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牽絆|童年經驗如何形塑我們:親密關係中的情緒邊界與自我覺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樂樂與多多的保姆離職之後,老婆和我花了好一段時間來沉澱心情。有幾個夜晚,在樂樂與多多熟睡之後,我們會坐在沙發上,回想著半年來與保姆相處的過程,一起探討在這段關係裡,那些彼此思維與情緒的交織。


「如果再來一次,我們還會選擇她當保母嗎?」我問著老婆,也反問著我自己。


還記得第一次跟保姆面談時,保姆聊起了她正在訓練自己國小的兒子,學習搭公車上下學。她認為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是成長過程相當重要的一件事。這讓我想起了我上小學的時候,爺爺也總是騎著腳踏車到校門口等我,然後再牽著腳踏車陪著我一起走回家。學校離家裡大概十分鐘的路程,他會提醒著我,那些可能在馬路上發生的狀況,然後我們會討論如果真的遇到狀況,我們可以怎麼做。我們偶爾會嘗試不同的路線,如果不小心迷路時,爺爺會讓我自己試著找到回家的路。於是那時的我,就這樣在爺爺的引領之下逐漸養成獨立探索的個性。


「我應該還是會選她,因為第一次見面時,她的一些想法確實觸動了我,而且她也正在學習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對蒙特梭利深感興趣的我說。

「確實在某些時候,我是認同她的做法,不急著去給予哭泣的孩子們安慰,而是透過觀察和引導解決他們的需求。」老婆回想著與保姆相處的細節。


在老婆與保姆相處的時間裡,話題總是圍繞在育兒的想法與觀念,也常常分享彼此小時候的家庭背景。保姆的年齡跟我們相仿,她的童年跟我一樣,有個小孩不聽話就打的爸爸,所以她總是會跑到阿罵家,多數的時間是阿罵陪著她長大的。


「難怪我總覺得她對男性有點戒心,面談時聊到之前托育的經歷時,我記得她說有幾次和托育對象的爸爸好像也相處不來。」自認為好相處的我說著。

「所以我媽來看孫子們時,保姆和她總是聊得很開心,因為保姆對於阿罵有一種情懷。」老婆抽絲剝繭的說著。


樂樂與多多的外婆是典型的家庭主婦,三個孩子們的媽媽。雖然孩子們都已經在外地工作許久,但她仍會每天掛心著他們,擔心他們有沒有好好吃飯,有沒有好好照顧自己。外婆的生活重心總是圍繞在家務與子女,逐年累積的壓力,也為年邁的身體加上了許多的負擔,但她總是不肯喊累,只想著要為家人再多付出一點。總是不用食譜就可以燒出一桌好菜的她,常常會邀請家住不遠的我們,一起回娘家吃她煮的飯。偶爾也會特地煮些老婆喜歡吃的,請外公帶過來家裡給我們加菜。


「可能是外婆有跟保姆聊天時有提到,每次她來家裡看孫子們時,總擔心我們忙不過來,想要幫我們煮晚餐,但都被我拒絕了。所以我那天難得遇到保姆,她卻抓著我跟我訴說著外婆的心情。」我想起那天,保姆嘗試跟才見面第三次的我,訴說如何當一個好女婿。

「但是我只是覺得照顧好自己的生活起居,是我們自己要面對的課題。外婆已經很辛苦了,可以輕鬆來看孫子就好,不要再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還想著要煮飯給我們吃。會不會是我的表達方式,不小心傷害到外婆想要疼女兒的心。」我繼續自顧自的說著,也整理著自己的思緒。


老婆在家排行老二,因為有著喜歡為別人付出的媽媽與姊姊,也培養出處處為人著想的個性。也是那份發自內心真誠的善良,從以前就深深吸引著我。隨著相處時間的累積,老婆開始對保姆有了更多情感上的連結,總是想要對她好一點,因為她也正在照顧自己的孩子們。當我們開始在討論結束托育的日期時,她也希望可以考慮到保姆銜接下一份工作的空窗,不要太早結束合約,讓保姆有個緩衝的時間。


「結果,她卻在跟妳討論薪資結算方式的時候,利用了妳的善良勒鎖著妳的情緒。」我想著最後與保姆爭執的那通電話,說著說著情緒也逐漸的激昂起來。

「或許我們只是沒有做好課題的分離,在這段看似親密的關係中,每個人的情緒,都悄悄跨越了彼此的邊界。」最後,我們一起整理出了這個結論,並提醒著彼此事情已經過去,不要再因此影響到自己的情緒。


自從踏上這一趟養樂多之旅後,我常常會翻開我童年時的照片,回想著過去的家庭生活,如何一點一滴雕塑出我現在的個性與想法。而在這段陪伴樂樂與多多成長的路途中,我也期許自己可以幫助他們,找到屬於他們各自的人生方向,勇敢踏上屬於自己的旅程。


而與保姆的這一段經歷也讓我反思著,或許真正的親密關係,在於理解並尊重每個人情緒邊界的存在。你是否也曾經在親密的關係中,游離在情緒的邊界?你是否也曾經因為原生家庭的牽絆,而忘了做好各自課題的分離呢?歡迎與我們分享屬於你的故事,而我也會持續用文字記錄這段長途旅程,留下我們的喜悅與感動,分享這趟旅程為我們帶來的思維與啟發。


衍伸閱讀:

