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的方法》#12 輔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輔導就是「晉升的前道工序」
raw-image

每次試著教別人幹活兒的時候。而且經常以這句話告終:「算了算了,你讓開,我自己來吧。」

很多時候,上級給你佈置輔導人的任務,不僅在考察你的能力,還在考察人品——既然只有你乾得好,別人接不走,你又誰也瞧不上,不樂意輔導,好吧,那你就一直在這個崗位幹下去吧。要是上級有了這種印象,你今後可怎麼升職呢?

所以,請允許我提醒你,如果你未來想擔任更重要的崗位,除了本身的業績,還要加強自己的輔導能力。可以說,輔導就是「晉升的前道工序」學會在輔導中的溝通方法非常重要,它將成為你職業生涯的一個「賽點」。


1. 準則:教行動方法,不教價值觀


「為你好」卻總是「出力不討好」?請注意,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困擾,是因為你違背了職場輔導的一大准則:輔導人的時候,不要教價值觀,只能教行動方法。

最招人討厭的那句話:「我年輕的時候……」這都算是在教價值觀。即便這樣輔導是出於好心,我們還是忽略了兩個問題。

  1. 第一,我們並不知道對方的真實。
  2. 第二,這樣的輔導也是無法度量的。


我們說別教價值觀,並不是因為它無關緊要;恰恰是因為它太重要了,所以輔導才不能停留在理念層面,必須落實成行動方法。這樣才能做到「真教真會真變化」。


瞭解輔導的基本准則後,我們再來看具體的操作要領。根據公式,它需要完成以下幾個動作:

輔導 = 植入目標 + 發現盲區 + 實戰演習



2. 輔導


2.1 植入目標

植入目標是給對方一個正向的拉力,這是啓動輔導的前提。

但如果我們事先給對方植入一個目標,告訴他往這個方向走更好,並且對方也認為自己配得上這個「更好」,想變得更好,那他會覺得我們是在幫助他成長,也會更加願意接受輔導。

我要特別提醒的是,植入目標不能想當然地「為他好」,一定要思考:這個目標到底是我覺得對方想要,還是對方真正想要。

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時總說:「你要好好學習,好好學習就能考上好大學,上好大學就能有好工作。」這是不是目標?當然是,但這是不是孩子的目標?不好意思,還真不一定是。有太多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很多孩子從小就覺得自己是在給父母讀書,是在完成父母交給自己的任務,而不是自己打心底里有動力。是不是對方的目標,不要「我覺得」,得要「他覺得」才行;最起碼是我們共同的目標,這樣才能開啓輔導。


2.2 發現盲區


動機問題解決了,第二個動作是發現盲區一輔導要起效果,我們不能只知道他不行,還要知道他到底哪裡不行一具體哪裡不行,就是對方的能力盲區。

你肯定聽過一句話:「如果你有什麼不懂的,隨時來問我。」很友好,對嗎?不好意思,這其實是發現盲區的「反面教材」。看起來很開放,也很友善,但事後對方往往就杳無音訊了。這是因為,那些最需要輔導的人其實並不知道自己哪裡不懂,哪裡理解錯了。所以,要麼不會來,要麼闖了禍才來。泛泛地拋出一句話,坐等對方找過來輔導,顯然不符合實際情況。我們需要主動出擊。

一則口訣:「我做你看,你做我看」。

舉一個非常直觀的例子。團隊來了新員工,你「哐哐」給他說了5小時。

但從對方的角度想想:他初來乍到,尚未形成一套自己的認知框架,根本沒法吸收你高強度的輸出。

這個時候,正確的做法應該從「我做你看」開始。先來做一個簡單的溝通:「歡迎你,來,我告訴你上手的第一件事是什麼。」手把手帶他走一遍流程,讓他旁觀你做事的過程。

然後放手讓他去做。在對方自己做的過程中,觀察他在哪裡卡住了,這通常就是他的盲區,在此處針對性地予以輔導,效果才會好。

換句話說,我們應該通過觀察、探尋的方式,在對方的行動中發現盲區所在。


2.3 實戰演習


事實上,輔導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你覺得自己講清楚了,對方也覺得你講清楚了,但回去一幹,全白說了」的情況。因為,觀念懂了和真會上手是兩碼事。

特別區分清楚:輔導是你的責任,但活兒可是對方自己的。不能因為你已經輔導多遍,就想著替對方把事情擺平了。所以,在實戰演習環節,我建議你打開一個「結界」,在結界里專心完成輔導工作。

