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他,我走向他,我們為彼此調整磨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原報導於:2015-07-15

「我的孩子在三歲半時被診斷出是『自閉症』。」趙靖雲淡淡的說出這句話。在那之前她完全不知道到底孩子發生什麼事,孩子非常容易憤怒與吵鬧,嚴重情況到身邊的人都以為這孩子「中邪」了。

其實趙靖雲的孩子在兩歲左右,已經會說結構完整的句子,任何人初見他,只會發現他天生的聰穎,不會覺得他有什麼異樣。但每天跟孩子相處的趙靖雲知道,她的孩子好像跟一般人不同,不論跟孩子說什麼話,他都不會有任何的回應。「我和他就像是生活在兩個世界的人。」趙靖雲開玩笑的說。

raw-image

每個行為都不會是無理取鬧

「漸漸的趙靖雲發現,當她的孩子有任何需求的時候,他只會尖叫或哭泣,說不出任何一個字。比如他要喝水,他不說要喝水,也不會用手指要喝水,只會在水壺面前打滾、尖叫。趙靖雲形容「你如果整天和這樣的小孩相處,你會覺得很害怕。」

還有一次,這孩子曾對著書櫃大哭大鬧、激動到不停地用頭撞地板,後來趙靖雲才知道是她從書櫃抽了一本書出來,但放回去時沒有按照原來的順序,這孩子希望她能「物歸原處」!「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但我理解到『所有的行為都是一種溝通』。」身為一個母親,趙靖雲想去找出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會有這些反應?所以她就開始隨時隨地的準備好紙筆,記錄孩子所有細微的行為,為什麼在這個時間、地點他會尖叫?旁邊有哪些東西?……等。

「你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要夠多,才能打進他的世界。」趙靖雲了解這個原理後,她觀察孩子,也回應他,當能理解他的需要後,就能不驚慌地慢慢教他語言。「他知道我是願意聆聽他、跟他溝通的、他並不孤單,所以他才能體會原來『語言』是一個更方便、更不吃力的溝通工具。」

這是一場與時間的長期抗戰

「這需要長時間的訓練。」當孩子被診斷出有「自閉症」時,趙靖雲並沒有悲傷很久,雖然一開始也曾抱怨自己怎麼會這麼倒楣,不過還是馬上收起了自艾自憐與悲傷,開始專心的閱讀關於「自閉症」方面的書籍,也不再相信跟採取任何的民間偏方。她全然的放棄自己的生活,開始陪著這個孩子一起「慢活」。

「基本上在教孩子時,永遠一次只能解決一個行為問題。」趙靖雲分享她教孩子想喝水的時候要怎麼做,孩子如果做到,就要給他水,不要再去質疑他的態度,因為態度好不好又是另一個問題了。趙靖雲當時覺得很可怕,因為一個月只能突破一個瓶頸,真的好慢,感覺人生一片茫然。「現在我熬過來了,回頭再看過去那段日子,並沒有當時想像的那麼耗時,也沒有那麼可怕,其實孩子自己會幫我們,不用擔心。」以她過來人的身分描述著她的孩子每次都會有進步,雖然一開始會需要花費比較久的時間,但慢慢的會發現越來越好教。

raw-image

堅守家教信念 教導孩子獨立生活

趙靖雲的父母親從小給她的深刻信念就是「不要欠人家人情、不要造成他人困擾」。過去當她的孩子因為溝通行為不當,造成爆裂的情緒反應時,她說第一個想到的,是這孩子將來的獨立能力─一個脾氣不好、沒有朋友又沒有獨立能力的人能生存嗎?一個有嚴重情緒問題的孩子不會傷害他人或是傷害自己嗎?就算我長命百歲也無法負責這孩子的一生不是嗎?

