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參與社群媒體的人,都會在社團、群組或什麼奇怪的社群裡看到各種的內容,我想在這之中,像是關於職場、人際關係、感情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是最容易看到的吧。
說真的,通常看別人的問題其實感覺都挺廢的,大多沒有討論的必要,不過有時候也會有問到點上的題目,回應這種問題也是有種樂趣在。
這些問題中,我觀察到一些現象,像是有的問題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問什麼,又或是回答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在回些什麼,問題跟回應是沒有交集的,因為最近看見的事件,就用這篇來回應這個現象。
------
打上問號就是個問題?
「請問xxx是什麼?」、「關你什麼事啊?」
我想兩者的差別應該不用特別解釋。
不是加了問號就真的懷有疑問,不同問句想表達的意圖各有分別,有的很明顯,也有的容易讓人混淆,吸引到不是發文者想要的回應。
為何發文者會拋出個問號,以及問號背後需要的是什麼,下面就來區分我想到的幾種類型。
「請問各位......」
很明顯的,就是有遇上難題,不管是馬桶堵住、wifi連不上、還是他家狗狗不理他,總之就是有狀況要尋求意見。
「在線求~急」
前面的狀況又能再細分一下,像是越緊急的狀況,需要的其實不是意見,最好是直接替他解決問題。
「......,我該怎麼辦?」
而一些不那麼緊急的,也未必有多好解決,很常是那種糾結某個人多年的痼疾,像是家庭問題,或是找不到人生方向,坦白說,在網路上遇到這種問題也不太有解決的機會,問題太大了,會是多種不同因素在其中糾纏,網路上的意見能有多少效果我很懷疑,還是交給專業的吧。
「感覺自己/事情就是......,只有我會這樣嗎?」
這種發問者都會把問題點一排列出來,似乎所有知道的面向都是壞消息,但似乎他自己就是知道問題的答案在哪了,就只是沒有勇氣去執行或接受現況,當然本人是不會同意這點的。
「有人了解xxx嗎?」
也許是有碰上障礙,也可能沒有,這類型的提問比起尋求解決之道,更像想要增廣見聞,想就一些不熟悉的事物與人交流,求得參考意見。
「xxx是這樣的嗎?」
這種的問法,比起想了解事情,我更相信發文者只是想批判現狀,直白一點就是想嗆人,不管事情是對或錯,反正他已經心有成見了。
「覺得XXX就是這樣吧。」
對這不是在發問,也沒有表示需要意見,但是從發文者的文字中能感覺到他面臨的麻煩,以及一些似乎可以填的坑,讓人很自然地想給出「你應該要XXX」一類的,像是用括約肌擠出的意見,給的符合人意也許換來「你懂我~」的回應,給的不近人情則會有「沒有人請你發表意見」。
------
前面列的這些我想不會太難理解,就算不像我這樣列出來,普通也不至於讀不懂發文者要的是什麼......如果有正確表達需要的話。
不過就我觀察的狀況來看,許多的回應並不會真正打在問題上,是現代人的閱讀能力真有如此低落嗎?
比起用想說都是they的錯,是世界不懂我這種沒有建設性的思考方式,我倒是想到一些妨礙問題被真正回應的障礙。
快節奏閱讀
現在的人讀不了長文,這種說法時有所聞,有沒有研究證實是不知道,不過在社群媒體上,閱讀容易偏向短而快速這點,我是有找到三項可能性。
閱讀舒適性的差距:相比方格子、Matters之類專門寫文章的平台,社群平台不會考慮到閱讀的舒適性,包含字體大小、排版、段落這些,更別提普通人不在意打完內容之後的校對,這讓閱讀一長串擠在一起的段落變的痛苦。
雜訊過多:使用社群媒體時,許多的因素讓人不容易保持專注,像是畫面邊緣都會不斷冒出的新訊息提示,這會不斷中斷讓你投入的內容,最後就會習慣不在單一貼文上專注過久。
不確定性:這是遊戲化框架裡的其中一個要素,像我自已有時沒事無聊隨手滑一下臉書,或看一下line有沒有新訊息,即便我上一分鐘才剛滑過,不斷刷新頁面有時不是真的在等待特定內容出現,而只是一種像是抽獎一樣,給自己一點微小愉悅的習慣,不需要多少成本,而且會讓人不斷向下刷著屏幕。
"快速閱讀"我想對於常用網路的人,這是很容易養成的技能,可以在短時間內接收一堆資訊,相對的也經常忽略去好好看全一段話。
直覺先來
哲學家海德特所提出的理論,許多我們做出判斷的基礎,仰賴的不是理性,講直接一點,大多數人的判斷都是沒有經過思考的反射動作,仰賴的是直覺與情緒,而理性只是把不知道哪生來的判斷打成文字。
很多人在提出自己意見時,用來佐證的根據往往是,「很多人這樣說阿」、「我有看過這樣的文章」、「我自己就是這樣的」,完全散發出強烈的確信,但是詢問具體多少人的數字,或看的是哪一篇文章,通常是拿不出來,也因此我有次遇到用強烈意見回應的人時,請他回去確認我寫的內容,就直接的改變態度認錯了。
直覺先來不只是說會讓人給出糟糕的意見,而是讓人在滑過文字的瞬間就決定要回應的方式,然後在滑過頭幾秒後才回過頭去留言,也許回過頭時才真正看到貼文的內容,但是不管,反正我想回的照樣回上去。
借題發揮
有種神奇的現象是,在某些新聞粉專,或是轉貼的貼文故事下,會看到很多神奇的發言,其中一種是對著轉貼過來,故事主角看不到的貼文,給出一些意見見解,先不論那些見解的內容如何,這些留下意見的人到底是對著誰說話,我始終對這點感到費解。
我覺得公開貼文就像個平台,你發表了一些內容在上面讓別人觀賞,同時別人也會來給出些回應,只是這不像面對面溝通,回應的人可能只是想說出自己的高見,完全不管別人有沒有興趣,現在還有"老子直接在你留言區"系列,真是莫名其妙的創意(稱讚意味)。
------
會上網路求助臉書大神之類的,我想也是找不到其他更好的管道求助,真誠的希望找到一些意外的方向,不過在社群平台上,卻是更容易讓人輕率地回應別人。
讓所有人都能如希望的回應自己,似乎是個美好的想像,不過要遠離莫名其妙的意見,我倒是有個想法──率先真誠的面對自己的問題,用盡可能完善的方式提出問題,這不只是表現出真的需要建議,同時也避免前面提出的三項障礙。
-越長的文章越需要停下來閱讀,無法停下的人自然也對你的問題沒興趣。
-直覺的反應有時間限制,給予多一點時間會讓糟糕的意見自己被打槍。
-至於借題發揮,我想每個來回應的人都有自己想表現的意願,或是想要幫助人的優越感,不然怎麼會有取之不盡的好心建議?
明確自己的問題是讓題目限制更清楚,但同時也是為問題立下高門檻,各有優劣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