我特別喜歡「結界」這個詞。在魔法世界裡,魔法師可以用魔法營造出一個小的空間,跟外界暫時隔絕開來。這個小空間更純粹、更安全,我們可以置身其中,沈浸式地解決問題。

這個結界可以是時間層面的,跟對方說:「來,今天工作完成之後, 我們專門花點時間做個復盤。

它也可以是空間層面的,比如這麼說:「來,咱們現在到會議室裡面,把這個問題單獨討論一下。」

我們知道,做事是以交付為目標的。不管誰做、以什麼方式做,只要交付就算完成了。但輔導是以成長為目標的,必須讓被輔導的人獲得能力上的成長。

從植入目標、發現盲區一路走到這裡,我們的輔導工作其實已經很完善了。但還有額外的一步,是特別頂尖的輔導者才會走的。它簡稱為 AAR(after action review, 行動後回顧),是美國陸軍完成一項任務後的復盤方法。

AAR 沒有局限於分析哪裡好,哪裡不好,它更關注我們當時的思考過程。AAR的操作,關注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要讓下屬面對上級問出這個問題:當什麼什麼發生的時候,你是怎麼想的。這就像是電影行業特別常見的培訓方法 —— 拉片子,老師帶領學生一分鐘一分鐘、一幀一幀地看某個鏡頭為什麼這麼處理,為什麼某一處要求演員這麼表演,這些過程你當時是怎麼思考的……學生就能明白,一部好電影裡頭的門道居然這麼深。


3. 小結

  • 輔導是教對方具體的行動方法,而不是價值觀。
  • 輔導分為植入目標、發現盲區和實戰演習三步。完成這些動作以後,你就可以順利完成輔導工作,營造一個好的溝通關係。
  • 如果你還想進一步成為更好的輔導者,可以用「行動後回顧」的方式,幫對方復盤思考過程。


