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帝國毀滅》談德國的轉型正義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帝國毀滅》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最後一場戰役─柏林戰役(1945/4/16~5/2),從蘇聯攻進柏林,到希特勒(Adolf Hitler, 1889-1945)於4月30日自殺、德意志第三帝國(納粹德國)於5月8日簽署投降書,從此宣告納粹政權瓦解。而這短短的17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4/16:蘇聯突破奧得河、尼斯河防線。


4/20:希特勒生日,同時也是希特勒最後一次從元首地堡走出,在總理府的花園中檢閱了納粹黨衛軍和「希特勒青年團」。


4/21:召開了高層將領會議,國防軍陸軍參謀總長克雷布斯(Hans Krebs, 1898-1945)向希特勒報告蘇聯已突破防線到柏林近郊,希特勒說交給史坦納(Felix Martin Julius Steiner, 1896-1966)的親衛隊第11裝甲軍,在場所有高官都閉嘴了,作戰局長約德爾(Alfred Josef Ferdinand Jodl, 1890-1946)稟報希特勒,兵力不足以包圍蘇聯。於是之後就是常被網友惡搞的片段(希特勒顫抖著手將眼鏡拿下,命令閒雜人等離開,開始在裡頭幹飛部屬)。


4/22:希特勒得知計劃並無實現,宣布自己會留在柏林直到最後一刻然後自殺。


4/25:蘇聯包圍柏林。


4/28:蘇聯打到總理府。


4/29:希特勒和愛娃(Eva Anna Paula Hitler, 1912-1945)在地堡中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4/30:希特勒和愛娃自殺,此時蘇聯已打到了距離地堡500米外。當晚蘇聯將勝利旗插上柏林國會大廈圓頂。


5/1:雙方進行談判。


5/2:柏林戰役結束。


  當敵人步步進逼,我們看到希特勒像熱鍋上的螞蟻,既不知所措,又因為鎮日待在地堡與世隔絕而存在悖離現實的幻想,導致一連串規劃與情報上的錯誤。撇開當時希特勒若將北歐(瑞典)與南歐(希臘)精銳部隊調回來南北夾擊,結局是否會不一樣。重要的是,戰爭沒有贏家,誰能夠在戰後反省,讓歷史不再重演,才是真正的贏家。而德國除了在戰後(1945)隨即審判二戰第三帝國主要戰犯的紐倫堡大審(Nürnberger Prozesse),更在戰爭結束近20年的1963年,於法蘭克福羅馬廣場上正義女神像正對面的市政廳舉行了法蘭克福大審(又稱奧許維茲大審),正式名稱為「起訴穆爾卡及其他人」(Strafsache gegen Mulka u. a.)。其重要性在於,審判對像為當時參與的共犯。


  德國黑森邦檢察總長鮑爾(Fritz Bauer, 1903-1968)認為大屠殺必須被視為一個所有在集中營服役過的人都共同參與的罪行。無論這些人是守衛、醫師或門房;也就是說,所有處在集中營裡的工作人員都是一個行動整體(Handlungseinheit),對這整個屠殺計畫中提供協助者都是共犯(Mittäterschaft)。沒有這些人的存在,計畫不可能被執行。


  德國在戰後隔年(1946)即通過了《解除國家社會主義與軍事主義第一○四號法令》(Gesetz Nr. 104 zur Befreiung von Nationalsozialismus und Militarismus),該法規定與納粹有所連結的人都必須接受審查,並據此判定5類人:主犯(Hauptschuldige)、有罪者(Belastete)、輕罪者(Minderbelastete)、同行者(Mitläufer)與免罪者(Entlastete)。其中同行者與免罪者被判定可獲得去納粹化證書(同行者:雖加入納粹但只以非常不起作用的方式支持,或者並非軍方成員。免罪者:雖加入納粹,但只是被動地參與,甚至主動進行了某種形式的抵抗,因而自身亦受到某種損害。)。


  然而,直到1950年代初期,同盟國占領區所審理的約360萬件案件中,只有1,667人被判定為「主犯」,2萬3,060人被判定為「有罪者」,超過235萬人則是被判為「輕罪者」、「同行者」或「免罪者」,多數受審者皆拿到去納粹化證明書。如鮑爾所言:「誰參與操作這個謀殺機器,也就對謀殺被執行同負罪責,不管他做過什麼。這裡的前提是,他知道這謀殺機器的目的,當然,在那集中營裡的、或與集中營相關的人員都知道,從守衛到高層,毫無疑義。」


  德國並於1958年時成立「納粹暴行調查中心」(Zentrale Stelle zur Aufklärung der nationalsozialistischen Gewaltverbrechen),開始調查當年的共犯結構。為的是釐清納粹政權的性質,避免包庇犯罪者,並讓德國社會正視這段完整的歷史,讓下一代理解自身的責任與正義的可貴。然而,帝國真的毀滅了嗎?


