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盤點與安排各種年度計畫和目標,三十歲中場的人生有很多當務之急,也就格外體會到把自己的決策邏輯梳理好非常重要。身為一名以製作內容為本業的人,各種輸出都得從外界蒐集資訊,同時從內在掏出相對應的見解,把它們揉合在一起變成作品。
作品的品質與效率、熟練度、是否願意花時間雕琢細部有關,也與自身視野的開闊程度正相關,要深入描摹那些外境與心境,除了自己實際去體驗、訪問有相關經驗和知識的人們,以低成本獲得一份完整的知識體系、並且用自己覺得舒適的速度去吸收,最好的選擇莫過於閱讀了。
從小就聽老師耳提面命要大量閱讀,自以為讀了不少,在報章雜誌的時代每天翻翻開卷版,或是逛書店買文具時胡亂掃過排行榜和展示檯面上有什麼書,來自權威者的推薦書單不少,但其實不太明白該怎麼為自己選書、怎樣安排時間把「看外表就很硬的經典」讀完。
進入升學型女子高中之後,身邊不少同儕有體系地閱讀經典,啃完厚重到可以擋子彈的名作,發表深度的心得感想。當時我對同儕的早慧只能拜服,除了個人閱歷太淺無法領略這些故事的深邃,另一方面是懶惰,為了應付考試已經耗光時間精力去面對無聊的教科書與海量考古題,考不好時還會被大人嫌「只會看閒書不用功」,自主學習意願被嚴重消磨,既然讀經典不會多考幾分,沒讀還不是活得好好的?
就這樣自以為活得好好的到中年,然後……就覺得自己是大傻瓜啊哈哈哈。
填鴨式學習忘光光,故事與閱讀的心流體驗長存
十六七歲為了應付大環境,我挑了俄國文豪杜斯妥也夫斯基最薄的一本著作《
地下室手記》閱讀,至今都還記得裡面幾段情節--
主角在街上遇見一位素昧平生、衣著筆挺的軍官,軍官身旁圍繞著向他送秋波的漂亮女孩,一群人有說有笑好快樂,這景象卻令主角瞬間痛恨對方到不可自拔,恨到想摧毀對方但沒膽當面挑釁,於是衝回自家地下室在日記本裡瘋狂貶低這個陌生人,而越是將對方批評得一無是處,越對沒人在乎的自己自慚形穢。不想改變自身的主角在一番心理拉鋸後,總算對改變稍稍妥協,去買了一件自認堪比軍官制服的新大衣,主角穿著新大衣外出討關注,卻沒有任何他「稀罕他們注意」的人注意到這個改變……
閱讀時我心中只有「太厲害了」四個字,杜斯妥也夫斯基擷取了一個極其日常的場景,把大家都聽過或親身體驗過的「見不得人好」、「羨慕忌妒恨」細膩刻劃出來,讓讀者不介意主角是個來到現實中我們多半懶得搭理的超難相處大魯蛇,反倒不斷思考:「我或我身邊有發生過這類事情嗎?它們如何發展、有被解決嗎?人的負面情緒沒有被代謝,會用怎樣的形式發作?為發作收尾已經很辛苦了,還有餘力處理前面醞釀的陰暗嗎?」
唸過的課本裡面寫什麼我現在通通不記得,很多努力跑過的新聞時人至今能量也衰變到近乎零,我卻對「一個廢柴在地下室寫日記」的故事印象深刻,可以隨時反芻它的韻味。
我想讀的和為什麼我想讀
我並不懷念少女時代,但很慶幸待過的環境中有許多人熱愛閱讀,他們不只學習快速上手的實用技巧,更痛下經年的苦功去追求整體的知識和感受。
現在既然不用應付考試作業,是完全能為自己負責的年紀,我應該更有計畫地讀名家的作品,2023年希望更擴充閱讀的興趣與品味。預計重點閱讀的小說書單如下:
自從讀了《地下室手記》就被杜斯妥也夫斯基圈粉。但已故俄國文豪的作品一本比一本厚,絕對不是熬夜一天就可以讀完的程度,既然我對這位作家的心路歷程深感好奇,決定要讀他最具自傳色彩的代表作。
已故俄國文豪的超級巨作,常被作為室內裝潢使用,厚實的書背讓書名格外醒目,訪客無論視力如何都能一眼辨認此書,凸顯屋主的書香氣質……可惜電子書無此功能,我還是老實讀完它吧。
從長春藤文青意外變成華爾街金融家的亞莫爾,在退休之後執筆寫小說。他的故事結構與田野資料都非常紮實,我被他的《上流法則》圈粉,標題就有我喜愛的俄國元素,看來是非讀不可。
一代間諜小說經典,著迷政治中金錢與權力如何流動的我,讀過英國前間諜兼外交官約翰.勒卡雷的自傳《此生如鴿》,決定要有體系地讀他的作品,從成名作《冷戰諜魂》開始。
讀了國外作家,當然也要讀台灣當代小說家的深刻作品。小說家除了仔細爬梳歷史事件,還會運用強大的想像力去補白我們未經歷的時空,可能經歷過但表達不出的深刻情感。
預計重點閱讀的社會科學書單如下:
被設計來讓人上癮的社群、電玩遊戲、串流平台戲劇,這一切都是在爭取我們的注意力,人類的注意力能創造出多大的商機?我們又該如何保護自己寶貴的注意力?
人們常用自身的感覺與經驗來爭論:所處的時空環境性別平等嗎?除了直觀感受外,也需要數據以及一套解析數據的邏輯,讓我們知道社會可以/應該往怎樣的方向進步,如何修改體制打造更好的世界。
迄今我已居住在海外五、六年,最想吃、愛吃、慣吃的菜色還是台灣菜,吃飽喝足來研究什麼是台灣菜、形成台灣菜的歷史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在飯桌上交流長知識的話題。
在大學個體經濟學課堂上學到賽局理論,二十歲的我只覺得腦袋空白渾身抽搐,弄不明白當然考得很糟,學習意願完全滅絕--近年閱讀一些經濟學名家撰寫的科普書,我應該給曾發誓「再也不碰」的經濟學重來的機會。
高中時曾讀過史景遷的《利瑪竇的記憶宮殿》,《天安門》被譽為「西方中國研究的里程碑」,台灣或中國作者談中國近代史時,會捍衛自己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認同,讀者也很容易依附同溫層的作者,我希望可以透過「局外專家」的視角來理解這段重要的歷史。
歡迎格友們推薦好書與有趣的作家,一起享受閱讀的心流體驗,我讀完之後自然會寫落落長的心得轟炸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