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愛希麗.戴維斯.布希
原文作者:Ashley Davis Bush
譯者: 陳思穎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2/02/24
以自我關懷為基礎的主動接受,意味著擁抱自己、微笑迎向生命,不再承擔那麼多壓力、那麼多緊繃,過著更順其自然、更輕鬆自在的生活。順應真實境遇是接受的重要目標。接受自身的抗拒感與念頭,接受它們原本樣子,療癒就會開始。
🌻🌻🌻
仔細想一想:上一次覺得快樂是什麼時候的事了?上一次感覺到痛苦難過呢?生老病死苦,人生於世,就不得不面對無常與苦難。我們每個人都像是推石上山的薛西弗斯,這塊巨石可能是感情困擾、工作壓力、人際問題、身心疾病……我們日復一日推動巨石,努力想解決問題,努力想讓自己解脫困境,有時卻發現力有未逮,事情不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趨樂避苦是人的天性,面對痛苦、挫敗、受傷,人會很自然而然啟動戰或逃反應(fight or flight response),動員身體的能量去處理壓力,當壓力不是草原上的獅子,而是慢性的、每天都要面對的人際情況,身心長久下來往往疲憊不已。有沒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讓我們更自由的面對壓力,更有力量的與苦難相處?
答案是:接受(acceptance)。接受壓力?接受草原上的那頭獅子?對困境逆來順受、放棄治療?不是的,接受有很積極的一面,它可以讓我們平靜地面對一切,重新找回能量。
一.接受的藝術與力量在愛希麗.戴維斯.布希的著作
《接受的藝術》裡,作者提出了
「以自我關懷為基礎的接受」作為接受藝術的核心。藉由學習關懷自己、溫柔地對待自己,我們可以接受自我、真誠面對自己的一切經驗,不再一味的抗拒現狀,身心因此獲得平靜和喘息,注意力不再被限縮在問題上,可能性的大門將就此打開。透過自我關懷/自我接受,我們也會慢慢學到關懷、接納他人,體會到每個人都有痛苦和脆弱的時候,因此能和他人建立和解與體諒的關係。當一個人可以真誠自在的接受自我和他人時,他會比較隨遇而安,面對不可避免的苦難,他有力量獲得自由。
從抗拒現狀、順應現實到開創可能,接受是一趟充滿挑戰和驚奇的旅程。它不是被動的、不得已的、無奈的,
接受可以是我們的主動選擇。我們希望真實的活著、坦然面對一切,漫長的人生不要陷入困境動彈不得,以自我關懷為核心的積極接受可以是面對困境的另一把鑰匙。
只要以關懷的態度面對抗拒狀態,承認自身的經驗,然後「停下來,呼吸,微笑」,我們就會擁有轉變的餘裕,順應現實,變得開放、充滿創造力、平靜。以此為始,我們便能展開雙翼,飛向處處皆是可能的世界。這就是接受的力量。
二.自我關懷療法
接受,知易行難,說得簡單,卻需要反覆練習。作者在本書中提出了ACT自我關懷法來幫助我們練習接受的藝術,這套方法以「承認」(Acknowledge)、「連結」(Connect)、「寬容對話」(Talk kindly)為核心,可以幫助我們同理自己、溫柔地照顧自己。
當一個人極端害怕恐慌作,導致陷入了怕中怕(fear of fear)的惡性循環時,以ACT法來進行的自我對話可能是這個樣子的:
1.承認困境:
歪帽(請帶入自己的名字),辛苦你了,恐慌發作真的很不好受,總是擔心恐慌再度發作,又讓你壓力好大,緊張到什麼事都做不了……
2.連結:
歪帽,這世界上還有很多人飽受恐慌、焦慮、憂鬱所苦,很多人都和你一樣努力面對問題,你並不孤單喔!
3 寬容對話:
你總是很勇敢的度過一切,身邊也有那麼多關懷你、愛你的人,隨時會支持你,你一直很堅強,這一次也一樣會度過的,放心!
當我試著這樣的自我對話,我感覺到自己可以更溫和、友善的面對自身的不適狀況,雖然不適不會馬上消失,但它不會惡化,我也不會被自我譴責的「第二支箭」所苦,身心就慢慢放鬆下來了。
自我關懷會引領你接受自我,接受自我會引領你接受他人。
三.接受他人?
要關懷、接受自己或許還不是那麼難的一件事,當代文化鼓勵我們喜歡自己,也會教育我們怎麼愛自己,但要接受他人——尤其是你真的很不喜歡的那個人,那就真的是很難的事情了。你該怎麼接受冷漠的前夫、處處刁難的上司,甚至原諒曾經對你暴力以待的人?
這些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如果我們沒有「愛你的仇敵」的智慧,還是可以從關懷自己的狀態開始。在一段不愉快的相處經驗裡,可以靜下心來好好關懷自己,接受自己的不悅、抗拒和憤怒。我贊同作者在這方面的說法:可以從小目標開始,一天一小步,先關懷自己,對他人的關懷就會隨之而來。
就算我們真的沒有辦法關懷某個人,也可以體會到他是需要被關懷和接納的;就算我們還沒辦法原諒他人,但接受的藝術和力量可以幫助我們原諒自己。
不是為了改變而接受自己,而是在接受自己的過程中產生改變的空間。自我關懷能開拓我們內心的空間,容納接受;接受能進一步開拓空間,容納可能。
四.自我提醒
接受一定會帶來改變嗎?你渴望情緒自由、解脫困境,那麼接納一切之後,是否人生就會變成彩色的呢?
這就是接受的弔詭和藝術:如果我們接受某種擔憂,希望透過接納來改變它,那是否是真的接受?如果我們是為了改變才接受,是為了讓自己有所不同才關懷自己,接受和關懷不就只是工具了嗎?
一個希望透過接受來讓自己改變的人,事實上他是無法接受的,而他也可能無法改變。
也許,接受沒有允諾那麼多;我們願意選擇接受,只是因為想真實活著,儘管理解到世事無常而人的力量有限,我們還是願意忠實於自己的靈魂,無條件擁抱生命。某種意義上,這類似薛西弗斯的快樂:不必仰賴希望,只要真誠面對巨石,我們可以和命運建立一種緊密的、充實的關係。
真正的接納也許是平淡的,沒有書裡所允諾的那麼美好(這大概是勵志或心理自助書籍的通病)。恐慌還是會發作,失戀、失親的憂傷仍隱隱作痛,工作上的不如意仍無法避免;你可能難得接到生命丟的捧花。
但我們真實的活著,真實的去接納,真實的去經驗、去愛,在我們走下山坡時,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已經為我們打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