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1日_尼采和波特萊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昨天把《尼采如是說》囫圇讀完,心裡只想著之後還要再讀。

  一言蔽之:尼采太危險了,凡人需要刻意隔絕他的思想,否則會戕害、輕狂自己的身心。但其中的「超人」哲學,或可一談。

  尼采指稱的「超人」,我以為指涉心靈層面,讓靈魂、思想、意識……能逐漸進步,超過過往的自己。心靈不是具體事物,也不客觀,完完全全是個人私有的。但「超」字我們通常用在比較量化事物,如小至比賽爭執的秒數、考試在意的分數,大到國家企業評估成長的指標,所以這個「超」字用在這裡意味深遠,相當於提出了一個疑問:我要在什麼方面超越往昔的靈魂呢?

  我認為,心靈意志上的超越虛幻而飄渺,無怪乎即使查拉圖斯特拉大篇幅的說明,仍落得鬱鬱寡歡的結果。但是有一種「超人」我們能確確實實地看到,那就是身體上的「超人」。體育選手為了獲得更好的體能與技術,不分晝夜地練習;身障者為了能過一般人的生活,努力克服肢體障礙;甚至憂鬱的病人以畫畫排解內心的憂愁,這些都是我們目所能及的超人,他們卓絕的故事讓我們感動,因為我們確實「看到」了他們的意志成長、挺拔到一般人所不能及的地步。

  這些是當今社會僅剩的超人。

  另一件事,最近開始讀波特萊爾,才看幾篇而已,不知是翻譯問題還是時代因素,我感覺了無新意,甚至想稱他不懂寫詩。波特萊爾詩的主題在當時的確是驚世之作,一片稱頌自然美好的作品中,突然跑出惡魔、屍體和裸體。這人有多麼大的勇氣能發表呀?我是連想到不敢想。