守護情緒的邊界https://vocus.cc/article/676f870efd897800014d2cfe

翻開童年的秘密https://vocus.cc/article/679c2003fd897800014083e4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lfreda-avatar-img
2025/03/26
也許未必是你們沒有課題分離跨越邊界 如果是我,可能會覺得遺憾,難得覺得合得來 但原來是認識不夠深 我認同真正的親密關係,是要尊重他人邊界的,就算出於善意
樂樂多多的爸爸-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27
Alfreda 謝謝分享你的觀點,我們也常在想,或許育兒某些觀念合得來,但是與保姆的關係是建立在合約之上的,終究還是不能感情用事。
好的保母那是千金難求啊!
樂樂多多的爸爸-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24
林燃(創作小說家) 所以如果可以,孩子自己帶最好。
avatar-img
養樂多之旅
22會員
42內容數
四十歲的我,剛當上爸爸。 哥哥叫樂樂,弟弟是多多。 他們是一對試管嬰兒,異卵雙胞胎。 這是一個中年大叔,希望能透過寫作, 紀錄這趟養樂多之旅,與孩子們一同成長的故事。
養樂多之旅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從暴躁少年到溫柔父親,這是一段關於耐心的蛻變之旅。透過職場歷練與雙胞胎育兒經驗,作者領悟到耐心不只是一種態度,更是需要持續練習的生命功課。
Thumbnail
2025/04/27
從暴躁少年到溫柔父親,這是一段關於耐心的蛻變之旅。透過職場歷練與雙胞胎育兒經驗,作者領悟到耐心不只是一種態度,更是需要持續練習的生命功課。
Thumbnail
2025/04/13
作者從雙胞胎孩子學習新技能的過程中,反思在AI時代的自我成長。透過閱讀、學習與寫作,培養好奇心與自學能力,記錄養樂多之旅的共同成長。
Thumbnail
2025/04/13
作者從雙胞胎孩子學習新技能的過程中,反思在AI時代的自我成長。透過閱讀、學習與寫作,培養好奇心與自學能力,記錄養樂多之旅的共同成長。
Thumbnail
2025/03/17
一位新手爸媽分享與保姆之間發生的糾紛,從最初的信任與依賴,到後來的矛盾與衝突,以及最終結束合約的過程。文中探討了僱主與受僱者之間的界限、信任與尊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平衡善良與原則。
Thumbnail
2025/03/17
一位新手爸媽分享與保姆之間發生的糾紛,從最初的信任與依賴,到後來的矛盾與衝突,以及最終結束合約的過程。文中探討了僱主與受僱者之間的界限、信任與尊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平衡善良與原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像是個情境題,看完後你能比較同理誰呢? 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A在離職後的3月,又與論及婚嫁的同居男友分手,身在異地,頓時沒了去處,家裡整天吵吵鬧鬧的母親更不是她的避風港,令她完全不想回家投靠父母,她馬上想到了爸媽的大學同窗好友邱阿姨也住在這城市,每年逢年過節都有去拜訪,小時也都喊乾爸乾媽長
Thumbnail
這像是個情境題,看完後你能比較同理誰呢? 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A在離職後的3月,又與論及婚嫁的同居男友分手,身在異地,頓時沒了去處,家裡整天吵吵鬧鬧的母親更不是她的避風港,令她完全不想回家投靠父母,她馬上想到了爸媽的大學同窗好友邱阿姨也住在這城市,每年逢年過節都有去拜訪,小時也都喊乾爸乾媽長
Thumbnail
我跟老妹過去被當作是「人球」踢來踢去,在雙親離異後,他們各自的人生各有自己的寄託。原生家庭的巨大缺口好像是始終填補不起來的天窗。雖說生活不至於過不去,但心中真正「家人」的位置,似乎就只剩我跟老妹彼此的牽絆了。離異的雙親最後都有了新的人生。依照扶養權,我們各自成為新的家庭的某個成員,老妹跟老媽一起住,
Thumbnail
我跟老妹過去被當作是「人球」踢來踢去,在雙親離異後,他們各自的人生各有自己的寄託。原生家庭的巨大缺口好像是始終填補不起來的天窗。雖說生活不至於過不去,但心中真正「家人」的位置,似乎就只剩我跟老妹彼此的牽絆了。離異的雙親最後都有了新的人生。依照扶養權,我們各自成為新的家庭的某個成員,老妹跟老媽一起住,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從小被母親要求獨立生活,進而影響了她的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母親的生活習慣和對待個人的態度也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母女關係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這是關於一個在學業和家庭責任間掙扎的人,通過處理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最終找到內心的平靜和感到滿足的故事。
Thumbnail
這是關於一個在學業和家庭責任間掙扎的人,通過處理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最終找到內心的平靜和感到滿足的故事。
Thumbnail
我和大嫂一直是很聊得來的朋友。回婆家我們只要一個眼神好像就能明白對方的苦衷。這種默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也記不清了,在我還沒有孩子之前,我跟這兩位叫我嬸嬸的小女孩就很投緣,可能是我每次回家就是陪她倆玩。
Thumbnail
我和大嫂一直是很聊得來的朋友。回婆家我們只要一個眼神好像就能明白對方的苦衷。這種默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也記不清了,在我還沒有孩子之前,我跟這兩位叫我嬸嬸的小女孩就很投緣,可能是我每次回家就是陪她倆玩。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與母親的對話,談到了家庭成員的情況和自己的感受。作者強調了對於父母的陪伴和照顧,並訴說了自己無法放手的困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與母親的對話,談到了家庭成員的情況和自己的感受。作者強調了對於父母的陪伴和照顧,並訴說了自己無法放手的困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