Blog:https://givemebook.club/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吉米不可 Give me book
96會員
257內容數
Give me book 是一個分享書籍的讀書園地,每兩周就會寫一本〝書籍〞的讀後心得與重點整理,期許有興趣的人可以跟我 Gimmy 一起閱讀、學習與交流,而每一本書大約會發佈五篇主題:簡介、三個主題和總結,透過這些分享來期待我們共同學習與成長。 若有推薦的書單,請歡迎隨時向我推薦哦 ^^
2023/05/03
撰寫感恩筆記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只需要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寫下一些自己所感激的事物,就能夠讓自己更加快樂、更有動力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2023/05/03
撰寫感恩筆記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只需要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寫下一些自己所感激的事物,就能夠讓自己更加快樂、更有動力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2023/04/26
以下是一些培養自我效能感(SE)的方法: 1. 設定小目標 設定小目標可以幫助我們達成大目標。 2. 回憶成功經驗 回憶過去的成功經驗可以讓我們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3. 學習新技能 學習新技能可以讓我們增加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進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4. 接受挑戰 接受挑戰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能力
Thumbnail
2023/04/26
以下是一些培養自我效能感(SE)的方法: 1. 設定小目標 設定小目標可以幫助我們達成大目標。 2. 回憶成功經驗 回憶過去的成功經驗可以讓我們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 3. 學習新技能 學習新技能可以讓我們增加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進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4. 接受挑戰 接受挑戰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能力
Thumbnail
2023/03/31
好聲音三步驟: 1. 起床先開嗓。 2. 說話時吸足了氣。 3. 說話時維持笑容。
Thumbnail
2023/03/31
好聲音三步驟: 1. 起床先開嗓。 2. 說話時吸足了氣。 3. 說話時維持笑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可能覺得說我這輩子都不會當主管,所以我不需要學怎麼帶人。但是事實卻不是如此,當你工作了一年以上,熟悉了公司的行政流程之後,你會開始發現:不斷地有新人湧入,因為每年都會有畢業生,而且這些畢業生都要找工作。 如果你把帶人當作一個負面的事情,想說:要花時間,花心力來帶一個人,好像真的是額外的工作。這個想
Thumbnail
你可能覺得說我這輩子都不會當主管,所以我不需要學怎麼帶人。但是事實卻不是如此,當你工作了一年以上,熟悉了公司的行政流程之後,你會開始發現:不斷地有新人湧入,因為每年都會有畢業生,而且這些畢業生都要找工作。 如果你把帶人當作一個負面的事情,想說:要花時間,花心力來帶一個人,好像真的是額外的工作。這個想
Thumbnail
  剛開始帶新人的時候,跟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我自己第一次帶新人也是一個失敗的經驗,我也以為帶人就是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因為這些事情我已經有能力吃下來了,所以我就可以用我過往的知識以及經歷,幫助新人成長。但是事情跟我想完全不是這樣。天真無邪的下場就是:除了現在要做的事,還要處理新人搞出來的事。 複製能
Thumbnail
  剛開始帶新人的時候,跟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我自己第一次帶新人也是一個失敗的經驗,我也以為帶人就是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因為這些事情我已經有能力吃下來了,所以我就可以用我過往的知識以及經歷,幫助新人成長。但是事情跟我想完全不是這樣。天真無邪的下場就是:除了現在要做的事,還要處理新人搞出來的事。 複製能
Thumbnail
我們總是常說:先想好、再行動!但是,通常就沒有行動的那一天了。因為我們的「想」,用的是本來的思想,既然是原有的,就很難再想出新的想法了。書中提到,如果要真正改變思考的方式,其實是要「先改變做事的方法」。
Thumbnail
我們總是常說:先想好、再行動!但是,通常就沒有行動的那一天了。因為我們的「想」,用的是本來的思想,既然是原有的,就很難再想出新的想法了。書中提到,如果要真正改變思考的方式,其實是要「先改變做事的方法」。
Thumbnail
我認為,每位被選中的人,一定是企業肯定其能力,並且也是公司希望持續一起走下去的夥伴,確認意願並做好心理準備,都是開始交流前事先須進行的確認
Thumbnail
我認為,每位被選中的人,一定是企業肯定其能力,並且也是公司希望持續一起走下去的夥伴,確認意願並做好心理準備,都是開始交流前事先須進行的確認
Thumbnail
求助本質上是發起一次協作。我們要卸下「求助=我不行」的心理包袱,把它當作一次拓展自己協作網絡的機會。 向別人請求幫助前,首先要判斷對方是不是幫得了。「幫得了」不僅要看對方能力上能不能做到,還要看這個忙在他的協作邊界里是不是容易啓動。要主動給對方製造最小化的啓動點,讓他覺得自己可以輕易做到。 我們還要
Thumbnail
求助本質上是發起一次協作。我們要卸下「求助=我不行」的心理包袱,把它當作一次拓展自己協作網絡的機會。 向別人請求幫助前,首先要判斷對方是不是幫得了。「幫得了」不僅要看對方能力上能不能做到,還要看這個忙在他的協作邊界里是不是容易啓動。要主動給對方製造最小化的啓動點,讓他覺得自己可以輕易做到。 我們還要
Thumbnail
筆者長期在第一線職涯諮詢,依據職涯諮詢輔導架構『知己、知彼、抉擇、行動』的流程中,有時發覺需要更全面的系統觀才能賦權個案,讓他更有力量的往前走。 個案自己的價值系統放到整個社會主流系統之後的落差,其實同學是知道自己的方向,但需要更多的能力才能逐漸成長。我們把糾纏在一起的困擾切割變小,一步一步探索。
Thumbnail
筆者長期在第一線職涯諮詢,依據職涯諮詢輔導架構『知己、知彼、抉擇、行動』的流程中,有時發覺需要更全面的系統觀才能賦權個案,讓他更有力量的往前走。 個案自己的價值系統放到整個社會主流系統之後的落差,其實同學是知道自己的方向,但需要更多的能力才能逐漸成長。我們把糾纏在一起的困擾切割變小,一步一步探索。
Thumbnail
一、教練基本觀念: 領導人須具備可被教練性coachability 可教練性coachable不是可以被主管命令出來的,只有自己選擇自己變成可教練的人 教練與批評是完全不同的,批評著重在行為的結果上,教練回饋的重點應該在描述對方的行為與該行為會造成的影響。,然後提出可行的建議。 二、教練方法:
Thumbnail
一、教練基本觀念: 領導人須具備可被教練性coachability 可教練性coachable不是可以被主管命令出來的,只有自己選擇自己變成可教練的人 教練與批評是完全不同的,批評著重在行為的結果上,教練回饋的重點應該在描述對方的行為與該行為會造成的影響。,然後提出可行的建議。 二、教練方法:
Thumbnail
輔導是教對方具體的行動方法,而不是價值觀。 輔導分為植入目標、發現盲區和實戰演習三步。完成這些動作以後,你就可以順利完成輔導工作,營造一個好的溝通關係。 如果你還想進一步成為更好的輔導者,可以用「行動後回顧」的方式,幫對方復盤思考過程。
Thumbnail
輔導是教對方具體的行動方法,而不是價值觀。 輔導分為植入目標、發現盲區和實戰演習三步。完成這些動作以後,你就可以順利完成輔導工作,營造一個好的溝通關係。 如果你還想進一步成為更好的輔導者,可以用「行動後回顧」的方式,幫對方復盤思考過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