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者和常人的區別,在於面對外界和內心時所產生的心念差異。
當有人違反規定,比如闖紅燈,我們往往希望他們受到合理的懲罰,以糾正他們的錯誤。當有人突然罵你一句話時,你可能會感到意外,然後選擇大聲反擊,引發沖突,或者選擇無視而離開,不再繼續爭論。當你用心為喜歡的人買她愛喝的飲料,花費了一小時的時間,然後將它拿到她面前,她冷眼相對,說了一句讓你不舒服的話,你可能會受到傷害,於是你決定冷戰直到她道歉,或者你選擇用言語或行為傷害她,讓她感受到你的痛苦。
這些情況都是常人對外在環境的反應。他們先有感受,然後產生念頭,念頭造成詮釋,詮釋導致言語或行為,言行又會加強原有的感受,形成一個相互滋長的循環。這種循環很容易促成新的循環,無限向外擴張,這些循環所發出的影響往往會導致人們走上錯誤的路,使他們的生活變得複雜而困難,甚至失去最初的純真和單純,變得老練而世故。
譬如說,有一次你在公司被老闆訓斥,回到家裡將滿腔的憤恨與不滿發洩在妻女身上。隨著時間的推移,上司的虐待讓你變得更加厭惡自己,你的言行也妻女疏離你,你對自己感到極度憎惡,開始沉迷於酗酒,甚至對家人施暴。最終,你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家庭,最終入獄服刑。
修行者並非鐵石心腸之輩,他們跟普通人一樣有情感,但常常只停留在感受或念頭的層面,不會再有言語或行動,更不會形成循環。他們的內心平靜,感受和念頭迅速生滅於當下,不會停留或附著。
當修行者設定了人生目標,並達成之後,不會有任何猶豫。他們或許會因為他人而調整方式,但不會因為任何狀況而動搖內心。
有一個國外實驗,與大腦和正念相關,十五位受測者躺在掃描儀中,實驗要求他們在右小腿上放置一個小金屬板,當板子的溫度從體溫變為灼熱的高溫時,測試者需評價疼痛的程度和不適感。
這些受測者在初步測試後,進行了四天的正念冥想練習。他們每天冥想二十分鐘,感受呼吸變化,注意思想、圖像和記憶的出現,但不牽涉任何情感參與。
練習結束後,他們再次接受測試。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受測者的反饋,當他們在經歷疼痛刺激期間進行正念練習時,能夠將疼痛的不適感減少百分之五十七,強度減少百分之四十。
長期修行的人,平日裡就處於靜心狀態中。他們能像普通人一樣完整地接受所有感受,但情感強度比較低且生滅迅速,自然不會被情緒所左右,也不易受疾病所影響。
修行之所以能得到這樣的成就,關鍵在於不執著,任由感受自由地生滅,不刻意地扔薪丟柴去助旺火勢。即使是令人不快或畏懼的痛感,只要不在意,便不會被其所困擾。當疼痛消失時,念頭、詮釋和言行也會瞬間停止。
當一個人不再執著,便不再有分別,不在乎你我之間的區別,不在意對錯是非。如此,萬物萬象皆能在沒有執念的心裡自由地流動。那一刻,他是眾生,眾生是他,並無區別。
當所有的情感都能流入你的心,同時也能沒有阻礙地離開,你已經走近解脫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