所以趙靖雲在成功的訓練孩子能表達自己的需求後,接著是打破孩子的固執,最後則是訓練他能懂社交且獨立。她認為在社會上生存,就算你可以獨立生活,還是免不了需要別人的幫助,所以社交非常重要,必須要能感激別人所做的一切,以及在生活中別人對你的包容。這些都是環環相扣的。

唯有了解 才能解決問題

你夠了解你的孩子嗎?你可以不間斷的描述你的孩子持續五分鐘嗎?趙靖雲提到在一次教師輔導研習時,有位黃意中心理師曾問過他們:「你有多了解你的學生?請先不要停頓的描述你的學生五分鐘,再來跟我說這位學生是怎樣的狀況。」她說這位心理師和她的想法不謀而合,如果希望孩子能好好成長,盡情發揮他的天賦,前提是你要知道你的孩子是怎樣的人。

自閉兒到底是甚麼樣子的人,傳統對於「自閉症」的刻板印象,不是自傷就是傷人,他們的情緒不是極端的外顯暴力就是內斂壓抑,這些二分法的印象,的確會讓家長陷入一種恐慌。

尤其最讓身為父母傷心的,就是如果沒有積極的教導的話,他們似乎是無法理解情感、沒血沒淚的人。但趙靖雲的孩子(現為七歲男生)現在已經不是這樣的人了。2015年的暑假,他要離開趙靖雲去外地參加活動,趙靖雲說她焦慮到不行,常常叮囑孩子要如何保護自己、不要走失等。結果在他離家前一天,寫了卡片給她:「媽媽,我會帶圖畫回來,也請你幫我禱告,不要擔心。」趙靖雲很驕傲地說,這種貼心事就算是一般的七歲男孩,也沒幾個能如此。

raw-image

孩子每個成長過程的小確幸,在外人眼中也許微不足道,但卻是趙靖雲的生命中難以忘懷的時刻。趙靖雲謙虛的說其實她並沒有想針對自閉症家長提供什麼意見,因為不論是自閉症家長還是一般生的家長,不放下自己的角度與成見,不去觀察與了解自己的孩子,不去花時間相處與親近,親子關係會有比較多困境。

趙靖雲選擇了一條最適合她和孩子的路,雖然身邊各式各樣的教養達人提供她很多的意見,但她最大的優勢就是沒有人比她更了解她的孩子。她很有自信的說:「支持我走到現在的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只有我最了解我的小孩,所以我不怕陪他走得這麼慢。」

