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他,我走向他,我們為彼此調整磨合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原報導於:2015-07-15
「我的孩子在三歲半時被診斷出是『自閉症』。」趙靖雲淡淡的說出這句話。在那之前她完全不知道到底孩子發生什麼事,孩子非常容易憤怒與吵鬧,嚴重情況到身邊的人都以為這孩子「中邪」了。
其實趙靖雲的孩子在兩歲左右,已經會說結構完整的句子,任何人初見他,只會發現他天生的聰穎,不會覺得他有什麼異樣。但每天跟孩子相處的趙靖雲知道,她的孩子好像跟一般人不同,不論跟孩子說什麼話,他都不會有任何的回應。「我和他就像是生活在兩個世界的人。」趙靖雲開玩笑的說。
趙靖雲展覽的攤位是「就是娘」,內容的中心思想是花時間與孩子相處。展出時引起很多人的讚嘆與佩服,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照片提供/楊雅君

每個行為都不會是無理取鬧

「漸漸的趙靖雲發現,當她的孩子有任何需求的時候,他只會尖叫或哭泣,說不出任何一個字。比如他要喝水,他不說要喝水,也不會用手指要喝水,只會在水壺面前打滾、尖叫。趙靖雲形容「你如果整天和這樣的小孩相處,你會覺得很害怕。」
還有一次,這孩子曾對著書櫃大哭大鬧、激動到不停地用頭撞地板,後來趙靖雲才知道是她從書櫃抽了一本書出來,但放回去時沒有按照原來的順序,這孩子希望她能「物歸原處」!「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但我理解到『所有的行為都是一種溝通』。」身為一個母親,趙靖雲想去找出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會有這些反應?所以她就開始隨時隨地的準備好紙筆,記錄孩子所有細微的行為,為什麼在這個時間、地點他會尖叫?旁邊有哪些東西?……等。
「你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要夠多,才能打進他的世界。」趙靖雲了解這個原理後,她觀察孩子,也回應他,當能理解他的需要後,就能不驚慌地慢慢教他語言。「他知道我是願意聆聽他、跟他溝通的、他並不孤單,所以他才能體會原來『語言』是一個更方便、更不吃力的溝通工具。」

這是一場與時間的長期抗戰

「這需要長時間的訓練。」當孩子被診斷出有「自閉症」時,趙靖雲並沒有悲傷很久,雖然一開始也曾抱怨自己怎麼會這麼倒楣,不過還是馬上收起了自艾自憐與悲傷,開始專心的閱讀關於「自閉症」方面的書籍,也不再相信跟採取任何的民間偏方。她全然的放棄自己的生活,開始陪著這個孩子一起「慢活」。
「基本上在教孩子時,永遠一次只能解決一個行為問題。」趙靖雲分享她教孩子想喝水的時候要怎麼做,孩子如果做到,就要給他水,不要再去質疑他的態度,因為態度好不好又是另一個問題了。趙靖雲當時覺得很可怕,因為一個月只能突破一個瓶頸,真的好慢,感覺人生一片茫然。「現在我熬過來了,回頭再看過去那段日子,並沒有當時想像的那麼耗時,也沒有那麼可怕,其實孩子自己會幫我們,不用擔心。」以她過來人的身分描述著她的孩子每次都會有進步,雖然一開始會需要花費比較久的時間,但慢慢的會發現越來越好教。
當過爸媽的人應該都知道嬰兒的哭聲是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說是害怕、肚子餓、身體不舒服等。趙靖雲希望透過這些行為的圖卡,提醒大家孩子行為的背後都有它的動機,要去觀察行為背後的動機,而不是行為本身。照片提供/楊雅君

堅守家教信念 教導孩子獨立生活

趙靖雲的父母親從小給她的深刻信念就是「不要欠人家人情、不要造成他人困擾」。過去當她的孩子因為溝通行為不當,造成爆裂的情緒反應時,她說第一個想到的,是這孩子將來的獨立能力─一個脾氣不好、沒有朋友又沒有獨立能力的人能生存嗎?一個有嚴重情緒問題的孩子不會傷害他人或是傷害自己嗎?就算我長命百歲也無法負責這孩子的一生不是嗎?
所以趙靖雲在成功的訓練孩子能表達自己的需求後,接著是打破孩子的固執,最後則是訓練他能懂社交且獨立。她認為在社會上生存,就算你可以獨立生活,還是免不了需要別人的幫助,所以社交非常重要,必須要能感激別人所做的一切,以及在生活中別人對你的包容。這些都是環環相扣的。

