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溝通高手在本身能力很強的情況下,也會策略性地「示弱」,向別人請求幫助,並且把這種求助的過程作為一個重要的溝通方法來使用。這個做法常常會產生神奇的效果。
很多人在遇到難題時,寧可端坐在電腦前發呆,也不願意發起求助。等我發現他們耽誤了重要工作,質問他們為什麼自己解決不了卻不求助時,通常只會收穫他們寫著「我是個好孩子,所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一臉無辜。發現沒有?這些人把工作搞成了一場閉卷考試。在他們心目中,求助即「作弊」,所以不能幹。
一個願意發起求助的人,目標感肯定要大過所謂的「自尊心」,而且他人際友好度會比較高,也會具有調動和整合資源的能力。
心理學中的富蘭克林效應(BenFranklinEffect)也說明瞭這一點:「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會更願意再幫助你一次。」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每發起一次求助,就是把更多人拉進自己的協作網絡,當然也有機會團結更多人。
通過接下來的介紹你會認識到,求助並不是張嘴就來的,發起一次求助,必須滿足兩個先決條件:
求助 = 別人幫得了 + 自己值得幫
1. 別人幫得了
判斷「對方是不是幫得了這個忙」,是我們發起求助的第一步。
求助被拒,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強人所難。那怎麼判斷對方是不是幫得了呢?
■ 方法一:在時間和精力上可啓動
我們發起求助時,必須要明確自己的責任主體定位,盡可能減輕對方的負擔。首先要讓對方覺得這件事是輕量級的,是可以輕鬆啓動的。如果我們求助的事項需要對方付出他承受範圍以外的時間和精力,他自然會覺得幫不了你,也不想幫你。
■ 方法二:在職責邊界內可啓動
不是說我們只要態度友善一點,對方就願意「越界」協助。所以,在求助之前,我們要想好協作網絡上有哪些人和節點,這件事是在誰的職責邊界內可以啓動的。在每個節點找到那個對應的人求助,他就能幫到你。
■ 方法三:在關係程度內可啓動
如果這個業務對你來說很重要,而且你又確切地知道對方能幫到你,你要做的不是舌燦蓮花地說服對方,而是想辦法讓雙方的關係重新升溫。比如,先恢復輕量級的互動,不定期地問候一聲,或是送對方一本最近在看的好書。
對此,我有兩個提醒。
首先,交淺言深是溝通的大忌,千萬不要今天剛給人家寄本書,明天就問人家借錢,這確實會讓對方覺得自己被套路了。要明確雙方關係已經熟絡到你可以開口求助的程度,再去那麼做。
其次,就算對方意識到,你是為了求助而跟他搞關係,其實也無傷大雅。只要你行為得體,對方並不會反感。稍微年長些的人都明白一個道理:有人肯「利用」我,那是我的福氣;天天有人求我幫忙,那恰恰證明了我的「江湖地位」。只要對方不是死纏爛打,讓人極度反感,我不會對他的求助有什麼意見,甚至我還有成人之美的衝動,願意幫助他完成這件事。
在發起這類求助時,我們需要注意幾個事項:
- 第一,不要同時找好幾個中間人。
- 第二,要給中間人足夠的訊息量。
- 第三,也是非常關鍵的,別讓中間人承擔太多責任。
2. 自己值得幫
除了別人幫得了,證明我們自己值得被幫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 方法一:先乾為敬
不要成為「伸手黨」,自己沒動過腦子,沒做過任何努力,伸手就問別人要,顯然不值得幫。這會讓那些提供幫助的人認為:「你根本不珍惜我的時間,我憑什麼要幫你呢?」
證明自己值得幫,首先要證明自己在這件事上已經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在這個意義上,它可以被叫作「先乾為敬法」,在發起求助時可以用下述結構來表達:
- 第一,說明你的目標。
- 第二,展現你已經做的努力。
- 第三,提出你真實的訴求。
■ 方法二:真誠領情
我們經常會聽到某些人「為人涼薄」的評價,這可以說是一種最糟糕的品質 —— 別人對你好,你表示無所謂,那就是逼著別人忽視你的求助,甚至對你不好。所以,在獲得幫助、對方向你釋放善意時,我們要真誠地領情。
那麼,怎樣向幫助我們的人表示感謝才是合適的呢?我認為,表示感謝最好當面溝通,可以結合對方的貢獻程度不斷升級。比如,從口頭致謝到送一個小禮物,甚至到給對方發「表揚信」,讓感謝的場景別具儀式感。
相應地,還有一種不得不提的情況:你的求助對象可能比你厲害得多,你覺得自己這輩子可能也還不了人情。如果對方什麼也不缺,是不是意味著他也不缺你的感謝,這件事就可以翻篇了呢?肯定不是。如果你想維繫住這段重要的關係,我建議你用每隔半年跟對方彙報你的進步的方式,來表達感謝。未來他也會更加關注你的成長,如果你再有什麼困難需要找他幫忙,他答應的可能性也就更高了。
3. 小結
- 求助本質上是發起一次協作。我們要卸下「求助=我不行」的心理包袱,把它當作一次拓展自己協作網絡的機會。
- 向別人請求幫助前,首先要判斷對方是不是幫得了。「幫得了」不僅要看對方能力上能不能做到,還要看這個忙在他的協作邊界里是不是容易啓動。要主動給對方製造最小化的啓動點,讓他覺得自己可以輕易做到。
- 我們還要證明自己確實值得別人幫。一個方法是「先乾為敬」,二把自己能做的努力全部做到位。另一個方法是「真誠領情二通過溝通讓對方感受到他對我們的幫助開花結果了。這會是一個開放並且良好的互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