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六日
大概先得在身體中灌一大堆伏特加,才能達到獨自一人漂浮在冬天零下數十度的貝加爾湖小木屋宇宙的浮力。
我喜歡待在被窩裡讀這本書,不是被窩裡的地方不行,白天或是夜晚都可以。
貝加爾湖的小木屋給了作者冬天的溫暖藏身處,我的被窩則在這個被寒流北風滲透了的租屋公寓中,給了我賴在床上的絕對理由。貝加爾湖於我很遠,被窩卻是很近,鑽進去,划著閱讀的獨木舟,滑向睡眠世界,有夢或者無夢。
我的感官世界沒有冰層推擠的隆隆聲響,但有引擎從快速道路一道道劃過的張揚音效;沒有山雀,但有吵雜的外來種八哥,有時也有夜鷹啼叫;沒有雪茄,但有PM2.5,雖然兩種我都不想要;沒有熊,但是有社群媒體,到底是熊可怕還是社群媒體比較可怕呢?我讀著《監控資本主義時代》,又讀《孤單世紀》,覺得答案大概是不言而喻。
然後鑽入被窩睡眠宇宙,讓一切都遠去。
——〈被窩隱居備忘錄〉
(叫做備忘錄只是因為躺在被窩不好像作者一樣用手札,所以用手機備忘錄寫文。)
從看這本書開始,我就一直手癢想寫個被窩版本的隱居札記,可能是看作者對人類和社會時不時冒出的抱怨和批判,覺得挺有趣的。不過最後還是收斂了東施效顰的批判,畢竟單純抱怨文和《麥田捕手》的一線之隔,就是文學名著和酸民的差異,那個度很難抓。
貝加爾湖從二月嚴冬到了七月萬物包含蚊子一起甦醒的季節,在遼闊的貝加爾湖和泰加林的懷抱下,隱居的作者在這之間的文字似乎也默默的有了一些變化,我覺得隨著時間過去,頁數越往後翻,好像越來越好看了。
在那裡,他和自我重新連結,讓時間回歸自由和空白,呼吸群山和森林,終止對未來的欲望,貼近活著的喜悅⋯⋯
感覺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