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報導於:2018-02-23
編採:鄭詠心 責任編輯:錢佳玥
你看過在學校成立的銀行嗎?還能發行貨幣給學生?
新北市文林國小校內的「文林銀行」,為讓學生及早有正確的金錢觀,透過發行虛擬貨幣的方式,讓孩童體驗「領薪水」並學習規劃消費與理財。「經驗來自於個人化選擇與辯證間的對話,成熟與否在於我們是否提供足夠的選擇次數。」 新北市文林國小學務主任賴皓韋3年前開始在校園裡推動理財教育,創建「文林銀行」,發行「文林幣」。建立一個模擬社會,學生在選擇與拿捏中運用手中每一分文林幣,在歷程中累積失敗與成功的經驗,進而建立成熟的金錢觀。
賴皓韋認為,理財,是現代人重要能力之一,可惜現存課程偏向知識論述,學生缺乏現實場域中深刻反省與學習的機會,如果我們覺得金錢是銅臭味的象徵,進而對談錢避之唯恐不及,那我們的孩子只有到出社會打滾後,跌跤了、困窘了、繳了學費後,才有辦法學到深刻的理財觀念,只是,這些寶貴的經驗一定要用白花花的銀子才有辦法學得會嗎?
賴皓韋主任於現場解說創辦文林銀行理念(照片提供/文林銀行)
在真正進入職場以前,對金錢的觀念與使用有正確的認知嗎?若我們捫心自問,得到的答案也許充滿不確定。有鑒於此,文林銀行的創立以及此次參展雜學校,皆是希望透過各種管道讓大眾有所接觸。在今年雜學校展場中,文林銀行的攤位聚集許多民眾,賴主任向著觀展人潮解釋著文林銀行的創辦動機,希望傳達並協助學生建立正確理財觀念的重要性,不少家長不斷點頭表示認同。
看到現代人通病的賴皓韋,極盡所能地讓文林幣「玩真的」,除了領薪水、消費的擬真實踐,去年,他更大膽嘗試「捐款」,挑戰學童對於金錢的分配想像。他規劃歲末感恩的助人計畫捐款活動,讓學生認購文具組,送給台東縣學校的學生。他坦言:「一開始很忐忑,只敢先測試100組99元的文具組,想不到4天就400份,一個月募集了823份文具組,平均全校每兩個學生就有一人捐贈,文具组在整個台東縣延平鄉的4所學校發完後還有剩呢!」賴皓韋相信,文林銀行是一顆從體制內長出的種子,透過金融理財教育型塑孩子的金錢觀,補足課本教條式的僵化內容,更具體、生活化地建立孩子基本能力。這樣的教育理念需要被看到、被支持,也需要更多元的論述。
展覽現場不乏有師長帶著學童們來與文林銀行進行互動。(照片提供/文林銀行)
「讓學生財務自主,建立務實的金錢觀」是賴皓韋創辦文林銀行最大的動機與目的,「我希望從文林畢業的小孩,對於自己做出的『選擇』能更加負責,買東西前會想一下,權衡『想要』與『需要』、知道每筆支出的目的。」培養理財觀是生活上所必須的技能,為讓社會大眾及早意識學生培養理財的重要性,我們看到文林銀行在雜學校展覽中不遺餘力地向大眾展示一連串理財教育的成果。
賴皓韋表示, 自教改以來,多元文化不斷衝擊台灣教育價值觀,有諸多抱怨,但也不乏有人以實際行動持續深耕,這些來自基層的強勁動能不容小覷,透過雜學校的整合與發表,提供一個多元的平台,是台灣教育向上提昇的重要力量。 文林銀行是一顆從體制內長出的種子,透過金融理財教育型塑孩子的金錢觀,補足課本教條式的僵化內容,更具體、生活化的建立孩子基本能力。這樣的教育理念需要被看到、被支持,也需要更多元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