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溫哥華傳戒弘法之旅
大修和尚 宣講
再來講到甲三、盜戒,分成八科來說明。
乙一、釋名
接著再說到第二條戒,叫做盜戒。
我們翻回來四十五頁,首先解釋它的名義。
不與而取他物,名之為盜。
物主沒有給我們,那我們就隨便取用他們的財物,這個就叫做盜。
那盜的種類分有許多種:
第一個、叫做偷取。
偷取就是做小偷,趁著暗夜或者是刮風下雨的時候,或是人家不注意的時候,去偷竊人家的東西,這個叫做偷取。
第二個、就劫取。
什麼叫做劫取呢?就是光天化日之下,去搶劫人家的東西。好比在報紙上看到搶劫銀行的事情發生,或者在道路上行走,盜賊過來搶東西,這個都是屬於劫取。
第三、叫做騙取。
用種種的手段來欺騙、誑詐取得人家的財物,這是騙取。
第四、叫做脅取。
脅取就是以威脅來取得人家的財物,對人家說:「你不拿出財物來,我就對你不客氣、或者是要你的命。」那這個就是脅取。或者是仗著人家的權勢,說:「你不給我什麼東西,你就會有什麼不好的後果。」那這個都是屬於脅取。
第五、叫做訛賴取。訛賴取就屬於寄物取。
人家將財物寄放到我們這裡,到時候人家來要回去的時候,我們就跟他說:「你哪裡有財物寄在我這裡?或者是你所寄的財物根本就沒有那麼多,你現在怎麼要討那麼多呢?」然後就以少許的財物還給人家,或者全部不還給人家,這叫做訛賴取,訛詐、耍賴取得對方的財物。
接著,第六、牴謾取。
這個謾,言字旁,唸做慢,豎忄旁的慢,通於高慢的慢,也唸做瞞。謾有欺騙的意思。在律部當中有所謂的輕慢牴突而取他人財物的這種情形,這個就是所謂的輕慢取。這個輕慢取就好比古代的主人,他有奴僕,主人隨便就拿取奴僕的財物,據為己有,那奴僕敢怒不敢言,這個就屬於輕慢取,也就是這個地方的牴謾取。
接著,賭博。
受五戒的人不能夠跟人家賭博,也不可以賭博。或者是偷稅金,這個也不可以。我們做為公民有權利義務要納稅,國家才能夠如法經地營下去,才能夠保衛我們生命的安全。你稅金都不繳納了,國家的薪水就沒得發,那這些百官、軍公教人員他們怎麼去生活?他們不能夠安心的生活,他們怎麼能夠為我們這些百姓來服務?所以受五戒的這些佛弟子,我們就不可以偷稅,要如法地納稅。那假若是賭博、偷稅,這個都是犯盜戒。
根據《
五戒相經》,《五戒相經》裡面就有講到說:「若居士蒲博。以盜心轉齒勝他得五錢者。犯不可悔。」
那蕅益大師的《箋要》就這樣地解說:「博錢為戲。名摴蒲。雙陸戲。名六博。」
這個賭博,用錢賭博,做為這個戲樂,名為摴蒲,我們律上稱為摴蒲,其實就是賭博。
那雙陸戲,就是古代的一種賭博的遊戲,因為它的棋形,如同棋盤一樣,長.左右各有六路,所以又稱為雙陸,雙六。這個國字應該讀作雙六,也名為雙六,雙陸戲也名為六博。
「賭博家所用馬子及圍棋子。象棋子。骰子之類。皆名為齒。轉齒者。偷棋換著乃至用藥骰子等也。《準優婆塞戒經》及《梵網經》。則蒲博等事亦犯輕垢。今但受五戒者。容可不犯。而轉齒勝他。全是盜心。故犯重也。」
《
優婆塞戒經》及《
梵網經》裡面,談到賭博這件事情,都是犯到輕垢罪的。所以你如果說以《五戒相經》的立場來看,以這個《優婆塞戒經》還有《梵網經》來看:
賭博這件事情都不可以,那是犯到輕垢罪。那我們現在只受五戒,如果你只受五戒,容可不犯,容許可以不犯。但是你轉齒勝他,用手段偷棋換著來勝他,用這個不正當的手段來勝他,那這個全是盜心,所以它是犯重,
滿五錢就是犯重。所以這個說法就跟這個地方,它把賭博跟偷稅都犯盜戒,略有一點不同,我們提供作參考。
還有比較微細的,就好比說:寄書給人家,書來講一般都是屬於印刷品,一般來講比較便宜;但是你在寄書的時候又把信放到印刷品裡面,那你這封信就不貼郵票了,那這個等於是偷了幾塊的郵票錢,這個也是犯到盜戒。盜戒是很微細的,所以我們非義之財就不取,無論是多少都不取。在《菩薩戒》裡頭:連一針一草,物主不歡喜給我們,我們都不隨便拿來用的。這麼微細的都如是,何況說更大重大的財物呢?
