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無使用任何AI生成,一個字一個字打的。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這一年歷經兩次歲裸辭後,透過閱讀《歡迎光臨休南洞書店》重新找回寫作熱情的歷程。從書中英珠經營獨立書店的故事,我反思了自己對工作的迷惘、身心健康的重視與人生的選擇。這本小說不只是書店的故事,更是一場我自己的心靈對話。寫給每一位曾懷疑過自己、也正努力生活著的你。
即便不是每天,或許不是經常,
但我們也不時會遇上發覺此時的人生「光是這樣就夠了」的瞬間。
在焦躁與著急消失的那一刻,
你會發現過去全力以赴來到這裡的自己實在是很了不起,實際上也相當令人滿意。
——《歡迎光臨休南洞書店》
韓國小說重返榮耀
寫這篇文章時,Spotify正在播放著Susie Suh的〈Feather in the Wind〉,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吹著電風扇,喝著烘焙至紅茶程度的國寶茶。久違坐在書桌前,來到網頁後台,點選了「新增文章」,一個簡單的滑鼠點擊動作花了很大的勇氣與動力,一切都是因為我看了一本很想記錄的書《歡迎光臨休南洞書店》。韓國翻譯文學這幾年來越來越興盛,過去幾年我因為追劇而讀了幾本韓國詩集,去逛誠品時漸漸發現韓國的小說衝到排行榜,在好奇心的驅動下,我陸續看了《不便利的便利店》1、2集就漸漸理解為什麼韓國的小說會獲得讀者的青睞。
我想,這就是小說的魅力吧! ( 莞爾笑 )
《歡迎光臨休南洞書店》顧名思義講述著一間獨立書店的老闆、咖啡師、作家以及來訪者的故事。這本書有個聳動的書封「韓國書店員票選2022年度之書」代表韓國書店員非常推薦且喜歡這本書,看完書後可以理解為什麼這本書受到韓國書店員的推崇、也可以慢慢看出它對於我的影響。
連鎖書店接連關閉,獨立書店如何生存?
從誠品敦南到諾貝爾書局:關店潮的時代眼淚
誠品敦南關閉對我來說是最大的衝擊,接連金石堂、到今年(2025年)的諾貝爾圖書城陸續熄燈,新聞標題總說這是時代的眼淚,即使在如此嚴苛的大環境下,獨立書店還是撐著,不覺得開獨立書店的人都很有個性跟很浪漫嗎?
英珠全身上下的所有感覺都對這個地方感到舒適自在,
她決定再也不從意志或熱情等字眼上尋找意義,因為她明白,
自己應該仰賴的,不是重複訴說這些鞭策自己的字眼,而是身體的感覺,
包括身體是否肯定這個空間;在這個空間,
我是否以自己而存在著;在這個空間,我是否不會冷落自己;
在這個空間,我是否珍愛自己?
此處,這間書店,對英珠來說就是滿足這些條件的空間。
——《歡迎光臨休南洞書店》
開獨立書店是浪漫還是勇氣?
光看老闆是以這個心態去經營書店,就會覺得不可思議的浪漫。以世俗的眼光或許會覺得英珠是一個不切實際且非常幸運的人,才可以在這個世道經營著獨立書店;但我覺得除了幸運,她還是一個追求人生「IKIGAI」的人。她在書中說:「我就是想試一次看看。不去煩惱自己有沒有才能,而是帶著先寫寫看的想法。因為我希望人生能這麼活一次。」我是羨慕她的,開了一間夢想中的書店,初期磕磕絆絆書店被形容「就像是一頭受傷的動物般大口喘著粗氣,沒有半點活力」爾後才漸漸上軌道,認識了不同的人,相處時可以感受到「真心」。
一開始開書店時就沒有預設會開很久,招募咖啡師也明說可能就開一兩年看經營狀況,到最後她寫了一封很真誠的信給咖啡師,跟咖啡師說她現在有了持續經營這間書店的動力,所以想要邀請咖啡師一起持續待在這間書店,那封信我覺得頗感人,有溫度之餘,更多是自我叵析,把真心打開。

書本像是燈塔,指引方向
韓國書店員票選2022年度之書
原因1:專屬於獨立書店的選書邏輯
休南洞書店沒辦法因為某部電視劇的某主角讀了那本書,因為某位知名人士喜愛那本書就盲目地進書。
英珠進書時,會根據以下三個主要基準:
第一,那本書是本好書嗎?
