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悲慘的幾件事:
窮得沒錢做壞事;熟得沒法兒做情侶;餓得不知道吃什麼;困得就是睡不著。才華配不上夢想;容貌配不上矯情;收入配不上享受;見識配不上年齡。
對英語學習者而言多次備考的軌跡大概是下面這樣的:
開學初,想想還有3個月才考,於是告訴自己:玩一個月再說吧!
一個月以後,想想還有2個月才考,於是告訴自己:再玩一個月再說吧!
再過一個月以後,想想還有30天才考,於是告訴自己:再玩一個星期再說吧!
十幾天以後,發現考試時間真的不剩幾天了,於是告訴自己:瞎考考算了!
很多時候,你不出色的原因,可能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態度和魄力;
最可悲的不是你不行,而是你本可以,但拖延給你帶來的只有年齡的增長,而沒有成長。舞臺再大,自己不上臺,永遠是個觀眾;平臺再好,自己不參與,永遠是個局外人。
這個邏輯成立的前提是,你前期儲備了足夠的彈藥、足夠的本事、足夠的能力,這樣在面臨絕境時,才能激發潛力,才能有“絕處逢生”的驚喜。不要讓每件事都把自己逼到沒有退路時,才去找出路。你更要做的是未雨綢繆,這樣在沒有退路時,才能瀟灑地找到出路。過去無法改變,感慨逝去已是徒然,倒不如把握當下。不如就從今天嘗試改變,在未來遇到更好的自己。
名校確實是一個通往美好未來的重要途徑,但絕非唯一選擇。我們都羡慕名校、想去讀名校,是因為名校良好的學習氛圍、大師情懷和學術資源對人成長有較大的催化作用,更因為“名校”這個光環背後所指向的“被認同”、“智慧”和“成就感”等價值。但身處非名校,並不能成為你懶散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