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育的弊病從課綱到教學方式、師生定位至考試補習都可以大做文章,同樣的問題吵了許久,終於在近幾年看到了些許曙光,政府透過108課綱試圖減輕考試導向的方式,民間也出現許多社會企業或機構為教育盡一分心力,甚至出現雜學校的大型教育展,聚集全台各地的教育機構及組織,不僅讓他們能在平台上互相合作,激盪火花,也同時讓觀展人更認識台灣的不同組織,探討台灣教育的問題或是釐清自身的定位。
玩轉學校便是我從雜學校參展上知道的一個團隊,他們期待透過有別以往的遊戲式教育,激發孩子對於學習的渴望,進而從被動者的身分轉化成主動的角色。改變孩子的學習動機是他們最核心的理念之一。玩轉學校的活動借由情境遊戲使玩家融入遊戲世界,再結合社會議題與引導,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尊重與溝通表達,並在面臨不同處境時,感受自己的情緒,更加了解自己。
起源:世界和平遊戲
世界和平遊戲由John Hunter 發明,透過遊戲的玩家擔任各陣營的不同領袖、不同立場,來共同解決世界上的危機,達到危機合理解決、所有國家資產上升的共好目標,期間藉由外交、內政、宣言時間等來訓練玩家的溝通及表達能力。而玩轉學校的兩位創辦人便是到美國經過認證後,回來台灣繼續推廣,試圖為我們的下一代做出一些努力。
玩家/學員
「在遊戲中什麼都可以發生。」在這個設定之下,不論是內政時間時構想如何於解決危機之餘,維護自身的利益或立場; 或是外交時間和他國的談判交流,更甚至面對漏洞百出的政策所造成的突發混亂,玩家都能更隨心所欲的構想解決方法、打破原先的思考框架,並透過科學概念、提出資料等不同方式說服特時拉(也就是決定危機是否解決的角色)。如此,學員不僅在受到挑戰的過程中學會面對挫折,也能回頭省思自己想法的漏洞;在不斷來回交盪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會更能理解與溝通。
過程中,由於大部分的玩家都是孩子,所以對於情緒會有更為直接的展現:因為委屈而爆哭、因為失敗而不想面對問題、因為憤怒而相互指責。在遊戲的中的情緒表現,其實不過就是我們人生中的日常,而不同性格的反應也能映照到現實生活上。我們平時是否也常在新聞上看到將問題當皮球踢到外太空的人?或者,因為想法上的誤解、表達的障礙,原先能夠處理好的局面最後演變成隔空對罵叫囂的場面?
玩伴
而我在寒假第一次擔任玩伴,也就是在營期陪伴孩子、類似隊輔的重要角色。起初很擔心自己會無法忍受小孩,或是無法好好引導他們; 但踏入教室和孩子互動時,就會有股莫名的力量支撐自己,壓下原本有的怒火。剛開始遊戲時,我一直用高中生的標準來檢視,設想每輪他們都能妥善利用時間外交或內政。後來發現情況完全不同,原先認為他們的沒效率來自於沒有努力認真的解決問題,直到當中有人眼眶泛紅時,才發現是自己太高估孩子的能力了,沒有同理他們的立場跟情況。設想,如果是小時候的我,可能也不見得可以做到吧?在玩轉學校的營隊中,不只孩子學會同理與溝通,玩伴也是在過程中不斷磨合,藉由觀察孩子的情緒轉變及氛圍的改變,自我覺察個性上的缺陷或不同面向的自己。
玩轉學校的遊戲簡而言之便是使參與者最起初的學習熱情被激發,在衝突與矛盾所引發的情緒覺察或議題思考中,理解自己、與自己和他人溝通的過程。反觀在台灣整體仍顯刻板的教育環境下,課堂上不太鼓勵學生表達意見與延伸的思考; 然而玩轉透過遊戲的方式,使孩子思考課本或成績以外的事物、並培養說話與思辯能力。目前的他們仍在尋找自己的定位並不斷的改進,卻已是台灣教育少接觸到的面向。希望台灣未來的教師能多放眼光在類似這樣的不同平台或機構上,不要繼續當逼魚爬樹的猴子了。
責任編輯:陳家琳 核稿編輯:謝承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