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踏上自主學習的旅程後,你可能期待處處是花草樹木,可以偶爾停下來欣賞路邊的風景,或甚至是坐在路旁欣賞著夕陽。但事實卻不是如此,俗話說「上坡的路總是比較辛苦。」當我們的眼光放得比較遠,不會立刻讓自己成為一個多厲害的人,而是會馬上變成一個很辛苦的人。怎麼說呢?原本我只要在段考取得一個不錯的成績就好,卻變成要額外花許多時間做簡報、討論、提案;原本我只要做好學校的作業,卻變成要用其他時間經營 Youtube 頻道或 Tiktok 帳號;原本我可以好好利用下課或放假時間休息,卻被一個不知道哪來的老師要求這學期要設計一款桌遊出來(對沒錯就是我啦 XD)。這時,會有一個聲音在耳邊繚繞:
「還是我就維持原本的樣子就好了,之後再說吧!」
這不能怪任何人,只是事情真的太多了!我認為自主學習最大的引擎就是「動機」,所以我很高興聽到有些孩子跟我說他有想做的事情。以現在來說,大多數都是要當 Youtuber、電競選手之類的,通常聽到這個我就會被引起很大的興趣,「你的訂閱人數多少?」、「你有看過後台數據嗎?」、「你有仔細分析過為什麼沒人想看你的影片嗎?」為什麼我會問這些問題呢?因為我都嘗試過,而且都失敗了,所以我想確定他們是不是真的想要當,又或者是想為自己玩遊戲、看抖音找一個藉口而已(往往聽到的答案都是後者)。
聽完這些答案,接下來他們會說什麼呢?沒錯,就是要去解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或結果(或是俗稱的藉口時間)。
「老師!我們學校作業太多了,我下課還要補習所以真的沒時間做這些。」
我相信你們,我自己也當過學生,甚至現在也還是學生。要成為一個比別人厲害的人,要犧牲的事情本來就比一般人多,不過我們是真的只能在比較閒的時候去慢慢培養自己的興趣,或經營自己的興趣嗎?有沒有一種可能,是我們可以一邊讀書一邊經營自己有熱情的事情呢?
老樣子,拿我的故事來分享吧!我大學唸的是資管系,老實說我一直都很有寫程式的熱忱,但是到了大三的時候就開始有點倦怠甚至是有些排斥。下課後的我,就是窩在租屋處和室友一起打遊戲,或者是跑到附近的桌遊店玩桌遊,我當時的夢想不是成為工程師,而是成為一名遊戲設計師。
我遇到的問題也與許多學生一樣,我「想做的事情」與「必須要做的事情」是完全無關的兩件事,前者是設計桌遊,後者是要從大學畢業(意思就是我還是必須繼續學程式)。然而這兩件事情真的是完全的平行線沒有相交嗎?如果照著平常的思維模式,想必是「你先好好讀書畢業,之後再來想這些。」很抱歉的是畢業後就沒有人再想這些事了。我們常常是以線性的方式在思考,或是以比較專業的言語則是會說垂直思考,那麼我們有沒有辦法用水平的方式來思考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仔細分析桌遊與程式設計,其實會發現兩者之間根本是幾乎一樣的事,一個是透過打出卡片來建構自己的行動,一個是透過用鍵盤輸入語法來建構自己的思維,那我是不是可以先來設計一款「與程式相關的桌遊」呢?你看到這邊可能會有一個疑惑,或甚至氣得想要站起來破口大罵寫下這篇文章的作者(應該沒那麼生氣吧?)。
「你想設計的桌遊,應該不是這種偏學術的遊戲吧?我不相信你有興趣。」
這就錯了,又是一次的線性思考。剛剛有提到這兩件事情是可以有交集的,如果我還是打從心底排斥程式設計,那我想剛剛被問到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應該會是「沒錯!我不喜歡設計這種桌遊,我只是在自欺欺人而已嗚嗚。」但事實並不是如此,兩件事情相交在一起,本來就會有些變化。我想用兩個人交往甚至結婚,偶爾要配合或體諒對方,這樣大家應該就懂了吧!
