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聽藝術、摸藝術、聞藝術—臺北數位藝術節特殊導覽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營造一個對視障者、聽障者的觀展友善空間,《超機體》臺北數位藝術節體現了。
為了讓非視覺及聽障人士能夠無障礙地參觀這次展出內容,體驗數位藝術的無限可能,台北數位藝術節提供「非視覺導覽」的服務。由TABVA社團法人臺灣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創辦人趙欣怡博士藉由口述影像,讓視障朋友聽到內容就彷彿身歷其境,體驗到的不比一般導覽少。

科技創造實境 失能者增能

在《超機體》展中,其中有一項作品MR(Mixed Reality)互動體驗裝置《Upload Not Compelete》,即是以視障者的角度,探索除了視覺以外,科技藝術也包括觸覺體驗的可能性。
導覽者趙博士首先請大家思考,「當視障朋友要畫自己的自畫像,可以怎麼做?」,答案是:「用觸覺可以辦到。」目前的做法是利用科技儀器掃描臉型輪廓,再透過3D列印做成臉孔雕像,讓視障者藉由觸摸臉孔雕像,進而畫出自畫像。
現場展出多幅視障者自畫像作品,透過觸摸3D列印的「臉孔雕像」來作畫。
以此為靈感,藝術家將視障者被掃描後的身影呈現於MR影像中,當體驗者帶上眼罩、穿好背心,踏進此空間, 啟動時,除了聲光效果,周圍掛置的電風扇還會隨著體驗內容送風,背心也會跟著震動,無論是視障朋友或一般觀者都能在這個互動裝置上玩得很盡興。
身穿背心,頭戴眼罩,用聽覺、觸覺震動來體驗數位藝術。
透過科技為失能者增能,使藝術欣賞不再侷限於單一感官,另一件《逆向手語歌》則是藝術家黃大旺以「青少年用語音訊息灌爆臉書聽障舞團粉絲頁」事件為發想,將「比手語」的過程錄製成音檔,打破以「視覺」理解手語的邏輯。但當用「聽覺」來理解手語,其實是聽不懂的,藉此營造出當一般人聽不懂時面臨的無措感,將心比心重新站在聽障者的角度去看待事情。
《逆向手語歌》呈現聽障者打手語的聲音,螢幕上只有語音訊息的圖示,
邀請民眾戴上耳機聆聽。
除了聽覺、觸覺,在國內新銳藝術家的六件作品中,還著墨了嗅覺體驗。曾鈺涓、林豪鏘的《你今天的味道是?》則是利用「jane」這個名字在網路上廣蒐且進行大數據分析,再把文字變成嗅覺,從8/1到8/31每個不同的關鍵字中,調配成當天的味道。在趙博士的引導下,視障朋友選擇了三個日期,透過口述文字,讓視障朋友邊聽邊試聞味道,感受關鍵字跟味道的關聯性。
《你今天的味道是?》用嗅覺感受藝術
視障朋友在8/21關鍵字聞到「快樂」的味道,甚至投射回自己的經驗,如同自己在球隊打球,聞到草地、泥巴的味道。

藝術跨越感官

其實,不只是用上述這三件作品利用不同的官能進行創作發想,即便是視覺作品像是許惠晴的《失・語》,用嘴吐彩色食物代表言語的力量,雖然主要是透過螢幕呈現,但只要坐在這件作品的觀看席上,會同步聞到味道,因為藝術家加入了嗅覺體驗,每天會設定不同的食物味道;或是陳依純的《如何向機器人解釋繪畫》也可以讓視障朋友近距離觸摸機器人,用耳聽出機器人的情緒反應,再聽機器人解釋藝術的定義。
觸摸機器人,加深對展覽的體驗感受。
展覽與導覽相輔相成,一來透過導覽者生動的口述,讓作品活靈活現,從腦海產生畫面,二來展出作品更是站在失能者的角度,讓藝術跨越感官,將數位藝術注入溫暖,營造出成熟、進步的觀展友善空間。