第二,我想賣那本書嗎?
第三,那本書適合休南洞書店嗎?
這些標準一看就很主觀,所以在他人眼中或許會認為是「老闆說了算」,但這對英珠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基準,這是為了讓自己享受書店的工作。
我非常喜歡書店的選書方式,尤其最後「老闆說了算」其實就是為了讓老闆自己享受書店的工作,這是非常重要的!老闆經營書店的目的不只是為了收入,更多是喜歡自己做的事情。
如果你是因為喜歡書而在書店工作或是開了書店,想必老闆的選書方式你也會獲得很大的共鳴,我想這會是韓國書店員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之一。
原因2:再見,所謂的「暢銷書」
經營休南洞書店的同時,英珠老是在苦惱應該拿暢銷書怎麼辦。
每次看到登上暢銷排行榜的書,內心就會鬱悶不已。
問題並不在於登上暢銷排行榜的那本書,而在於一旦那本書登上暢銷排行榜,它就會蟬聯榜上的現象。
久而久之,不知從何時開始,「暢銷書的存在代表多元性消失的出版文化」的想法也逐漸根深蒂固。
太酷了!去書店時我很容易就去到暢銷書或是排行版區域,想了解目前最多人買的書是什麼樣的書呢?從沒想過排行版跟暢銷書專區可能會導致多元性的消失。而且的確暢銷書就容易一直暢銷,因為到書店的人都會好奇現在其他人在讀什麼,自己是不是錯過了什麼別人覺得很棒的書,進而去選擇購買暢銷書。
以一個商人的立場,當然就會想要進很多暢銷書,因為有需求才有供應,也才能獲取收入;以獨立書店的老闆立場,則會出現地雷馬,需要兩者取得平衡。
面對這樣的狀況,書中提到的方式是:
面對這種現實處境,經營書店的人要做的,是不畏困難,依然傾注自己的棉薄之力,為讀者們介紹各式各樣的書,讓讀者們知道,在這世界上,不是只有成為暢銷書的幾本書而已,也不是只有寫暢銷書的幾名作家而已,而是有無數的好書,也有無數的作家。
她把跟讀者介紹各式各樣的書作為己責,真的好理想又好偉大。我想他也寫出了熱愛書的書店員心聲,明明還有很多很好的作品,但消費者卻只選暢銷書,覺得很可惜!
我認為這本書打中韓國書店員最主要的兩個原因就是這兩點:老闆的選書之道以及避免陷入暢銷書誤區。
你可以說如此任性的老闆還能維持獲利真的太稀缺了,但我覺得很多獨立書店都是這樣的,僅是維持可生存的生活,如果是你,你願意嗎?

閱讀的樂趣
多讀一本小說,多體驗一趟人生
相較於會閱讀書籍的朋友,我與他們的差別大概就是我喜歡閱讀小說,我很喜歡看故事,透過帶入故事中的任何一個角色,彷彿體驗了他的人生,對我來說這就是小說最大的魅力!
而這本書中的書店老闆英珠也是這麼覺得的!
閱讀充滿樂趣,特別是讀小說時一點都不費力,就像是去了另一個世界旅行回來似地,讓人興奮不已。
雖然因為獨自一人,其實有些孤單,但現在似乎可以不必那麼孤單了,因為有你。只要能這麼想,就會變得無比快樂。這本小說就讓我嘗到了這種快樂。
這本書也帶給我久違的快樂與嚮往,我嚮往書店老闆英珠的生活。買了一個店面開了一間書店,買了自己喜歡的書,把書店裝潢打造得符合自己的風格;透過開書店,認識了不同人,一步一腳印扎實的生活,每一刻都有意義,下午抽空切水果看書獲得休息的1小時格外珍貴;因緣際會之下與過去的自己和解,也找到了繼續開書店的動力,起起伏伏才是人生啊!