唯有了解 才能解決問題

你夠了解你的孩子嗎?你可以不間斷的描述你的孩子持續五分鐘嗎?趙靖雲提到在一次教師輔導研習時,有位黃意中心理師曾問過他們:「你有多了解你的學生?請先不要停頓的描述你的學生五分鐘,再來跟我說這位學生是怎樣的狀況。」她說這位心理師和她的想法不謀而合,如果希望孩子能好好成長,盡情發揮他的天賦,前提是你要知道你的孩子是怎樣的人。
自閉兒到底是甚麼樣子的人,傳統對於「自閉症」的刻板印象,不是自傷就是傷人,他們的情緒不是極端的外顯暴力就是內斂壓抑,這些二分法的印象,的確會讓家長陷入一種恐慌。
尤其最讓身為父母傷心的,就是如果沒有積極的教導的話,他們似乎是無法理解情感、沒血沒淚的人。但趙靖雲的孩子(現為七歲男生)現在已經不是這樣的人了。2015年的暑假,他要離開趙靖雲去外地參加活動,趙靖雲說她焦慮到不行,常常叮囑孩子要如何保護自己、不要走失等。結果在他離家前一天,寫了卡片給她:「媽媽,我會帶圖畫回來,也請你幫我禱告,不要擔心。」趙靖雲很驕傲地說,這種貼心事就算是一般的七歲男孩,也沒幾個能如此。
教孩子不能只看表象,在不太乖教育節會場上的作品,就是用紅膠片來看牆上的圖卡時,會發現那些記錄行為或情緒的紅字就會不見,只看得到孩子本身所要傳達的事情。攝影/劉書銓
孩子每個成長過程的小確幸,在外人眼中也許微不足道,但卻是趙靖雲的生命中難以忘懷的時刻。趙靖雲謙虛的說其實她並沒有想針對自閉症家長提供什麼意見,因為不論是自閉症家長還是一般生的家長,不放下自己的角度與成見,不去觀察與了解自己的孩子,不去花時間相處與親近,親子關係會有比較多困境。
趙靖雲選擇了一條最適合她和孩子的路,雖然身邊各式各樣的教養達人提供她很多的意見,但她最大的優勢就是沒有人比她更了解她的孩子。她很有自信的說:「支持我走到現在的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只有我最了解我的小孩,所以我不怕陪他走得這麼慢。」
最後,趙靖雲感性的留下了一句話為親子關係做了最好的註解:「我愛他,我走向他,我們為彼此調整磨合,願與子偕老。」
更多精彩文章完整收錄於《不太乖世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5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雜學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9年前,莫拉克颱風過境臺灣,帶來豪大雨,房屋受損、路斷橋毀,因而搬遷至鄰近瑪家鄉,異地重建禮納里部落。但踏至重建部落,映入眼簾的並非是傳統冬暖夏涼的石板屋、百步蛇圖騰,而是是整齊的永久屋、筆直的街道、同色系的外牆,居住的永久屋雖然舒適安全,但卻失去部落原有的傳統文化氛圍,因而創立「深活共構」。
「這邊有非常多年輕人-特別是在校生或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這跟YOTTA主要服務的人群非常接近,很多人願意瞭解跟體驗YOTTA正在做的事情,當時YOTTA剛完成一個不錯的課程專案,很高興能就近跟這麼多人分享,也在現場聽到了很多珍貴回饋。」
原報導於:2015-07-16 「真人圖書館」並非是真的圖書館,而是透過活動方式在各地舉辦,提供給民眾閱覽的不是「只能看、不會說」的沈默書籍,而是會走動、會和你對談的真實人類! 「讀一個人,打破你的偏見」這是真人圖書館一直以來的主旨與目標。「真心希望給社會一個顯而易見的轉變的力量。」左腦行銷公司
小時候,我們幾乎都寫過作文「我的夢想」,長大後隨著成績、周圍期望與壓力,多次選擇下而出現『答案』。根據調查,臺灣高達51%的學生,興趣與天賦沒有交集。肯夢學院希望幫助每一個想要結合生活與工作、想要擁有自己感興趣專業技能的人,能夠擇自己所愛、愛自己所作。
「開始了嗎?」創辦人詹益維露出開朗的燦笑,穿著團隊的宣傳T恤,言行舉止間不難發現他的率真本性,比起創業成功的公司創辦人,他反倒像個陽光、帶點靦腆的大男孩。回想起創業的甘苦談,詹益維笑說,最苦的大概是起初根本不知道怎麼從中找到營利模式,像是背水一戰、沒有退路的在往前走,對他而言,每一步都是未知的挑戰。
好奇的民眾放下包包,進入遊戲場域內體驗「謎之音」,體驗的人需要聽出音樂中音階的變化,並且以傳球接力的方式完成。這些道具看似簡單,卻同時考驗平衡、音樂和團隊能力。在有限的空間內,發揮無限的創意,這就是一直提倡用創意打破常規的智慧鐵人創意競賽。
9年前,莫拉克颱風過境臺灣,帶來豪大雨,房屋受損、路斷橋毀,因而搬遷至鄰近瑪家鄉,異地重建禮納里部落。但踏至重建部落,映入眼簾的並非是傳統冬暖夏涼的石板屋、百步蛇圖騰,而是是整齊的永久屋、筆直的街道、同色系的外牆,居住的永久屋雖然舒適安全,但卻失去部落原有的傳統文化氛圍,因而創立「深活共構」。