乙二、制意
接下來談到制意,世尊制這條盜戒的意義、用意。
第一、業道重故。
假若我們犯到偷盜罪,這種業道的罪的障礙是非常重大的緣故。「謂犯偷盜重罪,豈堪入道?」也就是說,假若我們犯到偷盜的重罪,由這個重罪的業障,難道我們還堪可入於佛道了嗎?就不堪可了。
第二、犯國法故。
偷盜人家的東西,國家的法律也是制裁的,也是犯到世間國法的。古今各國無不禁盜。從古至今,沒有一個國家不禁止偷盜的。人天大小乘戒,悉制為重。這個人道的五戒,還有天道的十善,還有大乘小乘的戒法,它對於這個偷盜,都是制定它屬於重戒的。所以不管是世間的法律,還有出世的法律,它都制定這個盜是不可以犯的,它是屬於重戒。
接著第三、被盜之人,焦慮憂惱,或致失命。
就著被偷盜的人的心情而言,他的心裡就焦慮了,憂愁苦惱:我的財物被人家偷光了,那以後生活怎麼辦?乾脆就不活了,就尋短自殺了。這個就等於我們間接的殺害人家的生命一樣,所以不可以偷盜,不可以偷盜人家的財物。
第四、違六度。
乖違六度,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度,梵語叫做波羅蜜,也就是到彼岸的意思,我們由生死的此岸乘著六度的法門,可以度過煩惱的中流,而達到清淨涅槃的彼岸,所以稱做六度。
你假若偷盜的話,那這樣你不但不布施,而且又偷盜眾生的財物,就完全乖違六度法,乖違六度的法則,怎麼能夠到彼岸呢?這個罪業就把你繫在此岸了,怎麼有可能到彼岸呢?
而且它也乖違菩薩的四攝法。四攝法,第一個就是布施,布施攝。那你偷盜眾生的財物,首先就乖違背棄了四攝法。以彼法先令布施,因為菩薩法無論是六度,或者是四攝法,首先都制定要布施的。以度攝眾生,這些都是用來度化攝受一切眾生的法。現在你不但不布施,反而偷盜眾生的財物,那這樣就大大地違背菩薩的六度法,並且違背菩薩四種攝受眾生法的緣故。
第五個、壞人信心,破滅佛法故。
假若,做為一個佛弟子,受了戒.又去偷盜的話,你想:人家會對你的看法怎麼樣?它會破壞人家對你信仰之心,而且也會破滅佛法的緣故,佛法就在你的身中破滅掉了,同時也壞了人家的信心,佛法怎麼傳揚下去?說:「做為一個佛弟子都這樣,行為都這樣不檢點。」那這樣佛法怎麼傳揚下去?那下面,五戒悉同。五戒悉同就是說:我們犯了五戒,同樣都有這種壞人信心,破滅佛法的這種情形。
第六、三世諸佛法爾不偷盜故。
三世諸佛祂都是自然不偷盜的緣故,所以我們必須要常隨佛學莫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