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作者為戴夫·佩澤,致力於兒童虐待的預防而獲得國際傑出青年獎,小時候受到家庭的陰影而寫出這本書,中途經歷了五次的寄養家庭,最後成為了美國的空軍飛行組員、亞特蘭大奧運聖火接力傳遞人、更為彭尼黃金規範獎得主,成為加州年度志工。
內容簡述
描述了逃離原生家庭的種種心情以及從小到大的寄養過程,在每個家庭中遇到了很多事情以及情緒的轉變,不論是開心或是難過,都得再勇敢的面對未知的未來挑戰繼續走下去。
讀後觀點及心得
從小就看過很多家暴的案例層出不窮,不論是新聞上或是身邊親人朋友的親身經歷,有時候會去思考說到底為什麼會有人會做出這種十惡不赦的事情,而書中的主角就是本書的作者,從小時候到長大的心路歷程,小時候被母親不人道的對待,讓人深感同情,好像透過書中的文字,也可以感受到母親對他的種種暴力行為,一直到他脫離了他們的控制。但過程也可說是非常顛簸,並不是逃離了那個家就可以邁向美好的未來。
過程中他遇見了很多領養家庭,有些是迫不得已才不能接受他的存在,其實他們都很接納男孩,被寄養的歲月在這幾段文字上寫著,每字每句都深深的烙印在心中。但現實生活中,我不敢想像若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有多麼艱辛,也許我不會像作者一樣撐過來,其中有一段是講述他差點被小時候身邊的同伴帶壞,走上偷竊、縱火這條不歸路,幸好遇到非常有愛心的領養家庭教他許多事情:倫理道德、生活常規等,到最後也不負眾望成為了成功的人。
這本書的名字叫《迷路男孩》,象徵著作者在成長過程中的迷惘與掙扎,他渴望被愛,每個人都需要被愛以及去學習著愛別人,這真的很重要。而結局是他走入了美國軍校,可以說是深感佩服,這令我想到:不同的思考方向會決定你人生不同的路,雖然作者在一開始對逃跑原生家庭是非常興奮的、心跳跳很快,讓人也很想繼續看下去,看最後他會得到什麼結果。如果沒有這些人的幫助,說不定作者就會走向無限的深淵,再一次又一次的被第一個寄養家庭拋棄後,接連著第二個、第三個讓戴夫·佩哲深感絕望,即使世界並不溫柔,但仍然有人願意伸出援手,這樣的善良令人動容。書中他說要接受另一個新的家庭時,就要一直清除對前一個給他許多美好回憶的寄養家庭的想念。
在前半段的時候,看著他母親為了爭奪財產以及對弟弟們的溺愛與關懷,而且她都稱戴夫·佩澤為「它」,顯然並不把作者放在心裡。將一個年幼的孩子關在地下室,不給他吃東西作為懲罰,最後竟然還說:一切都是那個孩子的錯!說不定那個母親也有撫養的壓力,但或許不這麼極端這一切都會改變。他的幾個弟弟們,也都很「正常」的接受媽媽的愛,同樣身為親骨肉,看了很揪心。家暴事件不斷重演,悲劇不斷發生,希望大家都可以將心比心,每個人都不想要有童年陰影,所以不要長大作為父母時,對待小孩也一樣粗暴,讓這個惡循環繼續下去。
討論議題
針對故事中影響男孩最大的就是「家庭」,家庭是最重要的存在,故事中主角遭受家暴,現今社會中家暴是件不容小覷的事件。在他與他的寄養家庭中,他的寄養父母給了他愛,在人接受愛的時候,會感覺溫暖、會感受到原來這世界還有人在乎他,但因原生家庭,長期受到精神上的壓迫,反而在可以「逃跑」的時候,會有點恐懼,可能耳邊會想起那些惡毒之人所說的話,每天都要看別人心情而活。家暴相關之法律也很多,例如:家庭暴力防治法等,但仍然不能從根本改善,這些都是我們值得討論的,願未來家暴這個詞會永遠消失在這個世界,被受家暴者也勇敢的面對這一切,理解到這並不是他們的錯!
結語
讀完這本書有種說不上的壓抑,或許是對作者所遭遇的一切感到心疼,也讓我深刻體會到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並提醒我珍惜身邊的人。這本書《迷路男孩》真心推薦給大家閱讀,每過一年就會再讀一次,每次都有不同見解及心情感受。如果你也曾經懷疑世界的溫暖,這本書或許能帶給你不同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