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情緒的邊界|當善良遇上原則:育兒旅程中的人際關係與界限課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樂樂在半夜總是睡不好,很容易就驚醒大哭,我們在想可能是準備長牙造成的不適,又或是感受到最近因為保姆離職的爭議事件,家中低迷的情緒。


雖然孩子們的媽在產假後已向公司請了半年的育嬰假,但考量這是我們的第一胎,又是雙胞胎,於是當時我們選擇先請一個到宅服務的保姆。除了確保孩子們的照護環境是我們安心的,也讓孩子們的媽產後可以在家好好休養,同時也可以跟保姆學習一些照護的技巧。


這位保姆跟我們年紀相仿,大約四十歲出頭。還記得第一次跟她面談的時候,雖然沒有實際帶過雙胞胎的經驗,但可能她本身已經是兩個孩子們的媽,同時也在學習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所以她提出了許多對於照護的想法與觀念,比如說透過觀察和引導的照護,又或是為孩子們建立生活空間的區隔,當下都讓我們深感認同。


除此之外,她也有申請準公共化保姆的資格,在政府的直接監管之下,可以幫我們減少許多疑慮,同時也能幫我們申請準公共化托育的津貼。但是,她所提出照護雙胞胎的月費並不便宜,合約裡也有約定許多企業勞工才有的福利,包括年終獎金的攤提、比照勞基法的特休假,甚至連颱風假都是有薪給付。


面談的過程很順利,她所準備的資料也相當的齊全,讓我們感受到她的用心。與老婆討論後,便決定前半年先由她來照顧孩子們,之後再視情況是否需要延長托育時間,因此合約上並沒有載明結束托育的日期。


於是,樂樂與多多從月子中心回到家後,我們便開始讓一個陌生人,到自己的住家裡,照顧自己的兩個孩子。


保姆照護嬰兒的技巧頗為熟練,雖然是第一次照護雙胞胎,但是在經過幾天的適應之後,也逐漸地上手。我們也在認為保姆可以獨當一面的時候,逐步的放心讓她單獨在家中帶小孩,孩子們的媽可以有自己的時間,我也可以專心的上班,偶爾透過監視器觀察孩子們與她的互動。


在長時間的相處下,一向善良的老婆也與保姆培養了一定的感情。偶爾她會在家和保姆一起吃午餐,偶爾會一起推著孩子們,一起出門散步,或者走回外婆家。老婆偶爾會幫她買個小點心和飲料,過年也特地包了個紅包給她。就連外婆知道保姆要請假一週去日本,還送了一條圍巾給她。我們都想說無論如何,要對她好一點,因為她正在幫我們照顧自己的孩子們。


她有時會遲到,在約定開始托嬰的時間卻仍未出現,直到十分鐘後才聽到門鈴響起。她解釋那是因為需要在樓下等電梯,或等著管理員為她換證。她偶爾會請假,或許參加她女兒的活動,或許跟著全家一起出國,或許感冒發燒拉肚子。而我會跟著一起請假,因為不忍心讓身體還在復原的老婆,獨自照顧才幾個月大的孩子們。


有一天,我向公司請假帶老婆到醫院回診。下午回到家,保姆卻突然拉著才第三次見面的我,在廚房開始「指導」我應該如何言行舉止,才能成為一個好老公、好女婿。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教誨」,我感到困惑不解,情緒也逐漸躁動起來。我們的爭辯聲似乎驚擾了樂樂,房間裡傳來他的哭鬧聲。即使此時孩子們的媽已經進門,保姆卻只是匆匆瞥了一眼,便繼續轉頭與我爭執。最終,儘管內心的不滿已如潮水般湧起,我還是提醒自己換個立場思考,或許她只是站在同為母親的角度,用她特有的方式關心我的家人。於是,我選擇了息事寧人,小事化無,但也默默決定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與她保持適當的距離。