  雖然最後法蘭克福大審在歷經20個月,只起訴了20人。但卻能從中看見德國對於自身歷史錯誤不斷且持續的反省。《帝國毀滅》中飾演希特勒的瑞士演員岡茨(Bruno Ganz, 1941-2019)曾說:「詮釋希特勒的關鍵是,接納他儘管犯下滔天罪行而仍是個人。」希特勒是納粹,是個人,抑是社會的部分。回顧歷史,讓我們看見希特勒的人性,那和一般人沒什麼兩樣的人性。並反思,若今天納粹正在台灣發生,我們如何抵抗、如何避免成為共犯?而本身身為公務人員的我,除了辭職之外,如何在體制中抵抗、改變?


  漢娜鄂蘭認為:「面對公部門全面參與納粹統治的情形,只有完全退出公共生活的人,拒絕任何政治責任的人,才能避免被牽連入罪,才能完全避免法律與道德責任。」請問在台灣如何完全退出公共生活?難道要不支持納粹的人都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或申請政治難民?退出公共生活是消極且不切實際的,積極的是如何讓小惡不再聚積而成為大惡。除了推動轉型正義,透過呈現完整的歷史讓社會參與歷史的對話之外,更重要的是意識到,正義是相對的,必須不斷持續追尋的。


  我們常說: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或對羊群的正義是對狼群的不正義。例如:在冤獄的案件中,傷害已造成,如何弭平?又例如公教年金改革,溯及既往的正義相較於政府口中的公共利益孰輕孰重?正義背後所代表的是對加害人法律或道德上的追究,或被害人法律或道德上的保障。但既然正義是奠基在法律或道德上,而康德又稱:「法律是倫理的最小限度。」(Das Recht ist das ethische Minimum)那麼正義就永遠是正義「感」,一種個別的、相對的感覺。


  德國神學家馬丁·尼莫拉(Friedrich Gustav Emil Martin Niemöller, 1892-1984)在二戰後寫了篇懺悔文:


  「當納粹抓了共產黨人的時候,我沉默了;我又不是共產黨人。當他們關了社民黨人的時候,我沉默了;我又不是社民黨人。當他們抓工會成員的時候,我沒有抗議;我又不是工會成員。當他們抓猶太人的時候,我沉默了;我又不是猶太人。當他們抓我的時候,不再有什麼人,能夠為我抗議。」


  形式上的帝國已經毀滅,然而,帝國的陰影與痕跡卻永遠都在。關鍵不再於徹底抹除帝國的歷史,而是讓所有世世代代,都能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過去與現在,以持續追尋、反思其正義。唯有如此,才有掀開不義陰影與避免重複歷史的可能。