臺北數位藝術節參展資訊
時間:2018 / 11 / 22 ~ 12 / 01
地點:松菸文創園區5號倉庫、北向製菸工廠(免費入場)
詳細活動資訊請參考:
2018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於11/22-12/1於松山文創園區舉辦,命名為「超機體」(trans-robotics),意謂著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而產生的演繹進化及超越,試圖探討在機器人、人工智慧(AI)有著突破性發展的近未來,人們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意能力的機器人共生或互斥的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超機體—臺北數位藝術節」十二件展出作品中,六件來自國外,另六件來自國內,是一個跨越邊界,國內外藝術家對話的展覽空間。 何謂「超機體」?為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演繹各種進化的樣貌、情境,遠望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造力的機器相處。
科技日新月異,也為創作上帶來了不同的表現方式與思維。創作音樂不再只是將旋律譜成曲、再藉由樂器彈唱或是進行即興演奏,例如在20世紀加入機器協作的「電子音樂」、「自創樂器」和「噪音音樂」,除了透過一連串的電子訊號模擬我們熟悉的樂器音色外,也能藉由程式改變參數,並創造出新音色。
透過臺北數位藝術節一系列國內外數位藝術作品,不只看、聽、聞,也有VR互動裝置,提供完整的六感體驗,施老師在導覽結語提及:「專家不是最後的答案,只是提供你線索,在看展時給你更多啟發。」談到機器人與藝術,一般人乍聽之下認為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件事,走進這個展間,會帶給你不同的想像。
臺北數位藝術節在松山文創園區的數場科技藝術講座,其中一場由藝術節策展人羅禾淋擔任講者。講者從一開始便拋出了幾個關鍵字,首先是──「人的極限」,並提到以機械取代人的身體性以及人類自詡萬物之靈,最後講到了我們一直關心的──AI對於人類的威脅以及生態性的想像,接著帶入重點:「科幻世界對於人體極限的反撲」。
當天講座的主題「未來工藝的實踐」將焦點拉近於「工藝」,探討其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所衍生的可能性。什麼是「工藝」?有人將它解釋為「做工的藝術」,由於不同工廠的生產條件不同(例如設備、工人能力及熟練程度等),即使是同樣的產品,生產出來的結果也不同,這正符合了「藝術」的不確定性。
人工智慧始終還是「人工」,機器需要透過人類的訓練,像人類一樣經過學習才能夠進行反饋。但它與人不同的地方則是不會疲憊、可以不斷的進行學習,這也進而加快了應用的時間。而牽涉到聯想及整合的時候,它依舊無法取代人類;人類在聽音樂時產生的觀點,也是人工智慧無法想到的。
在「超機體—臺北數位藝術節」十二件展出作品中,六件來自國外,另六件來自國內,是一個跨越邊界,國內外藝術家對話的展覽空間。 何謂「超機體」?為機器人科技結合藝術創作,演繹各種進化的樣貌、情境,遠望在不遠的未來,人類如何與具有智慧或創造力的機器相處。
科技日新月異,也為創作上帶來了不同的表現方式與思維。創作音樂不再只是將旋律譜成曲、再藉由樂器彈唱或是進行即興演奏,例如在20世紀加入機器協作的「電子音樂」、「自創樂器」和「噪音音樂」,除了透過一連串的電子訊號模擬我們熟悉的樂器音色外,也能藉由程式改變參數,並創造出新音色。
透過臺北數位藝術節一系列國內外數位藝術作品,不只看、聽、聞,也有VR互動裝置,提供完整的六感體驗,施老師在導覽結語提及:「專家不是最後的答案,只是提供你線索,在看展時給你更多啟發。」談到機器人與藝術,一般人乍聽之下認為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件事,走進這個展間,會帶給你不同的想像。
臺北數位藝術節在松山文創園區的數場科技藝術講座,其中一場由藝術節策展人羅禾淋擔任講者。講者從一開始便拋出了幾個關鍵字,首先是──「人的極限」,並提到以機械取代人的身體性以及人類自詡萬物之靈,最後講到了我們一直關心的──AI對於人類的威脅以及生態性的想像,接著帶入重點:「科幻世界對於人體極限的反撲」。
當天講座的主題「未來工藝的實踐」將焦點拉近於「工藝」,探討其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所衍生的可能性。什麼是「工藝」?有人將它解釋為「做工的藝術」,由於不同工廠的生產條件不同(例如設備、工人能力及熟練程度等),即使是同樣的產品,生產出來的結果也不同,這正符合了「藝術」的不確定性。