隨著時間推移,保姆的高昂費用、不穩定的出勤狀況,以及這些讓我們感到不被尊重的小事,逐漸在我們心中累積。加上我渴望能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們成長的心情,我們最終做出了決定,當樂樂和多多滿七個月時,孩子們的媽將回到職場,同時結束與保姆的合約。我則向公司申請接續的半年育嬰假,成為一名全職奶爸,專心陪伴孩子們,直到下半年為他們挑選的托嬰中心開學。


二月中旬,我們開始與保姆討論結束托育的具體日期。由於樂樂與多多是去年九月中從月子中心回家後才開始與保姆簽約,依照半年的期限,今年三月中便可結束合約。基於這個理解,我們已提前安排了三月下旬的出遊行程。然而,保姆卻表示她的費用一向是以整月計算,且合約上並未明確註明結束日期,因此堅持月費應算至三月底,只能依據我們請假的天數,按日薪比例扣除。


三月初,保姆因為發燒請了三天病假,返回工作不久後的一天晚上,她卻突然打電話給我們,改口說因為我們預計請假的天數過多,按照合約規定是無法退費的。她甚至對孩子們的媽說,她已經給了我們很大的彈性,希望我們能好好考慮清楚。也就是這一番話,終究點燃了那些累積在我們心中對她的不滿。


我對著電話那頭的她冷靜但堅定地指出,三月中結束托育卻要支付整月費用的要求實在不合理。接著,我一一列舉這幾個月來她不尊重自己工作的種種行為,頻繁的遲到、毫無預警的請假,還有對我們家庭界限的踰越,這些都讓我不得不質疑她的身心狀況是否適合繼續擔任保姆一職。而保姆的情緒也終於失控,先是對我說,既然合約上並未明確載明結束托育的日期,那麼便立即停止合約,接著開始對著我胡亂地咆哮,完全失去了理智。


寫著這篇文章的同時,我也正在整理著自己的思緒。而與保姆相處許久的老婆,內心更是五味雜陳,久久無法擺脫那失落卻又憤怒的情緒。我們總是希望可以幫助孩子們建立善良的品格,但經過這一次的事件以後,我們發現善良不代表放棄原則,信任需要相互尊重,都是這條旅途上,我們要一起學習,關於人際關係,與情緒邊界的課題。