整本書最觸動我心
就是英珠對於生活與工作的體悟:
維持工作樂趣的關鍵,就在於工作是否適量。
工作本身有偉大到社會必須持續創造工作職缺嗎?在生產力極度蓬勃的社會中,大家依然認為需要一輩子工作的理由是什麼?
我們應該擔心的不是無法工作,而是只要擔心無法維生就好了,不是嗎?也就是說,政府的終極目標不是創造工作職缺,而是摸索讓國民維生的方法。
將相當比例的時間拿來工作或恢復工作時所耗費的力氣,為了工作所花費的支出,為了尋找、準備並延續一份工作,而將時間消耗在無數活動的我們,越來越難以說出,其中有多少時間是真正用在自己身上。
適當守護工作與生活、金錢與生活的界線還是好難。
裸辭的勇氣:我選擇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去年(2024)我裸辭了!讓所有朋友驚掉下巴的行為,從來沒有想過我會這麼做,因為我是一個家裡不富裕、一路學貸、出社會也在還學貸、每次轉職都無縫接軌的人。
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勇氣。
我了解自己。我是一個非常容易焦慮、思考很多、擔心很多、無法擁抱不確定性、什麼事情都要把可能的狀況先想先做好心理準備的人。

burnout狀態
從迷惘中找方向
當初的工作對我來說很痛苦,猶如溫水煮青蛙,溫度每年提升一度,直到我受不了我跳出了熱鍋。前份工作有不錯的薪資、可以溝通的老闆、和諧的辦公室生活,但我漸漸覺得越來越沒意義、越來越無聊,我想要換個環境,想要有新的刺激與學習,想要更有意義。當下我評估我無法在就職中找下一份工作,盤點自己的存款應該可以低支出養活自己幾個月,我就毅然決然裸辭了!
接受了職涯諮商與心理諮商,初步找到了新的方向,原本只想休息1-2個月,後來覺得機會難得,不確定何時可以再這樣休息,讓自己休息了半年才回歸職場。充滿能量的回歸職場,結果新的工作在第一個月就把我燃燒殆盡,撐了3個月,決定在第4個月好聚好散,畢竟新工作真的是太內耗了,我沒有任何的動力與衝勁在工作上發光發熱,更多的心冷。
也是因為自己的工作經驗,讓我對於英珠對工作態度產生共鳴。如果沒有那麼多慾望,人類要養活自己真的不難。我們到底是為了生活而工作,還是為了工作而生活?
在台灣很多人都是以工作為主,以工作為優先,我對於此價值觀沒有任何的評價,如果以工作為主的生活是他最開心的生活方式,我也會覺得很棒他找到了開心生活的方式。但這不是我想要跟適合我的生活。
我想要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我在二十幾歲時已經經歷了工作是生活全部的生活,加班到天亮才回家,為了工作貢獻所有自己的時間,我經歷了,所以我很明確知道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們很常因為工作優先而不請假或是加班犧牲自己的時間,到新公司任職時,我不斷的提醒自己,我的生命中,我的家人與朋友是比工作更重要的,他們優先於工作,要請假去跟朋友見面也會勇敢請假,因為工作的優先順序不高於活生生的人。而我漏掉一點是我的健康,因為新工作的高壓跟混亂,讓我胃食道逆流跟胃發炎復發,需要為期將近4-6個月的吃藥治療,身體都已經發出了警訊,我還想要繼續撐下去,我知道自己是被焦慮綁架,我有很多的害怕,但最該安撫心的也是我自己,我需要好好安撫我的心。
人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會幸福,所以你們也一定要找到自己做什麼時會覺得開心、興奮。比起受到社會認可的工作,你們更應該做自己喜歡的事。找到那件事之後,你們就不會因為別人說的話而輕易動搖,大家都要鼓起勇氣,好嗎?
