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文章】你究竟講什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們每天都會說數不盡的話,我們對於自己所說的話究竟了解多少呢?究竟我們所說的東西是否真的是自己所想的意思呢?大家可能覺得筆者上面兩個題目十分奇怪,因為我們說的話當然是自己想說的,說話用來表達心中意思,否則我們又為什麼這樣說呢?外國心理學家曾經進行一個研究,工作人員首先要求參加者從兩張人物照片中選擇一張認為比較漂亮的出來。然後,工作人員會將兩張照片收起來,然後將那張剛才參加者沒有選擇的照片(也就是參加者看起來認為不是太漂亮的照片)交回給參加者,並對他們說:「現在,請你們解釋一下為什麼剛才會認為這張照片最美麗呢?」聰明的讀者必定會發現,工作人員在這回合偷龍轉鳳,參加者本身就不是挑選這張照片。 

  

正常來說,如果人們清楚了解自己選擇,一定會發現工作人員給他們的照片並不是自己剛才選擇的,但實驗結果告訴我們,能夠清楚指出問題所在的參加者佔極少數。更有趣的是,大部份參加者彷彿認為現在手持的照片正是剛才自己認為最漂亮的,並且搬出一大堆理由証明這說法,例如:「你看看他長着一雙藍色迷人眼睛,我就是喜歡這點。」這實驗證明人們十分擅長編造故事。當我們遇上一些未如自己初衷的事件,我們能夠因應結果作故事,讓自己心裏好過一點,不會認為自己思維不一致。 

  

不少商家會針對人們這種特性讓人們進入他們推銷陷阱中,保險就是好例子。大家如果有被推銷保險的經驗,就會發現對方通常都會在會面開始時跟我們暢談人生道理,例如問我們:「你們是否喜歡過著快樂美滿的人生?」「你們是否十分珍愛自己家人,珍惜和他們相處的時光?」「你們都希望自己年老時生活有所保障,不是嗎?」正常來說,當我們面對以上普世價值問題,都會回答:「是」,這時,推銷員就會搬出一個又一個的保險儲蓄計劃,讓我們選擇。當我們面露出猶豫的表情時,銷售人員就會說:「你剛才不是說希望獲得美滿人生嗎,這些計劃就是為了協助你達到這些目標。」真的嗎?我們必定要透過這些保險儲蓄計劃,才能獲得美滿人生嗎?有趣的是,消費者的確會被推銷員這些黃金術語影響,乖乖地交出荷包購買這些保險。消費者在過程中一直被推銷員拉着鼻子走,心中雖然未必完全認同這些保險計劃,但為了證明自己的言行一致,只好就範。 


更多文章: 

