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親密的愛感覺不到,甚至有壓力想逃開
「我知道他們是愛我的,但其實我感覺不到…」
阿傑與小靜從大學開始交往6年,兩個人同居生活融洽,個性上也合得來,但明明兩個人很親近,但阿傑對小靜總是有種說不上的距離感,好像有時候覺得根本完全不懂小靜,阿傑跟小靜溝通這件事很多次都找不到原因,雙方都覺得很灰心,小靜為此深深自責而去諮商,直到鼓起鼓起勇氣說出心中的一個秘密:「我知道他們很愛我,但我其實感覺不到…我覺得自己好怪…我好想逃走…」
原來在小靜的世界裡是感受不到愛的,是一片白茫茫的孤獨。
渴望與人親近卻又怕太靠近,無法與人有穩定的關係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知道的人對自己友善願意關懷你,很喜歡甚至是非常愛你的,但不知道為什麼對這些「親密的關心與愛」沒有太多感受,但為了怕對方失望而裝出快樂的樣子,但其實內心深處很淡很空白,沒有真正感到開心或幸福。
這類型的人通常都非常有魅力,他們生活獨立,個性貼心善解人意,懂得察言觀色幽默風趣,會很容易被他們吸引!喜歡跟他們相處做朋友甚至交往,但久了又會有種無法跨越的距離感,越是想接近他們就把彼此推得越遠。
其實對他們來說「不知道怎麼去回應別人的愛,是一件很有壓力的事」困惑自己怎麼跟一般人反應不太一樣?明明應該感到幸福快樂,但心中那股「越親近就越孤獨」的感覺卻極為真實。這種無法和別人真實親貼感覺並不好受,怎麼努力都沒用只會越來越灰心,宛如自己是「被世界遺棄的孤兒」,這其實是一種「內在孤兒」的心理現象,很想跟別人親近卻在靠近時,覺得渾身不自在有壓力會想逃開,無法跟任何人連結而感到非常孤獨的痛苦。
越早懂事的孩子,心中往往特別容易感到孤獨
「內在孤兒」最典型是「對愛感到淡漠甚至想逃避」的反應,在心理學上稱為「逃避型依附」,這類的人們往往從小就很懂事,可能爸媽工作忙碌或是單親家庭,常由阿公阿嬤帶大,個性一般來說都很獨立懂事,會主動幫忙做家事非常貼心,在學校的成績也不會太差,各方面能力都不錯,小小年紀就能把自己照顧得很好,彷彿像個小大人一樣!在家人與老師心中都讓人很放心…
其實他們內中仍是非常渴望被關心的小孩,知道自己有爸媽爺爺奶奶有家人,但這樣沒被好好照顧的生活跟「孤兒」沒什麼不同,長大後對童年只感嘆「為什麼我跟別人家不一樣?」遺留一片無奈的孤獨與遺憾。
在該當孩子時就成為大人,是日後孤獨感的關鍵
為什麼內心會這麼孤獨呢?尤其又那麼容易影響伴侶關係?是因為那份「提早長大的成熟」,他們從小就很聰明隱約知道大人現實世界的困難,會願意主動去體諒跟幫忙,你可能發現他們很少像一般的孩子哭鬧,可能只曾經激烈要求過一兩次,但被拒絕後就自己乖乖的,未來也不再這樣!因為他們知道「吵鬧是沒有用,我要想其他辦法才可以。」
在童年該依賴的時候就學習獨立,會影響一個人往後與他人親密關係的建立,尤其在伴侶相處上就可能如同小靜,明明知道阿傑很愛自己對自己好,但童年那份「早早成為大人的孤獨」,會讓小靜下意識無法相信他人,甚至會覺得要做什麼去回報,要像小時候一樣乖乖聽話才行,這會讓她在對於別人想親近自己時不由自主想逃開,覺得自己一個人會比較輕鬆一點,但也會為這份無法跟他人好好親近的孤獨感到失落。
其實內在的大人小孩可以不用打架,擁抱彼此共存
每個人生命中或多或少都有一部分無法好好當小孩的遺憾,這讓人想抱怨卻又告訴自己要懂事,常常在當小孩與大人之間糾結矛盾,兩邊在打架。
如果你心中有個內在孤兒,它能為你帶來快速的能力成長,不懂你的人會很羨慕卻不知道你背後的辛苦,聽起來充滿刺耳與無奈,對吧?「你又不知道我是怎麼長大的,如果可以能力給你,我才不想要這樣長大」背後有著滿滿的孤獨與寂寞,
其實這些感受都是為了讓我們在困境存活下來的「自己」,是我們生命中珍貴的「家人」,如果你願意嘗試練習當小孩,在該依賴時就依賴不用時時刻刻當大人,讓心中躲起來的害羞小孩出來與撒嬌他人,你會發現其實大家是很愛小孩的你!自己的心也會隨時間成為「真正的堅強」,「小孩與大人不是2選1的殘酷選擇」,兩者是共存的好夥伴,可以幫助我們讓生活更好。
「不哭不哭,眼淚是珍珠」如果你是孤獨的人,從現在開始嘗試去「擁抱自己的內在小孩」,我們會發現人生有很多選擇的可能性。
圖:蔡博堯 諮商心理師
文:蔡博堯 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