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喜歡強強聯手
參選總統,挑誰來當副手?參選縣長,挺誰選議員以鞏固自己的地位?政治喜歡「強強聯手」;生意人也喜歡來個企業合併、企業聯姻的「強強聯手」;就連課堂上,諸多非個人競賽項目,大家也喜歡「強強聯手」,增加奪魁希望!那麼,所謂的弱者,就注定要被放棄、被厭惡、被祝禱不要與自己沾上邊兒嗎?
如果有選擇的機會,誰願與弱者抱團取暖?
許○娟是發展遲緩個案,專業治療團隊建議許媽媽,盡早讓○娟接受早療教育。但許媽媽堅持不接受這樣的身分與課程,因為會被貼標籤!上了小學,落後的程度已鑑定為,須接受啟智教育,母親更加排斥,她相信:與啟智班孩子相處會變傻,只有進入普通班,才能變聰明。
新生班級來了一位自閉症兒童,除了會自殘,整堂課還伴隨著,不自覺地發出嗯啊的聲音,更嚴重的是經常無故往室外衝,老師身心俱疲。普通生家長們集體聯名請願,希望這位自閉症兒童能轉到特教班,或者是轉學!
校方與家長溝通協商中,發現有位態度很激進的爺爺,原來是該校啟智班某位自閉症學生的阿公,便積極與他商量,希望找到突破口,事與願違,爺爺堅定地回答校方:「啟智班那個就已經這樣了,沒啥指望,這個就不一樣,當然不能讓別人來耽誤!」
翻轉教育
於教育本質而言,是要扶持弱者往上,引導強者在知福惜福的情況,越來越好,進而能促使周遭的人、事、物更好。但如果外力的導向是「強強聯手」,則情況便不一定會如預期的理想,所以有如強納森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n)等專家學者提出「翻轉學習」概念。
翻轉學習的內涵,就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個人化學習。並發展出許多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型態及演變版,包括差異化教學、問題導向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等等。
圖/pixabay教育環境,諸多變項;教學方法自是需要翻轉因應
翻轉學習沒有固定流程;它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表現方式。沒有一個單一的策略,在每間教室、對每位老師及每名學生都能奏效;每位老師都可以為學生客製化翻轉學習版本,也因此用來打破「只有強強聯手,才是致勝最佳策略」的迷失,會有一定的效應。但是想要成功翻轉學習情境與成效,需要相關的認知、準備、與技巧。
教育現場的常態
一般在進行分組教學時,通常會採取的策略,傾向將弱者分散在各組,希望強者起帶頭與小老師作用;也希望各組成就不要出現太大差異。但若按照這種邏輯來分組,教育現場的教師經常會遇到的狀況就是:
一、教師指定分組時,常會有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情形,特別是分到與班上公認弱者的成員同組時,常有睥睨、不悅甚至口出怨語的情形。
二、若能自由選擇同組成員,則強者往往不願被拖垮而排擠弱者。
三、強者有意無意間,佔據表現時機,剝奪了弱者表現的機會。
四、強者得到更多讚賞的機會,而弱者卻連爭取表現的機會都很難。
五、弱者沒有自信,甚至會更加畏縮;進而消彌學習興趣,造成惡性循環。
六、老師需要經常排解糾紛。
資深教師的經驗分享
有經驗的資深教師,在掌握住了班級特性及學生特質後,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分組問題。
首先將班上A、B、C三位同學抽離,編為第6小組;其它成員均分為5組。而A、B、C三位,是平時大家都不願意與之編在同一組的學生。
再向全班宣布:「你們一直都覺得跟他們同組會被拖累,可是誰敢保證,落後的問題不是出自於本身,而一定是別人呢?說不定就是你們自己的問題哪!所以老師決定來做個改變,讓大家也有機會認識自己與別人的能力。」
之後,班上的考試、文武競賽的分數,都以第六組為底標,其餘各組也訂有自己所需達到的標準。六組各自超標加分、未達標扣分;但其他五組如果低於底標,再加扣一分。
新的起點
一、強者自信心滿滿,甚至想冷眼旁觀,等著看老師策略的失敗。證明是弱者真的弱,失敗的原因絕對不在我們。
二、弱者像打了一針強心劑;他們很珍惜這個,能操縱自己往上爬的機會,一個只准成功,不許失敗的機會。
結果在遊戲式的競賽氛圍中,我們看見強者不甘落後的奮力與戰戰兢兢。更可喜的是,弱者有機會發揮某些個人原本的優勢,不但超標,還讓強者被扣分;能夠打敗強者、接受老師誇獎、讓家長驚訝,這些已足以成為激勵弱者更加奮力向上的能量。
圖/pixabay認清同學之間的特質與能力,進而良善競爭
原本自認強者的一群,除了嘗到苦果,終於認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再也不敢輕易嘲笑別人了。
成功的班級經營,築基於誠信
看似成功的分組,解決了強欺弱、弱更弱的窘境,也提升了相互的學習競爭與效果;但也可能會衍生其他問題,比如家長質疑,為何明顯將三人歸為弱者?
的確,不論是功課好的,或是學習能力差的,都要先建立師生之間的信任關係,相信老師一定是公平的、相信老師所有的安排,都是為了幫助自己、相信老師是可以為我個別解決問題、相信老師可以讓我比以前的自己更好,而且可以追上別人。
同時加進來企業界所善用的競合策略,讓學生在良善競爭中求合作、在合作中公平競爭;並讓學生認同,每個人有不同的特質與能力,且都應該被尊重,大家一起學習,應當珍惜雙方都能提升學習能力的正面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