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2016年就已在(台中監獄〕的原址籌劃一個〔國家漫畫博物館〕園區,直到2023年拍板定案。説到〔台中監獄 〕建國路、三民路、林森路,是台中市南區精華的地段。往昔經過這個地方,知悉這裡是関重刑犯之地,靠近三民路那端,據説還有死刑犯執行的刑場。
前鄰居就是某外縣市監獄的典獄長,說過一些內幕,繪形繪影的恐怖故事,聽到不少。所以平常很少靠近〔台中監獄〕,就算行經台中市林森路,也是匆匆而過。
後來〔台中監獄〕搬遷了,女子監獄的部分就在大肚山上,距離知名景點〔望高寮〕並不遠。搬遷之後的〔台中監獄〕原址,也曾委託私人機構研究如何轉型利用。曾有一家很不錯的咖啡廳,之後也歇業了,印像中比較深刻的是改成停車場。
豈料這幾年間,〔台中監獄〕原址的地貌,持續在改變。原來是原地興辦〔國家漫畫博物館〕,而且在2023/12/23正式端出成果試營運。
説起漫畫,西方在十五世紀印刷術發明之後,可能已經出現漫畫,但學界通常將藝術家威廉·賀加斯在十八世紀的連環圖作品‘’A Rake's Progress‘’視為現存西方歷史上最早漫畫。
至於「漫畫」一詞,源自清.李時珍《本草綱目》集解,指稱一種鳥類的別名。1771年,日本人鈴木煥鄉因欣賞「漫畫鳥」的品格,遂以「漫畫鳥」自喻,出版了《漫畫隨筆》;40年後,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也出版《北齋漫畫》。但這時的漫畫,仍被作爲形容詞使用,並非特指為「繪畫形式」的漫畫。一百多年間幾經沿用,終於在1902年,「漫畫」的稱呼才在日本正式出現。
至於漫畫在中國的發展,可以溯自1904年3月17日,當時上海《警鐘日報》首度以「時事漫畫」欄目刊出漫畫;直到1925年,《文學周報》在豐子愷的畫下方註明「漫畫」二字,這一稱法重見天日。接著,次年,《子愷漫畫》出版,兩年後上海漫畫會所編輯的《上海漫畫》周刊也正式出刊。於是,漫畫這個名稱終得到統一,並快速普及,沿用至今。
以上資料,詳見〔中文百科〕「中國漫畫」詞條。網址:https://www.newton.com.tw/wiki/%E4%B8%AD%E5%9C%8B%E6%BC%AB%E7%95%AB/3175779
可知漫畫作為一種以圖像和文字結合的藝術形式,是相當晚的事情;漫畫通常以連貫的敘事呈現故事情節。有著娛樂、教育、社會文化評論等功能。其後又出現各式各樣的演化:有單幅漫畫、四格漫畫,或不定格數的連載漫畫。大多數的漫畫會以跨張或簡化的形象吸引讀者,並使用多種繪畫技巧,涵蓋多樣主題風格,頭滿足不同年齡、階層讀者之需求。
我這個年齡層,在「童年時期看的是牛哥的《牛伯伯打遊擊》(大家都沒有看過吧?🤭),少年時期看的是葉宏甲的《諸葛四郎》系列16部,還訂閱過《漫畫週刊》。再來,就是看劉興欽《阿三哥.大嬸婆》,最後,鍾情於王澤繪製的《老夫子》。為了懷舊,還曾專程開車去新竹內灣風景區參觀〔內灣國小-劉興欽漫畫教育博物館〕,可知,我也是資深漫畫迷~。 至於這一段影片,拍攝的內容是〔國家漫畫博物館〕外部景觀,典型的老建築用地被活化運用,佔地非常之開濶,也漸漸有些美麗的景觀。當監獄轉型成漫畫博物館,是個怎樣的景觀?老建築活化的成果如何?有空的台中市文友,何妨來此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