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家人都娃娃臉XD,今年全家人總和超過150歲,我爸也看不出來有化療過
延伸閱讀:台灣將成世界最老!不敢生+扶養兩老是什麼樣的未來?即將打敗年輕世代的「三個末日」。
關於我的經驗、工作經歷、曾經合作單位、學歷,我通通放在這裡:
個人履歷
請讓我說說我們家的故事...
我是廷岳。是一位藥師,也是兩位老工人的兒子。我爸媽做工做清潔辛苦工作了大半輩子,換來了一位糖尿病、一位癌症,以及一身的病痛。
奇怪?身為藥師,我竟沒辦法預防自己的爸媽生病?這簡直是把教科書上的健康建議打臉的啪啪作響。
我爸媽尤其對於積極照顧健康非常不以為意,套一句我媽常說的:「這餐都吃不飽了,我還管能不能活到80歲?」然後繼續埋頭苦幹、繼續忘記病痛幫家裡存一點錢。
導致健康的門檻很高,但慢性病可不會這樣就放過我們,臥床、慢性病藥越吃越多。所以我離開醫藥行銷企劃經理的工作,回家說故事給爸媽聽:
「原來腎臟是篩網,血壓太強會沖壞腎臟」、「原來控制血糖也可以吃飯」、「原來膝蓋痛只要換個方法運動,就可以不用吃藥」
陪爸媽養病的期間,我和每一位兒子想做的事情一模一樣:用盡全力幫爸媽遠離臥床、絞盡腦汁幫爸媽減少吃藥。把知識融入故事、把建議降低門檻、也把專有名詞都變不見了XD。
直到這時候的我才發現,原來對他們來說,數據報告、吃藥打針都不重要。要先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才會相信你吃藥真的有用。原來天下的爸媽都是一樣的,「必須先解決家庭生活上的困難」才會有多餘的時間「接受醫療處置」。
我幫我的爸媽做到了,但卻讓我漸漸的聯想到:若其他人的家裡沒有醫療人員那該怎麼辦?他們就只能看著爸媽惡化下去嗎?
所以當我爸的癌症好轉之後,突然一個念頭,我開始接洽每個據點免費公益演講,從洗腎最多的縣市開始出發:如何減藥、如何停藥、如何跟我爸媽一樣生病了卻能維持健康。
說真的,能輕易預防併發症,就算三高了又怎麼樣?
*
聽不進去
只是「接洽公益演講,說明如何減藥停藥、如何生病了卻能維持健康。」說來簡單,但當我公益演講時,只要長輩、民眾問我問題,我發現我就只有一次說服他的機會,我必須盡量保有這個人原來的習慣、不能有太大的變動!
不然長輩就聽不進去了!
所以這建議一定必須同時滿足超實用、超簡單、又超有道理。有夠難!!
也就是這樣,反而讓我更有能力整理出「低門檻的養生方法」、「不需要消耗意志力的健康生活」。才能讓我累積這麼多接地氣的實力與跨領域的知識量。
「我糖尿病,但我想參加我女兒的婚禮宴客,飲食怎麼辦?」「我止痛藥吃了一個月,腰背還是好痛,運動怎麼辦?」「為什麼才月中,我的血壓藥就不夠吃了?我回診該怎麼說?」
這些乍看醫療行為與生活衝突的問題,只要讓我花點時間深入了解故事,都是可以實際減藥的問題。
每當長輩或病人聽完建議之後,跟我說:「你爸媽有你真好,你很孝順。」「謝謝,你一定是菩薩。」都會讓我不好意思起來。
哇,原來說故事的天分也可以救人、原來藥師的功能也能這麼有用。
我的老師曾跟我說:「只要病人是笑著離開那扇門,那他的病就會好。」我一直覺得很難,卻沒想到原來我只要努力做好一個藥師、一個兒子就能辦到了。
「我不是菩薩啦!我是兒子。」我都會這樣回答。
*
你的行動
是的,我不是菩薩,但你卻可以成為你們家人的菩薩。為了你的爸媽,我很歡迎你追蹤、或上網分享我寫的故事。(分享至LINE、FB)
讓全家人的手機一打開,沒有產品廣告、也沒有假資訊,只有我爸媽也正在聽的故事。只為了一個目標:「讓我們的爸媽不要臥床、陪我們久一點。」
我想要降低健康的門檻,在 2030 年底以前,讓台灣每一個人都能控制好慢性疾病。我一直有個夢想,想讓你們過上喜歡的生活,慢性病還可以控制得很好。
若你很支持我持續做下去,歡迎贊助我不斷炊繼續演講,歡迎常來這裡聽故事,歡迎讓你我的爸媽健康起來。
歡迎伸出你的手,就能讓支持公益演講走更久。
減藥最好。
我是廷岳
*
◆媒體採訪:
元氣網、Heho健康、民生好報、大北門新聞網
◆曾邀約演講單位:
扶輪社、扶青團、中華民國血友病協會、台北醫學大學展齡中心常駐講師、心路基金會職業重建中心、伊甸基金會、南投雲林台南嘉義雙北彰化花蓮各地C級巷弄據點。
◆曾邀約寫作單位:
元氣網《慢病好日子》常駐專欄、療日子常駐專欄、今周刊、商周、大數聚、風傳媒、Wacare、遠見雜誌、關鍵評論網、經濟日報
◆專業證照:
國考藥師、長照藥師、心血管疾病衛教師、腎病衛教師、糖尿病衛教師筆試合格
*
關於我的經驗、工作經歷、曾經合作單位、學歷,我通通放在這裡:
個人履歷
公益環島演講中!持續醫療敘事!
#醫病共享決策 #公益 #公益演講 #專欄 #藥師 #糖尿病飲食 #糖尿病不想吃藥 #高血糖 #輕微糖尿病會好嗎 #糖尿病停藥標準 #糖尿病前期要吃藥嗎 #吃糖尿病的藥有什麼副作用 #血糖偏高要吃藥嗎 #糖尿病會死嗎 #減肥糖尿病會好嗎 #如何撐過化療 #癌症不治療可以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