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鈞.原水文化.2022/12.
「心臟」耶,超級重要又很複雜的人體臟器,但是楊醫師卻將相關生醫知識說明得淺顯易懂,也有很多圖示及叮嚀,所以這本書比我想像中好讀!
書中除了心臟、中風的醫療科普故事,後半段還有提到「洗腎血管」,及「靜脈曲張」的事情,原來,只要心、血管的事情,都是息息相關的,也都是楊醫師的專業。
雖然生病的時候,找醫生是最正確的作為,但書中所介紹的心血管故事,就是每個人身上的故事,多一份理解,絕對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此書閱畢後,會有種"知其所以然"的舒暢感!而且多知道從醫生角度專業說明的疾病正確知識,還會有自己變聰明的感覺!XD
楊醫師說,他撰寫這本書,有以下三個目的:
一場演講頂多影響幾百人,而一篇文字卻可能影響幾千人、幾萬人。所以他使用許多比喻來幫助讀者理解。例如以房子比喻心臟,房子壞掉的問題不外乎三個:門窗關不緊、水管堵住、電線跳電,就像心臟壞掉的三個問題:瓣膜關不緊、血管堵住、心律不整。
洗刷社會大眾對「洗腎」患者的成見。破除一個錯誤觀念最好的辦法不是去駁斥它,而是不斷推廣正確的觀念,進而讓大眾能關懷、同理、幫助生病的弱勢族群。
楊醫師希望書中的預防保健概念與實際作法,能作為一本心臟外科的「旅遊手冊」,成為民眾就醫前後的好嚮導。
以下摘錄書中內容分享~
☙ ❦ ❧
打個比方,如果以「殺人大賽」來形容台灣十大死因的前十名參賽選手的話,你會發現,其實有些"參賽選手"(因為病症眾多,所以正確地說應該是"參賽隊伍"),像心臟病、高血壓、腦中風、糖尿病等等,廣義來說都可以被編為同一隊的,這支隊伍的名字叫做「動脈硬化大隊」!
歸根究柢來說,動脈硬化就是「病因」
,殺傷力遠超任何癌症。
因此,說它是全台灣,甚至全人類死亡威脅的頭號殺手!一點也不為過!
如何才能防止血管老化、讓血管回春呢?以美國心血管醫學會最新公布的因素來看,只要朝這十個方向努力改善,就可有效的降低中風風險!
猜猜看,這十大因素裡,哪一個殺傷力最大?
答案是「缺乏運動
」。
因為都不運動的組別,相較體育鍛練程度最好的組別,心血管疾病風險可以相差到500%!
"糖"更可怕
!有一句閩南語俗諺叫做:「心思不定,抽籤算命。」而如果我們想知道自己這輩子會不會得心臟病,還有比抽籤及算命更好的選擇,也就是幫自己算病。不過要注意,這個計算器的適用年齡必須介於 40 歲到 79 歲才行。
美國心臟病學會(ACC),根據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設計了一款「心臟病得病機率
」計算器,協助醫師在患者初次就診時,估計患者 10 年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預測不同介入措施(如生活形態改善、藥物介入等)對患者風險的潛在影響,以便在回診時重新評估風險。
現在,大家也可以在家裡幫自己「算算看」,QR Codec和網址分別如下 (原始網頁為英文介面,但可透過網頁翻譯成中文查閱)
依序填入 12 項指標,包含:
性別、種族
收縮壓、舒張壓
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是否有糖尿病、是否抽菸(有抽菸包括偶爾抽/戒七天以上/從來沒抽菸)、是否在吃血壓藥、是否在吃史汀(Statin) 類降血脂藥、是否在吃阿斯匹靈等。
填完就會跑出一個以百分比呈現的風險估計值。像我們屬於東方亞洲黃種人,種族那邊要點選「其他」。
❦ 上述風險估計值判讀標準如下
其實只有一個,不是大聲呼救,而是「指定要救你的人,以及他該做什麼!
」
否則依照所謂的「群眾漠視效應」,當大聲喊「快救我!」很可能圍觀者會想說:「人這麼多,應該有誰會出手吧」,結果反而會一個救你的人沒有!所以,一定要指定人,接著要明確他該做的事。
因此,假設只剩 10 秒鐘時間,之後就要昏過去了,應該做以下三件事:
躺下來有很多好處,首先可以相對安全的著陸而非慘摔;再來,相對於站著來說,躺下有助於血流流到腦部。
10秒鐘內完成這三件事,是活命的最大機會
。所以,看到別人倒地,國際標準口訣是「叫叫CABD」。
快要倒地前,俠醫教你口訣則是「選、叫、躺」!
請注意,以上是指尚未得知自己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若已知有心血管疾病,而且已經有醫師開立的「救心」藥片,記得胸痛要先含,然後趕快到醫院就醫。
【💪生理醫學】
【🔮小昕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