最後,趙靖雲感性的留下了一句話為親子關係做了最好的註解:「我愛他,我走向他,我們為彼此調整磨合,願與子偕老。」


更多精彩文章完整收錄於《不太乖世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雜學校的沙龍
135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雜學校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6/05
過台灣中輟生、走過美國普林斯頓校園、迦納村落、海地難民營、和監獄教書的日子。繞一圈,「教育」始終是創辦人劉安婷放不下的議題。二○一三年,她告別高薪與舒適圈,和林普晴共同捲起袖子,創辦TFT。每年,TFT招募熱情的年輕人,培訓一個月後送到偏鄉當兩年老師,提供輔導,解決台灣偏鄉教育師資缺乏的問題。
Thumbnail
2020/06/05
過台灣中輟生、走過美國普林斯頓校園、迦納村落、海地難民營、和監獄教書的日子。繞一圈,「教育」始終是創辦人劉安婷放不下的議題。二○一三年,她告別高薪與舒適圈,和林普晴共同捲起袖子,創辦TFT。每年,TFT招募熱情的年輕人,培訓一個月後送到偏鄉當兩年老師,提供輔導,解決台灣偏鄉教育師資缺乏的問題。
Thumbnail
2020/06/05
走進雜學校主場館,在眾多新創教育團隊攤位中,你會看到一整間酒吧矗立其中,以 ZA Bar(雜酒吧)之名,帶著〈如果這世界酒消失了〉的主題影片,與特地為展場設計的調酒ZA Punch,Punch是派對常見的調酒類型,SELFPICK以一杯杯帶有不同口感的微醺體驗在雜學校中登台......
Thumbnail
2020/06/05
走進雜學校主場館,在眾多新創教育團隊攤位中,你會看到一整間酒吧矗立其中,以 ZA Bar(雜酒吧)之名,帶著〈如果這世界酒消失了〉的主題影片,與特地為展場設計的調酒ZA Punch,Punch是派對常見的調酒類型,SELFPICK以一杯杯帶有不同口感的微醺體驗在雜學校中登台......
Thumbnail
2020/06/05
2017可謂「網紅經濟」崛起的爆炸年,以影音平台Youtube為首,拍攝影片拍出名堂來的Youtuber儼然成為年輕人聊天時的熱門話題。作為台灣第一位破百萬訂閱的知識型Youtuber,阿滴英文頻道三年來的心血,一併在雜學校呈現給所有觀眾。
Thumbnail
2020/06/05
2017可謂「網紅經濟」崛起的爆炸年,以影音平台Youtube為首,拍攝影片拍出名堂來的Youtuber儼然成為年輕人聊天時的熱門話題。作為台灣第一位破百萬訂閱的知識型Youtuber,阿滴英文頻道三年來的心血,一併在雜學校呈現給所有觀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陳秋君老師擁有非凡的教學能力和豐富的人生經驗,她告訴我,愛以及聆聽是溝通的基石,而父母需要學會用心聆聽孩子的內心聲音,並給予他們真誠的關注與鼓勵。秋君老師以簡單卻深入人心的方式,教導我要學習聆聽孩子,用心觀察孩子的眼神,細細品味他們的肢體動作,傾聽他們的聲音,於是我開始研究如何突破這個心靈鴻溝。
Thumbnail
陳秋君老師擁有非凡的教學能力和豐富的人生經驗,她告訴我,愛以及聆聽是溝通的基石,而父母需要學會用心聆聽孩子的內心聲音,並給予他們真誠的關注與鼓勵。秋君老師以簡單卻深入人心的方式,教導我要學習聆聽孩子,用心觀察孩子的眼神,細細品味他們的肢體動作,傾聽他們的聲音,於是我開始研究如何突破這個心靈鴻溝。
Thumbnail
特殊生可能是整個身/心結構上更不一樣,而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身為在旁陪伴及教育的大人,只要能真正看見孩子的學習路徑和邏輯,就能幫助他們更加融入好好成長的過程。
Thumbnail
特殊生可能是整個身/心結構上更不一樣,而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身為在旁陪伴及教育的大人,只要能真正看見孩子的學習路徑和邏輯,就能幫助他們更加融入好好成長的過程。
Thumbnail
她雖然非常瘦削,但總覺得那身子就像被層層樹皮包裹的白千層,需要有人把它一層層剝開...... 在人生的各種場域,我們的身體記下了生命中的種種遺憾與殘缺,在與「香氣行者」吳宙妦相遇時,經由各種香草精油與她溫暖的撫觸,一個個屬於記憶的密碼一一被解開、獲得療癒,而找到與生命和解的機會。
Thumbnail
她雖然非常瘦削,但總覺得那身子就像被層層樹皮包裹的白千層,需要有人把它一層層剝開...... 在人生的各種場域,我們的身體記下了生命中的種種遺憾與殘缺,在與「香氣行者」吳宙妦相遇時,經由各種香草精油與她溫暖的撫觸,一個個屬於記憶的密碼一一被解開、獲得療癒,而找到與生命和解的機會。
Thumbnail