「這邊有非常多年輕人-特別是在校生或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這跟YOTTA主要服務的人群非常接近,很多人願意瞭解跟體驗YOTTA正在做的事情,當時YOTTA剛完成一個不錯的課程專案,很高興能就近跟這麼多人分享,也在現場聽到了很多珍貴回饋。」
原報導於:2015-07-16 「真人圖書館」並非是真的圖書館,而是透過活動方式在各地舉辦,提供給民眾閱覽的不是「只能看、不會說」的沈默書籍,而是會走動、會和你對談的真實人類! 「讀一個人,打破你的偏見」這是真人圖書館一直以來的主旨與目標。「真心希望給社會一個顯而易見的轉變的力量。」左腦行銷公司
小時候,我們幾乎都寫過作文「我的夢想」,長大後隨著成績、周圍期望與壓力,多次選擇下而出現『答案』。根據調查,臺灣高達51%的學生,興趣與天賦沒有交集。肯夢學院希望幫助每一個想要結合生活與工作、想要擁有自己感興趣專業技能的人,能夠擇自己所愛、愛自己所作。
「開始了嗎?」創辦人詹益維露出開朗的燦笑,穿著團隊的宣傳T恤,言行舉止間不難發現他的率真本性,比起創業成功的公司創辦人,他反倒像個陽光、帶點靦腆的大男孩。回想起創業的甘苦談,詹益維笑說,最苦的大概是起初根本不知道怎麼從中找到營利模式,像是背水一戰、沒有退路的在往前走,對他而言,每一步都是未知的挑戰。
好奇的民眾放下包包,進入遊戲場域內體驗「謎之音」,體驗的人需要聽出音樂中音階的變化,並且以傳球接力的方式完成。這些道具看似簡單,卻同時考驗平衡、音樂和團隊能力。在有限的空間內,發揮無限的創意,這就是一直提倡用創意打破常規的智慧鐵人創意競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作者吳蕙名女士,單親撫養同時有妥瑞、注意力缺失、強迫症及疑似亞斯伯格症的兒子。當兒子進入青春期,各種火爆脾氣襲來,警察三天兩頭登門關切,甚至通報社會局。到了這時,作者才開始苦苦尋求各種能幫助孩子的療法。
Thumbnail
你吃過聰明藥嗎? 你知道孩子無法專心也可能是一種病嗎? 我認為特殊需求兒童的故事,透過照顧者或其親近的任何一位家人寫來格外寫實也更能寫到心坎兒裡。這是作者 林滿秋外甥的故事,透過身為家人的觀察以及紀錄,讓更多大人們看見這些孩子的不容易,對某些孩子來說學習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在面對孩子情緒激烈時,保持冷靜、接納孩子的情緒,並等待他們逐漸冷靜下來。此外,在教育孩子時,以自我覺察為出發點,學習如何適當地表達情緒、接納負面情緒。父母做出的選擇和決定與對孩子的愛並無關,愛是一直存在的。通過自我覺察,學習接納和等待孩子的情緒,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Thumbnail
  台灣家長一般在遇到孩子鬧情緒時,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命令孩子「三秒鐘停止哭泣」。然而,三秒鐘之後情緒真的就這樣憑空消失了嗎?在還沒弄清楚產生情緒的前因後果前,貿然壓抑孩子的情緒,將使其缺少練習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機會。並間接告訴孩子,不允許他擁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導致日後需要花更長的時間
Thumbnail
看完這本書,就像吳沁婕老師從小時的成長歷程到這本書完成的將近三十的階段,在我的腦海中活過一次。這本書的出產,讓我可以看見ADHD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也看見了這個世界對他們的認知。我很喜歡作者在書末提到的,「診斷」這件事,並不會造成孩子被貼標籤,因為貼標籤這種事,想貼的話,根本不需要診斷。
眼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前言 對幼童來說不存在怕不怕?難不難?要不要等問題,有這些問題的是他的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照書教或者照網養,其實就是自我設限,把自己心智關閉起來,只看到或聽到自己認同的內容。例如,幼童喝奶,初當父親時,只知幼童須定時餵食,每四個小時要餵奶一次。休假回
Thumbnail
