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我,近年來有哪本書可以讓我又笑又哭的,那麼,答案非這本書莫屬。--小艾艾
在夜路上讀完的書
記得讀完這本書是前年年底的事,當時心裡想著,要好好的為這本書寫推薦。忙呀忙呀,過了一年多,推薦文還躺在我的電腦桌面上。
我永遠都記得第一次讀完這本書的那天。那是個星期日,當時我才剛到匈牙利三個月,因緣際會經常得到布達佩斯辦事。所以每週五的晚上,寄宿學校的課結束後,我便得匆匆趕去布達佩斯、入住青旅;布達佩斯辦完事後,我得搭上往焦爾(Győr)的火車,在那裡等上兩個小時的公車,回到蓬農豪爾毛(Pannonhalma)。那一天,我不小心搭了一班不會在蓬農豪爾毛停的公車,於是我得多走五公里,大約是50分鐘的步行路程。
當時四週的路燈都是熄的,四周一片漆黑。我的第一直覺是「我得想辦法度過這段時間」,事實證明,有事情做,就一點都不會感到害怕。
於是,我打開了手機手電筒和博客來電子書,就在馬路旁一邊走著,一邊讀着,好不容易走到了山坡上的住處後,我也剛好讀完這本書了。
一本不說教的書
這些年出了這麼多本與心理相關的書,為什麼我獨獨推薦這本書。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書的內容,寫的不是別人的故事,而是作者羅蕊自己的故事。你可以看到羅蕊的憤怒、羅蕊的雀躍,以及羅蕊的哀傷。在書的一開始,羅蕊便介紹了她的頭號個案--約翰,一個認為所有人都是白癡的人。這是個讓人又恨又憐的角色,為了不暴雷,所以我不細說。倒是有件事能說——在書的第一章,羅蕊就會告訴你,她將成為溫德爾的病人。
所以這本書,不是說教型的書,她沒有告訴你要怎麼面對情緒勒索的家人(但關於情緒勒索這個主題有幾本書,我都很喜歡,別誤會);她沒有告訴你該怎麼與你的傷痛合解;她沒有告訴你該怎麼去跟你的內在小孩對話—她只是在書的前面就告訴你,她如何失戀、她如何從「只是想從其他心裡師那裡聽到自己的前男友大錯特錯」到她面對了自己生命更多的問題。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中文版封面
(圖/取自bookwalker)
「我的任務,心理治療的任務,就是看。而且不只是陪病人看而已。」
這句話在第一章就出現了,而且不只第一章,我們甚至可以說這句話貫徹了整本書。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隨著一個章節一個章節的出現,羅蕊也會在書中介紹更多的個案,而從他們身上,她時而看到自己的破碎;她時而也會看到自己的軟弱。同樣的,,我們的任務也是看,而且不只是陪羅蕊看、不只是陪羅蕊的個案們看。
為什麼你需要讀這本書?
在社群媒體越來越發達、閱讀長篇文章甚至是書籍變得越來越困難的情況下,我認為,我需要加上這一段話來鼓勵你閱讀。你可以因為好奇這本書而看;你當然可以為閱讀而閱讀;你甚至還可以為了堵我上面那一句話而閱讀。但為什麼你需要讀這本書呢?2023年的今天,我們可以說全球已經進入了後疫情的時代。各國包含台灣對於疫情的管制規定也逐漸鬆綁,這是一件好事。但全人類的確是一同經歷了一場浩劫,一個突發其來的災禍,也因此,疫情所帶給我們的創傷經驗,或大或小,或隱或現,的確就烙印在那。而我深信閱讀擁有療癒的能力,正如同書寫一般,因此,我鼓勵你閱讀。
最後,不免俗的還是得說一句:我是小艾艾,我是一名斜槓青年。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的話,歡迎追蹤我!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閱讀 #好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