這陣子因為孩子的一些行為,我跟先生在討論一個話題:「會不會大人寬廣的包容,一旦孩子習慣了,便覺得是應該的?」 我很同意:一個人若是一直待在被包容的環境裡,但他自己不覺得那是包容,他就不會感恩。直到有一天,他懂了原來那份包容是莫大的接納,他才會突然感覺到愛:原來自己一直深深地被愛著。 我就是這樣。
Thumbnail
這陣子因為孩子的一些行為,我跟先生在討論一個話題:「會不會大人寬廣的包容,一旦孩子習慣了,便覺得是應該的?」 我很同意:一個人若是一直待在被包容的環境裡,但他自己不覺得那是包容,他就不會感恩。直到有一天,他懂了原來那份包容是莫大的接納,他才會突然感覺到愛:原來自己一直深深地被愛著。 我就是這樣。
Thumbnail
你的世界有許多和別人不一樣的規則,你喜歡把自己藏起來,你喜歡自己一個人玩,沒有關係,媽媽陪你。 障礙兒童的母親們,通常都甩不掉那份自責,總覺得孩子的障礙「是自己的錯」,但是,「這不是你的錯,也不是媽媽的錯。」這句話正是我一直想說出口的。
Thumbnail
你的世界有許多和別人不一樣的規則,你喜歡把自己藏起來,你喜歡自己一個人玩,沒有關係,媽媽陪你。 障礙兒童的母親們,通常都甩不掉那份自責,總覺得孩子的障礙「是自己的錯」,但是,「這不是你的錯,也不是媽媽的錯。」這句話正是我一直想說出口的。
Thumbnail
從小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碰到友人時他能回答的都讓他自己答;平日的生活作息有規範,有情緒也知道會被看到被瞭解,而且身邊會有人幫助自己;你尊重孩子,孩子自然感受得到,自然也較能尊重自己從而尊重別人,有了情緒父母已教導如何減溫,如何因應,那麼獨立後,有了情緒,其因應也就不會太離譜了。
Thumbnail
從小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碰到友人時他能回答的都讓他自己答;平日的生活作息有規範,有情緒也知道會被看到被瞭解,而且身邊會有人幫助自己;你尊重孩子,孩子自然感受得到,自然也較能尊重自己從而尊重別人,有了情緒父母已教導如何減溫,如何因應,那麼獨立後,有了情緒,其因應也就不會太離譜了。
Thumbnail
從親子衝突驚動警方上門,到母子一同追劇、做家事,吳蕙名老師由自身成功教養情緒障礙兒的經驗出發,結合專業背景與助人歷練,教你驗證有效的教養策略,找到親子共好的互動節奏,擁有無可取代的幸福。
Thumbnail
從親子衝突驚動警方上門,到母子一同追劇、做家事,吳蕙名老師由自身成功教養情緒障礙兒的經驗出發,結合專業背景與助人歷練,教你驗證有效的教養策略,找到親子共好的互動節奏,擁有無可取代的幸福。
Thumbnail
其實趙靖雲的孩子在兩歲左右,已經會說結構完整的句子,任何人初見他,只會發現他天生的聰穎,不會覺得他有什麼異樣。但每天跟孩子相處的趙靖雲知道,她的孩子好像跟一般人不同,不論跟孩子說什麼話,他都不會有任何的回應。「我和他就像是生活在兩個世界的人。」趙靖雲開玩笑的說。
Thumbnail
其實趙靖雲的孩子在兩歲左右,已經會說結構完整的句子,任何人初見他,只會發現他天生的聰穎,不會覺得他有什麼異樣。但每天跟孩子相處的趙靖雲知道,她的孩子好像跟一般人不同,不論跟孩子說什麼話,他都不會有任何的回應。「我和他就像是生活在兩個世界的人。」趙靖雲開玩笑的說。
Thumbnail
看到台劇【想見你】中鬱鬱寡歡的陳韻如,或韓劇【天空之城】中為了符合家長期待升上名校卻在求學路上半路夭折的姜藝瑞和車世麗,常覺得這群孩子,是在窒息的求學或成長路上,試圖用各種方式找到自己在世界的位置。 我們真的了解我們身旁的孩子嗎? 就讓這篇文章帶著我們一起反思,更加聽懂孩子要跟我們說什麼吧!
Thumbnail
看到台劇【想見你】中鬱鬱寡歡的陳韻如,或韓劇【天空之城】中為了符合家長期待升上名校卻在求學路上半路夭折的姜藝瑞和車世麗,常覺得這群孩子,是在窒息的求學或成長路上,試圖用各種方式找到自己在世界的位置。 我們真的了解我們身旁的孩子嗎? 就讓這篇文章帶著我們一起反思,更加聽懂孩子要跟我們說什麼吧!
Thumbnail
他從小就知道自己跟別人不一樣。 扶養他長大的曾奶奶非常的疼愛他,他過了三歲還不肯開口說話,所有人說這孩子得去看醫生的時候,曾奶奶只是笑而不語,依然每天抱著他坐在搖椅上晃著,看著他安靜的笑。 聽說他直到五歲才開口說話。 他跟曾奶奶就這樣守著一家小店鋪,在老街上安靜的生活,他連幼稚園也沒去過,直到七歲
Thumbnail
他從小就知道自己跟別人不一樣。 扶養他長大的曾奶奶非常的疼愛他,他過了三歲還不肯開口說話,所有人說這孩子得去看醫生的時候,曾奶奶只是笑而不語,依然每天抱著他坐在搖椅上晃著,看著他安靜的笑。 聽說他直到五歲才開口說話。 他跟曾奶奶就這樣守著一家小店鋪,在老街上安靜的生活,他連幼稚園也沒去過,直到七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