我想說的是,假如我對桌遊的喜好程度是 90 分,對程式的喜好程度是 50分。分開來看就會變成我在設計桌遊時會非常高興,但只要一碰到程式就會呈現一張厭世臉。但如果我把兩者綜合起來,就會變成是不高也不低的 70 分,這對我來說快樂嗎?好像算是快樂但也不能說非常快樂,但它背後還有一件事情值得我們去思考,那就是「效率」。我可以用同樣的時間(或是比平常多一點)去同時達到兩個目的:畢業與夢想,如果我們往往只看到事情的表面,就會變成每件事情都需要個別花費許多心力。但如果能在兩件看似毫無相干的事情之間找到一些連結的話,我們就能將原本需要花費 1 + 1 = 2 的時間,直接變成 1 + 1 = 1.5 。這樣是否就能夠一邊培養設計桌遊的能力,一邊還是好好學習了呢?另外還有一件事情,我發現當我在面對程式時,我有明顯提升自己的學習動機,因為只有我好好學程式,我才有辦法設計出一款邏輯正確且好玩的程式桌遊。雖然目標與別人不一樣,但只要能激起自己的學習欲望,又何必在意這種小細節呢?
這是我自己的故事,但是現在的國高中生又如何做到這些事情呢?我必須說這真的會比自己來的困難一些,畢竟程式也算是我選擇的科目,國英數社自則是他們被動選擇的項目。但我還是想用一個例子,來與大家分享如何說服他們還是顧好學科。我必須說這個故事雖然有發生,但我也並不認為所有人都會如此,但也許會是一個不錯的嘗試或起步。
我在外面教課很喜歡問學生說「你未來想做什麼?」而往往得到的答案都是 Youtuber。有一次一位孩子跟我說他很喜歡跳舞,也有在經營頻道。但是它也說到現在時間不多,除了要練舞之外也要顧及學科,否則爸爸媽媽可能會不讓我繼續做。我想到之前有在 IG 上看到一個很有趣的帳號(沒意外主要應該也是在 Tiktok),它的名字應該是叫做 Miss Excel,帳號除了會分享許多實用的 excel 技巧之外,創作者還會在影片中一邊跳舞。我在看的時候,老實說都要看兩遍以上,我先說我不是貪美色(真的 XD),而是她跳舞真的看起來很快樂,有些舞步也很魔性,所以通常我第一次都是在看她跳舞,第二次才真的在學一些 excel技巧。
我分享這個帳號給那位孩子後,我就說你喜不喜歡學校的一些科目,他跟我說數學勉強還行,接著我就說不如你一邊跳舞一邊教大家三角函數解題好了!他當時笑了笑表示好像滿不錯的,因為當天的活動時間有限,我只有跟他說:「你再傳你的頻道連結給我,我來追蹤!啊以後爆紅後我要入股喔!」我不知道他有沒有真的做,但到現在為止他都還沒有聯繫我,雖然有些難過,但回想起他當時的表情從非常苦惱,到笑笑地跟我聊許多想法,也許這樣就好也不錯。
對我來說,不管是自主學習或一人創業來說,最大的敵人永遠都是時間。所以現在一邊念書、一邊設計產品,同時也一邊在講課,我往往會盡量去找出每一件事情之間的關聯性。如果能夠找的到,那我就會嘗試做看看,但是如果發現是完全毫無交集的兩件事,那也許我就會斟酌是否要接下這個合作案。像是這學期我的課全部都是英文,英文寫作加上英文報告,雖然讓我很吃不消,但想到這可以讓我把目前的桌遊課程翻譯成英文,或甚至是慢慢有能力可以用英文講課,這就讓我又燃起滿大的動力了。
總而言之,找尋兩件事情之間的關聯性,除了能夠提升自己學習的效率之外,我想能夠讓自己產生更大的興趣,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不然如果每一件事情都必須獨立運作或處理,我想斜槓這個詞,應該不會出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