人工智慧始終還是「人工」,機器需要透過人類的訓練,像人類一樣經過學習才能夠進行反饋。但它與人不同的地方則是不會疲憊、可以不斷的進行學習,這也進而加快了應用的時間。而牽涉到聯想及整合的時候,它依舊無法取代人類;人類在聽音樂時產生的觀點,也是人工智慧無法想到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來自東京的咖啡品牌neel,於2023 年 5 月於大阪中崎町開設分店,Logo是像油畫繪製的一顆西洋梨,在社群媒體上引起相當高的關注。 店內的外帶杯和手繪風格菜單也為顧客帶來驚喜。文章也提到了該店的地理位置及周邊環境,認為這是一個適合休憩的好地方
Thumbnail
在如今這個忙碌且喧嘩的世界中,擁有一顆安靜的內心和真誠的聆聽能力,往往能讓人脫穎而出,贏得他人的尊敬和信任。本文將探討如何通過內在的安靜、真誠的聆聽與積極的態度,來樹立自己的影響力與尊嚴
Thumbnail
雖然這本書名為「聆聽的藝術」,但它卻離我所想像的甚遠。  我原本以為它應該可以指點我,如何在與一般人對話時,當個好的聆聽者,但看沒幾頁我就發現某種程度上我搞錯了,它確實是教我們如何聽懂對方說的話,及如何正確地回應,但它預設的對象是---有精神官能症或傾向的人
Thumbnail
精神分析是自我理解與自我解放的工具 佛洛姆(Erich Fromm)無疑是個多產的作家,大眾對佛洛姆的印象多半是出版至今快70年的經典之作《愛的藝術》。身為社會心理學家、哲學家、精神分析師,他總能用睿智且獨到的眼光為社會與個人的疾病作出診斷。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對人性的關懷與對社會的批判。他不
Thumbnail
很多人天天都聽很多人說故事,但不是每個人每次都用心聆聽。漢字中的「聽」,最下面的有個「心」,提醒我們要用心聆聽。兩個獨立個體,能成為知己、密友,甚至情侶,都需要對方的用心聆聽,彼此交心交往。 就讓我們花點心思,用心聆聽對方的說話,你會有不一樣的體會,你和他的心的距離,也會就此拉近。
Thumbnail
「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乎什麼、有哪些感受、要怎麼成為最自在的自己。」當問起為何聆聽內心如此重要時,她眼神堅定地回覆。她是鍾怜萱,曾參與TFT兩年教師計畫,也是「畫的室」共同創辦人。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來自東京的咖啡品牌neel,於2023 年 5 月於大阪中崎町開設分店,Logo是像油畫繪製的一顆西洋梨,在社群媒體上引起相當高的關注。 店內的外帶杯和手繪風格菜單也為顧客帶來驚喜。文章也提到了該店的地理位置及周邊環境,認為這是一個適合休憩的好地方
Thumbnail
在如今這個忙碌且喧嘩的世界中,擁有一顆安靜的內心和真誠的聆聽能力,往往能讓人脫穎而出,贏得他人的尊敬和信任。本文將探討如何通過內在的安靜、真誠的聆聽與積極的態度,來樹立自己的影響力與尊嚴
Thumbnail
雖然這本書名為「聆聽的藝術」,但它卻離我所想像的甚遠。  我原本以為它應該可以指點我,如何在與一般人對話時,當個好的聆聽者,但看沒幾頁我就發現某種程度上我搞錯了,它確實是教我們如何聽懂對方說的話,及如何正確地回應,但它預設的對象是---有精神官能症或傾向的人
Thumbnail
精神分析是自我理解與自我解放的工具 佛洛姆(Erich Fromm)無疑是個多產的作家,大眾對佛洛姆的印象多半是出版至今快70年的經典之作《愛的藝術》。身為社會心理學家、哲學家、精神分析師,他總能用睿智且獨到的眼光為社會與個人的疾病作出診斷。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對人性的關懷與對社會的批判。他不
Thumbnail
很多人天天都聽很多人說故事,但不是每個人每次都用心聆聽。漢字中的「聽」,最下面的有個「心」,提醒我們要用心聆聽。兩個獨立個體,能成為知己、密友,甚至情侶,都需要對方的用心聆聽,彼此交心交往。 就讓我們花點心思,用心聆聽對方的說話,你會有不一樣的體會,你和他的心的距離,也會就此拉近。
Thumbnail
「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乎什麼、有哪些感受、要怎麼成為最自在的自己。」當問起為何聆聽內心如此重要時,她眼神堅定地回覆。她是鍾怜萱,曾參與TFT兩年教師計畫,也是「畫的室」共同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