  但此一事彼一事,他的詩放到現在來看,只是湖面的小小漣漪,讓人驚慌不足,倒像是老生長談。所以繼續讀下去吧,或許能有另一番天地。

avatar-img
13會員
139內容數
個人生活體悟、觀點分享,兼有一些文學與機械創作,歡迎大家來晃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奇狐文化的小沙龍 的其他內容
  已二月中,該是準備今年的文學獎作品,卻仍感尚未準備好。   讀書,自從看了《文學回憶錄》後,想看木心推薦的文學書來看,進度緩慢。   妙津,重新閱讀妙津,並試著製成 podcast 推廣。   練心,文學映照的是心靈畫面,故練心才能避免庸碌,避免寫出大眾化的作品。   曾想過為何要固執地
  因為川普,世界引起了巨大波瀾。   烏俄間的戰爭將落幕,因為美國不再繼續援助;加拿大與墨西哥因為鄰居的關稅問題,必須面對長久以來的邊境問題;格陵蘭與加州忽然變成可以買賣的物品;韓國投入鉅額資金,以因應可能的關稅壓力;台積電加速美國的先進製程投資……。   一個狂人,為了兌現競選承諾,讓美國變
  連假看了一本書《希望歌德絕望卡夫卡的人生論》,裡面擷取了歌德與卡夫卡的名言,兩相對照給讀者看,希望藉由兩位不同的人生觀讓讀者能自己從中思得不同的觀點。歌德的部份,我先前看《歌德談話錄》,對他相當熟悉。關於卡夫卡,則只有經典名著與木心的回憶錄提及而已,不甚熟悉。所幸此書的作者非常熟稔歌德與卡夫卡的
  近日農曆新年,家戶沉浸在放假與慶祝的氛圍中,有些是因為過年,想要討個好綵頭,換個大紅的門面;更多的是有個長假能出門遊玩。不過,在農曆新年氣氛衰弱的現在,似乎還是避諱談到死。   近日,原神的海燈節活動,劇情文本中透露某個高齡長者屆離世不遠,引起網友討論:是否有觸人霉頭的疑慮。然則,我認為是中華
  前些日子定下小說與散文的主題,隔些時日卻又感到疑問:為何要寫這些東西呢?短短幾日思想的偏移讓我感到困惑甚至惶惶。所謂「心靈湧動時,該寫就寫」果然有其道理,不然,逝去的心情就像打上岸邊的浪花一樣,再也無法重現了。   再者,由前述行為能知道,我還是太容易受影響,不能自立,沒有中心教條。難怪木心要
  近日距木心的《文學回憶錄》的教誨已遠,不自覺被五光十色的東西吸引而自慚形穢,花在上面的時間也不由得多了。   可怕啊,明知道看那些無意義的東西實在是俗,精神卻又不自覺地被囚住,反倒讓我憂愁起來。一憂傷,精神連帶受影響,倒更難維特藝術家的矜持了。我必須維持澄澈的心,要明白那些事物都是俗物,淺嚐即
  已二月中,該是準備今年的文學獎作品,卻仍感尚未準備好。   讀書,自從看了《文學回憶錄》後,想看木心推薦的文學書來看,進度緩慢。   妙津,重新閱讀妙津,並試著製成 podcast 推廣。   練心,文學映照的是心靈畫面,故練心才能避免庸碌,避免寫出大眾化的作品。   曾想過為何要固執地
  因為川普,世界引起了巨大波瀾。   烏俄間的戰爭將落幕,因為美國不再繼續援助;加拿大與墨西哥因為鄰居的關稅問題,必須面對長久以來的邊境問題;格陵蘭與加州忽然變成可以買賣的物品;韓國投入鉅額資金,以因應可能的關稅壓力;台積電加速美國的先進製程投資……。   一個狂人,為了兌現競選承諾,讓美國變
  連假看了一本書《希望歌德絕望卡夫卡的人生論》,裡面擷取了歌德與卡夫卡的名言,兩相對照給讀者看,希望藉由兩位不同的人生觀讓讀者能自己從中思得不同的觀點。歌德的部份,我先前看《歌德談話錄》,對他相當熟悉。關於卡夫卡,則只有經典名著與木心的回憶錄提及而已,不甚熟悉。所幸此書的作者非常熟稔歌德與卡夫卡的
  近日農曆新年,家戶沉浸在放假與慶祝的氛圍中,有些是因為過年,想要討個好綵頭,換個大紅的門面;更多的是有個長假能出門遊玩。不過,在農曆新年氣氛衰弱的現在,似乎還是避諱談到死。   近日,原神的海燈節活動,劇情文本中透露某個高齡長者屆離世不遠,引起網友討論:是否有觸人霉頭的疑慮。然則,我認為是中華
  前些日子定下小說與散文的主題,隔些時日卻又感到疑問:為何要寫這些東西呢?短短幾日思想的偏移讓我感到困惑甚至惶惶。所謂「心靈湧動時,該寫就寫」果然有其道理,不然,逝去的心情就像打上岸邊的浪花一樣,再也無法重現了。   再者,由前述行為能知道,我還是太容易受影響,不能自立,沒有中心教條。難怪木心要