這兩天,夜間的樂樂睡眠已逐漸恢復平靜,而我們也逐漸放寬我們的心情。或許孩子們比我們想像中,更能感知周遭的情緒變化。只希望我們可以藉由這個機會,學習如何在這趟養樂多之旅中,一起建立更健康的關係與界線。你是否也遇到外人試圖跨越那條情緒的邊界,是否也曾在善良與原則的中間掙扎呢?歡迎與我分享屬於你的故事。而我也會持續用文字記錄這段長途旅程,留下我們的喜悅與感動,分享這趟旅程為我們帶來的思維與啟發。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養樂多之旅
23會員
40內容數
四十歲的我,剛當上爸爸。 哥哥叫樂樂,弟弟是多多。 他們是一對試管嬰兒,異卵雙胞胎。 這是一個中年大叔,希望能透過寫作, 紀錄這趟養樂多之旅,與孩子們一同成長的故事。
養樂多之旅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從暴躁少年到溫柔父親,這是一段關於耐心的蛻變之旅。透過職場歷練與雙胞胎育兒經驗,作者領悟到耐心不只是一種態度,更是需要持續練習的生命功課。
Thumbnail
2025/04/27
從暴躁少年到溫柔父親,這是一段關於耐心的蛻變之旅。透過職場歷練與雙胞胎育兒經驗,作者領悟到耐心不只是一種態度,更是需要持續練習的生命功課。
Thumbnail
2025/04/13
作者從雙胞胎孩子學習新技能的過程中,反思在AI時代的自我成長。透過閱讀、學習與寫作,培養好奇心與自學能力,記錄養樂多之旅的共同成長。
Thumbnail
2025/04/13
作者從雙胞胎孩子學習新技能的過程中,反思在AI時代的自我成長。透過閱讀、學習與寫作,培養好奇心與自學能力,記錄養樂多之旅的共同成長。
Thumbnail
2025/03/24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一家與保姆之間半年相處的點滴,以及保姆離職後作者夫婦的反思。文章探討了親密關係中情緒邊界,與原生家庭課題分離的議題,並分享了作者童年經驗及對未來親子關係的期許。
Thumbnail
2025/03/24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一家與保姆之間半年相處的點滴,以及保姆離職後作者夫婦的反思。文章探討了親密關係中情緒邊界,與原生家庭課題分離的議題,並分享了作者童年經驗及對未來親子關係的期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像是個情境題,看完後你能比較同理誰呢? 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A在離職後的3月,又與論及婚嫁的同居男友分手,身在異地,頓時沒了去處,家裡整天吵吵鬧鬧的母親更不是她的避風港,令她完全不想回家投靠父母,她馬上想到了爸媽的大學同窗好友邱阿姨也住在這城市,每年逢年過節都有去拜訪,小時也都喊乾爸乾媽長
Thumbnail
這像是個情境題,看完後你能比較同理誰呢? 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A在離職後的3月,又與論及婚嫁的同居男友分手,身在異地,頓時沒了去處,家裡整天吵吵鬧鬧的母親更不是她的避風港,令她完全不想回家投靠父母,她馬上想到了爸媽的大學同窗好友邱阿姨也住在這城市,每年逢年過節都有去拜訪,小時也都喊乾爸乾媽長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Thumbnail
教育的角色關係,家族中的角色關係,如何透過家庭中的角色關係來說明生活的調適和關懷。
Thumbnail
教育的角色關係,家族中的角色關係,如何透過家庭中的角色關係來說明生活的調適和關懷。
Thumbnail
我也才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在評論一件事情是沒有惡意的,可能只是直覺的表達喜不喜歡,並不是帶著要毀滅或傷害這個人的心,就像小時候遇到的那些人,可能都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每個人不同的經歷,可能導致聽到那句話的感受都有很大的不同。 當我這麼想以後,似乎可以放下過去那些人的無心之過,也可以接受其他人⋯⋯
Thumbnail
我也才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在評論一件事情是沒有惡意的,可能只是直覺的表達喜不喜歡,並不是帶著要毀滅或傷害這個人的心,就像小時候遇到的那些人,可能都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每個人不同的經歷,可能導致聽到那句話的感受都有很大的不同。 當我這麼想以後,似乎可以放下過去那些人的無心之過,也可以接受其他人⋯⋯
Thumbnail
這個故事描述了不同家庭成員之間的愛與角色扮演,展現了家庭關係中的真實情感。故事中描述了不同人面對困難時的反應和情緒,通過這些故事來探討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連結。
Thumbnail
這個故事描述了不同家庭成員之間的愛與角色扮演,展現了家庭關係中的真實情感。故事中描述了不同人面對困難時的反應和情緒,通過這些故事來探討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連結。
Thumbnail
直接說結論:如果你對保母虐童案感到生氣、失望、心痛、無力、悲傷... 請不要再以獎賞或利益做為誘餌,讓孩子去做原本就屬於他責任內的事了! - 這個事件發展至今 我一直思考著:我們能做些什麼? 有一則新聞報導讓我記憶特別深刻: 對於為何要虐待男童? 劉姓保母竟
Thumbnail
直接說結論:如果你對保母虐童案感到生氣、失望、心痛、無力、悲傷... 請不要再以獎賞或利益做為誘餌,讓孩子去做原本就屬於他責任內的事了! - 這個事件發展至今 我一直思考著:我們能做些什麼? 有一則新聞報導讓我記憶特別深刻: 對於為何要虐待男童? 劉姓保母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