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能教會我們什麼呢?也許正是因為一開始便沒有打算從它那裡拿取什麼,所以每分每秒也都才能活在當下,如此,竟不知不覺中有所收獲。讀著林白夫人所寫的《來自大海的禮物 Gift from the Sea》,我的內心一股平靜緩慢醞釀,每一段文字都像進到身體裡的深呼吸,我用緩慢而舒適的速度閱讀,不貪求快速獲取知識,因為它並不是一本那樣的書,我甚至偶爾將書放下,看看窗外山景,貪想著一片翠綠能稍微取代書中遙遠的海洋,那大自然帶給我的力量,彷彿林白夫人書中所寫下的寧靜。那果真是一份禮物,我漸漸放下了總是想自己選擇的執念,自然間給我捎來什麼,我就接受什麼,這樣的狀態尤其舒服,甚至是我未曾有過的體驗,我不偏執地去命令風一定要從我的臉頰順向吹過,我轉換了心境去享受逆風吹得我一頭亂髮,如此,風便教會了我一點什麼叫做「自由」。
來自海裡的寶藏是不容許人們刻意搜尋挖掘的。大海不曾賜贈禮物給貪婪急躁的人;挖掘寶藏不但貪婪、急躁,更缺乏堅定的信念。大海要人們學會耐心和信心,像坦蕩的沙灘,始終靜靜地接納大海送來的每一份禮物。— 《摘自:來自大海的禮物‧海灘》
如果要說這段日子以來是什麼安慰了我,我會不假掩飾地大方承認是文字的梳理,不論是閱讀,還是寫作,那娓娓道來的柔情就好像腳邊輕拂過來的海浪,輕輕地撫慰,不用過多的言詞修飾,如此簡單,我就能明白那是一份無條件的包容。我認清了自己個性裡的急躁與不安,原來有可能是出自於不夠擁有自信,也不夠願意等待。我就像那些急著航海出發找尋寶藏的海盜,心急地想竊取不該在那個當下屬於我的寶藏(也或許,還好那個當下沒讓我找到,說不定這是另一種更好的安排)。這讓我想起了自己對於夢想的追尋,有一段時間其實我對夢想很貪婪,想想那樣的「貪」,雖然導因為果,讓我為著那份貪心而堅持不已,但當時的我並非全然地快樂。我每天早起寫作,並在那些時光裡妄想有一天能成為靠寫作維生的文字工作者,那樣的追求讓我開始對文字變得有點迷惘,我發現自己不能懷抱著那樣的情緒享受創作,也討厭自己沒能按著心裡原始的聲音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太看重結果,反而讓我看不清了當下,那真是一大損失。我慶幸自己讀懂了一些林白夫人所寫的:「生活中最累人的事,莫過於偽裝自我,這也就是為什麼社交生活會讓人疲累的緣故(摘自:《來自大海的禮物‧峨螺殼》」。我覺得從創作中自我療癒和享受創作本身,和藉由創作來賺錢其實是兩件事情,如果能剛剛好兩者不謀而合是幸運,但若還不能擁有那樣的時機也別強求,就如同《Bird By Bird 寫作課》的作者 — 安 ‧ 拉莫特 (Anne Lamott) 所言:「寫作能帶給你像生養小孩般的感受,促使你集中注意力,幫助你變得柔和和清醒。但出書不會,你絕無法透過出書得到這些」,當我不再只是一心汲汲營營於看見結果時,我發現自己反而更能隨心所欲且流暢地寫出東西來了!如果追求幸福的過程不快樂,那麼,一切的意義與價值或許其實都已經不再那麼動人了!
我想真正的隔閡並非來自形體上的分隔,而是來自精神上的孤絕。因為空間的阻隔並不會切斷你與所愛的人之間的聯繫,但是心靈的隔絕卻是造成陌生的根源。如果一個人遠離了內在的自我,同時也會與其他人疏離。— 摘自:《來自大海的禮物‧玉螺》
寫作的時候,我總會習慣性地去想自己,曾經我自問著:「總是一直去想自己內心如何又如何的人是不是很自私呢?」即便是在我思忖的過程,我依然無法停止這麼去想。喜愛寫作,又熱衷於在那樣的片刻中享有獨處,那就是我!我透過「寫」這個簡單的動作來認清了自己是怎麼樣的人,於是讀著《來自大海的禮物 》時,我也自然而然地便欣然接受了這一切。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從「自我」思考擴展至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我相信那若出於「愛」會是十分溫柔的。書中《葵螺》的篇章提到:「彼此都把對方當成一個人來看待,這種比較偏向人性的愛(無止境的體貼與溫柔,並且在收放之間界線分明,拿捏適當),正是我們目前努力培養與摸索的一種愛,它是兩個獨立個體之間相互呵護、相互碰觸,相互致意的一種關係」,形容的真美!愛是自由地給予個體獨立,卻又能彼此輕觸撫慰,我不想說那種關係是「倚靠」,因為完全把自身重量給了另一個人,聽起來實在過於沉重,我想,如果愛的關係僅是藉由彼此獨立地存在這世界上,就能讓不同個體更加完整,那麼真的很奇妙,也很接近愛的本質,對吧!書寫至此,實在覺得自己形容的不及林白夫人貼切,所以,附上一句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段話語,來為此段文字留下註解:
陌生的人走來向你微笑,擦身而過時遞給你一只貝殼,沒有任何理由,也沒有什麼目的,然後從容離去,將你留在身後。他不要求任何回報,也不在意社交禮節,人們在收授之間根本無需建立任何關係。— 摘自:《來自大海的禮物‧櫻蛤殼》
書中描述的情感,字裡行間都充滿著令人嚮往的自由,在都市生活好久的我,內心有多麼渴望那樣真切的情感。自從我上了學,出了社會,凡事都變得越來越井然有序,很多人會把那樣的感覺形容成「逐漸步入正軌」,但那樣的軌道究竟到底又是誰給了我們的呢?對父母必須盡到孝道,對師長得尊師重道,對上司切記做到工作回報,每個人都好像努力地走在世界規範的邊緣搖搖欲墜,我們或許經常會想挑戰那些未必真實的社會樣貌,但卻更常是先質疑自己的大膽假設是否過於冒昧無禮,我們害怕給了真心卻換不回柔情,我甚至曾一度對於害怕失去愛情,而不敢讓自己去愛,那些自我設下的禁錮,把我一層又一層地鎖進無人可擾的房間,但我也失去了聽見別人叩門聲響的機會!癡心妄想著所謂的「永遠」,看得太遠,反而看不見「現在」。過去學校和社會沒教我的事情太多,而我也傻里傻氣地追求了那些「人生勝利跡象」太久!我明白自己無權責怪任何體制,因為受惠於人所創造的文明更多。我就像是大海裡的一粒沙子,渺小卻何其幸運能擁有自己存在的永恆瞬間,「世界上沒有永遠得獨一無二,只有許多獨一無二的片刻」,感謝林白夫人留了這句話給我,讓我想通了當下就是「永遠」,不必遙望遠方,此刻即是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