2019/12/22

38會員
568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刑事律師看到壞人善良的一面,離婚律師看到好人醜陋的一面。」   《婚姻故事》是一部關於離婚過程的電影,故事的開頭Charlie(亞當·崔佛 飾)與Nicole(史嘉蕾·喬韓森 飾)在婚姻諮商師面前,將彼此寫給對方的信念出來,試著讓雙方看見、放大對方的優點。透過「文字」而非「語言」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二十四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我想比陽光還公平的是,我們這一輩子不一定都能夠做到自己想要的職業,但我們都一定是他人的子女或父母。陽光有時炙熱、有時溫暖。正因為照射的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溫度。片中阿文(陳以文 飾),是一位汽車駕訓班教練,同
  《全裸監督》改編自小說《全裸監督 村西透傳》,描述日本情色產業先驅AV 導演村西透崛起的過程,是一齣由性愛包裝的商業鬥爭戲。先撇開日本AV的發展史及主角村西透(山田孝之 飾)是否達到用情色改變世界的理想。我想談的是,如果愛情摩天輪也算是情色產業的話,那麼情色如何與建築結合?如何在人們喜新
  何謂玩具?查教育部國語辭典,玩具:係指可供遊戲玩弄的東西。那麼何謂可供「玩弄」的東西?書、石頭、花草、寵物、小孩、甚至感情也都算玩具嗎?我們一般常識還是認為,玩具是給小朋友玩的、或是能夠大人與小孩一起玩的、是能夠寓教於樂的東西。因此,我們到玩具"反"斗城的時候不會看到賣書(一般書店的書)
  2004年,年僅18歲的陳彥博奪得全中運高男組10,000公尺(10公里)第1名。那年,超級馬拉松(Ultramarathon,簡稱超馬)好手林義傑在「智利阿他加馬寒漠超級馬拉松賽」獲得第1名,前一年則是獲得戈壁沙漠第3名,之後更獲得2005年撒哈拉沙漠第2名、2006年的南極站第3名及
  「綠皮書(Green Book)」,是美國在種族隔離時期,記載對黑人友善場所的旅行指南,幫助非裔美國人應對種族歧視和吉姆·克勞法(Jim Crow laws)(1876年至1965年間美國南部各州以及邊境各州對有色人種,實行種族隔離制度的法律,這些法律上的種族隔離強制公共設施必須依照種族
  「刑事律師看到壞人善良的一面,離婚律師看到好人醜陋的一面。」   《婚姻故事》是一部關於離婚過程的電影,故事的開頭Charlie(亞當·崔佛 飾)與Nicole(史嘉蕾·喬韓森 飾)在婚姻諮商師面前,將彼此寫給對方的信念出來,試著讓雙方看見、放大對方的優點。透過「文字」而非「語言」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二十四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我想比陽光還公平的是,我們這一輩子不一定都能夠做到自己想要的職業,但我們都一定是他人的子女或父母。陽光有時炙熱、有時溫暖。正因為照射的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溫度。片中阿文(陳以文 飾),是一位汽車駕訓班教練,同
  《全裸監督》改編自小說《全裸監督 村西透傳》,描述日本情色產業先驅AV 導演村西透崛起的過程,是一齣由性愛包裝的商業鬥爭戲。先撇開日本AV的發展史及主角村西透(山田孝之 飾)是否達到用情色改變世界的理想。我想談的是,如果愛情摩天輪也算是情色產業的話,那麼情色如何與建築結合?如何在人們喜新
  何謂玩具?查教育部國語辭典,玩具:係指可供遊戲玩弄的東西。那麼何謂可供「玩弄」的東西?書、石頭、花草、寵物、小孩、甚至感情也都算玩具嗎?我們一般常識還是認為,玩具是給小朋友玩的、或是能夠大人與小孩一起玩的、是能夠寓教於樂的東西。因此,我們到玩具"反"斗城的時候不會看到賣書(一般書店的書)
  2004年,年僅18歲的陳彥博奪得全中運高男組10,000公尺(10公里)第1名。那年,超級馬拉松(Ultramarathon,簡稱超馬)好手林義傑在「智利阿他加馬寒漠超級馬拉松賽」獲得第1名,前一年則是獲得戈壁沙漠第3名,之後更獲得2005年撒哈拉沙漠第2名、2006年的南極站第3名及