一天,在台北車站的月台等捷運,聲嘶力竭的「不要」劃破天際,因為離我有一段距離,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依稀見到三、四歲大的孩子,坐在地上就是不願意走,身旁的大人也火了:「你這孩子就是不乖…」。大人的訓誡顯然沒發揮效果,孩子歇斯底里起來,伴隨哭聲的「不要」更大聲了。  這樣的場景,或許每個人都不陌生
Thumbnail
“當孩子飛奔而至,開心說著近況,散發出來的愛與能量會填補療癒已被生活折磨得能量盡失的我們”   好書分享:讀懂孩子內心話 作者:郭葉珍 天下文化出版 親子溝通是一堂無止盡的課題,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化,但其實也會隨著自己的人生階段而有不同的變化。然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有自己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作者吳蕙名女士,單親撫養同時有妥瑞、注意力缺失、強迫症及疑似亞斯伯格症的兒子。當兒子進入青春期,各種火爆脾氣襲來,警察三天兩頭登門關切,甚至通報社會局。到了這時,作者才開始苦苦尋求各種能幫助孩子的療法。
Thumbnail
你吃過聰明藥嗎? 你知道孩子無法專心也可能是一種病嗎? 我認為特殊需求兒童的故事,透過照顧者或其親近的任何一位家人寫來格外寫實也更能寫到心坎兒裡。這是作者 林滿秋外甥的故事,透過身為家人的觀察以及紀錄,讓更多大人們看見這些孩子的不容易,對某些孩子來說學習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在面對孩子情緒激烈時,保持冷靜、接納孩子的情緒,並等待他們逐漸冷靜下來。此外,在教育孩子時,以自我覺察為出發點,學習如何適當地表達情緒、接納負面情緒。父母做出的選擇和決定與對孩子的愛並無關,愛是一直存在的。通過自我覺察,學習接納和等待孩子的情緒,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Thumbnail
  台灣家長一般在遇到孩子鬧情緒時,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命令孩子「三秒鐘停止哭泣」。然而,三秒鐘之後情緒真的就這樣憑空消失了嗎?在還沒弄清楚產生情緒的前因後果前,貿然壓抑孩子的情緒,將使其缺少練習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機會。並間接告訴孩子,不允許他擁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導致日後需要花更長的時間
Thumbnail
看完這本書,就像吳沁婕老師從小時的成長歷程到這本書完成的將近三十的階段,在我的腦海中活過一次。這本書的出產,讓我可以看見ADHD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也看見了這個世界對他們的認知。我很喜歡作者在書末提到的,「診斷」這件事,並不會造成孩子被貼標籤,因為貼標籤這種事,想貼的話,根本不需要診斷。
眼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前言 對幼童來說不存在怕不怕?難不難?要不要等問題,有這些問題的是他的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照書教或者照網養,其實就是自我設限,把自己心智關閉起來,只看到或聽到自己認同的內容。例如,幼童喝奶,初當父親時,只知幼童須定時餵食,每四個小時要餵奶一次。休假回
Thumbnail
一天,在台北車站的月台等捷運,聲嘶力竭的「不要」劃破天際,因為離我有一段距離,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依稀見到三、四歲大的孩子,坐在地上就是不願意走,身旁的大人也火了:「你這孩子就是不乖…」。大人的訓誡顯然沒發揮效果,孩子歇斯底里起來,伴隨哭聲的「不要」更大聲了。  這樣的場景,或許每個人都不陌生
Thumbnail
“當孩子飛奔而至,開心說著近況,散發出來的愛與能量會填補療癒已被生活折磨得能量盡失的我們”   好書分享:讀懂孩子內心話 作者:郭葉珍 天下文化出版 親子溝通是一堂無止盡的課題,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化,但其實也會隨著自己的人生階段而有不同的變化。然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