https://www.benarticle.com/

Ben哥哥透過一篇篇文章和大家分享心理學知識,希望對於大家人生有一些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要鼓勵他人改變生活習慣,直接指出對方現在行為錯誤方法的功用是最低的,沒有人願意成為別人棋子,也不願意盲目跟從其他人指示而行。要讓別人心悅誠服改變根深蒂固行為,我們要善用各種心理策略,群眾心理就是其中之一。下面照片是一個巴士廣告,車身寫着「十個有九個香港市民不認同餵野豬」,這就是利用人們群眾心理影響,
最近,筆者看見了一個巴士廣告,這是一個關於糖尿病病人能夠自行注射胰島素的產品廣告。廣告上有一對年老夫婦樂也融融的照片,廣告策劃者明顯是想告訴受眾。很多老人年老時會受到糖尿病困擾,他們產品能夠為人們帶來了愉快的藥物注射體驗。     筆者從這廣告有一個啟發,糖尿病一般是在人生中期或後期時出現的慢性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戴爾·米勒曾經進行一個研究,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不同小組,每組三至八人,並讓他們閱讀一篇文章。工作人員刻意將文章寫得十分深奧,正常沒有參加者能夠在實驗時間內明白文章內容。實驗開始時,工作人員告訴參加者,如果他們對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可以隨時走到實驗人員所在的辦公室發問。實驗完結後,工
外國心理學家曾經進行一個實驗,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不同小組,每組參加者都是由幼稚園到小學六年級學生組成。有些小組由一位參加者及一位由工作人員假扮的參加者組成,有些小組則由一位參加者及數位由工作人員假扮的參加者組成。簡單來說,每組只有一位真正的參加者,其他成員都是由工作人員假扮的。在實驗過程中,由工作
早前,香港發生一宗駭人的謀殺事件,可憐的女死者慘遭分屍,案件兇殘程度引起全港嘩然。大家覺得兇手一家已經冷血到沒有人性,竟然能夠為了金錢向一位持續為自己施加援助的恩人下毒手。這案件讓筆者想起,如果我們平日在街上看見路人在爭吵,我們會主動調停,甚至協助形勢比較弱的一方嗎?大家還記得此前幾年香港曾經發生「
最近閱讀了傑洛米.迦奇撰寫的《創新大未來》一書,其中一節提到人們在做決定的時候會倚賴過往數據,即使兩者看起來毫無關聯,十分有趣。筆者現列舉一些例子讓大家參考。     一:羅馬時期的四輪馬車車輪寬度1.4米;     二:英國及美國等鐵路寬度正常為1.4米,即使新型的高速鐵路也維持着這寬度;
要鼓勵他人改變生活習慣,直接指出對方現在行為錯誤方法的功用是最低的,沒有人願意成為別人棋子,也不願意盲目跟從其他人指示而行。要讓別人心悅誠服改變根深蒂固行為,我們要善用各種心理策略,群眾心理就是其中之一。下面照片是一個巴士廣告,車身寫着「十個有九個香港市民不認同餵野豬」,這就是利用人們群眾心理影響,
最近,筆者看見了一個巴士廣告,這是一個關於糖尿病病人能夠自行注射胰島素的產品廣告。廣告上有一對年老夫婦樂也融融的照片,廣告策劃者明顯是想告訴受眾。很多老人年老時會受到糖尿病困擾,他們產品能夠為人們帶來了愉快的藥物注射體驗。     筆者從這廣告有一個啟發,糖尿病一般是在人生中期或後期時出現的慢性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戴爾·米勒曾經進行一個研究,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不同小組,每組三至八人,並讓他們閱讀一篇文章。工作人員刻意將文章寫得十分深奧,正常沒有參加者能夠在實驗時間內明白文章內容。實驗開始時,工作人員告訴參加者,如果他們對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可以隨時走到實驗人員所在的辦公室發問。實驗完結後,工
外國心理學家曾經進行一個實驗,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不同小組,每組參加者都是由幼稚園到小學六年級學生組成。有些小組由一位參加者及一位由工作人員假扮的參加者組成,有些小組則由一位參加者及數位由工作人員假扮的參加者組成。簡單來說,每組只有一位真正的參加者,其他成員都是由工作人員假扮的。在實驗過程中,由工作
早前,香港發生一宗駭人的謀殺事件,可憐的女死者慘遭分屍,案件兇殘程度引起全港嘩然。大家覺得兇手一家已經冷血到沒有人性,竟然能夠為了金錢向一位持續為自己施加援助的恩人下毒手。這案件讓筆者想起,如果我們平日在街上看見路人在爭吵,我們會主動調停,甚至協助形勢比較弱的一方嗎?大家還記得此前幾年香港曾經發生「
最近閱讀了傑洛米.迦奇撰寫的《創新大未來》一書,其中一節提到人們在做決定的時候會倚賴過往數據,即使兩者看起來毫無關聯,十分有趣。筆者現列舉一些例子讓大家參考。     一:羅馬時期的四輪馬車車輪寬度1.4米;     二:英國及美國等鐵路寬度正常為1.4米,即使新型的高速鐵路也維持着這寬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有時我們選擇孤獨,不是因為我們真的喜歡孤獨,而是比起其他的選擇,一個人的代價比較小。然而,心理團體或相關活動,其目的就是幫助我們能夠從「一個人算了!」的無助感中走出來,進而自我覺察、澄清問題,並獲得支持與溫暖。
Thumbnail
心理師有很多的想法值得用筆表現出來,這也是心理師在個人品牌營造上的優勢。以往我也曾經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寫完就放在部落格裡,認為既然是網路,就會被搜索到自己的文章的。 後來慢慢地發現,似乎會看到的人一個巴掌就數完了,好幾次我自認為是好的文章,竟然閱覽人數頂多十幾個,而且都是認識的人。 經過策略性的改變
Thumbnail
