」

先責備自己,來降低失敗的痛苦:「如果我先承認自己很糟糕,就不會更失望。」

習慣負面語言,讓大腦建立了批評迴路——久而久之,批評自己變成了自動反應。


但問題是,人無法長期承受這種高強度的內在折磨,於是我們會試圖尋找「解藥」,這就是第二階段——強迫積極


2. 第二階段:強迫積極,讓人壓抑真實感受


當我們覺得自己「太負面」時,會下意識地想要擺脫這種痛苦,於是開始強迫自己樂觀:「不要這樣想,要正向!」、「沒事的,一切都會變好!」、「我一定可以做到!」

看起來很正能量對吧?但這裡有一個關鍵問題——如果「正向思考」是來掩蓋真實感受,而不是解決問題,那麼它只是另一種情緒壓抑。

📌 為何強迫積極無法真正幫助我們?

它忽略了問題的根源:「不要想太多!」但事實上,真正的問題還沒解決。

它讓人產生壓抑感:「我應該樂觀!」但內心卻仍然充滿壓力與自責。

它讓人對現實產生錯誤期待——以為「正向思考」能改變一切,但當現實不如預期時,反而會更加失望。


所以,強迫自己樂觀,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反而會讓人累積更多情緒壓力。最終,當「正向思考」的效果破滅時,我們又會回到負面批評的狀態,陷入無限的內耗循環。


3. 為什麼這兩者會形成「擺盪循環」?


這種「負面評論 ↔ 強迫積極」的循環,其實是一種心理上的「補償行為」——

當我們受不了痛苦時,就會轉向另一個極端來尋找解脫。

  • 我們太痛苦,所以需要「假積極」來安慰自己。
  • 但這種樂觀是強迫的,於是當現實無法配合時,又會回到負面批評。

🔄 這就像是在高空盪鞦韆,一邊是「自我攻擊」,另一邊是「強行樂觀」,來回擺盪,卻從未真正落地。


4. 如何擺脫這種極端擺盪?


真正的成長,不是「批評自己」,也不是「催眠自己樂觀」,而是「理性面對自己,溫柔但誠實地調整行動」

✅ 1. 不逃避負面情緒,但也不讓它主導一切

如果你犯錯了,允許自己感到難過,但不要讓這種情緒定義你。你可以說:「這件事讓我很挫折,但這並不代表我無能。」

✅ 2. 用「理性積極」取代「強迫積極」

與其說「沒關係!我最棒!」,不如說:「這次我遇到困難了,那我可以學到什麼?」這樣的思考方式,能夠真正幫助你調整策略,而不是只是情緒上的安慰。

✅ 3. 停止貼標籤,專注在下一步行動

當你發現自己開始批評自己時,問自己:

🚫 「我是不是太差勁了?」 → ✅ 「這次的錯誤,我可以怎麼改進?」

🚫 「為什麼我總是做不好?」 → ✅ 「下一次我要怎麼做得更好?」


成長不是來自痛苦,而是來自更有效的思考與行動


結語:找到情緒的平衡點,才能真正前進


不要讓自己陷入「批評 → 偽裝樂觀 → 失望 → 再批評」的無限循環。

當你發現自己開始內心責備,提醒自己:「這樣的批評真的對我有幫助嗎?」

當你發現自己開始強迫積極,提醒自己:「這樣催眠自己,真的解決了問題嗎?」


最終,真正的成長來自:理解自己的情緒,接受現狀,然後找到真正可行的進步方式。

你不需要批評自己才能變好,也不需要強迫自己樂觀才能前進。


學會與自己的情緒和平共處,才是真正的成長之路!