  近日距木心的《文學回憶錄》的教誨已遠,不自覺被五光十色的東西吸引而自慚形穢,花在上面的時間也不由得多了。   可怕啊,明知道看那些無意義的東西實在是俗,精神卻又不自覺地被囚住,反倒讓我憂愁起來。一憂傷,精神連帶受影響,倒更難維特藝術家的矜持了。我必須維持澄澈的心,要明白那些事物都是俗物,淺嚐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主人翁辛克萊以一個少年的視角描繪了對自我認知、性向、性啟蒙、對威權的反抗等議題,呈現出當代年輕人面對的壓力和情緒。文章探討了真實與虛假、自我封閉與蘊含的自我表達之間的衝突,提供了改變內心的勇氣和真誠面對自己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這種時候,人對自己心靈正好有足夠的了解,隱約知道心靈超脫肉體的侷限,具有強大的力量,能跳脫塵世,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
Thumbnail
常理的背後,是如同幽靈鬼魅般牽制著多數人的,由社會上一小群精英分子所制定的禮儀準則。布紐爾在現實人生中,發覺自由與權力不過是同一坨血肉模糊的團塊,同時也在他一生中少數記得的夢境裡,發覺自由思想與自由意志,其實就是稱之為命運與機運的權力宰制。因此,無論向左向右欲找尋的自由和權力,到頭終是泡影。
Barry‧Allen並不信神。他的生命充斥著惡意與謊言、暴力與受挫、背叛與絕望。他猜測他的精神──好比仍在高速旋轉中被細緻塑型的陶泥──大概在某時某刻,被那成千上萬積累在胸口的痛與恨,「啵」地一聲,壓成了爛泥,再捏不回一模一樣的原本。
Thumbnail
總覺得這個系列改編成電影的改動幅度都特別大,而且沒頭沒尾的,大概是因為小說內容太豐富了?別人追求美女需要金錢、時間與精力,李奇則為了與美女共進晚餐,賭上性命?為了與在電話中提供許多援助,且聲音非常令人喜歡的現任110特調組指揮官見面,李奇可說是跨越山河大海,努力保住性命,來到約定之地...。
「正如尼采所說,憎恨的對象是時間本身,即對es war的憎恨,對『那曾經是如此』的憎恨。憎恨,極其不願了解未來的過去,而未來的過去也就是過去的未來。」——洪席耶《歷史的形象》 「上帝才知道我是否害怕原子彈把世界摧毀,但至少有一件事我同樣擔憂,那就是國家對整個人類的侵犯。」——貝納德·貝倫森(Ber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信仰可以引領你到一個高度, 但偏執會吞噬你; 信賴可以幫助你走出困境, 但依賴會控制你。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主人翁辛克萊以一個少年的視角描繪了對自我認知、性向、性啟蒙、對威權的反抗等議題,呈現出當代年輕人面對的壓力和情緒。文章探討了真實與虛假、自我封閉與蘊含的自我表達之間的衝突,提供了改變內心的勇氣和真誠面對自己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這種時候,人對自己心靈正好有足夠的了解,隱約知道心靈超脫肉體的侷限,具有強大的力量,能跳脫塵世,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
Thumbnail
常理的背後,是如同幽靈鬼魅般牽制著多數人的,由社會上一小群精英分子所制定的禮儀準則。布紐爾在現實人生中,發覺自由與權力不過是同一坨血肉模糊的團塊,同時也在他一生中少數記得的夢境裡,發覺自由思想與自由意志,其實就是稱之為命運與機運的權力宰制。因此,無論向左向右欲找尋的自由和權力,到頭終是泡影。
Barry‧Allen並不信神。他的生命充斥著惡意與謊言、暴力與受挫、背叛與絕望。他猜測他的精神──好比仍在高速旋轉中被細緻塑型的陶泥──大概在某時某刻,被那成千上萬積累在胸口的痛與恨,「啵」地一聲,壓成了爛泥,再捏不回一模一樣的原本。
Thumbnail
總覺得這個系列改編成電影的改動幅度都特別大,而且沒頭沒尾的,大概是因為小說內容太豐富了?別人追求美女需要金錢、時間與精力,李奇則為了與美女共進晚餐,賭上性命?為了與在電話中提供許多援助,且聲音非常令人喜歡的現任110特調組指揮官見面,李奇可說是跨越山河大海,努力保住性命,來到約定之地...。
「正如尼采所說,憎恨的對象是時間本身,即對es war的憎恨,對『那曾經是如此』的憎恨。憎恨,極其不願了解未來的過去,而未來的過去也就是過去的未來。」——洪席耶《歷史的形象》 「上帝才知道我是否害怕原子彈把世界摧毀,但至少有一件事我同樣擔憂,那就是國家對整個人類的侵犯。」——貝納德·貝倫森(Ber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信仰可以引領你到一個高度, 但偏執會吞噬你; 信賴可以幫助你走出困境, 但依賴會控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