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特性的關係,生活節奏非常快,快到2023年在不知不覺就畫下了句點。從初入職場到現在慢慢要到人生下一個階段,各方面的變動與平衡是越來越不容易,但慶幸自己在轉折的過程中越辯越明,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才不會浪費過多精力與時間在泥濘中打轉。
在方格子已經投入四年光陰,但前面的三年半可以說是毫無章法地在寫,甚至不確定自己為何而寫,直到下半年找到了一個初步的方向,我想可以先從一些基本數據看看2023年與過往幾年的不同之處。
由於許多統計數據是從2022/09才開始算,2022年前能比較的數據有限,只能從已知數據來分析,例如篇數、留言、珍藏等。
2020年:37
2021年:8
2022年:9
2023年:17
2023年的產文總量是前兩年的總和,雖然還不及2020年的一半,不過那時候還沒有正職工作,閱讀筆記也是以一個章節寫一篇文章的方式撰寫,所以總量多出不少。2021年則是正式開始朝九晚五週休二日的職場生活,從這時候開始比較起會比較準確一些。
回到2023年,為何數量會有如此大改變?因為下半年開始我痛定思痛,逼自己要維持至少兩週一更的目標,而17篇裡面有15篇是下半年產出的,符合目標設定(給我自己拍個手);其中兩篇 不叫阿朗壹的阿朗壹古道——台灣東南隅的最後淨土、你不能預約,但可以期待——花蓮193縣道的限定風景 更是創下了我的熱門文章記錄,瀏覽量分別來到3,200次以及2,600次以上,也許在許多真正有流量的寫手前這不算什麼,不過以我的經營節奏來說,我已經挺開心了。
旅行遊記:10篇
時事評論:3篇
閱讀心得:4篇
看得出來還是以「旅行遊記」為大宗,至於「時事評論」和「閱讀心得」也不是政論、社會事件評論或者商管書籍分享,都還是緊扣在「旅遊」這個主題上,例如 憑熱血騎車追雪:賞思源埡口與大屯山雪景的悸動 、抗風討海的蘭嶼生活 這兩篇,是因為當時台灣降雪,還有蘭嶼遭受颱風肆虐,再結合我過去的旅遊經驗而寫,閱讀心得則是旅遊相關書籍或影片的分享,例如 從《解凍格陵蘭》思考永續旅遊與地方創生。
平均留言數:16.5
平均收藏數:0.7
完讀率:31%
即時精選:12篇
編輯嚴選:0篇
自問寫作時力還不到編輯嚴選的程度,這個只能再努力;12篇即時精選裡面,有2篇文章 【讀書筆記】桑塔格《論攝影》:視域的英雄主義 、 零工經濟,可以被取代的勞工? 是過去的舊文,也許過去無心插柳的評論以及心得文因為某些原因,再次成為時事話題,或者是長期SEO養起來的緣故吧。扣掉這2篇,17篇新文章有10篇能選上即時精選,應該是個還不錯的成績。
至於為何特別挑出留言、珍藏與完讀率來看,後續的經營策略則會說明。
上述還只是量化的分析,也看得出一些不同之處,例如產量以及代表性的明星文章的出現。為什麼會這樣?我想還是要花點篇幅說說撰寫部落格的初衷,除了再提醒自己一次以外,也從過去幾年發展的軌跡找出一些可控的因素。
寫部落格對我來說是自媒體經營的一環。我因為拍照而開始愛上機車旅行,也對「藉由旅行和攝影認識台灣這塊自己生活的土地」有了熱忱,更希望台灣人玩台灣,不只是走馬看花、知道哪裡適合拍美照而已,而是可以在旅遊的同時認識自己的家鄉;起初我只是透過在Instagram上發發照片,不過Instagram始終是個流水帳式的社群媒體,許多文字記錄會慢慢下沉,因此需要另一個地方珍藏與分享這些內容,我才會找到方格子。
方格子很好得補上了Instagaram無法發揮長文優勢的缺點,初步的方針就是「照片去IG、文字來方格子」,一圖一文分別在兩種管道述說我對於旅遊的見解、旅途的所見所聞。
但是這並沒有想像中簡單,畢竟是拍照起家,在社群媒體上的文字敘述幾乎不超過400字,突然要以長文的方式撰寫,詞窮是剛起步的常態,甚至會搞不清楚Instagram與部落格之間的定位。還記得我曾在撰寫初期詢問某個部落客前輩,她也毫不留情指出我最大的問題就是文章長度嚴重不足,長度不足、深度也就不會夠,那閱讀起來就會流於個人的心情抒發,在資訊爆炸時代,誰會想看這種文章呢?
我想這是我前面三年半都無法穩定產文的原因:不知道要寫什麼、不知道大家想看什麼,在方格子上仍停留在「照片思維」的產出模式。那我在2023年做了什麼改變?
半年的新嘗試下來滿有心得,邁入2024當然還是先繼續維持這個模式,穩定產文是基本要求,其他在腦海中思考的則有:
洋洋灑灑寫一堆,其實最希望實踐的目標還是今年能多多出去玩、擺脫工作的追逐,以上如果大家有任何想法歡迎不吝指教,另外喜歡看風景美照的也歡迎追蹤我的Instagram: @huai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