avatar-img
13會員
208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刻意微挑戰 的其他內容
你真的在變好,還是只是「批評成癮」? 你有沒有發現,當你犯了一個小錯,腦海裡立刻響起:「怎麼這麼蠢?」、「我就是不夠好!」、「早知道我應該…」這類話語?甚至,有時候事情根本還沒發生,你就開始預設:「這一定會搞砸。」 本來,你以為這只是嚴格要求自己,但久而久之,這種負面聲音變成了一種習慣,
往往我們並不是沒有想法,而是習慣了逃避自己的觀點。為了不引起爭議、不讓自己陷入選擇焦慮,我們選擇附和別人、轉移話題、說話模糊,或是拖延決定。但迴避不會讓問題消失,只會讓我們越來越不確定自己的聲音。試著問自己:「這真的是我內心的想法,還是我只是習慣了順從?」找到自己的觀點,才是讓自己真正自由的開始。
有沒有過這種感覺?別人心情不好,你也跟著低落;收到批評,整天悶悶不樂;答應請求後才後悔,但又不好意思拒絕。這些問題,說到底是情緒邊界不夠清楚,讓我們容易陷入內耗。本篇文章分享五個最常見的情緒困擾,幫助你認清哪些情緒是自己的,哪些不該揹在身上。學會守住界線,才能在人際關係中游刃有餘,不讓情緒綁架自己!
職場的不確定性讓人焦慮,因為我們害怕變動、無法掌控結果,結果信任感下降、溝通變得混亂,讓人開始推卸責任、壓力倍增。當不確定感蔓延,團隊就會變得各自為政,向心力也逐漸瓦解。其實不確定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資訊不透明、缺乏溝通,讓大家只能靠猜測行動。讓關係更透明、資訊更清楚,才能讓團隊在變化中依然穩健前行。
在職場上,最讓人焦慮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猜不透別人在想什麼」。當主管的態度不明確、同事的意見模糊、標準說不清、決策沒解釋,團隊就會陷入無止境的猜測與內耗。透明的情緒、觀點、期待和決策,才能讓團隊建立真正的信任與安全感。別讓不透明的溝通成為職場裡最大的心理壓力,說清楚、講明白,才能讓合作更順暢!
工作上,不是你說了,對方就能理解。如果你的表情、話語、標準或決策不夠透明,團隊只能靠猜的,結果往往是誤解、不信任、甚至白忙一場!情感透明讓對方知道你的真實感受,觀點透明確保你的想法被正確接收,期待透明讓目標清晰,決策透明則減少不確定性。別讓溝通變成猜心遊戲,說得清楚、讓人理解,才能真正提升效率!
你真的在變好,還是只是「批評成癮」? 你有沒有發現,當你犯了一個小錯,腦海裡立刻響起:「怎麼這麼蠢?」、「我就是不夠好!」、「早知道我應該…」這類話語?甚至,有時候事情根本還沒發生,你就開始預設:「這一定會搞砸。」 本來,你以為這只是嚴格要求自己,但久而久之,這種負面聲音變成了一種習慣,
往往我們並不是沒有想法,而是習慣了逃避自己的觀點。為了不引起爭議、不讓自己陷入選擇焦慮,我們選擇附和別人、轉移話題、說話模糊,或是拖延決定。但迴避不會讓問題消失,只會讓我們越來越不確定自己的聲音。試著問自己:「這真的是我內心的想法,還是我只是習慣了順從?」找到自己的觀點,才是讓自己真正自由的開始。
有沒有過這種感覺?別人心情不好,你也跟著低落;收到批評,整天悶悶不樂;答應請求後才後悔,但又不好意思拒絕。這些問題,說到底是情緒邊界不夠清楚,讓我們容易陷入內耗。本篇文章分享五個最常見的情緒困擾,幫助你認清哪些情緒是自己的,哪些不該揹在身上。學會守住界線,才能在人際關係中游刃有餘,不讓情緒綁架自己!
職場的不確定性讓人焦慮,因為我們害怕變動、無法掌控結果,結果信任感下降、溝通變得混亂,讓人開始推卸責任、壓力倍增。當不確定感蔓延,團隊就會變得各自為政,向心力也逐漸瓦解。其實不確定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資訊不透明、缺乏溝通,讓大家只能靠猜測行動。讓關係更透明、資訊更清楚,才能讓團隊在變化中依然穩健前行。
在職場上,最讓人焦慮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猜不透別人在想什麼」。當主管的態度不明確、同事的意見模糊、標準說不清、決策沒解釋,團隊就會陷入無止境的猜測與內耗。透明的情緒、觀點、期待和決策,才能讓團隊建立真正的信任與安全感。別讓不透明的溝通成為職場裡最大的心理壓力,說清楚、講明白,才能讓合作更順暢!
工作上,不是你說了,對方就能理解。如果你的表情、話語、標準或決策不夠透明,團隊只能靠猜的,結果往往是誤解、不信任、甚至白忙一場!情感透明讓對方知道你的真實感受,觀點透明確保你的想法被正確接收,期待透明讓目標清晰,決策透明則減少不確定性。別讓溝通變成猜心遊戲,說得清楚、讓人理解,才能真正提升效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成為特別的人,但在成長過程中,我不斷地失敗。這樣的感受令我迷失了自己,變得討厭自己,討厭這個世界。在這樣的情緒下,我努力證明自己,卻始終無法擺脫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直到我開始告訴自己⋯⋯
Thumbnail
今天想來聊聊什麼是夠好、更好的自己 ? 如何定義及影響我們 ? 從小我們從家庭到學校,出社會乃至整個人生,我們都深受著一個集體意識的影響,那就是:「我必須要更努力才有用!要夠好!好還要更好!不能讓別人失望!或讓別人看不起!」 當我們探討夠好和更好的自己時,我們可以深入思考3個常見的迷思和誤解,進一
Thumbnail
「為什麼我決定要改變自己時,就會遇到考驗呢?」 「為什麼我想對對方好一點的時候,怎麼就會有考卷呢?」 在讀書會或個人諮詢時常會聽到學員這類的心情,而其實這也是好現象,是「好轉反應」喔。 因為相對以前的自己,常常是無意識地被眼前的情境帶走,而現在是因為「有更多反省」、「更有覺察」,甚至可以意識到
Thumbnail
