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30
對於烘焙的愛讓我特別記得要打開電視來看看這個紀錄片,看著麵包麵糰發酵時冒出的泡泡,有種特別的療癒,看著歐洲議會在小房間口譯的那群人,我的眼裡也不斷冒出愛心泡泡。
昨晚交稿之後的我,大概就是抱著哇~~的心情在看這部紀錄片的。
公視記錄觀點記錄片《每天來一口魔法麵包》裡,主要將鏡頭放在以吃麵包聞名的歐洲,從法國、德國到奧地利、比利時,有的是傳統麵包師傅,有的烘焙食品工廠大亨。老實說看到焙樂道(Puratos)時我有點驚訝,驚訝的原因在於,我真的在烘焙材料行買過他們的產品,但因為我不愛用預拌粉,所以只有買過他們的鬆餅粉。公司負責人說的很明白:你就是要投其(顧客)所好,customer is king。同時蒐集歐洲各地的老麵,透過研發可以製造出跟那些老麵做出的麵包一樣風味口感的產品,他們說烘焙是科學。
相對於大公司,傳統麵包店的師父們,無論他們進入烘焙界的背景為何,都一致認為烘焙是藝術,為什麼呢?因為酵母是活體,加入麵粉和水之後,會隨著溫度、濕度和其他環境條件,長成不同的樣子,當然發酵是一個世界,進入爐灶裡又是另一個神秘的次元,因此傳統工法的麵包師父對於他兩手摸捏的食材有一種敬意,會專注的觀察,一邊認識了解,一邊謙卑地調整自己(的做法),這就與工廠研發出來的加工材料甚至是麵包製作有非常大的不同,因為在工廠裡,你感受到的只有對於食材的控制(標準化)和利潤考量(量化)。
而跟傳統麵包師父很像的,就是更上游的傳統農民了。對於跟那些麵包師父理念相似的農民來說,麵包師父應該和農民緊密配合,因為每次種植的各種條件和麵包師父想要追求的因素隨時在變,唯有不斷溝通和合作才能共同創造出甜美的成果。片中的農民還提到,現代資本主義以企業為龍頭的體制底下,農民淪為純生產者,什麼叫做純生產者?農民不就是屬於生產者嗎?所謂純生產者,可以看作下游企業的廣義員工,因為農民不再配合土地和氣候的條件來調整作物栽種方式和種類,而是必須配合麵包工廠的條件和需求來栽種作物。在資本主義利潤掛帥的今日,農民不過是一個小小員工而已。在傳統麵包界,農民和麵包師父是合作夥伴,但在工廠化的烘焙業界,農民不過是麵包業者的卑微工人罷了。
鏡頭接著帶到瑞典的實驗室,在這裡要實驗什麼呢?實驗那些加工食品如何影響人的健康。實驗人員發現這些添加物會影響大腦神經的結構,使之變得較為鬆散,也發現這些添加物會增加脂肪細胞的形成。這些「科學」的證據,卻很難進入國際和國內外的決策單位。導演帶著我們走進歐洲議會,吊詭的是,烘焙企業的「科學」聲音所說的話,永遠比醫療界的「科學」更大聲。
因此導演在片中透過那位德國農夫的話,提醒我們:選擇中央工廠生產的麵包雖然便宜,但還是要付出一些代價的,包含健康的代價、環境的代價,還有體制下犧牲的那群人(包含農民)生計和生命價值的代價。
這也是為什麼選擇吃什麼、如何吃會是一種可以撼動社會當今體系的選擇。
你每次的消費,都是為你未來想要的世界投下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