  「綠皮書(Green Book)」,是美國在種族隔離時期,記載對黑人友善場所的旅行指南,幫助非裔美國人應對種族歧視和吉姆·克勞法(Jim Crow laws)(1876年至1965年間美國南部各州以及邊境各州對有色人種,實行種族隔離制度的法律,這些法律上的種族隔離強制公共設施必須依照種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晚明因為邊疆戰事屢戰屢敗,財政陷入惡性循環,因此屢次請求天啟皇帝掏出私房錢應急...
孫慎行再論方從哲和黃克纘的疏辯。最終的廷議結果和熹宗的裁決。
前首輔方從哲否定弒君,左都御史鄒元標聲援孫慎行,以及兵部尚書黃克纘聲援舊首輔
紅丸案相對移宮案案情經過更為單純,但牽連人數較多,也始終爭論不休,畢竟牽扯到內臣和明光宗迅速崩逝的罪責,無人敢輕易放過。天啟皇帝原先想輕處便平息此事,但隨著此案成為君子小人之爭,終究無法拂逆群臣滔滔聲討的壓力,將主要人物分別重處。 明神宗於萬曆四十八年
移宮案和紅丸案與萬曆年間的梃擊案並列為明末三大案,其中移宮案涉及天啟帝本身的即位過程,紅丸案則事關其父泰昌帝的一月暴卒的真正死因,是熹宗繼位首要需處理的政治問題,亦貫穿整個天啟朝的政治紛爭。天啟帝為表明自身立場,多次降下敕諭表達自身的立場,以下藉由《明熹宗實錄》的記載,梳理熹宗對移宮案
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為明朝最後第二位君主,為明光宗泰昌帝(1582-1620)長子,明思宗崇禎帝(1611-1644)長兄。他在傳統正史《明史》敘述中評價極差,這多半是由於黃宗羲及其後學之東林史觀所致。將根據《明實錄》和相關史料呈現出一個不太一樣的天啟皇帝,本篇是前言及皇家職
Thumbnail
咖啡成為日常飲品,總習慣每天喝個一兩杯咖啡,但咖啡背後的歷史,帶來的剝削雖有耳聞,但又未曾深入了解,知道公平交易咖啡,但也未曾留意追求的公平又是什麼?從圖書館借閱這本《咖啡帝國》,慢慢了解咖啡的發展脈絡,這本書是談論薩爾瓦多希爾家族的興起。
Thumbnail
以近代英國史、帝國殖民與國際關係為專業的木畑洋一,通過檢視亞歐航路,也就是書中所指的「帝國航路」間,在本書呈現一幅旅人移動於此道途中,對日不落的大英殖民帝國,在1860至1950年代,從日正當中、動搖到夕陽無限好,從而思索維新日本,與帝國形成、擴張的日本,與敗戰後的日本,應該往何處走的旅行史。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晚明因為邊疆戰事屢戰屢敗,財政陷入惡性循環,因此屢次請求天啟皇帝掏出私房錢應急...
孫慎行再論方從哲和黃克纘的疏辯。最終的廷議結果和熹宗的裁決。
前首輔方從哲否定弒君,左都御史鄒元標聲援孫慎行,以及兵部尚書黃克纘聲援舊首輔
紅丸案相對移宮案案情經過更為單純,但牽連人數較多,也始終爭論不休,畢竟牽扯到內臣和明光宗迅速崩逝的罪責,無人敢輕易放過。天啟皇帝原先想輕處便平息此事,但隨著此案成為君子小人之爭,終究無法拂逆群臣滔滔聲討的壓力,將主要人物分別重處。 明神宗於萬曆四十八年
移宮案和紅丸案與萬曆年間的梃擊案並列為明末三大案,其中移宮案涉及天啟帝本身的即位過程,紅丸案則事關其父泰昌帝的一月暴卒的真正死因,是熹宗繼位首要需處理的政治問題,亦貫穿整個天啟朝的政治紛爭。天啟帝為表明自身立場,多次降下敕諭表達自身的立場,以下藉由《明熹宗實錄》的記載,梳理熹宗對移宮案
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為明朝最後第二位君主,為明光宗泰昌帝(1582-1620)長子,明思宗崇禎帝(1611-1644)長兄。他在傳統正史《明史》敘述中評價極差,這多半是由於黃宗羲及其後學之東林史觀所致。將根據《明實錄》和相關史料呈現出一個不太一樣的天啟皇帝,本篇是前言及皇家職
Thumbnail
咖啡成為日常飲品,總習慣每天喝個一兩杯咖啡,但咖啡背後的歷史,帶來的剝削雖有耳聞,但又未曾深入了解,知道公平交易咖啡,但也未曾留意追求的公平又是什麼?從圖書館借閱這本《咖啡帝國》,慢慢了解咖啡的發展脈絡,這本書是談論薩爾瓦多希爾家族的興起。
Thumbnail
以近代英國史、帝國殖民與國際關係為專業的木畑洋一,通過檢視亞歐航路,也就是書中所指的「帝國航路」間,在本書呈現一幅旅人移動於此道途中,對日不落的大英殖民帝國,在1860至1950年代,從日正當中、動搖到夕陽無限好,從而思索維新日本,與帝國形成、擴張的日本,與敗戰後的日本,應該往何處走的旅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