當你在網路上找心理治療所或心理諮商所(以後以機構代之)的時候,你會先看什麼內容呢? 「服務團隊」、「服務項目」還是「所長」是誰呢?這是以一個由使用者的觀點去看TA會在哪裡逗留,會專注在哪裡的思維。多數的構沿用其他機構現成的模板,稍微加減內容,這個時候內容就成為吸睛的關鍵了。
Thumbnail
多數的在職者擔心沒有刻意去學習某些專長,便感覺不可能有個人品牌的產品,其實缺少了一個部份—「盤點優勢」。長期守著一份工作,在其中做到極致,這是十分值得敬佩的。而這也會影響到我們自己對外的視野和對內的觀點。對外的視野指的是看不到外面的資源,雖然周遭有許多資源書籍、課程等,由於都在同樣一份工作...
Thumbnail
「白天工作那麼累了,回家還要再工作嗎?」 這是還沒離開目前工作之前,我們所需要思考的,而這個問題有兩個迷思。 首先,繼續工作會累這是沒錯,然而做不一樣的工作卻是休息。 迷思二則是,我們在進行「個人品牌」的營造階段,仍然是用「僱工」心態去想這份新的工作,這是多數長期在職場思維被框架起來的結果,
Thumbnail
最近經常在臉書上看到做個人品牌的朋友分享著自己讀書的心得,應該很多人會好奇,個人品牌的人不就自己做就好了,為什麼還要閱讀不同種類的書?有甚麼優點讓大家都在作呢? 總而言之,在進行個人品牌的營造時,千萬別浪費所有可以讓自己的能力增加和能夠曝光的機會,只有持續的這樣做,這個品牌才有機會讓需要的人看見。
Thumbnail
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大學生留下下面的問題: 「我想唸某某科系,請問未來的薪水好嗎?」這個孩子很有遠見,已經擔心到畢業以後的出路問題。 先說一個我的經驗,在我剛開始想念心理的時候,心理這個行業名不見經傳,而我選擇的原因是我喜歡,我查過所有大學的科系,因為是插班考試可以選科系去念,我選擇了心理。..
Thumbnail
不知道你是否有在博客來網路書店買過書?如果你在博客來找到一本書之後,你怎麼決定是否要買它? 博客來上面的內容除了出版社的文案,別人的推薦文和目錄,作者的自序之外,還有什麼讓你決定是否要買這本書的資訊嗎? 如果有兩本同樣的書,一個地方露出部分吸引你的書,而另一個地方都沒有,你會選擇哪一個地方購買?
Thumbnail
年近三十,開始漸漸體會到以前長輩們經歷過的驚慌感 有一種時間怎麼不見了,畢業後到現在五、六年的時間,怎麼好像也沒做什麼事?然後就來到這把年紀 三十歲是人生的另一個轉捩點,這個年紀是區分新鮮人和職場老鳥的標的 三十歲前做錯事很多前輩會說沒關係,改過就好,三十歲後只會被人翻白眼 在現在這家公司莫名其妙的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有時我們選擇孤獨,不是因為我們真的喜歡孤獨,而是比起其他的選擇,一個人的代價比較小。然而,心理團體或相關活動,其目的就是幫助我們能夠從「一個人算了!」的無助感中走出來,進而自我覺察、澄清問題,並獲得支持與溫暖。
Thumbnail
心理師有很多的想法值得用筆表現出來,這也是心理師在個人品牌營造上的優勢。以往我也曾經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寫完就放在部落格裡,認為既然是網路,就會被搜索到自己的文章的。 後來慢慢地發現,似乎會看到的人一個巴掌就數完了,好幾次我自認為是好的文章,竟然閱覽人數頂多十幾個,而且都是認識的人。 經過策略性的改變
Thumbnail
當你在網路上找心理治療所或心理諮商所(以後以機構代之)的時候,你會先看什麼內容呢? 「服務團隊」、「服務項目」還是「所長」是誰呢?這是以一個由使用者的觀點去看TA會在哪裡逗留,會專注在哪裡的思維。多數的構沿用其他機構現成的模板,稍微加減內容,這個時候內容就成為吸睛的關鍵了。
Thumbnail
多數的在職者擔心沒有刻意去學習某些專長,便感覺不可能有個人品牌的產品,其實缺少了一個部份—「盤點優勢」。長期守著一份工作,在其中做到極致,這是十分值得敬佩的。而這也會影響到我們自己對外的視野和對內的觀點。對外的視野指的是看不到外面的資源,雖然周遭有許多資源書籍、課程等,由於都在同樣一份工作...
Thumbnail
「白天工作那麼累了,回家還要再工作嗎?」 這是還沒離開目前工作之前,我們所需要思考的,而這個問題有兩個迷思。 首先,繼續工作會累這是沒錯,然而做不一樣的工作卻是休息。 迷思二則是,我們在進行「個人品牌」的營造階段,仍然是用「僱工」心態去想這份新的工作,這是多數長期在職場思維被框架起來的結果,
Thumbnail
最近經常在臉書上看到做個人品牌的朋友分享著自己讀書的心得,應該很多人會好奇,個人品牌的人不就自己做就好了,為什麼還要閱讀不同種類的書?有甚麼優點讓大家都在作呢? 總而言之,在進行個人品牌的營造時,千萬別浪費所有可以讓自己的能力增加和能夠曝光的機會,只有持續的這樣做,這個品牌才有機會讓需要的人看見。
Thumbnail
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大學生留下下面的問題: 「我想唸某某科系,請問未來的薪水好嗎?」這個孩子很有遠見,已經擔心到畢業以後的出路問題。 先說一個我的經驗,在我剛開始想念心理的時候,心理這個行業名不見經傳,而我選擇的原因是我喜歡,我查過所有大學的科系,因為是插班考試可以選科系去念,我選擇了心理。..
Thumbnail
不知道你是否有在博客來網路書店買過書?如果你在博客來找到一本書之後,你怎麼決定是否要買它? 博客來上面的內容除了出版社的文案,別人的推薦文和目錄,作者的自序之外,還有什麼讓你決定是否要買這本書的資訊嗎? 如果有兩本同樣的書,一個地方露出部分吸引你的書,而另一個地方都沒有,你會選擇哪一個地方購買?
Thumbnail
年近三十,開始漸漸體會到以前長輩們經歷過的驚慌感 有一種時間怎麼不見了,畢業後到現在五、六年的時間,怎麼好像也沒做什麼事?然後就來到這把年紀 三十歲是人生的另一個轉捩點,這個年紀是區分新鮮人和職場老鳥的標的 三十歲前做錯事很多前輩會說沒關係,改過就好,三十歲後只會被人翻白眼 在現在這家公司莫名其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