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教導孩子理解"A好像B"的概念時,我們不僅要讓他們明白兩個事物在某些方面可能相似,而在其他方面則不同,還要通過不斷的練習來加深這種認知。
此堂課先利用借借位取景,讓孩子們了解"A好像B"的概念
再利用相似的動物、物品、背景、食物等,請孩子找到相像之處,是顏色?形狀?重量?性質?還是功能?
主講者:「請問綿羊跟誰長的很像?」
孩子們紛紛回答:「山羊、雲、草尼馬」
主講者:「請問綿羊可以做什麼」
孩子們紛紛回答:「毛衣、毛巾、毛帽、衣服、外套、棉花」
主講者:「羊駝和綿羊是兩種不同的動物」
主講者:「請問電風扇與工業風扇的哪裡不一樣?」
孩子們紛紛回答:「它們的開關位置不同、一個高一個矮,外面的網子也不一樣,工業風扇看起來像風車或者吊扇。」
主講者:「請問電暖爐像什麼?」
孩子們回答:「像廚房裡用來煮菜的火爐,是一個會發熱的東西。」
主講者:「請問什麼時候會用到它?」
孩子:「冬天的時候。」
主講者:「請問工業風扇為什麼要加裝鐵網?」
孩子們:「防止有人用手觸摸它,也防止蜜蜂、蝴蝶和其他昆蟲飛進去。」
主講者:「工業風扇通常比較大,防止人或者動物被風吸進去,避免發生意外。」
此次對話是讓孩子了解,電風扇與電暖爐外觀相像,但是功能差異很大,電風扇與工業風扇都是一樣模式,但是大小差很多,外觀所防護的事物也是有所差距,瞭解這些設備的外觀相似性以及功能差異性的原因,即"A好像B"的概念。
帶孩子觀察苗族水上建築與泰國水上房屋的差異性,苗族水上建築位於湖面或河岸,主要由當地材料如竹子、木材和蘆葦建造而成。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為了增加結構穩定性,後來加入了水泥支撐。而泰國水上房屋則是坐落在水上平臺上,通常由木材搭建而成。
這兩種建築風格展現了人們對於水域生活的適應能力和創造力。儘管它們源自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但它們都是為了滿足水上生活的需求而形成的。它們都有著獨特的特點和功能,可以用"A好像B"的概念來形容。
===========================================
以下是上課圖檔,運用了"A好像B"的概念,讓孩子們去觀察圖片中不同的變化,
==============================================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經常引導我的孩子去觀察身邊的事物,用 "A 好像 B" 的方式來引導他們思考。我們經常去逛夜市,這也是我們探索周遭世界的一種方式。我曾問兒子:「東平夜市和忠孝夜市有什麼不同?」他回答道:「東平夜市是圍起來的,而忠孝夜市則是靠近馬路的,比較危險。」接著,我又問道:「忠孝夜市和中華夜市有什麼區別?」他答道:「它們都沿著馬路而建,所以都很危險性。」
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們可以更好地理解 "A 好像 B" 的概念。這樣的討論也讓他們能夠理解比喻的概念和使用方法,並培養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比較和分析的能力。