這段話讓我眼眶泛淚。我這輩子嘗試的工作太少了,導致我很茫然,我不知道我想做什麼,我做什麼工作會感到開心與興奮。每次面試被問到做什麼會獲得成就感或是感到喜悅,每次講完我都有點懷疑自己做這些事情真的快樂嗎?
鼓起勇氣啊!
是的,我鼓起勇氣,決定在第四個月跟新工作好聚好散!這是我人生中待過最短的工作了,我想要去嘗試更多的工作。
因為我就是讓自己在工作中迷失自我的過來人。我對於無法以健康的方式工作感到後悔莫及。我原本以為工作是像階梯一樣的東西,是為了抵達最頂端而一步步踩上去的階梯,但實際上工作卻像是米飯一樣,是每天都要吃的米飯,是對我的身心、對精神與靈魂造成影響的米飯。在這世界上,有人會選擇狼吞虎嚥,有人卻會全心全意地享用米飯。如今,我希望能為了自己,成為全心全意地享用簡樸米飯的人。
胃食道逆流的我真的是要細嚼慢嚥,好好咀嚼,好好享受每一口飯,這也應用在工作上,我想要享受工作。薪資與職等對我來說都不是最重要,尤其是職等我真的不在意,薪資可以支撐生活就好,我期待擁有好的生活品質,而好的生活品質就是工作時快樂,不工作時也快樂。我想要好好照顧自己的心與身體,2025最大目標。

會更好的
送給懷疑自己的你
想跟冒牌者症候群、不斷懷疑自己、內捲、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說
即便不是每天,或許不是經常,但我們也不時會遇上發覺此時的人生「光是這樣就夠了」的瞬間。在焦躁與著急消失的那一刻,你會發現過去全力以赴來到這裡的自己實在是很了不起,實際上也相當令人滿意。
真的,「光是這樣就夠了」真的夠了,不要再逼自己,不要再push自己,好好感受自己內心的感受與身體的反應,你已經很了不起了!

電影《好東西》劇照,身為女人,生為人
電影《好東西》中的鐵梅跟小葉說:
「我怎麼會那麼自信呢?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做好。工作、掙錢、小孩、教育,還能順便上床,其實我什麼都沒做好,什麼都能搞砸。」
小葉回說:「可是為什麼要什麼都做好呢?」
鐵梅說:「我以為你會說,我已經做得很好了。」
小葉說:「怎麼才能算好呢?裁判是誰啊?為什麼你就不能搞砸?又能砸到哪裡去呢?」
鐵梅說:「因為我是一個女人,我是一個媽媽。」
小葉說:「可你也是一個人啊!你不是鐵做的,不是超人。那是人就是會做不好、會脆弱、會無能,會需要幫助阿!」
鐵梅說:「這個遊戲規則不是這樣的。」
小葉說:「那我們不要玩他們的遊戲了。」
我覺得這段之所很棒,在於小葉的回應,我們很常陷入內耗時,會不斷的攻擊自己覺得自己做不好、不夠好,而安慰朋友或是朋友安慰的話通常都會是說我們已經足夠好、足夠優秀,但小葉不同,他給了我一個新思維:
為什麼要什麼都做好呢?
沒有人是完人,不可能面面俱到,這也是人類充滿魅力的地方啊!
蓋洛普測驗中提到我有「完美」的天賦,是優點也是缺點,缺點大概就是太過要求自己,也會以此為標準去要求別人,如果別人做不到自己會很痛苦而產生內耗。
最後一段話送給你也送給我自己。
我不打算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只想要成為自己。
每個人對於「好好生活」都有不同定義,《歡迎光臨休南洞書店》再次讓我明白,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才是最值得的事。不需要完美,也不必什麼都做到最好,只要你是真心喜歡,這樣的生活就已經很夠了。希望這篇心得,能帶給你一點勇氣與安撫。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