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用「為你好」綁架我!你不是關心,是入侵我心理的「情勒仔」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經驗?每次家人表達完對你的「關心」,你都想瞬間暴怒,雖然知道對方是為你好,但你總能感覺到一股強烈的負面情緒攻擊

今天要說的就是職場與家庭中,最常見的一種情緒毒藥:過度提醒(Over-Reminding)。

我有一個朋友,給我的感觸特別深。他都已經是海歸碩士了,每次接完他媽媽的電話,說到最後都會情緒暴躁,大吼大叫。他媽媽說的,都是一些苦口婆心的、面面俱到的囑咐,像是:

  • 「你生活上,要吃飽點、穿暖點。」
  • 「你工作上,要注意這個、注意那個,別忘了截止日。」
  • 「談戀愛中,你可別這樣、別那樣,要聽媽媽的話。」

然後我朋友就不耐煩地發飆了。他媽媽還要再爭辯幾句:「唉,你這孩子,我是為你好,你怎麼這樣!」

我一開始有點不理解他的這種「不孝」,但我現在完全明白了。當一個人被「為你好」轟炸時,引發的暴躁情緒,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


過度提醒的四大心理攻擊

這種披著「愛」的外衣的行為,在心理層面,其實是對個人邊界和自主性的極大侵犯。

1. 赤裸裸的「不信任」與「否定」

過度提醒,骨子裡就是一種赤裸裸的「不信任」。它傳遞的潛臺詞是:「我不相信你有能力做好這件事。」你會有一種強烈的、被否定的感覺。

舉個例子,孩子剛吃完飯,正要站起來回房間寫作業,你卻在旁邊大聲來一句:「你趕快去寫作業啊!別玩手機!」你這種行為不就是惡意揣測嗎?意思不就擺明了,覺得孩子自己心裡沒數、不知道要寫,非得要讓你提醒?

你覺得孩子心裡會怎麼想?他那一點點的自發動力都被你吸乾了。最後,孩子不就真的「擺爛」了嗎?

2. 成了情緒的「垃圾桶」

提醒你的人,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緩解他自己的焦慮,而你卻成了情緒的垃圾桶。

我另一個朋友也是這樣,他其實已經很優秀了,但做事時總是有一種莫名的焦慮和不自信。後來發現,是因為他媽媽總是過度擔心他,就不斷地把這種「焦慮感」以提醒的方式傳遞給了他。

這種焦慮像病毒一樣傳染,你還沒開始做,就被別人的恐懼先罩住了。你以為在接受關心,其實是在接收別人消化不良的負面情緒。

3. 入侵心理邊界,扼殺自我意志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片秘密花園,插著一個小牌子,上面寫著:「私人領地,非請勿入。

這時候,有個叫「過度提醒」的人,一聲不吭地就把門「匡!」一把推開,然後走進來,對你的花花草草指手畫腳:「這朵花應該這樣澆水!那盆草不該放這裡!」

你的心理邊界被粗暴入侵,你的自我意志被完全扼殺。你被當成一個沒有大腦、需要時時監控的機器人。你說你能不火大嗎?

4. 披著關心外衣的「溫柔綁架」

這種是最隱蔽、殺傷力也最強的。因為過度提醒的人,他站在「為你好」的道德制高點上,覺得自己付出了那麼多、那麼多。

而被提醒的人呢,反倒被架在那裡,憋憋屈屈的,最後還開始自我懷疑了:「唉,人家也是為我好,我是不是太不懂事、太不領情了?」

這種「溫柔的綁架」,讓你連生氣都覺得有罪惡感,讓你無法反駁,只能默默忍受。


結論:你的煩躁,說明你很健康

一句話總結:當你被「過度提醒」時,你覺得很煩躁、很想發火,那就對了!

這說明你的心理防線很健全,你的自我意識和界限感還在工作。因為對方,就是在你的心理雷區瘋狂蹦迪啊!

我們都應該勇敢地把自己的界線畫出來,學會對這種情緒綁架說「不」。

最後,寫一副對聯送給那些愛「過度提醒」的人:

上聯:操心過度,累死自己

下聯:指點太多,逼瘋別人

橫批:都歇一歇吧!

-----

親愛的讀者,感謝您耐心閱讀本篇文章。在接近閱讀結束之際,我誠摯邀請您繼續探索更多我之前所撰寫的文章,相信這些內容將為您帶來更多啟發和收穫。在下方,您可以找到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主題,每篇都充滿了精彩的知識和見解。

我深知您抽出寶貴時間閱讀這些文字,對我來說是非常暖心的支持和鼓勵。您的關注是我創作的動力,每一次的閱讀都讓我更有動力將更多的內容呈現給您。為使我們更靠近,一些交流互動的方式:

❤️點愛表心|💬留言相伴|✏️追蹤大叔|🔗分享此文|☕贊助咖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投行大叔想告訴你的一些事
244會員
283內容數
投行大叔想告訴你的一些事是一個以分享業內觀點和實際工作狀況為主題的專欄。希望透過投行大叔碎碎念,你可以獲得寶貴的行業內幕,了解投資銀行的實際運作方式和挑戰,並提供了深入的分析和洞察力,涵蓋了企業融資、併購和重組、資本市場交易等各個方面。這些業內觀點和實際案例將幫助你更好地理解投資銀行業務,從而在自己的工作中更具競爭力。
2025/09/30
本文揭示,這種「性蕭條」的底層原因在於婚戀市場正在「檸檬化」。由於嚴重的資訊不對稱,高品質的個體因無法承受過高的風險與過低的平均定價而選擇主動退出。市場最終充斥著試圖「高價出售次品」的個體。更殘酷的是,婚戀資產折舊速度的不對等,使得時間成為女性最大的敵人。
2025/09/30
本文揭示,這種「性蕭條」的底層原因在於婚戀市場正在「檸檬化」。由於嚴重的資訊不對稱,高品質的個體因無法承受過高的風險與過低的平均定價而選擇主動退出。市場最終充斥著試圖「高價出售次品」的個體。更殘酷的是,婚戀資產折舊速度的不對等,使得時間成為女性最大的敵人。
2025/09/30
這篇文章揭示優秀的現場負責人是稀有資源,他們必須具備責任感、進取心、領導力、溝通力及超強抗壓力,來應對各種突發問題和多方壓力。 儘管市場需求極高,但供給稀缺。真正優秀者多會尋求更高舞台而離開,留下的大多是「中庸型」,他們看似未碰天花板,實則已卡在自身的瓶頸,不願、不敢或無法再往上突破。
2025/09/30
這篇文章揭示優秀的現場負責人是稀有資源,他們必須具備責任感、進取心、領導力、溝通力及超強抗壓力,來應對各種突發問題和多方壓力。 儘管市場需求極高,但供給稀缺。真正優秀者多會尋求更高舞台而離開,留下的大多是「中庸型」,他們看似未碰天花板,實則已卡在自身的瓶頸,不願、不敢或無法再往上突破。
2025/09/27
隨著大語言模型爆炸式發展,越來越多人擔心: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功能,AI已經做得又快又準,老師是不是快要失業?其實問題不在於「AI會不會取代老師」,而是「老師要如何在AI時代重塑價值」。本文以教師節為契機,談談三個面向,讓我們重新定位教育工作者的角色。
2025/09/27
隨著大語言模型爆炸式發展,越來越多人擔心: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功能,AI已經做得又快又準,老師是不是快要失業?其實問題不在於「AI會不會取代老師」,而是「老師要如何在AI時代重塑價值」。本文以教師節為契機,談談三個面向,讓我們重新定位教育工作者的角色。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這兩天舊友突然傳訊息給我,問了一個我知道他困擾很久的問題...... 關於情緒控管,他從小就常被家人說情緒很爆走不懂控制, 與他是同學的那幾年,其實也有看過幾次他情緒到來時的行為狀態, 的確有在一旁替他捏了一把冷汗....
Thumbnail
這兩天舊友突然傳訊息給我,問了一個我知道他困擾很久的問題...... 關於情緒控管,他從小就常被家人說情緒很爆走不懂控制, 與他是同學的那幾年,其實也有看過幾次他情緒到來時的行為狀態, 的確有在一旁替他捏了一把冷汗....
Thumbnail
情感上的疏離並不總是壞事。當您需要保持界限、避免他人不必要的能量超載,甚至在危機情況下幫助他人時,它會派上用場。但是,當情感疏離成為一種自動的內在防禦機制時,它就會變成它的不健康孿生兄弟(情感麻木)。 “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有什麼好處?” 你可能會問。答案是...如果沒有感受我們的情緒,
Thumbnail
情感上的疏離並不總是壞事。當您需要保持界限、避免他人不必要的能量超載,甚至在危機情況下幫助他人時,它會派上用場。但是,當情感疏離成為一種自動的內在防禦機制時,它就會變成它的不健康孿生兄弟(情感麻木)。 “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有什麼好處?” 你可能會問。答案是...如果沒有感受我們的情緒,
Thumbnail
你是否發現,許多情感豐富的人雖然內心充滿愛和熱情,但生活卻未必如意?情感豐富常常意味著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當我們面對生活壓力、經濟困難或人際關係問題時,這些豐富的情感常被現實消磨,讓我們逐漸失去原本的熱情和愛,變得冷漠和消極。 ☑ 情感豐富的挑戰: 情感豐富的人,內心細膩敏感,常
Thumbnail
你是否發現,許多情感豐富的人雖然內心充滿愛和熱情,但生活卻未必如意?情感豐富常常意味著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當我們面對生活壓力、經濟困難或人際關係問題時,這些豐富的情感常被現實消磨,讓我們逐漸失去原本的熱情和愛,變得冷漠和消極。 ☑ 情感豐富的挑戰: 情感豐富的人,內心細膩敏感,常
Thumbnail
情緒是一種枷鎖,是綁住人的心靈的枷鎖,但你可以解開它。
Thumbnail
情緒是一種枷鎖,是綁住人的心靈的枷鎖,但你可以解開它。
Thumbnail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出現情緒高亢和情緒低落的狀況,但是若因為情緒過高或情緒過低而對生活、課業與工作造成影響,便可能是罹患情感性疾患。
Thumbnail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出現情緒高亢和情緒低落的狀況,但是若因為情緒過高或情緒過低而對生活、課業與工作造成影響,便可能是罹患情感性疾患。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