我們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然而,卻忘了坦然接受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Thumbnail
我們常常在做很多事遇到挫折,或發現同樣的事有人做得比我們好時,產生一種自我懷疑的心態,懷疑自己是否不具備這個能力或是不適合做這件事 自我懷疑其實是好的,因為這會讓我們知道自己還有不足的地方,但要小心的是,不要從自我懷疑陷入到自我否定
不要過於苛求自己 因為生活會對待你如何 取決於你如何對待自己 有時侯我們容易陷入自我設限 給自己設下太多壓力和期待 但這只會讓生活變得更加艱難 放下對自己的苛求和難為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是邁向幸福的第一步 當我們能夠對自己寬容 容許自己犯錯和成長 生活也會對我們更加寬容和善待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找到自我價值和提升自信是每個人的終身課題。許多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即使我們努力犧牲付出,成果終究不是一個人可以決定。 我們卻因此度反省檢討自己「是我哪裡有問題、我該怎做才能滿足別人。」用完美主義來嚴格自我反省下一個 「我就是不夠好 」的批判性結論,陷入關係中的⻑期討好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中,每當我看到個案拿出「自我肯定、喜歡自己」這張牌時,我總是感到一股心疼。他們不斷地追求著更好的自己,用盡全力地要求自己不斷進步。然而,卻常常忽略了給予自己應有的溫暖與寬容。 這樣不斷地用鞭打自己,或許能夠推動前進,但是否真的能夠讓自己走得更遠呢?
Thumbnail
一切的糾結與不愉快, 可以說是源自於自己的不自信, 但造成不自信的原因又會是什麼呢? 反覆思索許多次, 我認為「是否接受自己真正的模樣」佔了很大的成分。 看著別人光鮮亮麗,而自己黯淡無光; 看著別人大方展現,而自己消極隱藏; ⋯⋯ 總是不斷地看著別人的好,總是不斷地挑自己
Thumbnail
也許現在的你還不是很厲害,但不代表你是個糟糕的人。 不要討厭自己,因為現在的你,剛剛好配得上正在努力的你。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成為特別的人,但在成長過程中,我不斷地失敗。這樣的感受令我迷失了自己,變得討厭自己,討厭這個世界。在這樣的情緒下,我努力證明自己,卻始終無法擺脫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直到我開始告訴自己⋯⋯
Thumbnail
今天想來聊聊什麼是夠好、更好的自己 ? 如何定義及影響我們 ? 從小我們從家庭到學校,出社會乃至整個人生,我們都深受著一個集體意識的影響,那就是:「我必須要更努力才有用!要夠好!好還要更好!不能讓別人失望!或讓別人看不起!」 當我們探討夠好和更好的自己時,我們可以深入思考3個常見的迷思和誤解,進一
Thumbnail
「為什麼我決定要改變自己時,就會遇到考驗呢?」 「為什麼我想對對方好一點的時候,怎麼就會有考卷呢?」 在讀書會或個人諮詢時常會聽到學員這類的心情,而其實這也是好現象,是「好轉反應」喔。 因為相對以前的自己,常常是無意識地被眼前的情境帶走,而現在是因為「有更多反省」、「更有覺察」,甚至可以意識到
Thumbnail
我們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然而,卻忘了坦然接受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Thumbnail
我們常常在做很多事遇到挫折,或發現同樣的事有人做得比我們好時,產生一種自我懷疑的心態,懷疑自己是否不具備這個能力或是不適合做這件事 自我懷疑其實是好的,因為這會讓我們知道自己還有不足的地方,但要小心的是,不要從自我懷疑陷入到自我否定
不要過於苛求自己 因為生活會對待你如何 取決於你如何對待自己 有時侯我們容易陷入自我設限 給自己設下太多壓力和期待 但這只會讓生活變得更加艱難 放下對自己的苛求和難為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是邁向幸福的第一步 當我們能夠對自己寬容 容許自己犯錯和成長 生活也會對我們更加寬容和善待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找到自我價值和提升自信是每個人的終身課題。許多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即使我們努力犧牲付出,成果終究不是一個人可以決定。 我們卻因此度反省檢討自己「是我哪裡有問題、我該怎做才能滿足別人。」用完美主義來嚴格自我反省下一個 「我就是不夠好 」的批判性結論,陷入關係中的⻑期討好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中,每當我看到個案拿出「自我肯定、喜歡自己」這張牌時,我總是感到一股心疼。他們不斷地追求著更好的自己,用盡全力地要求自己不斷進步。然而,卻常常忽略了給予自己應有的溫暖與寬容。 這樣不斷地用鞭打自己,或許能夠推動前進,但是否真的能夠讓自己走得更遠呢?
Thumbnail
一切的糾結與不愉快, 可以說是源自於自己的不自信, 但造成不自信的原因又會是什麼呢? 反覆思索許多次, 我認為「是否接受自己真正的模樣」佔了很大的成分。 看著別人光鮮亮麗,而自己黯淡無光; 看著別人大方展現,而自己消極隱藏; ⋯⋯ 總是不斷地看著別人的好,總是不斷地挑自己
Thumbnail
也許現在的你還不是很厲害,但不代表你是個糟糕的人。 不要討厭自己,因為現在的你,剛剛好配得上正在努力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